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孩子天性,提高小学数学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孩子天性,提高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贯性、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广泛的特点,但在诸多科目中,普遍认为数学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
没有语文等科目那样给予学生的新奇生动形象。
同时,传统的直接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现实生活的体验过程,学生只是先从被动接受,到没有兴趣接受,毫无情趣可言。
学生只是听课、做练习和解题,没有把学生新奇好动的特性融入教学当中,造成了数学远离儿童生活,远离好奇好动的求真的错觉。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丧失求知的欲望?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觉得学习比登天还难,甚至逃避学习。
而数学的连贯性,使基础差的学生对数学理解越来越无法适应,感到头疼,最后不愿学习?
忽略数学教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的特点,空洞无味的说教,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为此,需要根据儿童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的天性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的根本素质。
一、充分挖掘儿童新奇好动的优点、了解掌握儿童的学习需求
教育心理学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动作思维将会受阻。
小学生特别喜欢好动、好新、好奇、好胜,从学前班进入小学,依然保留和依恋有说有笑的、无拘无束、活泼好动的氛围。
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儿童的天性,挖掘并且认识这样的儿童天性,针对性地把教学寓教于乐当中,就会发挥孩子的学习和智力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先让孩子喜欢学、高兴学、他才能学得好。
儿童喜欢赞美、喜欢教师的欣赏,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适当而不失时机通过自己创造的方式进行表扬。
儿童喜欢群体、喜欢游戏、喜欢超越别人、利用分组式或个人、几个人等随机比赛、活动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竞争!
利用他们的新奇、爱听故事特性,结合故事和现实生活融入教学当中,力求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注重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
如我教学一年级
下册的《认识时间》时,先给学生讲以前古代的记时仪器及各种方法;接着介绍
挂钟、闹钟、电子;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家里有什么式样的钟;最后,通过闹钟实物和教学用具,边拨动钟面指针边说每节课的上下课时间,直观、易懂。
儿童喜欢好动,就应该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亲自体会,加强抽象数学在生活中的理解。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用的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习,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挖掘学生特性,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首要和关键任务。
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的开端。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尤为重要。
二、课前精心准备,导入悬念,尽可能采用游戏性活动包装或创造情境
空间和数量显示出数学的规律、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
但具有枯燥的感觉。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的情境,给学生展示数学美的空间。
1、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把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来,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设置悬念情境进入新课,把新内容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或将新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如在教学《方位的认识》时,通过讲《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了解要到达目的地,不仅与车夫的好坏有关,最重要的是方向一定要正确。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方位的认识的急迫性。
2、数学学习生活化,还数学以本来面目。
《标准》中要求,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从已有的生活体验中找素材,让学生在生活联系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现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可以采用两种教学途径去实践。
第一,可以准备一些小玩具、人民币式样,以小组的形式在班上练习购物,让学生在价格方面感受到数量的内在奥妙;第二,由家长带学生到超市买东西,游戏规则是人民币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何买,家长只负责看,让学生自由决定。
购物完成后,把所购得的物品拿到班上比较、评比,看谁买的物品数量,品种最多。
并启发学生,你是如何安排买这些东西的?如果让你再次购买,你将会怎么选择?这种从游戏中反思的教学方法,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和动机。
3、创设游戏或图片表演展示,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亲和力,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参与学生活动
如果感觉老师不与学生亲近,学生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
学生在期盼给他们笑脸、诚心、真情、鼓励、赞美;教师的数学价值观、认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动幽默的语言、育人的道理、广博的知识、和蔼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辛勤的教育、亲近的风格都体现了教师的高雅风范,影响和激励学生。
1、恰当和及时地给予进步的学生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困难、挫折时,要细致耐心的开导,给他们安慰和支持,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盼与鼓励,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多谈心,,尽可能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亲近的感觉。
3、多提供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机会,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提供方法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自己动手,经过摸、比,量等具体操作,发现所教学的数学的特征、理解内容的含义。
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表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四年级《小数的比较》一课,我们可以提供尺子和电子称给学生,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想办法完成过程,并能正确记录有关数据,看哪一组做得最快、最准。
还可以提供身高、体重与年龄的关系的资料,让学生自行去判断自己偏肥?偏瘦?偏高?偏矮?偏多少,这就与小数有关联,小学生就必须去比较。
当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满足学生自尊和成功的需要
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于模仿和探索时期,每个学生都有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以及同龄人的肯定;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
1、给他们恰当的表演,多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在不断取得成功后,带给学生无比快乐和自豪和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
所以,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创造每位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
2、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受到老师、家长、父母、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听到比他们落后的人要向他们学习,其学习兴趣就旺盛起来。
3、给予学生正确、恰当、及时的表扬。
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
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
对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尽量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巧妙适时地引导其发扬优点。
不断激发其学习动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对学生多关心,多鼓励,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4、留给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的空间。
对学生的学习成效等加以评价同时,兼顾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