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对应练习-- 3 光的干涉(可编辑wor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光
3 光的干涉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对光的双缝干涉的理解
1.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
C.光屏上与两缝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
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

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

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等
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
3.我们平时从来没有观察到从两只小灯泡发出的光在屏上产生干涉条纹,其主要原因是( )
A.两只小灯泡灯丝的发光面积太大,不能看作点光源
B.平时环境里外界杂散的光太强,干扰了对干涉条纹的观察
C.两只小灯泡的灯丝离得较远,产生的干涉条纹太密,不能分辨
D.小灯泡灯丝发出的光是大量原子被激发后随机辐射的,很难满足相干条件
4.如图所示是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在此时刻,介质中A点为波峰相叠加点,B点为波谷相叠加点,A、B连线上的C 点为某中间状态相叠加点。

如果把屏分别放在A、B、C三个位置,那么( )
A.A、B、C三个位置都出现亮条纹
B.B位置出现暗条纹
C.C位置出现亮条纹或暗条纹要由其他条件决定
D.以上结论都不对
5.(多选)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A.在与双缝的距离之差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在与双缝的距离之差为nλ的点形成亮条纹
的点形成亮条纹
C.在与双缝的距离之差为nλ
2
)λ的点形成暗条纹
D.在与双缝的距离之差为(n+1
2
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为δ1=0.75 μm,光屏上Q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为δ2=1.5 μm。

如果用频率为f=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则( )
A.P点出现亮条纹,Q点出现暗条纹
B.Q点出现亮条纹,P点出现暗条纹
C.两点均出现暗条纹
D.两点均出现亮条纹
7.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S2的距离之差为2.1×10-6 m,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
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6×10-7 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的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
临界角为37°(sin 37°=0.6)。

题组二对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8.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能增大条纹间距的做法是( )
A.改用频率更高的光波
B.改用波长更长的光波
C.增大双缝间距
D.减小双缝与光屏间距
9.(多选)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的示意图,S为单缝,S1、S2为双缝,P为光屏,用绿光
从左边照射单缝S时,可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绿光换为红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B.将绿光换为紫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C.减小双缝间的距离,中央亮条纹会变成暗条纹
D.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题组三对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的理解
10.(2019上海闵行高三下二模)用单色光完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光屏上形成的图样是( )
11.一束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条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造成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造成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D.各色光通过双缝到达一确定点的距离不同
12.在光的双缝干涉现象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波长最长的红光
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波长最短的紫光
C.相邻两亮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不等的
D.在双缝干涉现象里,把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将变宽
题组四薄膜干涉
13.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薄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样应是图中的( )
1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图(a)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膜的金属丝圈。

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15.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

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
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
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
16.用干涉法检查物体表面平整程度,产生的干涉条纹是一组平行的条纹,若劈尖的上表面向上平移,如图甲所示,则干涉条纹的距离将;若使劈尖角度增大,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的距离将;若用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充满劈尖,干涉条纹的距离将。

(均选填“变窄”“变宽”或“不变”)
17.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而带来的光能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利用薄膜的干涉相消来减少反射光的能量,使尽可能多的光能通过透镜。

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

波长为5.52×10-7 m的绿光在垂直透镜表面入射时,为了使反射光干涉相消,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厚度。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
率和振动情况,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选项A错
误,B正确。

光屏上与两缝的距离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光屏上与
两缝的距离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处出现亮条纹,故选项C错误。

两列光波只要
相遇就会叠加,满足相干条件就能发生干涉,所以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也会发
生光的干涉,用光屏接收只是为了方便肉眼观察,选项D错误。

2.B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成是由许
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最大的可能是单缝S
太宽,得不到线光源,选B。

3.D 两只小灯泡发出的光在屏上不产生干涉条纹,是由于小灯泡灯丝发出的光是
大量原子被激发后随机辐射的,频率不稳定,不符合干涉产生的条件,故D正确,A、
B、C错误。

4.A 本题中,A、B、C三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在屏上对应出现的都是亮条纹。

另外,要特别注意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题图中B点)振动也是加强的,不要以为B点是
振动减弱点,故A正确。

5.BD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与双缝距离之差Δδ为波长的整数倍,即
Δδ=nλ(n=0,1,2,…)时,这点为振动加强点,该处出现亮条纹;当Δδ为半波长
(n=0,1,2,…)时,这点为振动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
的奇数倍,即Δδ=(2n+1)λ
2
选B、D。

6.B 根据波长与波速的关系式λ=c
,可知黄光的波长λ=0.5μm,则P点到双缝
f
S1和S2的距离之差δ1是黄光波长的1.5倍,为半波长的奇数倍,P点出现暗条纹;
而Q 点到双缝S 1、S 2的距离之差δ2是黄光波长的3倍,为波长的整数倍,Q 点出现亮条纹,所以选项B 正确。

7.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
解析 (1)P 点与两缝的距离之差为Δr=2.1×10-6 m
所以有N 1
=Δr λ1=
2.1×10-6m 6×10-7m
=3.5
由此可知,P 点与S 1、S 2的距离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所以用A 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P 点处是暗条纹。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有sin C=1n
得n=1sin37°=53
由此可知,B 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
λ2=nλ介=53
×3.15×10-7 m=5.25×10-7 m 距离差Δr 和波长λ2的关系为
N 2=Δr λ2=2.1×10-6
m 5.25×10-7m
=4 可见,用B 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P 点处为亮条纹。

8.B 根据双缝干涉中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Δx=l
d λ,频率越高的光波对
应的波长越短,可知对应的条纹间距越小,故A 错误;改用波长更长的光波,对应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会增大,故B 正确;减小双缝间距,对应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会增大,故C 错误;减小双缝与光屏间距,对应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会减小,故D 错误。

9.AD 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l d λ知,将绿光换为红光,波长变长,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大,故A 正确;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l d λ知,将绿光换为
紫光,波长变短,则干涉条纹间距减小,故B 错误;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
Δx=l d λ知,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即d 变小,则干涉条纹间距增大,且中央条纹仍然
是亮条纹,故C错误;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l
λ知,增大双缝到屏的距
d
离,即l增大,则干涉条纹间距增大,故D正确。

10.A 用单色光完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光屏上形成的图样是平行等距、明暗相间的条纹,故选A。

11.A 各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在屏上得到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在中央处各种颜色的条纹叠加后得到白色条纹,两侧出现彩色条纹,故A正确。

12.A 在双缝干涉现象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故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红光,A正确、B错误。

双缝干涉现象中,相邻两亮条纹或两暗条纹是等间距的,故C错误。

红光的波长比紫光的波长长,所以换成紫光后,相邻两亮条纹间距将变窄,故D错误。

13.D 铁丝圈上的肥皂薄膜在重力作用下上薄下厚,在同一水平线上薄膜厚度基本一致,如果某一厚度处前后表面反射的光波叠加后得到加强,那么这一水平线上(同一厚度)的各处光波均会加强,所以干涉条纹应是基本水平的,选D。

14.D 金属丝圈在所在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时,不影响薄膜上薄下厚的分布,因而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选D。

15.C 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表面是否平整的原理是单色光的薄膜干涉,这里的薄膜指的是样板与待测厚玻璃板之间的空气层。

空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反射的光会发生干涉,观察干涉后形成的条纹是否为平行直线,可以判定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16.答案不变变窄变窄
解析劈尖的上表面向上平移时,上、下表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增大,但变化情况仍相同,只是条纹平移了,条纹间距不变;若劈尖角度增大,则光程差变大得快了,
因而条纹间距变窄;如果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充满劈尖,光波的波长变小,因而条纹间距变窄。

17.答案 1×10-7 m
解析 透镜表面所涂的增透膜只使反射的绿光干涉相消,且薄膜的厚度不宜过大,其厚度应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14,若绿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0,在增透膜中的波长为λ,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和光速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得
n=c v =λ0f
λf
得λ=λ0n 那么增透膜厚度 h=1
4
λ=λ04n =5.52×10-74×1.38
m=1×10-7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