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第二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第二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三
罗伯特·索耶,这位加拿大“科幻教父”,曾包揽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三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
他出版了22部长篇科幻小说,包括“恐龙三部曲”、《金羊毛》、《计算机中的上帝》。
与此同时,这位科幻大师还是政府机构、科研部门甚至跨国公司的座上宾。
他常年担任“探索”频道加拿大版的评论员,为《科学》和《自然》杂志撰写专栏,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甚至在谷歌、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咨询顾问。
听起来,这些工作都和科幻创作不沾边。
有一次,他为加拿大政府做法律方面的顾问,“未来医学可以通过DNA的读取来预测众可能患上某些疾病,这涉及个人隐私。
假如这个隐私触及到有基因疾病的人的丈夫,孩子们的知情权时,哪一方是需要保护的呢?这就是他们邀请我们帮忙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索耶看来,“科幻是现实的镜子”,科幻作家不应只是空想,而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
事实上,这也是科幻界的传统。
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
这部关于生物科学的小说,第一次提及生物伦理学。
如今,生物伦理学已经是一门成熟的,用索耶的话来说,“这个就是由科幻小说创造的”。
见证科幻作家的远见卓识最终变成现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包括凡尔纳描写的月球之诱、潜水艇;英国作家威尔斯描写的立体空战、坦克等。
1944年,美国科幻作家卡特·米尔在《生死界线》里逼真地描述了原子弹的技术细节,发表后招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查,他们以为当时秘密进行多年、连副总统都蒙在鼓里的“曼哈顿工程”泄密。
阿瑟·克拉克1945年就详细描述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网络,今天卫星所在的轨道因此被称为“克拉克轨道”。
还有阿西莫夫经常提及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天的实验室中越来越常见。
在索耶看来,科幻小说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让公众不被社会阴暗面俘虏,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另一方面,科幻小说培养公众长远的眼光,让人们学会思考未来。
科幻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
科幻小说不仅关于科学技术,也关乎理性和价值观。
核武器、环境危机等诸多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人类头顶,许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也渲染末日降临的场景,其中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在我们周围悄然发生……但是,尽管人类在前进过程中有曲折和失误,我们还是希望未来会像威廉·福克纳所说的:“人类不仅会生存下去,而且终将获得胜利。
”
(取材于张渺、张莹《政治家都该读科幻小说》)
6.根据“材料三”没有体现罗伯特·索耶“科幻是现实的镜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罗伯特·索耶通过DNA来预测人类疾病
B.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提及生物伦理学
C.卡特·米尔《生死界线》描述原子弹的技术细节
D.阿瑟·克拉克描述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网络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亦可预防未来”中的“未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DNA读取技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②人形机器人在研究实验中越来越多
③核武战争毁灭地球
④环境危机导致人类末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小说只有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请在上面三则材料中任先一种对于“科幻小说”特征的理论描述,分析这篇小说被称为“科幻小说”的原因。
参考答案:
6.A7.C
8.材料一:①科幻小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科幻小说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说中的历史来自于作者的想象)③科幻小说扩大了文学的空间,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表现地球和人类。
材料二:①科幻小说可以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现实性,是对人类文明的反省,也是超越。
②科幻小说关注“面对着未来”的人。
③科幻小说中“科学——技术”这条线索会和“社会——心理学和哲学”这条线索汇合。
材料三:①科幻小说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
②科幻小说可以培养公众长远的眼光③科幻小说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
篇小说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培养公众长远的眼光、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
点睛:分析概括作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有两类,一类是先概括然后分析,一类给出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分析主要是从文章的角度分析,另一类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分析三则材料中“科幻小说”的特征,然后分析给出的小说具备其中哪些特征。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一④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哺育文明的乳汁,是催放艺术之花的琼浆。
古今中外的大家名流常将“水”作为歌咏的对象,在他们的笔下【】——江水的波浪拍痛了游子的
乡愁,激荡了达人的心潮,润湿了志士的诗行。
诗人们对“水”更是情有独钟,并赋予
它万种“风情”。
这些含情之水,有弥漫着杜牧亡国之忧的寒夜秦淮“甲,夜泊秦淮近酒家”,有沉浸着白居易离别之悲的浔阳月夜秋江“乙”有涌动着李煜失国之痛
的无尽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丙”……请君试问东流水,多少情韵在其中。
①在文中【】处填人下列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A.水至清则无鱼 B.无情流水也多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 D.大江东去浪淘尽
②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对应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风萧萧兮易水寒
C.-望乡关烟水隔 D.二水中分白鹭洲
③下列语句的作者、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论语》
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苟子——《苟子》
D.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曹雪芹——《红楼梦》
④根据语境,请在上文的甲乙丙处,写出诗歌原句。
(3分)
参考答案:
①(3分) B ②(2分)C ③(2分)C
④(3分)甲:烟笼寒水月笼沙乙:别时茫茫江浸月丙: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求:书写工整,笔画不清按错别字算。
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便不得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永恒的母亲
三毛
①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
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
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
得。
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
我
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
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
8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
到欧洲探望荷西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碎心的旅行。
荷西的意外死亡,使得父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
个亲爱的家人。
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的头发,就要
泪湿满襟。
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
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⑥我一直在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⑦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
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
时候,父亲开始致词。
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
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
喜极而泣的感触。
⑧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
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⑨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
今生唯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
讨的母亲的快乐。
⑩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比她更周全了。
(11)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12)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6.第②③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7.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认为“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广度”,比任何一本哲学书籍都更周全?(5分)
18.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
面对这样一位母亲,你有什么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6.对比衬托。
与后文写体会理解母亲博大、深沉的爱形成对比,表达出深深的忏悔和自责;(2分)写自己年幼无知衬托出母亲对家人的爱的深沉、真挚,进而刻画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2分)
17(1)母亲是真正了解人生的人。
在她看来,并不是自己活得有意义就是好的,而是把个人的生命、生活与家人的幸福安危联系在一起。
(2分)(2)母亲是真正饱经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
她平静安详的面对并接受人生的一切坎坷与沧桑,毫无怨言,不求回报,将自我融入家庭,融入“母亲”的责任,让全家人都幸福快乐(2分)(3)母亲以深厚、质朴又博大的爱来面对生命,深刻而又朴素的诠释了人生和生命。
(1分)(意思对就可以)
18、(共6分)形象:(4分)
(1)内心平静恬淡安详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
(2)对家人充满深爱,为家人操劳一生。
(3)具有牺牲精神和正直坚韧刚强的品质。
(4)乐于付出,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平凡而伟大。
看法(示例)母亲的爱和牺牲精神令人赞佩,但也应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
(开放型试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李愚,字子晦。
渤海无棣人也。
愚童龀时,谨重有异常儿.年长方志学,遍阅经史。
为文尚气格,有韩、柳体。
厉志端庄,风神峻整,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属关辅乱离,与宗人李延光客于山东。
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
召见,嗟赏久之,摧为左拾遗。
俄充崇政院直学士,或预咨谋,而俨然正色,不畏强御。
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辈皆致拜,惟愚长揖。
末帝让之曰:“衡王,朕之兄。
朕犹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尔何傲耶!”对曰:“陛下以家A礼兄,振等私臣也。
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
”其刚毅如此。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法,籍民家财,其家讼于朝,制使劾之,伏罪。
梁末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坚按其罪。
梁末帝诏曰:“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
为尔君者,不亦难乎!”
洎庄宗都洛阳,召为翰林学士。
三年,魏王继发征蜀,请为都统判官,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及前军至固镇,收军食十五万斛,崇韬喜,谓愚曰:“公能料事,吾军济矣!”招讨判官陈乂至宝鸡,称疾乞留在后。
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惧难则止。
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惑,正可斩之以徇。
”由是军人无迟留者。
是时,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明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长兴季年,秦王恣横,权要之臣,避祸不暇,邦之存亡,无敢言者。
愚性刚介,往往形言,然人无唱和者。
愚初不治第,既命为相,官借延宾馆居之。
尝有疾,诏近臣宣谕,延之中堂,见其败越敝席,四壁萧然。
明宗特赐帷帐茵褥。
清泰二年秋,愚已婴疾,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
(节选自《旧五代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B.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C.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D.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龀是指10岁以下的儿童,也有说成“髫龀”的。
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B.嗣位指继承君位。
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位即君位。
儿子除了有长幼之分外,还有嫡庶之分,一般是传嫡不传庶。
C.草昧之臣指开国之臣。
草昧即蒙昧,未开化;在这里引申为草创,创始。
D.乞骸又作“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简作
“乞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愚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
他成年后就立志求学,读遍经史;写文章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神情举止严肃庄重,做事认真严谨。
B.李愚深受皇帝的器重。
梁末帝对他的才学赞赏有加,提拔他为左拾遗和崇政院直学士,并让他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明宗也重用他,任他为丞相。
C.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相应的人。
清泰二年秋,李愚已经疾病缠身,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没有答应,最后死在任上。
D.李愚为人慷慨,做了宰相后还把馆驿借给他人;他自己生活极为俭朴,屋中四壁空空荡荡,床上的毯子和席子破旧不堪。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
(5分)
(2)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
为尔君者,不亦难乎!(5分)参考答案:
4.B
5.A
6.D
7.(1)梁末帝即位,非常喜好儒士,李延光一向诚恳地侍奉皇帝,得以在宫中为皇帝或太子讲学,李延光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李愚品行高尚,学识渊博。
(2)我如果不赞同彻底审讯、追查,会认为我不顾念贫民百姓;如果按法律执行处置,会认为我不顾念有功之臣。
做你们的君主,很难啊!
4.【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5.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A项,“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项,“为人慷慨“文中未体现,是他自己借馆驿居住,而不是把馆驿借给他人。
KS5U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选项D 中,“李愚为人慷慨,做了宰相后还把馆驿借给他人”有误,对人物的评价有误,事件的概括也有误。
7.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愚,字子晦。
渤海郡无棣县人。
李愚童年时期,谨慎稳重与普通的儿童不一样。
成年后立志求学,读遍经史。
诗文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
志向远大,为人端正,神情举止严肃庄重,说话得体讲究礼仪,做事认真严谨。
正赶上关中一带战乱,离开家乡,与同族人李延光客居山东。
梁末帝即位,非常喜好儒士,李延光一向诚恳的侍奉皇帝,得以在宫中为皇帝或太子讲学,李延光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李愚品行高尚,学识渊博。
皇帝召见李愚,(谈话后)对他赞叹良久,提拔为左拾遗。
不久又充任崇政院直学士,有时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仍旧庄重严肃,不惧怕豪强、有权势的人。
衡王入朝,重臣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礼,惟独李愚行拱手之礼。
末帝责备他说:“衡王,是我的兄长。
我尚且行跪拜礼,崇政使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礼,你为何这么傲慢呀!”李愚回答说:“陛下用家人之礼对待兄长,李振等人是您的家臣。
我居于朝廷为官,与衡王平素不交往,怎敢谄媚侍奉。
”他刚毅就像这样。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犯法律,没收某户百姓的家产,那家百姓告到朝廷,皇帝派遣的使者检举揭发他的罪状,华温琪认罪。
梁末帝认为华温琪是先朝开国之臣,不忍加以刑罚,李愚坚持查办他的罪过。
梁末帝下诏说:“我如果不赞同彻底审讯、追查,会认为我不顾念贫民百姓;如果按法律执行处置,会认为我不顾念有功之臣。
做你们的君主,很难啊!”
等到庄宗迁都洛阳,召李愚为翰林学士。
三年,魏王继岌要征讨蜀国,请李愚做都统判官。
当时众人议论认为蜀地险要难攻,不可长驱直入,郭崇韬向李愚问计,李愚说:“如今听说蜀人憎恶他们的君主放纵恣肆,战时一定不听蜀王的调派。
应该趁着蜀人人心不稳,快速进攻,他们一定会吓破胆,怎能守住他们的险塞呢!”等到先头部队到达固镇,收缴敌军粮草十五万斛,郭崇韬大喜,对李愚说:“你料事如神,我军成功了!”招讨判官陈乂到宝鸡,称病请求留在后面。
李愚厉声说:“陈乂见利就前进,害怕困难就止步不前。
现在大军正进入险境,人心容易迷惑动摇,正好可以处决他来警示众人。
”从此军中将士无敢拖延滞后的。
此时,军事文书,都出自他手。
明宗即位,授予李愚中书侍郎、平章事。
长兴末年,秦王放纵专横,权贵重臣,自己逃避祸患还来不及,国家的存亡,无人敢过问。
而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响应的人。
李愚当初不置办府邸,被任命为相后,借延宾馆暂居。
曾经有疾病,皇帝派宦官到他的住处看望传达皇帝的问候,李愚请宦官到正室,宦官看见只有一条破旧的毯子和席子,四壁空空荡荡。
明宗知道后特地赐给他帷帐和被褥。
清泰二年秋,李愚已经疾病缠身,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没有答应,最后死在任上。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论文
[明] 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
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
”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
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
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
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
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
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
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
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②。
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
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
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
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
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
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
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③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子长复出,不能成史。
则子长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子长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
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
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
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
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
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
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
②令甲:第一道诏令;法令的第一篇。
后用为法令的通称。
③西京,汉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以长安在西,称长安为西京。
张衡作《西京赋》,后来就以西京作西汉的代称。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戏剧:游戏
B.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厌:满足
C.以讹益讹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