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钻石卷【2-5】水循环与水运动(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高考专题训练(五)水循环与水运动
一、选择题
(2012·襄樊调研)读某流域近年来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如果该流域位于我国,则该河流主要补给方式及其所在的位置可能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位于南方沿海地区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位于西北地区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位于华北地区
D.以湖泊水补给为主位于东北地区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明显不一致,所以其主要补给方式可以排除雨水补给,即排除A选项;而C、D两个选项中的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地区,不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或者以湖泊水补给为主,可排除C、D选项。
答案 B
2.20世纪50年代在该河的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到了90年代,该河下游流量锐减,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B.地下水位上升
C.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迅猛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导致该河流中上游地区用水量剧增,使得河流径流量减小,从而导致下游地区流量锐减、水库干涸。
答案 A
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
下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
A.涨急时刻
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C.落急时刻
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解析由题意可知,河口流速最大时,潮流的速度最小;河口流速最小时,潮流的速度最大。
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减小为0的阶段,即河口流速增至最大的阶段。
读图可知,3时左右为落急时刻,而河口含沙量最大的时刻出现在图中的5时左右,由此可判断D选项正确。
答案 D
4.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
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
C.在原地不动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
解析由题干可知,在径流和潮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可排除C;读图可知,当河口流速大于0的时候,由径流输往下游的泥沙量要大于当河口流速小于0的时候由潮流输往上游的泥沙量,故选B。
答案 B
(2012·深圳模拟)读下图,完成5~6题。
5.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解析根据图中的等温线可知,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图中洋流自冷水区流向暖水区,为寒流;乙图中的洋流自暖水区流向冷水区,为暖流。
答案 B
6.如果甲、乙两图所示区域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A.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
B.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C.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乙图洋流为巴西暖流
解析如果这两个洋流都位于太平洋,则甲图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陆西岸的寒流,名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乙图洋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岸的暖流,名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答案 C
7.(2012·广东文综)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与海洋之间相互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洋流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的大气运动;赤潮是由海水富营养化导致;信风的形成是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存在气压差。
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海洋可以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运动。
答案 B
(2012·江苏)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8~9题。
8.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湖泊的面积都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减小的趋势;两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0年5月中下旬~2011年5月中下旬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答案 B
9.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湖泊面积的因素。
影响湖泊面积的主要因素是河水注入量,由于我国锋面雨带推移时间不一致,导致长江流域5月中下旬的降水状况不同(雨带推移到此则降水多,河流进入汛期,注入湖泊水量大增,则湖泊面积增加,反之湖泊面积缩小),从而影响河流注入湖泊水量,进而影响湖泊面积变化。
答案 A
下图为某湖泊轮廓示意图,它的流域总面积为11800平方千米,其中湖区面积570平方千米,实线(海拔125.6 m)表示正常湖区轮廓线,虚线(海拔126.2 m)表示某次持续降雨后的湖区轮廓线。
读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区面积大,指示该地地势平坦
B.实线和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势陡峭
C.125.6 m和126.2 m表示中等雨量前后的湖泊水深
D.湖区轮廓最大时,当地农民正种植冬小麦
解析图中的实线、虚线相当于两条等高线,等高线重叠的部分为陡崖,故实线与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势陡峭。
答案 B
11.假如某次暴雨降水量为150 mm,三天后绝大部分雨水汇集到湖区,水位将比降雨前上升约()
A.2米B.4米
C.6米D.8米
解析根据该地的流域面积和降水量,可以得出该地降水量的总体积为11800平方千米×0.15米=1.77×109立方米,三天后这些水绝大部分汇集到湖区,理论上湖泊水位应上升的高度为1.77×109立方米÷570平方千米≈3米,但大量的水汇入湖泊后,湖泊面积将扩大,故实际水位上升约2米。
答案 A
(2012·大纲全国)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
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2~14题。
12.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1976年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D.1989~2000年
解析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1977~1989年的某时段,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相反,故排除B、C项;1989~2000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接近程度较1970~1976年小,故D项错误。
答案 A
13.该支流流入()
A.黄河B.长江
C.辽河D.黑龙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净注入干流的流量在 1 500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其干流的年净径流量巨大;从年净输沙
量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的含沙量也较大,由此则可以判断该干流最可
能为长江(辽河和黄河的年净径流量较小,黑龙江的含沙量较小)。
答案 B
14.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流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因为兴修水库可使泥沙在库区沉积,森林覆盖率提高可减少泥沙进入河流。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5.(2012·安徽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黑河流域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黑河流域分区特征比较表。
材料三下面的a、b、c图分别为20世纪50~90年代黑河中游地区地下水年补给量、年泉水量和正义峡年径流量变化过程示意图。
(1)分析黑河流域内降水分布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后期黑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其对下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特征:流域内上游地区降水稍多,中游至下游降水量不断减小。
原因:该地受季风影响小,水汽来源少;上游位于高山地区,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
(2)特征: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小,泉水量及补给下游地区的水量也不断减小。
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上游地区用水增多。
影响: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频发(或草地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湖泊干涸(或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6.(2012·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
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及海拔数值,以A、B分别作为地形剖面的起点和终点,精确绘制剖面图即可。
第(2)题,“东水”主要从降水分析,“西沙”主要从植被、地势、降水方面思考。
第(3)题,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原因,主要从过度开采地下水、河水含沙量大导致泥沙淤积等方面思考。
答案(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