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冀教版小学《梯形》精品教案(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梯形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1、42页。
教学提示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梯形,由于梯形的形状比较特殊,日常生活中,梯形的物体并不多见,但是梯形的图形特征比较直观,对于“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组底角相等〞的特点,学生也有测量和探索的经验。
课堂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物体,从中找到梯形,抽象出梯形,并认识梯形的各局部名称,通过问题讨论,借助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认识梯形的一般特征。
认识等腰梯形的特点时,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折、测量的时间,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把梯形对折和测量发现了什么,是学生了解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知道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两组底角分别相等。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局部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剪刀、一张16k白纸、等腰梯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组梯形的题卡等。
◆教学方案:
一、情景导入。
你都学过那些四边形,说一说你见过的四边形,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把学过的图形和名称进行联想,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引出新的内容。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问题:
〔1〕定义
〔2〕各局部名称
〔3〕特性
〔4〕特征……
设计意图:在找图形、判断图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生成课程资源。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
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
〔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答复: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3.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学生创作梯形,然后交流学生的作品及方法。
4.了解梯形各局部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局部名称,同桌拿起刚刚剪的梯形指指各局部,并标出各局部的名称。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局部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5. 观察特殊梯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方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2.拼一拼。
85页数学冲浪
四、你学会了梯形的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42页的“练一练〞1、2、3、4题。
◆板书设计:
梯形的认识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梯形各局部名称:
特殊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教学资料包
数学资源
1.填空。
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⑵梯形可以分为〔〕、〔〕、〔〕。
2.判断题。
⑴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⑵梯形只能在上、下底之间画高,而不能在两个腰之间画高。
〔〕
3.下面图形中是梯形的在〔〕中打√,不是梯形的在〔〕中打×。
〔〕〔〕
〔〕〔〕
4. 画出下面每个梯形的高。
5.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⑴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
⑵上底是4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直角梯形。
⑶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5厘米的等腰梯形。
答案:1.〔1〕梯形〔2〕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2.×√ 3. ×××√
3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乘法估算。
◆教学提示
1、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
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十数。
2、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算大些,什么时候应估算小些,应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
数。
3、估算根本方法的要求:符合实际,计算简便,接近准确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适宜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适宜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在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难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适宜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教材中给出的火车图片,带着学生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可能会有一局部学生坐过火车。
师:大家肯定都看到过火车,这里就有一列火车,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请有坐火车经历的同学介绍有关火车的情况,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自然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师:〔出示文字和情境图〕请同学们读题并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这是一节火车的车厢,定员118人。
生2:大头蛙指出“这列火车挂了12节这样的车厢〞。
生3:问题是:估算一下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设计意图:了解事物中的数学的信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丰富学生关于火车的一般常识,同时,为计算做准备。
师:什么叫“定员118人〞?
生1:每节车厢坐118人。
生2:每节车厢最多坐118人。
生3:有的车厢里有时有站着的,可能比118人多。
师:“定员118人〞是指一节车厢的座位数。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估算一下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让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时机,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
二自主探索:
1.教师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要求,让学生自已尝试计算。
2.交流学生各自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不同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估算方法:
●把12看成10,列式为:
118×10=1180〔个〕
●把118看成120,再把12看成10,列式为:
120×10=1200〔个〕
●把118看成100,把12看成10,列式为:
100×10=1000〔个〕
师:同学们,这三种估算方法的结果与实际座位数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3.分小组讨论这三种估算方法比实际座位数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发言:
●第1种估算结果比实际座位数少了,因为把12节车厢看成了10节;第三种估算结果比实际座位更少了,因为它不但把12看成了10,而且把118看成了100,乘数减小了,积当然
●第2种估算结果也比实际座位数少了。
因为每节车厢增加了2
人,10节增加了20人,而减少了2节车厢的人数是118×2=236人,所以结果就会比实际座位数减少了。
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把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师:如果这列火车厢挂19节这样的车厢,我们把19看成多少进行估算适宜呢?
生:看成20比较适宜,因为20是最接近19的整十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同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分享彼此的成果。
利用火车的素材,进行估算练习。
三尝试应用:
出示教材试一试,提示学生注意数据的单位。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了解信息的时机,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四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3题
⑴读题,先了解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讨论一下,从小女孩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2〕提出“估算5号看台大约能容纳多少人〞的要求,鼓让学生独立估算,并交流估算的结果。
设计意图:稳固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悟这一数学内容从实践中来,又回到生活实际中去的道理,从而增强数学常识的培养。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4题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118×12≈
●把12看成10,列式为:
118×10=1180〔个〕
●把118看成120,再把12看成10,列式为:
120×10=1200〔个〕
●把118看成100,把12看成10,列式为:
100×10=1000〔个〕
◆教学资料包
数学资源
304 × 87 ≈〔〕
〔〕×〔〕 = 〔〕
498 × 82 ≈〔〕
〔〕×〔〕 = 〔〕
⑴红红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厘米,她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有多少米?〔〕
A 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⑵7○8×39≈32000,○里填〔〕最适宜。
A 0
B 4
C 9
⑶301×27≈,中应该填〔〕更接近准确值。
A 9000
B 8100
C 8127
3.红星小学有学生603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4.中山小学四年级同学去旅游,车票和门票一套共61元,一共需要203套,估算一下买车票应该准备多少钱?
304 × 87 ≈〔27000〕
〔300〕×〔90〕 = 〔27000〕
498 × 82 ≈〔40000〕
〔500〕×〔80〕 = 〔40000〕
⑴〔C〕⑵〔C〕⑶〔B〕
3.603≈600
19≈20
600×20=12000〔名〕
答:全乡约有12000名小学生。
4.61≈60
203≈210
60×210=12600〔元〕
答:买车票应该准备1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