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课时教学设计3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教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课,详细内容涉及第一章科学技术发展的部分,着重讲述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意义,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2. 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成就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其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诺贝尔奖的背后,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相关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其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4. 例题讲解:以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为例,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出自己了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并简要介绍其成就。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2)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3)诺贝尔奖的意义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诺贝尔奖的认识。
2. 答案:学生需从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颁发情况、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诺贝尔》说课稿

《诺贝尔》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学科背景:诺贝尔奖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是科学、文学、和平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象征。
本课程以诺贝尔奖为核心,旨在通过对其历史、颁发奖项、获奖者故事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重要奖项。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诺贝尔奖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诺贝尔奖的历史、颁发奖项、评选机制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包括诺贝尔奖的起源与发展、各奖项的设立与评选、获奖者的故事与贡献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诺贝尔奖的历史与颁发奖项,获奖者在各领域的杰出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诺贝尔奖的深层次意义,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策略: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结语本课程以诺贝尔奖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的殿堂。
《诺贝尔》课程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探索和感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教材第九章第四节,详细内容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理解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a. 讲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由来。
b. 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包括获奖者及其成就。
c. 分析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其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首届诺贝尔奖为例,讲解如何获取、分析、整合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a. 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b.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c. 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要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并谈谈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答案: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颁发,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五个领域。
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奖励了杰出的科学家,还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激发了全球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1诺贝尔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21诺贝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教学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苏教五上《诺贝尔》第一二课时课件(配教学设计)

向所有为了人类进步而献身科 学研究的人致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获得者 杨振宁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获得者 李政道
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获得者 丁肇中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 李远哲
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 朱棣文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获得者崔琦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 .... 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 紧盯着缓缓 ... .. 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 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 . 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 ... 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都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 满身鲜血的中 年人冲出浓烟, 高举双手呼喊 高举双手 着:“成功了! 呼喊着 成功了!” 他 就是诺贝 尔。
为了发明 炸药,诺贝尔 投入了他的 整个生命。 整个生命
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 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多万 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 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 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 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1 诺 贝 尔
西小学
田丹亚
精读感悟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 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 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
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毫不气馁。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 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 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
药——黄色炸药。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 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 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所在单元是新闻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
本单元设置有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显而易见,新闻阅读部分是本单元的基础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是为后面学生自主所要完成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服务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来掌握新闻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将生活中的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实践能力。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聚焦了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奖,体现了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的双重价值。
文中报道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颁奖地点等。
在结构上堪称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
从写作方法来看,选取了最普通的报道角度,正面直接报道,是标准的常规写法。
在语言方面,客观、准确、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语言。
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消息的最佳蓝本。
之前,通过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消息的特点、消息的六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等知识。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用之前所学方法来阅读消息、筛选信息,巩固所学;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探究消息的语言特点等,为下一步的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有人形象地称当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广、体量大、内容杂。
人们需要快速读取信息、甄别信息,并且要在众多信息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
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合理地筛选信息成了必要的技能。
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在将来,学生要有独立的自我信息发布能力,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诺贝尔》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案学生课前准备:查找诺贝尔的资料,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课题:《诺贝尔》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入生命的殿堂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哪个同学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课文讲了诺贝尔先发明了液体炸药,然后发明了固体炸药,最后发明了爆炸力更强的炸药。
)2.是啊!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很多很多,浓缩成文中的一句话,那就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3.你能说说“整个生命”你是怎样理解的吗?(人的一辈子,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财富,所有的一切)二、精读感悟,领悟生命的涵义生命的涵义十分丰富,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呢?打开书,默读课文的6——9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并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板块一:第6自然段生: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读: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感觉炸药很可怕,但是诺贝尔依旧做着这样的实验。
师:从哪些词语或者语句可以看出炸药的可怕的?生:“一声巨响,化为灰烬”和“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
”可以看出。
师: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去感受炸药的可怕与恐怖(播放视频)师:哪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炸药的可怕给表现出来的。
2读: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我从“毫不气馁”这个词中读出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点击加点:毫不气馁)师你能说出这个词的意思吗?生:一点儿也不放弃,不退缩。
生:坚持永不放弃。
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到底。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还有谁想读?3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爆炸后诺贝尔的父亲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21【教学设计】《诺贝尔》(语文苏教五上)

《诺贝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昨地点,以及回答了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颁奖。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灯药的经过及其不断探索的品质。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与佩服之情。
这一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和体会的。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提示了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诺贝尔奖。
文章于朴实中见真情,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的心灵都会为这震动,并会将这份震动长久地保留下去。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学写“锤、械”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反复的写法,学习写人物小传的方法。
4、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悟反复的写法,学习写人物小传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1)搜集相关的资料、音视频文件等。
(2)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诺贝尔的了解。
学生交流诺贝尔的资料,教师投影出示诺贝尔的头像,相机补充资料:诺贝尔是瑞典伟大的化学家,发明家,炸药的发明者。
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129种。
因此诺贝尔是炸药之父。
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人民币。
指名读资料。
3、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机械.铁锤..逝.世瑞.典颁发隧道..砸破..装置毫不气馁..劈山筑路斯德哥尔摩荒山野岭预设:①“馁.”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
②“锤”笔顺容易写错,“垂”中横的长短容易出错。
可以采取书空、跟着课件一起书空、教师范写的方式加以强化。
③“械”右边“戒”容易写错,要通过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强调。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级段八年级上学期单元主题消息课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复备课前预习:完成预习案。
导入新课1、2012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哪些人才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2、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二、教学新课3.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
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 渗透(shèn) 卓有成就(zhuó) 仲裁(zhòng) 拨款(bō) 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上一课所学的消息的知识,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理清本课这则消息的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的消息知识阅读本课文章。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了解这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世界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2.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消息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写作消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他就是诺贝尔。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想知道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xx消息二则》名师教案(一)教学建议1.注意体裁特点,依体教学。
本课是两则短消息,虽短小,但消息的体裁特点鲜明。
第一则《诺贝尔奖颁发》从标题、电头、导语到主体清晰明确,消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突出,消息的结构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导语交代了诺奖颁发的主要事实,主体叙述了诺奖颁发的背景、原因、经过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
第二则《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虽有别于传统消息的表述方式,导语、主体等风格也迥异于前一则,但消息的体裁特点仍很鲜明,教学时要依照消息的这一体裁特点进行。
2.紧扣单元目标,系统设计。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变化着的社会”为主题,以“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为阅读策略,以活动任务单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路径,依照新闻的体裁特点,按照“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设计了三个任务。
教学中要紧扣单元目标,系统设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局限于单篇单文孤立设计。
3.围绕双线主题,文道融合。
教学中,要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立意这一双线主题,既让学生在“变化着的社会”中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价值意义、了解钞票图案设计的文化意义,培育学生的科学创新、珍爱和平、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意识,又要让学生懂得消息体截特点及相关知识,懂得消息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拟写消息标题和写作消息。
4.注重比较阅读,同体辨异。
本课虽同是两则外国消息,体裁相同,但在消息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迥然有异。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无论是标题、导语还是语言风格都与《诺贝尔奖颁发》有较大差异,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与鉴赏,让学生了消息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
5.遵循教材特点,用好旁批。
从教材编排特点看,本课属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教材编者在课文相应段落设计了旁批有的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相应的文字或段落进行思考,带着问题阅读;有的概括内容,帮助学生提取信息;有的分析写法,提示学生借鉴模仿。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教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胸襟。
【导入新课】同学们,每当世界上重大的事件发生时,总会有消息及时报道出来。
但是,有了重大的新闻题材,不一定有好的新闻作品,优秀的新闻作品需要新闻工作者字斟句酌,今天,我们学习一则优秀的外国新闻作品《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希望在这则新闻作品中获得许多新闻写作的启发。
【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一百多种发明,其最突出的是发明了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有改动。
诺贝尔奖的来源诺贝尔在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设置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五种奖项(1968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并于次年首次颁发),将基金每年的利息分为五份,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国在上述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同时颁发。
【字音字形】【多音字】设计意图:识记本课生字词,特别关注其中的易错字、多音字、难写的字,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操作建议: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给红色字体注音,可以抽1名学生黑板上板书拼音,然后出示答案,若出现问题需提醒学生注意,并可对出错的字做进一步的解读,如字源、组词、造句等,便于学生真正学会该字不再犯错。
【理解词语】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建树:建立的功绩。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诺贝尔教案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起源、类别及意义。
2.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的关注和兴趣。
3.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诺贝尔奖的起源、类别及意义2.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及影响3.学生小组研究项目设计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诺贝尔奖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诺贝尔奖。
(2)提问:同学们知道诺贝尔奖的起源吗?它有哪些类别?2.诺贝尔奖的起源、类别及意义(1)讲解诺贝尔奖的起源:诺贝尔奖是为了纪念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由他的遗产设立的一个国际性奖项。
(2)介绍诺贝尔奖的类别: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
(3)讲解诺贝尔奖的意义:诺贝尔奖是国际上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它代表了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最高成就。
3.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及影响(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了解他们的事迹及影响。
(2)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选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及影响。
4.学生小组研究项目设计(1)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课题选择:每组选择一个与诺贝尔奖相关的课题,如:某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某个领域的诺贝尔奖发展历程等。
(3)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等。
(4)成果展示:每组制作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课题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2.收集有关诺贝尔奖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诺贝尔奖的了解程度。
2.学生在小组研究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及成果质量。
六、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诺贝尔奖官网、相关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
2.图书资源:关于诺贝尔奖的书籍、科学家传记等。
3.视频资源: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相关纪录片等。
七、教学反思1.提高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4.简单了解检视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难点】1.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出示2015年诺贝尔颁奖现场屠呦呦博士获奖的视频资料,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观看颁奖过程。
过渡: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到现在,我国只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分别是2012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2015年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屠呦呦博士。
究竟什么是诺贝尔奖?当初为什么设立这个奖项?第一批获奖人都是谁?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入今天的课文。
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
二、夯实基础1.字词正音观看情境诵读视频,边听读课文,边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标注出来。
挪(nuó)威颁(bān)发遗嘱(zhǔ)颇(pō)有建树仲裁(zhòng cái)联盟(méng)巨额(é)逝(shì)世2.诺贝尔简介教师提问:请结合课文内容为大家介绍一下诺贝尔。
预设: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他在1867年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诺贝尔于1896年诺逝世,逝世时设立了诺贝尔奖金。
明确: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黄色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3.诺贝尔奖简介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呈现整体1. 听写词语瑞典机械爆炸艰苦逝世实验毫不气馁荒山野岭劈山筑路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尽量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
二、品读课文,感悟精神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书,看看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失败和痛苦,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 交流评议,适时点拨。
▲(映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同学们,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诺贝尔心里会怎样想?(很伤心、吸取教训)请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品到什么滋味,就怎样地小声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2)尽管如此,他放弃了吗?失掉勇气了吗?这就是“毫不气馁”。
(再读这句话)如果此时他放弃了,那意味着什么?这时的诺贝尔心情非常复杂,谁来读一读。
(3)随着一声巨响,诺贝尔失去了什么?什么没有失去?(理想、信念、信心)让我们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4)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映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5)你觉得如果要读好这句话,该关注哪些词语?为什么?(指名读,师生评价)(6)倘若是你,面对几百次的失败会怎样?而每次诺贝尔失败后总是从头再来。
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板书:百折不挠)自由读第7自然段▲(映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7)为什么诺贝尔能投入这么多的精力,付出这么多的心血,他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指名读第4自然段。
谁能概括这段话的内容?(8)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为了减轻工人们的劳动负担,是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因此,读这段话,要读出诺贝尔的发明炸药决心来。
(赛读,齐读)(9)请同学们默读第8、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自己就在现场,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标记,不要轻易放过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3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设计说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聚焦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典范的消息。
此文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
从写作手法来看,此文选取了最普通的报道角度,正面直接报道,属于标准的常规写法,非常注意信息的全面、准确、详尽,充分发挥了消息结构中各个部分的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厘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厘清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2012年10月,我国一位作家因“以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10月,我国一位女性药学家因成功从植物青蒿中提取出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这种药物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分别是莫言和屠呦呦。
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而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是什么样的呢?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挪.(nuó)威颁.(bān)发遗嘱.(zhǔ)jiàn(建)树仲.(zhòng)cái(裁)拨.(bō)款巨é(额) 诺.(nuò)贝尔卓.(zhuó)有成就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颁发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遗嘱建立的功绩:建树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仲裁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卓有成就3.知识链接。
【范文】《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然而,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他投入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这代表了他最伟大的成就。
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他以渊博的知识让后世为之叹服,以毕生的不懈努力让后世敬仰,以勇敢的探索让后世折服,更以高尚的人格让后世缅怀。
本篇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这个故事,从诺贝尔奖颁发的地点和时间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一句统领全文,分别从“萌生欲望”、“发明爆炸油”、“制造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这几方面进行叙述,最后写诺贝尔将一生发明所得存入银行,以利息奖励成就突出之人。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4、初步掌握人物小传的写法[教学重、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语言材料初步了解诺贝尔的成就,感悟诺贝尔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
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2、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二、检查预习,了解梗概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语文A版《小诺贝尔》教学设计

语文 A 版《小诺贝尔》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 :1. 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自主累积词语。
2. 朗诵课文。
3. 联合课后思虑题第二题,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认识诺贝尔是如何把脏盐变为洁净盐的。
领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二、教课要点:1. 认识 12个生字,会写 6 个字。
2. 朗诵课文。
三、教课难点:认识诺贝尔是如何把脏盐变为洁净盐的。
领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四、教课准备: 1. 字词卡片。
2. 实物投影。
五、教课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过程 :(一)导语。
(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教师介绍平生:诺贝尔是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很多,获取的专利就有225 种,此中炸药就达129种。
诺贝尔在遗言中指定把他的所有财富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派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奖金分红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等 5 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逝世的日子里,即12 月 10 日颁发诺贝尔奖。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大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 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小节。
3. 指名分小节朗诵课文,纠正字音。
4. 两人互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读准字音。
念书中的生字词,出示字卡。
5. 读识字卡片。
% 看书上的生字表,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再组词,能够一人读完另一人再读。
也能够交错读,每人读一个。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虑,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如何?(爱动脑筋) 3. 自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事情的因由,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小组内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经过读,认识诺贝尔是如何把脏盐变为洁净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破折号的用处:解释
(2)首尾呼应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程单1】
(1)默读全文,根据分段概括段意。
(2)根据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时间:4分钟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展示。
①(1-2)概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3-9)着重叙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重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并练习复述。
2.初步感受诺贝尔献身科学的精神,练习为诺贝尔写一篇小传。
教学
难点
练习为诺贝尔写一篇小传。
教学
资源
1.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诺贝尔的画像,也可以寻找有关画册上诺贝尔的相片,获得对人物鲜明的感受。
2.诺贝尔奖金是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名字设立的奖金。根据他的遗嘱,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捐助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和帮助医院补充设备,其余约200万英镑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项基金。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颁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金。1990年增设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曾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李远哲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朱棣文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出示学程单1。
2.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学习。
3.反馈交流。
(1)段意交流
(2)主要内容交流
(3)对比第二段段意与课文主要内容
导学:
1.准确、简洁。
2.文章主要内容就是对主要部分内容的概括。
第四板块:学习3-9自然段,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过渡:由课文主要内容导入。
1.出示【学程单2】
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道。
5.联系课文内容,用几个词说话。
(1)诺贝尔是瑞典人,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
(2)以前,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劳动。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展示
1.同桌合作朗读课文。
一生读1、2自然段,一生读第10自然段。
3.《习字册》反馈
指导书写易错字
4.预习单题2反馈
(1)指名展示
(2)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
5.继续理解词语意思
引导学生用几个词说一句话。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反馈
1.在小组内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导学:
(1)朗读评价
(2)破折号的用处
(3)了解开头结尾段落的关系
3.班级展示。
(1)要点是否遗漏。
(2)语言是否啰嗦。
答案预设见附件表2。
第七版块: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一板块: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准“诺”。
2.引导交流诺贝尔的资料。
结合学习“逝世”一词
师:多用于伟人、名人去世。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朗读词语。
2.《补充习题》题1、2反馈
2.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导学:
(1)提示学生查不到的可以进行推算,或打上问号。
(2)教师出示所填表格,师生合作完成填表。
(3)引导学生谈感受。
第五板块:复述课文
1.出示学程单3。
2.教师巡视指导。
3.导学:
(1)指名第二小组发言人复述。
(2)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第六板块:撰写小传
1.出示学程单4。
(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②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记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课文重点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第四板块:学习3-9自然段,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1.【学程单2】
(1)默读课文3-9自然段,填写下面表格。
(2)思考:从表格所填的内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看表格,联系课文内容,简要复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2)小组合作,小组发言人复述,其他成员补充。
(3)3分钟
2.合作学习。
3.第二小组发言人复述,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同学评价、补充。
第六板块:撰写小传
1.学程单4
(1)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2)时间:5分钟
2.写小传。
2.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必做题:
1.《一课一练》第三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小题
2.阅读《新补充读本》上诺贝尔的故事。
选做题:
思考讨论:诺贝尔逝世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附表一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历程
时间
发明
目标
代价
1859-1862
诺贝尔爆炸油
方便工人开通铁路或公路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
1.读准课题,认读“诺”,
组词:承诺、一诺千金
2.交流诺贝尔的资料。
逝世:去世、死亡;褒义词,多用于表示对死者的敬意。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2分钟)
●预习作业2:
1.朗读词语。
(1)瑞典斯德哥尔摩
(2)荒山野岭铁锤砸石头劈山筑路隧道
(3)机械装置
3.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预习
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新词,完成以下练习。
(1)给生字组词
瑞()摩()逝()械()
锤()砸()置()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装置:
机械:
隧道: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搜集诺贝尔的资料。
5.完成《补充习题》21课第一、二题,《习字册》每个生字描红一个。
(3)时间:4分钟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
4.展示交流。
(1)填表:一名学生展示。
①时间
②发明
③目标
④代价
答案预设见附表1。
(交流感受。
①诺贝尔发明炸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进去。
②诺贝尔具有献身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③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为了造福人类。
第五板块:复述课文
1.学程单3
2.展示《补充习题》题1、2
3.《习字册》展示
每个生字描红、仿影各一个。
临写“械”字一遍
4.展示预习单题2
(1)给生字组词
瑞(瑞雪、祥瑞)摩(摩擦、摩托)
逝(逝世、消逝)械(机械、枪械)
锤(铁锤、电锤)砸(砸坏、打砸)
置(装置、安置)
(2)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装置:各机器、仪器或其它设备中结构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物件。
……
附表二
诺贝尔小传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意大利逝世【或(公元1833年—公元1896年)】。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2.导学:
(1)要求既要简洁,又要清楚。
(2)提示4个要点
①姓名
②出生、死亡时间、地点
③主要功绩
④遗嘱
3.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
第七版块: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初步感受了诺贝尔献身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下一课,我们将走进诺贝尔的内心世界,感受诺贝尔发明炸药、献身科学的心路历程,与诺贝尔进行心灵对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2012年11月12日地点:海门市育才小学
教学内容
21.诺贝尔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并练习复述。
3.初步感受诺贝尔献身科学的精神,练习为诺贝尔写一篇小传。
教学
用了三年的时间
1863-1867
黄色炸药
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
实验室被炸成灰烬,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前后经过四年几百次的失败。
1867
雷管
引爆炸药
经过长期的研究,试用了很多材料做实验。
1873-1875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提高工作效率
冒着生命危险,被炸得满身鲜血。
1885-1887
无烟炸药
更环保
用了三年的时间,经历很多次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