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交坠——浅析《落花》的美学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似花还似⾮花,也⽆⼈惜从交坠——浅析《落花》的美学
意蕴
我愿透着寂静的朦胧薄淡的浮沙,
细听着淅淅的细⾬寂寂的在檐上即达,
遥对着远远吹来的空虚中的嘘叹的声⾳,
意识着⼀⽚⼀⽚的坠下的轻轻的⽩⾊的落花。
落花掩住了藓苔幽径⽯块沉沙
落花吹送来⽩⾊的幽梦到寂静的⼈家。
落花倚在细⾬的纤纤的柔腕虚虚的落下。
落花印在我们唇上接吻的余⾹
啊!不要惊醒了她!
啊!不要惊醒了她,不要惊醒了落花!
任她孤独的飘荡!飘荡,飘荡,飘荡在我们的⼼头,眼⾥,歌唱着,到处是⼈⽣的故家。
啊,到底那⾥是⼈⽣的故家?
啊,寂寂的听着落花,
妹妹你愿意罢我们永久的透着朦胧的浮沙,
细细的深尝着⽩⾊的落花深深的坠下,
你弱弱的倾依着我的胳膊,细细的听歌唱着她。
“不要忘了⼭巅,⽔涯,到处是你们的故乡,到处你们是落花。
”
穆⽊天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诗⼈,创作了绝美忧愁的诗歌《落花》,闻⼀多先⽣曾提出著名的“三美”理论,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借鉴了闻⼀多先⽣的理论,⼜结合《落花》诗歌⽂本的实际特征,主要从绘画与⾳乐两个维度来探析该诗的美学意蕴。
本诗吸收了西洋诗某些⾳节的长处,结合我国古典诗词的经验和现代汉语的特点。
⼀.绘画美
绘画美指诗歌语⾔美丽、富有⾊彩,可以为读者构建出⾊彩明丽的画⾯,⼀⼀展现在眼前。
诗歌讲究绘画美,古已有之,我国⾃古有诗画同源的传统,两者相得益彰,相映⽣辉。
古代许多⽂⼈不仅会作诗,还精通绘画,两者合为⼀体,营造绝美的意境。
⽐如苏轼、黄庭坚、王维等,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话”本诗虽然是近代的新⽣,但从诗句中展现了独特的绘画美。
本诗最⼤的特⾊和主线就是“落花”,⾃古以来,⽂⼈骚客多数把“落花”视作悲观的状态,⽐如“落花⼈独⽴,微⾬燕双飞”短短⼗个字表达了孤寂凄清之感,⼜如“⽆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于⾃然的⽆奈。
此诗将落花作为最⼤的⽐喻,定下了暗淡的基调。
“细⾬、空虚、落花”情感⾊彩带有⼀丝忧愁,拨开氤氲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被寂静包裹住的作者,⼼中的愁绪慢慢涌现,听着细⼩的⾬丝拍打在屋檐上,反⽽更增加了内⼼的情感。
叹了⼀⼝⽓,遥远的虚空中仿佛回以嘘叹。
浪漫⼜带有凄清的⽩⾊落花纷纷扬扬,洒在了“藓苔、幽径、⽯块、沉沙”上。
深沉的情绪在空中飘荡,容不得⼈惊醒这幅画。
愁思的对岸,妹妹的头靠在“我”的胳膊,⼆⼈亲昵⽆间。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冷⼀热,更增添了此时的愁绪。
《落花》这⾸诗正如⼀副写意画⼀般,凸显出多点透视的美学韵味。
写意画采⽤三点透视的技巧,⼀幅画可以有多个视⾓和焦点,不注重写实⽽在乎对物象内在精神的反映和画家主观情感的外化,也就是我们说的“神似”“只可意会不可⾔传”。
本诗通过⼏个带有忧愁的典型意象,点缀诗⼈描绘的意境。
俗话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这落花却不是“我”所能抓住的,纷纷洒落的花瓣就像“我”现在情思,⼀⽚⽚压在⼼头,将⼼头的情感随她飘荡,不禁问道:啊,到底那⾥是⼈⽣的故家?
我们透过诗⼈当时所处的环境、⼼境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体会到诗歌的写意内涵。
这⾸诗中西合璧,含蓄典雅的意象触碰到诗⼈⼼中不禁发出的感叹“啊!”双⽅的情感相互交织在⼀起,相得益彰,极具感染⼒。
在这伤感的基调中,诗⼈想起了曾经,在幽径处也铺满了⽩⾊的落花。
最后⼀句“不要忘了⼭巅,⽔涯,到处是你们的故乡,到处你们是落花。
”表现出⼤千世界,追寻故⾥⽽不得,告知⾃⼰“⼭巅”“⽔涯”都可做游⼦的故乡,把游⼦⽐作落花,“落花”“掩住”灰暗“吹送”幽梦“倚在”⾝上“印在”唇间,在⼈世间留下了阵阵芳⾹。
⼆、⾳乐美
⾳乐美是对诗歌的⾳节⽽⾔,诗歌⾳节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这些都是⾳乐美的表现。
本诗“任她孤独的飘荡!飘荡,飘荡,飘荡在我们的⼼头,眼⾥,歌唱着,到处是⼈⽣的故家。
”此句,四个相连的“飘荡”,把读者的情感也朝着诗⼈营造的意境⾥飘荡。
“眼⾥”“歌唱着”两个快节奏的短词加强了诗句的情感。
诗歌有不少叠字,降缓了诗歌的节奏,读起来像连绵词⼀样具有回环的⾳乐美,充分表达了不间断的细长的愁思。
押韵美,在⽂中,运⽤同⼀个韵的字,放在句⼦的末尾,使之产⽣⼀种声⾳回环的和谐感。
诗歌⾳乐美的表现与押韵分不开,从楚辞中便可见⾃古诗歌诗句就以歌唱的形式,再⼀次将韵味展现出来。
本诗中的“沙,⾳,花,她,⾹”以平声韵反复,形成⼀种余⾳回荡的旋律美。
以“落花”为头,连起四句,以“啊”为头,起了四句,加重了语调语⽓,更能饱含深情的展现出诗⼈⽆以复加的情感。
形成优美凄凉的旋律,给⼈怅然若失的之感。
穆⽊天的《落花》⼀诗通过诗⼈对故⼟的怀念,运⽤“落花”的意象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绘画美描述了⼀副游⼦寂寞凄清的朦胧画卷,连着情思的细⾬拍打檐上,就像拍打在游⼦的⼼上,那么绵长⼜含痛。
诗⼈借助⾳乐的节奏,将缓慢柔情的基调加快拍⼦,更能表达出游⼦当时的⼼情。
从绘画美与⾳乐美两个⾓度,可以看出《落花》具有较⾼的美学意蕴,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深思,令⼈产⽣美的感受与情感的共鸣。
因此,这⾸诗散发出超越时空的艺术魅⼒,使今天的读者依然能够为作者当时的情绪⽽感动,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