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
2005年7月21日,中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又一次调整,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随后人民币不断地处于升值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升值?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

标签:人民币;汇率;升值
1 人民币汇率的现状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近日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6242,较前短时间大幅走高208个基点。

所谓人民币中间价,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

在此前短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刚刚以6.6450的水平创出新高。

1994年至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1=¥5.80的官方汇率,实行$1=¥8.70为起点的浮动汇率。

而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在1997年后基本上被固定在8.28的水平上,实际上已蜕变为传统固定汇率制度。

如图1所示:
从2005年汇率改革至2010年底期间,人民币汇率走势虽是稳步升值,但上下波动不大,处在十分狭窄的空间内运行。

2006年后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幅明显加大,2006年5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9982突破8.0关口。

2006年到2008年期间,人民币汇率明显向下波动,到来2008年7月以后波动趋于稳定,稳定在6.8左右。

到2010年还是,人民币汇率在6.8到6.6波动。

如图2所示: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至2005年10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有升,最高达到1美元兑人民币8.0840元,最低为1美元兑人民币8.1128元。

此后人民币一直呈现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汇改目标是,建立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

一般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自由浮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反映市场的预期。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弹性明显增强,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我国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体现。

2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
2.1 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情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是分不开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

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

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跳跃式增长,国际收支出现大额顺差。

国家外
汇管理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06年国家外汇储备总额比上年增加2475亿美元,达到100663亿美元;2007年国家外汇储备总额达到1.53亿美元,增长43.3%。

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导致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供过于求的结果是外汇的价格要下降,对人民币造成了很大的升值压力。

汇率作为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指示器,在外汇供大于求的格局中,本币升值是必然的趋势。

2.2 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
由于一国货币的贬值就意味着伙伴国家货币的升值,因此,汇率政策的运用常常成为国家利益冲突的重要表现。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为了缓解国内的通货紧缩压力和美元贬值对日本出口造成的冲击,日本就不断在国际上制造舆论,指责中国低估人民币币值,利用廉价货币对其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中国对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承担责任,企图联手主要工业化国家对中国施压。

同样,为了缓解近500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赤字和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美国一些政府机构和包括财长在内的政府要员也不断指责人民币存在低估现象,并要求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安排。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开始趋于低迷,许多西方国家面临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此相反,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日本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企图把通货紧缩归罪于中国的汇率政策。

美元贬值及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引起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同时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扩大和失业率的上升,使美国的利益集团把敦促人民币升值作为解决国内问题的重要途径。

2002年底,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呼声引发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截至2006年底,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663亿美元,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2%。

高额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在小幅调整中不断走高,升值预期进一步增强。

人民币升值陷入循环之中。

2.3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我国1994年至200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本身就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汇率却未曾调整过。

从2007年以来GDP以平均10%高速增长,而外汇储备更是以惊人速度飞涨,从供求看人民币也有升值压力。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体现在GDP的增长,我国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

GDP是一国国内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反映了经济总量水平。

GDP增长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则说明生产和消费都比较繁荣,人们会对其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好的预期,会促使生产和消费更加繁荣;企业对经济前景看好而增加投资,商业银行因此敢于发放中长期借款,劳动者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扩大消费。

汇率作为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例,客观上价格由供求关系确定,汇率这种价格就由两国货币的供求关系确定。

企业增加投资和银行发放贷款都会增加本币的需求,表现为汇率的上升。

GDP增长率高的国家经济地位上升也快,经济实力的增强提高了该国货币的国
际地位,代表强大经济实体的货币币值将趋于坚挺。

2.4 国际收支双顺差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认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各国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将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便趋于上升。

反之,如果出现逆差,支出大于收入,该国的货币供应就会增多,其对外汇率就会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一国对另一国外贸赤字不断扩大,该国便会谋求通过促使对方国家货币升值来削弱对方国家的产品价格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可以说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素。

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结构来看,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即:进出口、投资和消费。

近年来,中国经济常年保持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对外出口贸易和投资。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外贸易发生取决于一国的比较优势,中国之所以GDP每年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成本在中国比其他大部分国家低得多,这也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世界上90%的玩具是中国制造;这并不是说其他国家不能或者不会制造,而是因为来自中国的玩具生产成本相对更低廉。

目前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增长对外贸依存度非常高。

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就必然会导致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物价的上涨。

也就是说,来自中国制造的产品成本的提高,我们的廉价优势也就会慢慢消失。

一旦我们的廉价优势不复存在,那么,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这根主弦就很容易绷断。

3.2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会扩大进口限制出口,不利于国际贸易收支。

因为人民币升值以后,等量人民币与从前相比,可兑换更多的外币。

对进口商来说,购买等量的进口商品需要支付的人民币较以往更少,因此有扩大进口的需求。

但对出口商而言,若商品以原先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所得到的外汇换得的人民币要比从前少,利润将会减少;若以略高的价格出售以保证利润,则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出口商。

从出口行业来说,一般认为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纺织品行业受的影响最为严重。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是根本性的。

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

进口方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我国进口国外的商品和资源的采购成本,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速国家建设。

钢铁和能源是我国进口数量较大的两个行业,人民币升值对于进口原料数量较多的钢铁和进口数量较多的能源行业是十分有利的。

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部分一次能源产品大量依赖进口。

按照一般规律,本
币升值后,相同的单位货币,可以购买到更多数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成品油等能源产品。

3.3 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劳务输出减少,国内劳动力资源增多。

另一方面,短期内,国内市场商品供大于求,企业为争取优势,可能裁员、缩小企业规模以保持竞争力。

因此,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失业形势较为严峻。

资产市场的均衡会影响商品市场的变动,因此本币币值的上升或下降,会影响一国的产出,进而影响就业问题。

因为人民币一旦升值,意味着在商品市场上,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更贵了,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会减少,总需求下降,产出下降,失业增多。

本币升值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替关系,因此在本币升值的条件下会导致失业上升。

3.4 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

外商直接投资是以货币、实物及其它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的。

人民币的升值,以美元为股本金的外商投资企业,兑换人民币的能力会减少,也就是外商投资的成本会随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的竞争力。

但是,外商投资成本的增加,对于特定的项目来讲,原来额定的投资规模所需的资金将不足,如果继续实施该项目,会促使外商增资,扩大其投资规模。

人民币的升值会加速企业利润分配和再投资,不利于现有外企发展。

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外商将会加速企业利润分配,提高可分配利润的汇出比例。

同时促使外商决策、实施新的投资方案,不利于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因此,人民币的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商的直接投资。

3.5 人民币升值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能会恶化收入分配。

首先,人民币升值将会造成我国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下降。

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比较充分地和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会造成我国农产品按市场价格的收入下降,从而造成我国农民的收入下降;其次,一旦农民的收入下降,农民进城务工的动机将变得更加强烈。

数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将涌入城市,劳动力供给的忽然上升,将导致城市劳动力工人工资特别是非熟练劳动力工人工资的下降。

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既是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也是一项倾斜性的收入分配政策。

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更多的收入从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居民,从农业比重较高的内陆省份转移到制造业比重较高的沿海省份,从非熟练劳动力转移到熟练劳动力。

4 结语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依然应是我们国家当前需要继续坚持的大政方针,是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最佳抉择。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上不确定且波动与调整加大的局面,作为一个在发展、在积累阶段的国家,应力求稳定与增长,在经济
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加紧自身改革十分重要与紧迫。

而从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变化迹象以及汇率市场的震荡走势看,我们保持货币、汇率机制的相对稳定是妥当的选择。

从人民币经济基本面看,更应继续以稳定为主,加快经济积累与发展,真正形成人民币强势或自由化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2007,(3)
[2]喻均林,晏水清.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其防范措施[J].经济与管理,2006,(1).
[3]汤洪忠,杨善林.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问题[J].现代管理科学,2007,(6).
[4]李卓然.浅析人民币汇率调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3).
[5]谢云.浅析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J].金融经济,2007,(18).
[6]吴念鲁,鄂志寰.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