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就是探讨追究,是探究者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或创造的过程,通过探究。

学生获取直接经验或体验,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形成探究能力,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

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

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不应该把学生看做知识的接收器,而应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

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就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做了如下初步探索,希望对诸位同仁有所裨益。

一、搞好课前预习,培养探究意识
发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上课之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明确探究的目标,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

二、搞好课堂教学,激发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场所,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做到3点。

1、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宽容学生积极探索所产生的错误:公开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允许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不反对学生的猜测,特别是有一定道理的猜测: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探究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适时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质疑”的行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

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

例如,我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压表或电流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通过这种质疑、释疑的教学活动。

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

3、营造积极的讨论气氛,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进行讨论尤其重要。

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和发表不同的意见与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如学习固体压强,教师可出示一个杯子,让学生通过联想进行猜测:液体有无压强?学生猜测的结果:有压强。

教师接着再让学生运用直觉猜想压强作用在哪个位置?学生猜对容器底有压强。

教师再问,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但你看到底部所受压力的效果了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并按学生设计的众多的实验方案之一进行实验。

如把玻璃底换成橡皮膜,往杯子中倒入水再进行验证,根据膜向下凸证明猜想的正确。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我们首先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加以落实,而不只是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

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

例如在教学“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人家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与压力有关:与接触面光滑与否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有关,等等。

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好数据,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

例如,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中,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介绍给学生一些参考方案:“50米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斜面滚球”、“百米跑”、“球自由下落”等等。

让学生亲自去感觉,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验、分析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已有的知识,并在探索的实践中获取了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创造能力。

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学生在做探索性实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及处理实验结果,使学生进行思维,比起按课本上给出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实验操作的验证性实验,在学习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实验能力。

此外,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而应课内外结合,带着问题多浏览相关网站或是阅读相关书籍,在课后把思维触角伸向多彩的社会生活,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发现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