2020年新编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包括小论文答案-最完整-最方便150406)名师精品资料.
《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习题答案

案答 3 业作学会社村乡
�纳归结总话的己自用以可家 大� 。径途要重的程进化镇城进促是也 �等等度制业就动劳 、度制籍户革改步一进 �外此 。抓去务任略战的标目化镇城现实为作质素其高提�长增口人村农制控格严把要都 地各 。素因键关个一的化市城现实利顺否能了成就 �应适相求要观客的化市城与否是量质和 量数口人的家国个一�此因�体主的化市城是人于由。质素其高提�量数口人村乡制控 。施措要重的标目化镇城国我现实了成就 �地阵主的口人余剩业农纳吸为成正真其使 �设建镇 城小强加 �位地体主于处中系体化镇城国我在镇城小然既 。设建施设础基的镇城小强加 。伐步的化镇城快加于助有而从�展 发的业工市城动推�料材原的足充供提业工调声为过通还化代现业农�三第。件条力人了备 准化镇城模规大为 �力动劳的批大了供提展发的区社镇城为而从 �来出了脱解中作耕田农从 力动劳村乡批大使化代现的产生业农 �二第 。品费消产农的够足了供提中集镇城向模规大口 人村乡为化代现的产生业农�一第。件条要必的化市城模规大是。程进化代现业农快加 。镇城小的化代现成集聚步逐点民居村乡 的散分致导将必�中集的者动劳和约集的来带所展发大的业产三、二村乡�四第。式方活生 的村乡统传变改够能展发大的业产三、二村乡�三第。民居的”型市城“批大一就造够能�构 结业职的村乡统传变改上本根从够能展发大的业产三、二村乡�二第。区社镇城小为变转区 社村乡使促将必而从 �量力导主的济经区社为成终最业产农非使 �构结济经的区社村乡统传 变改上本根从够能展发大的业产三、二村乡�一第。力动推接直的化镇城村乡是�提前本根 的在存于赖区社镇城是�础基济经的区社镇城是业产三、二。业产三、二村农展发力大 径途现实的化镇城国我�三� 。力引吸的强很 了生产民居村农大广对点优些这的市城 �位地心中于居中活生会社个整在 �地中集的明文代 现是�区社的进先技科化文、中集富财、荣繁场市、利便通交就、中集业工是市城代当 。一之因 原在内的化市城村乡是也 �村乡着响影地烈强益愈并 �民居村乡着引吸明文代现的市城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形考任务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20分)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C)。
A.中国B.日本C.美国D.欧洲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A)。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农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
A.乡村建设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生活运动D.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B)。
A.《兴国调查》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长岗乡调查》D.《才溪乡调查》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要素是(A)。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文化D.设施设备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的标准范围(D)。
A.自然村B.行政村C.乡镇以下D.县以下7.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A)。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D)。
A.实际角色B.自致角色C.复式角色D.角色从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
A.自然性B.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B)。
A.家庭B.家族C.宗教组织D.民间会社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B)。
A.核心成员B.目标C.规则D.物质设备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提高效率得理论是(B)。
A.家长制B.泰罗制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D.科层制1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B)。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社会学概论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B2 B 3B 4 D 5B 6 A 7A 8C 9C 1 0 B 1 1A 1 2D 13B 14A 15C1 6A 1 7A 1 8B二、名词解释1、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谈话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由于调查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访谈所采用的形式也不同。
按双方接触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即面谈,间接访谈则以电话等为媒介,面谈是访谈法的重要方式。
2、观测法:是指观测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能动地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与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材料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3、问卷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重要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规定研究对象做出填答,从而获得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见解和意见。
4、迪尔凯姆的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依赖于社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高度的互相依存,而不是外在的集体意识的强制,人们的社会分工精细,集体意识只体现在小部分、小范围内。
而人们之间的联系紧密,互相合作限度高,互相依赖性也大。
相对于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更为基本。
5、韦伯的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的那些既包含拟定的主观动机和意图,又涉及别人和以别人为目的的行动,也就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动。
6、内部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其剧烈限度与其成员参与限度相关。
三、问答1、阐述社会学产生的条件答:社会学产生的条件有:(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从广义上说,所有社会生活都以合作为基础,没有合作,社会不也许存在。
6、社会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社会结构主线转型为基础的社会系统全面发生变迁的过程。
三、问答.简要分析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电大 一村一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册考核答案

作业1题目:按照解题的思路去答题。
作业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A7.A8.A9.D 10.A2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BCDE4.ABCD5.ABCDE三、名词解释: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答题要点:(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这里是从劳动内容而不是劳动方式来使用传统这一概念的。
实际上,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农业并不局限于农田种植业,而是还包括林、牧、副、渔业。
(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
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
(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
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牛活方式。
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
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牛活的社区。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答题要点(课本25页):(1)学习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个人生存能力包括两部分: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
2023国开《农村社会学》形考作业2-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社会学》形考作业答案国开电大答案形考任务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C)。
A.中国B.日本C.美国D.英国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C)。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农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3. 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与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
A.乡村建设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生活运动D.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以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是(B)。
A.《兴国调查》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长岗乡调查》D.《才溪乡调查》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条件是(A)。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文化D.设施设备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社会主要形式的是(D)。
A.地级市以下B.县以下C.乡镇D.行政村和自然村7.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A)。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D)。
A.实际角色B.自致角色C.复式角色D.角色丛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
A.自然性B.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B)。
A.家庭B.家族C.宗教组织D.民间会社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B)。
A.核心成员B.目标C.规则D.物资设备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理论是(B)。
A.科层制B.泰罗制C.家长制D.行为科学与参与式管理14.中央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是(D)。
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手册作业 免费在线阅读

会规范 D 、培养社会角色 E 、确定人生目标
5 、近几年政府和人民团体大力推进家庭建设 ,倡导家庭建设
的模式包括(ABCDE)(P.66)
A、“和谐家庭 ”B、“平安家庭 ”C、“学习型家庭”
D 、“节约型家庭 ”E 、“五好文明家庭 ”
ppt课件
11
6 、邻里的特点包括(ABCE)(P.68)
ppt课件
1
一 、形成性考核手册
作业1:结合我国农村家庭的实际 ,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 能的异同。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 ,让学生厘清家庭功能理论 的基本内容 ,在厘清理论的同时 。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 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 , 同时发挥家 庭功能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要求:(1) 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 结构、特点、功能 ,搞清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 , 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 后进行; (4)字数不低于8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 村为单位) 。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4答案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4答案形考任务四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20分)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被称为(B)。
A.社会分化B.社会分层C.社会流动D.社会分工2.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C)。
A.人们的主观需要B.阶级产生的需要C.劳动分工的需要D.社会发展的需要3.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进行分层归类的方法是(C)。
A.客观法B.主观法C.声誉法D.分析法4.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B.城镇化速度加快C.市场经济的确立D.城乡差别5.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C)。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社会结构变动D.文化差异6.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15年,农村常住人口仍达(B)。
A.5亿B.6亿C.7亿D.8亿7.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D)。
A.救济式扶贫B.开发式扶贫C.参与式扶贫D.精准式扶贫8.农村环境问题直接威胁我们的是(B)。
A.土地安全B.粮食安全C.水资源安全D.畜牧业安全9.社会控制的准则是(C)。
A.社会文化B.社会道德C.社会规范D.社会制度10.现代社会强调的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社会控制的(D)。
A.普遍性B.特殊性C.多重性D.统一性11.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B)。
A.社会习俗B.社会道德C.社会舆论D.宗教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指(C)。
A.集体主义B.尊老爱幼C.为人民服务D.传承中华传统文化1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A)。
A.经济保障B.政治保障C.精神保障D.集体保障1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A)。
A.社会保障B.社会服务C.社会保险D.社会救济1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的(D)。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2)-0002

A、发展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4.(2 分)
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是( )。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朋辈群体
25.(2 分)
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 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 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是( )。
28.(2 分)
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 成、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29.(2 分)
关于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 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 式是( )。
A、科层制 B、泰罗制 C、家长制 D、行为科学与参与式管理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E、乡镇企业
34.(3 分)
社会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它是组织的灵魂 B、它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C、它是组织选拔领导的依据 D、它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基本标准 E、它是组织配置设施设备的要求
35.(3 分)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社会组织 D、社区
26.(2 分)
与社会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 是(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亲密 C、存在长久 D、综合功能强
27.(2 分)
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 主要的是( )。
A、家庭 B、家族 C、宗教组织 D、民间会社
√ ×
3.(1 分)
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家庭、朋辈群体、邻里和社团。
√ ×
4.(1 分)
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有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
农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农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题目一: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及其历史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现象、农村社会关系和农村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关注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以及农村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趋势。
农村社会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农村社区、农村居民及其社会行为。
农村社会学的历史农村社会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农村改革运动。
在农村改革运动中,人们开始关注农村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权益和生活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社会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农村社会学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农村公社的解散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这些变革使得人们对农村社会的研究更加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农村社会学不仅关注农村社会的问题,还关注城乡差距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治理挑战。
同时,农村社会学也开始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探索农村社会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题目二: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家庭、村落和农民组织等。
•家庭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具有血缘关系和家族传承的特点。
家庭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财产的继承、农民的社会地位和亲情关系等。
•村落是农村社会的底层组织单位,是农民集体生活的场所。
村落以自然村为单位,由一定数量的家庭组成,具有共同的经济活动、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
•农民组织是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
它可以是生产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形式。
农民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力、保护农民的权益和实现集体经济效益。
农村社会的特点农村社会具有以下特点:1.集体主义:农村社会是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社会组织形态。
农民通过合作组织和集体决策来实现共同的利益。
集体主义精神在农村社会中得到了长期传承和发展。
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包括小论文答案,最完整,最方便新

乡村社会学作业1答案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
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关系、祖孙、其他家庭等关系。
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
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
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
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
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
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乡村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
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
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
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存在异同之处。
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
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乡村社会学作业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7.泰罗制二、多项选择题:三、名词解释: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形考任务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20分)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C)。
A.中国B.日本C.美国D.欧洲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A)。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农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
A.乡村建设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生活运动D.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B)。
A.《兴国调查》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长岗乡调查》D.《才溪乡调查》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要素是(A)。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文化D.设施设备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的标准范围(D)。
A.自然村B.行政村C.乡镇以下D.县以下7.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A)。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D)。
A.实际角色B.自致角色C.复式角色D.角色从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
A.自然性B.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B)。
A.家庭B.家族C.宗教组织D.民间会社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B)。
A.核心成员B.目标C.规则D.物质设备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提高效率得理论是(B)。
A.家长制B.泰罗制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D.科层制1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B)。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0002

C、市场经济的确立 D、城乡差别
29.(2 分)
构成生活方式存在与变革的自然基础的是 ( )。
A、生产方式 B、科学技术 C、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30.(2 分)
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 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的 方法是( )。
A、客观法 B、声誉法 C、分析法 D、主观法
15.(2 分)
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 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质量 D、生活态度
16.(2 分)
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条件、生活水平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17.(2 分)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劳动方式的主要特点 不包括(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 -0002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 5 题,共 5 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 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会形态。
√ ×
2.(1 分)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地域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 ×
3.(1 分)
12.(2 分)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 到了( )。
A、温饱型 B、小康型 C、富裕型 D、豪华型
13.(2 分)
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及社会生活最 基本的内容是( )。
A、劳动方式 B、消费方式 C、婚烟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
14.(2 分)
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 A、劳动分工 B、私有制的产生 C、阶级的诞生 D、国家的出现
24.(2 分)
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个体农民变成 了集体农民,使分散独立经营的农民阶级变 成了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新的 农民阶级的时间是(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1

乡村社会学形成性查核(1)1.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人的生理、心剪发展进度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整的生物人)变成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2.“三农”是指农业、农民和乡村。
√×3.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为中国经济必定从高速增加专项中高速增加,从构造不合理专项构造优化,从因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渠道,从隐含风险转向面对多种挑战。
√×4.社会的组成因素包含拥有必定社会关系的人、社会活动、必定的地区、设备设备和文化。
√×5.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无信息不发展”的命题。
√×6.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 )。
基本社会化持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终生社会化7.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 ,而角色对个人的期望发生了矛盾 ,难以协调这类现象称为( )。
角色混杂角色紧张角色矛盾角色失败8.社会学在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恢复的时间是( )。
1977 年1978 年1979 年1980 年9.20 世纪 20 年月到 30 年月 ,我国最闻名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老百姓教育运动 ,其领导者分别为 ( )。
杨开道李景汉李景汉吴文藻梁漱溟晏阳初吴文藻费孝通10.被以为是开创的、符合科学的、系统的乡村社会学研究报告——《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的作者是 ( )。
亨德森巴特菲尔德萨姆纳加尔平11.提出“社会学”一词的学者是 ( )。
孔德斯宾塞马克思圣西门12.最早出现“社会学”一词的著作是 ( )。
《社会学》《实证哲学教程》《资本论》《共产党宣言》13.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
乡村居民乡村社会成员农民乡镇公司工人14.从我国行政管理体系来看,被以为乡村社会的主要形式是( )。
地级市以下县以下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15.“社会”组成因素中的首要条件是( )。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和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C.美国 D.德国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C。
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9.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1.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会形态。
∙√∙×2.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地域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3.相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
∙√∙×4.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生活主体、生活条件和生活态度。
∙√∙×5.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是江苏的华西村。
∙√∙×6.研究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是( )。
∙社会分化∙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7.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15年,农村常住人口人数仍达( )。
∙5亿∙6亿∙7亿∙8亿8.农村环境问题直接威胁我们的是( )。
∙土地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畜牧业安全9.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 )。
∙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精准式扶贫10.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丧葬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丧葬方式是( )。
∙火葬∙天葬∙水葬∙土葬11.对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
∙生产方式∙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社会制度12.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
∙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豪华型13.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及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是( )。
∙劳动方式∙消费方式∙婚烟方式∙文化娱乐方式14.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
∙劳动分工∙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诞生∙国家的出现15.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
∙生活水平∙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态度16.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生活主体、生活水平∙生活主体、生活条件∙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态度17.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劳动方式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以农为主兼营他业∙非农职业者越来越多∙外出务农成为重要选择∙开办现代化农场18.由于社会关系失调,它影响了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并且只能以社会力量来解决的问题是(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

乡村社会学形成性查核(2)1.依据居住的集中程度,乡村社区的主要种类包含乡村社区、集镇社区和行政村。
√×2.《国家新式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 ) 》指出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点新式城镇化道路 , 其新式特点是指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
√×3.初级社会集体的主要种类包含家庭、朋辈集体、邻居和社团。
√×4.乡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种类有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
√×5.社会集体是指人们经过互相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互相关系连结在一同的共同体。
√×6.以土地入股、一致经营为特点的农业经济组织是( ) 。
发展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7.以住所为基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互相交往的初级社会集体是( ) 。
家庭家族邻居朋辈集体8.以为工人来厂做工只是是为了挣钱 , 所以经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劳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的理论是 ( ) 。
科层制泰罗制家长制行为科学与参加式管理9.成立在个体农民基础上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是( ) 。
发展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10.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 ( ) 。
中心成员目标规则物质设备11.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此中最中心的内容是 ( ) 。
乡村社区演变成城市社区乡村于人口变成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提升基础设备的改变12.跟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 土地资源愈来愈可贵 , 我国守住耕地的底线为() 。
16亿亩17亿亩18亿亩20亿亩13.人们经过互相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互相关系连结在一同的共同体是( ) 。
初级社会集体次级社会集体社会集体社会组织14.占家庭总数 50%以上而且体现增加趋向的家庭是( ) 。
中心家庭骨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余家庭15.乡村自治组织是 ( ) 。
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16.在乡村社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社会学作业1答案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
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关系、祖孙、其他家庭等关系。
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
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
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
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
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
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乡村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
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
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
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存在异同之处。
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
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乡村社会学作业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D6.A7.泰罗制8.A9.D 10.A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5.ABCDE三、名词解释: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答题要点:(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
(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
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
(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
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
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
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生活的社区。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答题要点(课本25页):(1)学习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个人生存能力包括两部分: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
前者指直接运用物质资料以维持自己生命的能力和方法。
后者则指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劳动而获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方法和手段。
(2)学习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也叫社会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或活动中形成的指导其行为的规则。
一个人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习这些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行为规范,社会也有责任教导人们习得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秩序与和谐。
(3)确定人生目标人生目标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结果。
它是家庭和社会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社会文化的熏陶及个人人生经验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培养社会角色个人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这也是个人社会的目标。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答题要点(课本47页):(1)一定数量的成员。
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能够建立和存在的基本条件。
(2)特定的活动目标。
组织目标代表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存在根据,是组织活动的宗旨和灵魂,是组织制定和修正方针、路线、政策的依据,也是判定组织活动效率的标准。
同时还起着团结、动员、鼓励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重要作用。
(3)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
尽管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活动的,规范大多是成文的和成体系的,是关于本组织的性质、目标、任务、结构,组织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以及组织活动规则的规定。
它指导着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规范着他们的活动,是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4)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
其中包括一个权威的领导体系,也包括不同成员间的职责分工。
(5)一定的物质设备。
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社会组织就难于发挥其固有功能。
4.科学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答题要点(课本81页):科学技术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1)科学技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来影响生活方式;(2)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生活方式;(3)科学技术通过扩展人们的生活能力来推动生活方式发展。
五、论述题联系我国现实。
深入阐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及其实现的途径?答题要点(结合课本71页第三节内容):乡村城镇化或者称之为“农村城市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其实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
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是乡村城镇化的显著特征。
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乡村城市化的又一个内在原因。
当代城市是工业集中、就交通便利、市场繁荣、财富集中、文化科技先进的社区,是现代文明的集中地,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城市的这些优点对广大农村居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途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二、三产业是城镇社区的经济基础,是城镇社区赖于存在的根本前提,是乡村城镇化的直接推动力。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是大规模城市化的必要条件。
第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中提供了足够的农产消费品。
第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使大批乡村劳动力从农田耕作中解脱了出来,从而为城镇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为大规模城镇化准备了人力条件。
第三,农业现代化还通过为声调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推动城市工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既然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的主阵地,就成了实现我国城镇化目标的重要措施。
乡村社会学作业3答案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我国乡村人口存在以下问题现状: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2、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
3、人口素质差。
4、乡村劳动力大量过剩。
主要成因在于:第一是政治原因。
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政策没有执行。
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
二是落后的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
乡村育龄妇女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乡村人口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是乡村行政行为的失误。
一方面,随着乡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行政组织体制逐渐解体消亡,而新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健全,使得一些乡村地区对农民家庭计划生育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有些乡村地区的行政管理者在招待计划生育工作中单纯强调对违反者罚款。
我们应多方面努力,逐步解决乡村社会问题。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使乡村广大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形势以及众多的人口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理解、支持、配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破除旧的生育观念,树立新的生育观念。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社区社会保障事业,使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四是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特别是乡村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减少离乡流动人口。
六是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村人口问题的行政控制能力,提高乡村干部的行政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乡村社会学作业4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B 2.C 3.A 4.C 5.C 6.B7.A 8.A 9.D 10.B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DE 3.BCE 4.ABC 5.ABCD三、名词解释:1.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3.越轨行为越轨行为又叫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类型,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越轨行为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
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4.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
5.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四、简答题:1.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答题要点(课本101页):(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
(2)城镇化速度加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因素正逐步扩大,权力因素逐渐减弱,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4)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2.简述乡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办法?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环境污染严重。
水资源紧缺。
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锐减。
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家庭建房、乡镇企业建厂、矿山开采、道路修建等大量占用耕地,也导致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环境意识差;执法不严;认识错误;急功近利;人口压力。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加强宣传;严格执法;重视有机肥料;提倡生态农业;采用科学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道德的控制作用的主要表现?答题要点(课本130页):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反复不断地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高尚与卑鄙等评价,逐渐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从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活动,维持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