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写 到:“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 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 疏语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 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对孟浩然的评价: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完全 摆脱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的影 响,更多地抒写了个人怀抱, 给盛唐诗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初唐诗唐诗发展的准备时期,前五十年不到, 后五十年诗风变化,到陈子昂。理论上继承革新 新主张,实践上写《感遇诗》38首。陈子昂的理 论和实践标志着唐诗转变的关键,进入万紫千红 白花争艳的时代。除李白、杜甫之外,还有许多 其他诗人。
一、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储光羲: 主要写田园诗,山东人,中进士,隐 居终南山,安史之乱投降安禄山做伪职,
后入狱,贬官直到死。 《江南曲》四首 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取逐轻舟。
常建 长安人,中过进士,与王昌龄同年被取, 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佛教信徒,写 到破山寺所看到景物。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天宝年间王维思想已转向消极,经过安 史之乱,更是消极,对政治不闻不问, 尽管官至尚书右丞,仍不感兴趣,上朝 回家便念经拜佛,写诗说:“晚年惟好 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佛门何处销”明白表现他晚年思想, 在佛教圣地寻求精神寄托,对政治漠不 关心。
总的说来,佛教思想是王的主导思想, 先人称他为“诗佛”以佛说明思想境界 是正确的,王维山水诗表现已经与李白 山水诗完全不同,读后给人一种孤清冷 寂、消极出世感觉,然而反映自然美却 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

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中国山水田 园诗的最高成就。闻一多先生说: ‚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 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 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 然‛。
1、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
山水诗在谢灵运的笔下,往往追求 形似,写景繁富,而情与景两者则是 割裂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写意为 主,并不着力于景物的刻画。 王维吸收了两家之长,把写景与 抒情密切结合,熔抒情与写景于一炉, 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 种玲珑剔透、不可凑泊的意境。
王维不是象谢灵运那样把山水景 物作为自己瞩耳流目的感官享受,而 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 的知音,当他写景时,景物就不是独 立于诗人主体之外的纯粹的客观对象, 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 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 合。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征
意境平淡清远。写平静明丽的自然景物,总
是带着一种闲适清爽的心情。没有一般隐士 诗的远离人间的寂寞感,而是在宁静的环境 中表现生活的美好感受。因此,他的诗于宁 静的美中有生活的热烈和喧闹的气息。正因 为这种感情基调,其诗有一种外恬淡而内明 丽的风格。有的在宁静秀美中带壮逸之气。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资料

1、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 2、诗派及其形成原因 3、 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貌
盛唐诗坛(713-766)
❖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
❖ “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 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 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 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 汇》
❖ 四隐。“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 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 《旧唐书》本传
❖ “禄山命搜捕百官、宦者、宫女等,每获数 百人,辄以兵卫送洛阳”
3、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 六朝形似之美 ❖ 唐代形神并重
三、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 1、组成 ❖ 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
卢象、丘为、綦毋潜等 ❖ 隐居 ❖ 漫游
2、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
❖ (1)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表现出一种 回归自然、向往闲逸的思想。
❖ (2) 形式:长于五言,多五绝、五律、五古。 ❖ (3) 风格:大多偏于恬静雅淡,静逸明秀之美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此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 事,充满生活气息
❖ 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朴素流畅,与诗境契合无 间,不刻意求工而自工。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4、擅长五古、五律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人发展:1.田园诗——陶渊明;2.山水诗——谢灵运;3.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韦柳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主题一、山水田园,潇洒闲适1.歌颂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描绘秀逸雅致的林泉山川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闲适自由的人生境界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4.营造幽美自然的无我之境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遣兴抒怀,寄托失意入世与出世、真隐者与假隐者、终南捷径与怀才不遇、儒家政治功利与道家自然无为的永恒矛盾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理想人格,澄明境界1.隐者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禅意人生: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心之灵境: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因此,王、孟二人的隐居生活同中有异:王维的退隐,是官成 身退的优游生活,是一个饱尝官场风味而皈依佛教思想与山水田园 的居士,所以“心安理得”;孟浩然的归隐,却是随着儒家经济的 理想的破灭,乃无可为后,才在退隐和进取的思想斗争逐渐平息后, 真正地作了鹿门山的隐士。就此,反映在他们的作品里,王维身在 朝廷,心恋山林,多闲适自得之趣,心境与诗风都能达到恬静与平 淡的境界;孟浩然身在山林,常心怀魏阙,有时抒孤寂不平之情, 有时又平淡容与非常。
2.隐逸诗,表达了他栖幽隐逸的心趣,如《夜归鹿门 山》“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 村,余望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照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世人仕途竟进,我 独归隐,而仕途受挫后的归隐,不免有孤独寂寞之感和无 可奈何的幽怨,或者“恨无知音赏”的清高自赏(《夏日 南亭怀辛大》),既无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的欣喜,也没那种“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悠闲。
(二)作品题材内容:以四十岁为界,前期创作的幽 愤诗和边塞诗较为出色,后期则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幽愤诗。大多作于被贬济州和淇上时期。诗人或咏史寓言, 或直抒胸臆,抒发他对人生仕途的不平,如《寓言》二首其一有云: “朱绂谁家子……多承明主恩。……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偶然作》其五有云:“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黄金买歌笑, 用钱不复数。……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被服圣人教,一生自 穷苦。”通过对比,揭示纨绔贵仕,贤才沦落的社会现实。透过 “盛世”看黑暗,揭露较为深刻。而《陇头吟》《老将行》则讽喻 朝廷封赏不公,为老将功高不侯鸣不平。 2.边塞诗。于盛唐边塞诗外自具特色,如《陇西行》“十里一 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 断无烟。”从军书传递为切入点,选材角度新颖,惜墨如金,留下 想象空间;《观猎》从狩猎演武入手,只作“角弓鸣”“鹰眼 疾”“马蹄轻”“忽过”“还归”点染,巧于构思、精于用墨; 《少年行》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豪壮慷慨的男 儿情怀和《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奇粗犷的塞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 诗歌的一个流派,最 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 诗人陶渊明。古往今 来,陶渊明的诗作及 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特别是田 园诗,它自成流派、 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 作的发展,陶渊明的 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 生活,来源于陶渊明 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 受,有的接近于口语, 有的近似歌谣:有的 直抒胸臆,直接表明 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 之情,语言平淡而自 然,朴实而又毫不缺 管色彩,给人一种清 新、淳美的感觉、诗 情画意的感受。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 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 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 《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 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 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 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 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 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 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 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 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 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 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 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 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 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 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失火,迁至栗里,生活较为 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 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 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 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 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 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 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景平元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 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的 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元嘉元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 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 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 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 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 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山水田园诗派

诗歌鉴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 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 满足心情。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 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 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诗歌鉴赏: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 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 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 园诗中的佳作。
(盛唐)王维: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 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 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 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 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 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 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 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辋 川别业》“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 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 “诗中有画”,令人陶醉。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的线索
先秦:
山水田园诗先秦时候就已经露出了端倪。 如《周南·芣苢》,就描写了劳动人民采摘芣 苢(车前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环境就是田 园。而象 《小雅·鹤鸣》,有人认为是用山 水田园的种种景物在比兴人才的高低贵显;而 有人认为不是比兴,而是写实,此诗就是山水 田园诗之祖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名词解释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名词解释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指唐代盛唐时期出现并繁盛的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诗歌流派。
以下是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盛唐:指唐朝初期(618年-907年)的繁荣时期,以贞观之治为代表,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社会繁荣,文化艺术达到鼎盛。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迎来了巅峰发展。
2. 山水:指山川河流、湖泊、泉水、瀑布等自然景观。
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美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诗人们以感受山水之美、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情感为创作主题。
3. 田园:指农村田野的景象和农民的生活场景。
田园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主题,代表着朴素、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注重描绘乡村田园的自然风光、农民的耕种生活以及鄙土百姓的真实情感。
4. 诗派:指一种特定的诗歌流派或风格。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在盛唐时期形成并繁荣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诗歌流派。
这个诗派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追求自然真实和情感真挚,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物的情感体验。
5. 唐诗:指唐代创作的诗歌作品。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其鼎盛时期就是盛唐。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作品数量众多,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6. 名词解释:解释诗中出现的一些名词,以便读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常常使用具象的、有形的景物来象征抽象的、无形的情感或思想。
通过对名词的解释,诗人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总而言之,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其真实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形象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于中国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诗派的诗人们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他们对自然美、生活美以及人性美的思考和感悟。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1.盛唐文学的范围 开元元年(713)到大历元年(766),含玄宗、
肃宗、代宗三个历史时期。 2.盛唐时期的主要作家
边塞盛诗人唐、气山象水,田表园现诗在人、士李人白乐、观杜自甫信等的。
3.盛豪和唐迈追诗李气求歌泽概自厚的、由:基“勇 的本一于 开特切革 放质都新 胸(是的 襟盛浪独 ,漫唐创 体的气,精 现象创神于)造诗的歌,
其一,政治感遇诗。•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寓言》等;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二,游侠、边塞诗。
《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等;
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其二、《送 元二使安西》、《相思》等;
其四,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 《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 等。
而不巧者也。”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
(二)王维及其诗歌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 陈衡恪: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
1.亦官亦隐、亦儒出许亦多文释人之的感想艺”术。通才
以40岁张•九龄维的罢摩 音文在区诘译相人传别是,为画统,具绘独梵又界有画树文译分文里一为学它帜为V性特。维i前m、有摩a后哲的i罗a学期“k性诘i:r、雅、t前抒i”情期性与热。工衷匠画政和治院体,画奋所 发有为,充满积毗极摩进明罗代取诘的的董,精略其昌神称正;维式后摩提出期或呼“维文啸摩人山诘画林”。和,“隐南逸北自宗论适”,。 耽于佛事。 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目录诗派介绍诗派产生及其特点时代背景特点代表人物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储光羲常建谁开创了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
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却有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生性疏懒、嗜酒成癖,但又常常无钱买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眠”、“渊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话;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一、青年时代陶渊明(公元365一427年),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是当时很有权势的政治人物。
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也做过安城太守。
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之女,外祖父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道更为衰落,与母亲和五岁的妹妹相依为命。
虽然生活很贫苦,但因家教优良,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了许多书,包括《老子》、《庄子》、"六经",以及文、史、神话、小说等等。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曾把自己描绘为"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从读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但是他读书并不是字斟句酌,而是"不求甚解",以期与古人心灵某合。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曾有过远大的志向,他曾回忆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在《拟古》诗其二中,诗人又特别赞扬田畴:"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田畴的主要功绩是协助曹操平定鸟丸,陶渊明对他深怀敬佩之情。
二、辞官还乡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

l 苏雪林的《唐诗概论》则在胡适《白话文学史》的基础上又作了一些补充,他认为,胡适的话都是不错的,"但为什么隐逸在唐代成了特殊的高贵阶级,照我看也有它本身的时代社会背景。这背景便是道教之升为唐朝皇家正教。""诗人山居的动机或者为了便于修炼──当时文士多少与丹箓发生一点关系──或者为了便于读书,但他们既多与自然接触,对自然更易欣赏和了解。建安以来的宫廷都市文学到了这时变为山林田园文学,其关键在此。"
山水田园诗起自晋宋之间。陶渊明为田园诗之祖,谢灵运为山水诗之祖。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即与陶谢一脉相承:在艺术上,他们能综合陶谢所长,融陶诗浑成与谢诗工巧于一炉,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与意象的合一、内情与外景的交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推向高峰。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概念有特定的内涵:首先,顾名思义,它形成与活动于盛唐时期。明乎此,前代的陶、谢与后代的韦、柳等山水田园诗人当不在其列。其次,它从一开始便同隐逸之风联系在一起,其成员多以五言的体式,借歌咏山水田园风光,表现隐逸意趣,抒发闲适情调,诗风清新淡雅。明乎此,我们也就不会把同处于盛唐时期,并且也写过山水田园诗的高、岑、李、杜划归这一流派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当然不是偶然的。隐逸风气盛行,庄园经济的发展,佛老思想的广为传播,分别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和思想原因。其中,隐逸风气的盛行尤为一大关键——在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开、天盛世,既有视隐逸为“终南捷径”者,也有借隐逸以遁离现实者。他们都寄情于山水、栖心于田园,使山水田园成为自己的主要审美对象。于是,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也就盛乎一时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除了王维、孟浩然之外,还包括储光羲、常建、祖咏、刘春虚、裴迪、卢象、丘为等人。但其中最能代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成就和卓异风貌的,当推王、孟二人。 王、孟历来齐名并称。审视他们的生活道路,堪称“殊途同归”:在经历了各自的艰难跋涉后,他们都把“山水田园”当作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渴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寄托自己疲惫的身心。于是,在长期的隐逸生活中,他们成为自然美的寻求者、发现者、欣赏者、表现者,并进而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王、孟都在诗中描绘并展示了一个清淡的世界。构成这个清淡世界的主要经纬有两根:一是田园之乐,一是山水之美。前者往往更多融入了闲适的隐逸意趣,后者则往往更多地融入孤高的志士情怀。但这只是就其大较而言,细加寻绎,王、孟则又各具灵光: 首先从内容看,孟诗的题材较王维的更为集中。王诗既有寄情山水田园之作,自抒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如《陇西行》、《从军行》等;也有揭露社会现实之作,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如《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等。而孟诗除了表现田园之乐、山水之美外,便是抒写自己的出仕之念和失志之痛。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王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他后期固然消极隐退,前期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既曾居朝为官,也曾出塞问边;而孟却以隐逸终世,尽管他并不甘心终身隐沦。苏轼曾评论说:“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酒乎,而无材料耳。”如果将“才短”的“才”理解为“题材”的“材”话,倒是深中肯綮。 其次,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意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则往往坦露出耿介郁勃的心态。一般地说,徜徉于清淡世界中的这两位抒情主人公是那样悠然自得,仿佛已与秀丽的山水田园取得了高度的默契。但实际上无论山水之美还是田园之乐,都未能使他们宠辱皆忘。就孟浩然而言,仕进无路的痛苦不时啮咬着他的心灵,并化为一股郁勃不平之气浮现在字里行间。如《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一诗,上半篇笔调何等清新闲雅,但短暂的惊喜之后被触发起的却是知音难觅、功名无望的一腔惆怅:“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翅仪”。而在《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江山胜迹,固然撩拨起诗人的登临清兴和思古幽情,但同时却也使他油然生出见贤思齐的愿望和自叹弗逮的感愧:“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这泪既是感愧之泪,也是忧愤之泪。就王维而言,其外表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却比孟浩然显得更为静穆和淡泊。有时,这种静穆和淡泊几乎近于幽冷寂灭。“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正是诗人对自己这种幽冷寂灭的心绪的最好概括。如《竹里馆》一诗,乍看,诗中的人物是那样的自得其乐,诗中的景物也是那样清幽秀美。但如果我们把“深林人不知”一句与另诗中的“空山不见人”(《鹿柴》)、“涧户寂无人”(《辛夷坞》)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讶诗人感情的幽冷了。《终南别业》一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曾经被人认为是最得理趣的名句。其实,在他观赏行云流水的盎然兴致中包藏着的却正是“万事不关心”的幽冷寂灭的心绪。这种幽冷寂灭的心绪无疑与王维的奉佛有关。早在生前,他就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到了“诗佛”的称号。表现在他诗中的“空”、“寂”、“闲”的境界,正是佛教禅宗的心性学说的艺术投影。 再次,从意境上看,王、孟都注重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与美感。但孟诗往往止于情与景的交融,而王诗除促使情景交融外,还将“理”字打入其中。因而,在王诗中,我们常常可以捕捉到“哲学沉思的精灵”。这种哲理,尽管在很大程度得力于禅趣,但毕竟使王诗的意境变得更为高远。所以若论意境的浑成,王不如孟;若论意境的高远,则孟不如王。 第四,从手法看,五诗往往虚中有实,动中见静,孟诗则往往直写其实与其静;同时,王诗比孟诗更善于取景、造型、布局,也更注意冷色调与暖色调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相形之下,王诗手法较为多样,孟诗手法较为单调。即以王的《鹿柴》一诗而论,诗人是以实写的一角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罩在阴寒的青苔上,更衬出空山中的幽冷。山谷中传来人语的回响,愈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见的寂静。画面色调的冷暖互补,与画面内外的动静对比相互烘托,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的空间。所以能如此,当在于王维既熟谙诗法,又精通画艺和乐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一步辨析王、孟诗各自的艺术风貌,如孟诗的语言平淡简朴,王诗的语言清秀工巧等等。总之,王、孟诗同中有异,各具个性。前人早已作过比较王、孟诗风异同的尝试,如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譬诸释氏,王佛语,孟是菩萨语”等等。这就启示我们:既要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当作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又必须深入透视灵光如何在王、孟等代表作家各自的艺术追求中闪耀
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
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
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
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
无论怎么样,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
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一、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盛唐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成为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重点介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对两个诗派进行比较分析。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为主要特点。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兴起,与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1.特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们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对大自然怀有深厚的情感。
他们借助诗歌的力量,将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如身临其境。
2.代表作品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的微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清晨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向往。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八首之一》: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和凉爽,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三、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另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相对照,以描写边塞地区的景色、英雄壮丽的事迹以及对战争的思考为主要特点。
边塞诗派的诗人们生活在边塞地区,亲身体验了边塞地区的艰苦和战乱,他们用诗歌记录下了那段历史。
1.特点边塞诗派的诗人们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边塞地区的痛苦和对英雄的赞美。
他们的诗作多以壮丽的景色、英勇的将士和对战争的思考为主要内容,凸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2.代表作品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除了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外,也可以归为边塞诗派。
诗中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边塞的守将英勇的形象,表达了对边塞英雄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忧虑。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回家的渴望。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_田园诗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1 / 6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
古代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古代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是唐代的王维。
【人物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的生平经历】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
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
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象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
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
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
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
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
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盛唐的诗歌流派

一.盛唐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1、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2、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3、浪漫诗派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盛唐诗歌风格流派

盛唐诗歌风格流派盛唐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众多风格鲜明、影响深远的流派。
一、山水田园诗派。
1. 风格特点。
- 这个流派的诗歌就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诗人们热爱自然,描写的景色那叫一个美。
他们笔下的山水田园宁静祥和,充满了生机。
比如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你看,一场秋雨过后,空旷的山林显得格外幽静,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辉,清泉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那画面感,就像你自己走进了那片山林一样。
- 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能精准地描绘出自然的美妙。
而且这些诗里往往蕴含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很是恬淡。
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简单几句话,就把乡村的生活场景勾勒出来了,朋友邀请自己去家里做客,村子周围绿树环抱,远处青山横斜,这种田园生活多惬意啊。
2. 代表诗人及作品。
二、边塞诗派。
1. 风格特点。
- 边塞诗就像是一阵充满豪情的塞外之风。
诗人们描写的是边疆的战争、战士们的生活以及塞外的风光。
这些诗的风格大多雄浑壮阔、豪迈奔放。
像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你看那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和玉门关遥遥相望,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征战多年,但是有着坚定的决心,不打败敌人绝不回家。
那气势,杠杠的!- 边塞诗还充满了一种悲壮的情感。
因为战争是残酷的,战士们远离家乡,随时面临着生死考验。
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前两句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北风呼啸,八月就飞雪了。
但是后两句又特别神奇,把雪花比作梨花,在艰苦的环境中还能有这样的奇思妙想,而且也从侧面反映出战士们在边塞那种既艰苦又充满希望的生活状态。
2. 代表诗人及作品。
三、浪漫主义诗派(以李白为代表)1. 风格特点。
- 李白的诗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闪耀而独特。
他的风格那是相当的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盛唐田园诗派名词解释

盛唐田园诗派名词解释
盛唐田园诗派是唐朝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其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盛唐田园诗派的作品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崇尚自然美,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陶醉和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该流派的作品常常呈现出清淡自然、恬静闲适的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
盛唐田园诗派的兴起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密切相关。
唐代初期,政府重视生产,生产力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繁荣,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能够饱览山水田园,创作诗歌。
同时,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思想也为诗人的漫游、隐居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思想基础。
总结起来,盛唐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作品中呈现出的自然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对后世诗歌创作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里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 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 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 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和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开创了唐 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一、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末年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刘宋时 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至盛唐,有一 批怀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长期隐居的 诗人,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互相唱和, 诗风较为接近,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首联—起。远景,概写。总写 了雨后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致。 颔联—承。近景,细描。具体 描绘山间雨后初秋月夜的美好 景色。 颈联—转。由景及人,奇峰突 起。 尾联—合。总结收尾,点明题 旨。暗寓情愿归隐山林,不愿 入世作官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通过对秋日傍晚 山间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寄情于山水,归隐田 园的思想感情。
《辛夷坞》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
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
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 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 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 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
王维的诗歌创作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 扛着锄头归来,相互间亲热地打 着招呼。 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 充满了恬然、自乐,散发着大自 然的芬芳。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乡村生活的恬淡自然,深深 打动了王维,生出由衷的羡慕, 而面对现实中的进退两难,只能 怅然而叹。
6、山水诗:《山居秋暝》 《汉江临泛》《终南山》
主题思想:作者选取了四 个图景,写出了终南山的 宏伟气势和变化万千的韵 致,表现了作者的隐逸情 怀。
诗中有画,百啭流莺的艺术风格。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清新、淡雅、恬静、幽美的艺术境界。 朴素、清新、洗练、生动的语言艺术。
(701——761) (
二 王 维 的 生 平
(
) )
二、王维生平
王维(699—761),字摩诘,太原 祁(今山西祁县)人。 721年进士及第, 任太乐丞。后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而获 罪,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729-733年, 闲居长安,与孟浩然、张九龄等有交往。 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 735年, 被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 737年,以监 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登上中峰之顶,收全景于眼底。 以“分野变”极写终南山的阔长绵延。 “阴晴殊”是因为阳光的或有或无、 或浓或淡带来的山中奇景。 此联高度概括,可谓尺幅万里。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两联看上去与前三联写山 的高、长、奇关系不大,实则意 义相通。既要留宿山中,可见山 大;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 望,一问一答之间,也道出了山 中峡谷的深长。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暮色苍茫,夕阳斜照村落, 一片安祥,牛羊徐徐归家,没入 深巷。 慈祥的老人惦记着小牧童, 拄着拐杖,倚着柴门迎他放牧归 来。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麦田里的野鸡动情地叫着, 呼唤着归窝;桑林里的 桑叶已经稀疏,蚕儿正叶丝 作萤,营造自已的窝呢。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 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人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 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 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 远 的燕然前线。
3 、 乡 愁 诗
遍遥每独 插知逢在 茱兄佳异 萸弟节乡 少登倍为 一高思异 人处亲客 。,。,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4、爱情诗: 《相思》
5、田园诗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 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 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 --------明代胡应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阅 读 与 思 考
阅读《终南 山》,体会王维诗 歌“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的艺术特
二、山水田园派产生原因 社会原因之一: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 富庶,文人士大夫有足够的条件漫游 各地,或生活于农村,优游林下,寄 情山水;
社会原因之二:
佛、道思想影响。唐代儒、释、道三 家并行,不少文人受佛、道出世思想 影响,喜欢清静,爱好自然;
社会原因之三:
由隐入仕的社会风气。一些文人为了 早做官,先当隐士,闹大知名度以待 朝廷征召。这种被视为“终南捷径” 的社会习尚,刺激了山水田园诗的发 展。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 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深。
三、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 1、边塞诗:《使至塞上》《老将行》 《少年行》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燕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一、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 孟浩然
春 晓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后祖王 移籍维 居太 蒲原 州郡 今祁 山州 西今 永山, 济西字 祁摩 。 洁 县 ,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文解释]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到 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 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诗文赏析]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 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 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人以一种特有的 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 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 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 果。这首诗是诗、画、音乐相结合的和 谐,幽深境界的表 现。
译: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首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 的景色,作为画幅的大背景。 颔联: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 的远景。 颈联:描绘眼前波澜壮阔的 近景。 尾联:总结收尾,点明题旨。
王维的诗歌创作
《鸟鸣涧》一诗刻划了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客 观世界是夜静山空,主观世界是清闲无为,桂花
悄然飘落,境地是何等的空寂!进而“月出惊山
鸟”,更微妙地点缀出夜中山谷的万籁无声,反
衬出广大夜空的无比沉寂。该诗重要的是写出了
人心的“静”境,似乎寓托了这个“人”的佛教
寂灭思想的信仰。
王维的诗歌创作
(2)思想: 以四十岁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热衷功名, 向往开明政治。 后期:佛教的出 世哲学统治了他 的思想。
龙门石刻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赠张少府》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 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 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 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 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 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 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 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 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 之旨,舍笔而绝。” ——《旧唐书· 文苑下》
王维生平:
744年,四十六 岁。始营蓝田 辋川别业,开 始长达十余年 的亦官(长安) 亦隐(辋川)生 活。《辋川集》 二十首都写于 此年以后。
辋川图
王维生平: 756年,安禄山反,长安失陷,王维 扈从不及,后被迫受伪职。乱后获 免闲居辋川。 769年,六十二岁。 转任尚书右丞。 761年七月去世。 葬于蓝田清源寺,即原辋川别业之 西。
全诗深得画理,移步换形。
变换视角,从各个角度描写终 南山,以不全求全,收到了以少总 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首联:远景,总轮廓。用夸张的手法写
出终南山高大绵亘的气势。 颔联:近景。用互文修辞和移步换形的 手法描绘终南山的云雾弥漫和山势的辽 阔高峻。 颈联:鸟瞰。高度概括,尺幅万里。立 足中峰,写出了终南山南北的辽阔和千 山万壑的千形百态。 尾联:写问宿。写出山的深远荒寂和人 迹罕至,暗示了山景的赏心悦目和诗人 留连往返、避喧好静的隐逸情怀。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大 使崔希逸胜吐蕃,王维以 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查访军情,并在河西节度 使幕府兼任判官。此诗即 王维出塞途中所作。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 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