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转速实验指导书(优选)word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界转速实验指导书(优选)word
资料
《临界转速实验》指导书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轴的振动及临界转速现象。
2. 了解临界转速的测量方法,验证临界转速的理论计算值。
二. 实验内容
1. 进行单转子在轴中间时临界转速的测量。
2. 观察转轴发生共振时轴挠曲极值。
三. 实验系统
1. 单转子系统
直流电动机(N=1.5Kw,型号Z2-21)带动,单转子轴,转盘重8.4Kg ,直径300mm ,厚26mm 。
2. 电机调速系统
可控硅整流器(KSA ),调节输入电压,来无级调节电动机转速。
3. 测量系统
转盘下方一个磁力传感器,转盘随轴振动时,磁通量发生变化,磁场变化,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作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的振子上,用示波器的光点图象记录振幅和频率。
4. SC16光线示波器
光线示波器由光源、折射镜片、棱镜、光栅板、动线圈、感光纸带等组成。
动线圈处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中,当被测信号引入线圈,在线圈中有电流通过,记录纸带上描绘记录出振动曲线。
四. 实验原理:
任何弹性系统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单转盘转动引起的干挠力频率接近系统固有频率时,将产生共振,即转盘强迫振动的频率正好与轴的自振频率相等,此时的转速就是临界转速。
它是转轴系统共振发生时主响应的特征转速,也是轴挠曲的极值。
1. 转子的固有频率f
m
k f = k ——轴的刚度系数。
M ——转子的质量,m=13.4Kg.
2. 轴的刚度系数k
当转子在轴中央时: 3
44823L EJ L EJL
k =⎪⎭⎫ ⎝⎛=
当转子在轴的任意位置时:()223a L a EJL
k -=
d ——轴的直径,d=2 cm
E ——轴的弹性模量,碳钢E=2×106 kg/cm 2
L ——轴的长度(两支点距离),L=80 cm
m ——转子的质量,m=13.4kg =13.4/980 (kgf s 2/cm)
J ——轴的惯性矩,圆轴(d=2cm )时: 44
4
)(464264cm d J π
ππ=⋅=⋅=
3. 临界转速n c 轴临界角速度:30212c c n f
⋅=-=πξ
ω 临界转速n c : m k f f
n c π
πξπ303021302=⋅=-⋅= 发生共振时,阻尼比ξ=0 。
当转盘在轴中央,代入轴的钢度系数k
3483030mL
EJ m k n c ππ== 代入已知参数计算临界转速:
min 99180980
4.134/102483036r n c =⨯⨯⨯⨯=ππ 五. 实验步骤
a 、 测量转子位置
b 、打开电源、缓慢调压升速
c 、 当转速达到一定值时,振幅突然增大,即为临界转速,在此时不能停留时间太长。
以免轴弯曲或断裂。
d 、千万注意安全
六. 数据处理及讨论
对测量实际临界转速与理论临界转速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第29卷第1期浙江林业科技V ol. 29 No.1 2 0 0 9年1月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Jan., 2 0 0 9 文章编号:1001-3776(202101-0015-02
林业机械用大型感应电机转子的振动分析及临界转速计算
丁浩,柴国钟,郝伟娜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高速复杂电机转子的振动和临界转速分析,对于确保其在安全转速范围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递矩阵法,另一种是有限元法。
本文针对大型感应电机转子的振动,采用模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及临界转速计算。
先使用实体建模软件Solidworks进行实体建模并且计算质量,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简化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然后算出临界速度和固有频率,最后将分析结果与DyRoBeS 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本研究方法的准确性。
关键词:感应电机;转子;模态分析;固有频率;临界转速
中图分类号:S776.036 文献标识码:B
Vibration Analysis and Critical Speed Calculation of
Rotors for Large Induction Motor
DING Hao,CHAI Guo-zhong,HAO Wei-na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 China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vibration and critical speed of rotor for high-speed and complex motor for its safety. There are two common analysis methods on rotor vibration at present,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vibration and critical speed calculation of rotors for large induction motor. Solidworks software was used to solid modeling and mass estimating. Simplifie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NSYS, an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for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critical speed and natural frequency. Examination of the test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DyRoBes’ simulation results.
Key words: induction motors; rotor; modal analysis; natural frequency; critical speed
当前林业机械中大量用到大型感应电机,而电机的寿命和电机转子的振动有着密切联系,同时电机转子的振动决定了电机工作的噪音大小,因此对工业用大型感应电机转子的振动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转子是电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为保证电机正常运行,电机转子不但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要保证转子的临界转速和工作转速或超速转速间应有足够的差值,以免发生共振。
当转子旋转时,由于转子产生附加给轴的离心力而产生强迫振动。
如果这个强迫振动的频率正好与其轴的自振频率相等,就会产生共振现象,其振幅值为最大,此时所对应转速称为临界转速。
转子在临界转速下运行,轻则使转子振动加剧,噪音增大,重则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有必要研究转子的自振特性(临界转速[1~2]。
1 研究方案
以世界著名电机公司所设计的一台2极、1250HP的感应电机转子为分析对象,先使用大型CAD软件
16 浙江林业科技29卷Solidworks 进行实体建模,利用其自有的计算模块分别计算转子不同部件的质量,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中,建立相应的CAE 模型,再通过计算机的分析计算,经过有限元算法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最后算出临界速度,并与基于有限元的面向工程的转子动力学和轴承分析软件DyRoBes 的仿真结果比较,以验证本试验方法的可靠性。
2 感应电机
2.1 感应电机的技术参数
电机工作频率为60 Hz ,额定电压为4 160V ,同步转速为3 600 r/min ,额定功率为1 250 HP ,其额定电压远远高于一般的电机。
电机的复杂转子不易于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振动分析,但是电机的振动对其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振动特性。
2.2 感应电机的转子结构
转子由R 铁心、34根R 棒、6根铜棒及2个R 端环组成,转子两端由两个R 端环来定位,在R 端环和R 棒焊接之前,用铜棒来与R 棒接合定位,R 铁心位于R 棒之间,R 铁心的结构较为复杂由多个R 铁心片和内外隔片间隔组合而成,两端由R 夹环和螺栓固定,如图1所示。
转子由键和自攻螺栓来固定在转轴上,如图2所示,在磁感应的吸引力作用下,产生转子的转动,进一步带动转轴的旋转。
转子的F 侧和L 侧各有一个滑动轴
承来定位,滑动轴承的刚度数据由轴承生产商德国Renk 公司提供。
3 模型建立
3.1 电机转子的实体建模
使用Solidworks 来进行建模,它具有三维CAD 软件的易用
性、高效性,Solidworks 建模得到转子的实体模型如图3所示。
转子主要有R 棒、R 铁心、内扇,其中R 铁心由R 铁心片、
外隔片、R 隔片插孔组立、R 夹环和其他一些标准件装配而成,
通过Solidworks 的质量特性工具定义材料密度为7 860 kg/m 3,
Solidworks 自动计算出实体模型及部件质量,转子重523.478 0
kg ,R 棒重1.426 9 kg ,R 铁心片重0.221 1 kg ,夹环重3.664 3 kg ,隔片重0.019 3 kg ,内外扇各重5.147 0 kg ,轴重145.922 1 kg
,这些数据将为后面的ANSYS 建模过程中的参数设定提供依据。
3.2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Firgure 1 Structure chart of rotor 1—轴,2—转子,3、4—内扇,5—自攻螺栓和键,A 、B —滑动轴承的轴颈
图2 转子和轴装配图Firgure 2 Assembly drawing of rotor and axis
图3 转子装配图Firgure 3 Assembly drawing of rotor
1期丁浩,等:林业机械用大型感应电机17 形态相一致,使模型系统计算分析的结果能反映实际系统的振动特性,物理模型主要不是保证与原型的几何相似,而是应保证物理模型与原型主要传动件转动惯量之间的比值相同,即称之谓惯性相似[4]。
在建立物理模型时遵循了以下几点简化基本准则[5~6]:①振动系统是线性的;②对具有较大转动惯量的部件,以其回转平面中心线为部件的质量集中点,简化为集中的转动惯量;③相邻两个质量之间连接轴的转动惯量,可平分到两个质量集中点上;④忽略系统的阻尼,把传动系看成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⑤转化遵循能量守恒的原则,转化前后系统的势能、动能保持不变。
其物理模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模型从电机转轴始端开始,最后
到达转轴末端,滑动轴承简化为两个无质量的弹簧,弹簧刚度分别为
K1和K2,其中水平刚度为240 100 000 N/m ,垂直刚度为240 100 000
N/m 。
图中I 为集中质量的转动惯量,其下标对应质量点的编号,编号
2 ~ 14表示转子集中质量,1表示内扇,15表示外扇。
数据如表1所示。
件质量计算结果,在ANSYS 中建立相应的CAE 模型,选用BEAM4、
MASS21和MATRIX27单元,本研究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将整个转
轴简化为一个梁,首先将梁按照各个轴段分段,在转子的轴段端点和
轴承的中点上设置质量节点单元MASS21来模拟转子的附加质量,但没有转动惯量,将在转子F 侧和L 侧各一个的滑动轴承简化为两条线段,在线段上通过设置四个矩阵单元MATRIX27的实常数来给梁F 、L 侧的轴承分别设置刚度和阻尼系数,滑动轴承的刚度和阻尼数据由
轴承生产商德国Renk 公司提供,两个轴承的水平刚度为和垂直刚度均为240 100 000 N/m ,阻尼系数为0。
简化后的模型如图5所示。
定义相应的单元特性及实常数,求解特征值,在ANSYS 中的计算仿真过
程可以使用APDL 语言实现参数化分析。
生成节点和单元的网格划分过程包括3个步骤:
为BEAM4和PIPE16。
本试验采用的是BEAM4、MASS21和
MATRIX27单元。
弹性模量为2E11 Pa ,泊松比为0.3,密度为7 860 kg/m 3。
在计算单元矩阵时,有一些数据无法从节点坐标或材料特性中得
到,这就需要定义单元实常数。
首先定义单元BEAM4的实常数,具体
数据如表2所示,然后定义两个轴承的刚度矩阵单元MATRIX27的实
常数,其中C1,C2,…,C78定义矩阵的上三角部分,C79,C80,…,
C144定义矩阵的下三角部分,由于模型对称,因此使用对称矩阵,只
定义C1,C2,…,C78,定义水平刚度为C1,即C1 = 240 100 000 N/m ,
定义负水平刚度为C7,即C7 =-240 100 000 N/m ,定义垂直刚度为C13,即C13 = 240 100 000 N/m ,定义负垂直刚度为C19,即C19 =-240 100 000 N/m ,其余定义为0,最后定义附加质量单元MASS21的实常数,分别为x 、y 、z 方向的质量和绕x 、y 、z 轴的惯性矩,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Schematic drawing of physical model 图5 有限元模型Firgure 5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18 浙江林业科技29卷型的载荷是零位移约束(Displacement ,这种约束可控制6种
运动,
分别为沿X 轴平移,沿Y 轴平移,沿Z 轴平移,沿X 轴旋转,沿Y
轴旋转,沿Z 轴旋转这六种运动,因此本研究采用零位移约束,转轴
上所有节点约束其Z 轴的平动,轴承节点采用全约束。
3.3 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
振型是弹性体或弹性系统自身固有的振动形式。
可用质点在振动
时的相对位置即振动曲线来描述。
由于多质点体系有多个自由度,故
可出现多种振型,同时有多个自振频率,这个自振频率也叫固有频率, 其中与最小自振频率(又称基本频率相应的振型为基本振型,又称
第一阶振型。
此外,按自振频率递增还有第二、第三……阶振型,分
别对应于特征方程的第二、第三个根[8]。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电机转子,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系统的振动问
题。
模型简化为梁的形式,梁的弯曲振动的挠曲线表示为[9]:
y =y(x,t
取梁未变形时的轴线方向为x 轴,取对称面内与x 轴垂直的方向为y 轴,t 为时间,采用材料力学中熟知的梁弯曲的简化理论,梁挠曲线的微分方程为:
22y EI M x
∂=∂ (1 式中,E 为弹性模量,I 为截面惯性矩,EI 称为梁的弯曲刚度,M 代表x 截面处的弯矩。
分布载荷集度q 为:
Q q x
∂=∂ 式中,Q 为剪力。
将方程(1对x 求导,可得:
44y EI q x
∂=∂ (2 应用达朗伯原理,可将动力学问题转化为静力学问题的形式来处理。
为此,在梁上加以分布的惯性力,其集度为:
22y q t
ρ∂=−∂ (3 式中,ρ代表梁单位长度的质量,将式(3代入方程(2,得无阻尼情况下梁自由弯曲振动的微分方程:
4242210y y x a t ∂∂+=∂∂ (4 式中,2a EI ρ≡。
假设方程(4的解可以表示为:
((y(x,tX x Y t = (5
将式(5代入方程(4解得振型函数为:
(1234cos sin X x C ch x C sh x C x C x ββββ=+++ (6 式中,2p a
β≡。
在ANSYS 中有7种模块提取法,分别为Block Lanczos 法、子空间法、PowerDynamics 法,缩减法、非对称法、阻尼法、QR 阻尼法,其中Block Lanczos 法有求解精度高,计算速度较快的优点,因此本研究采用Block Lanczos 法求解,可解出n 个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即固有频率p i 和振型{}i X [10]。
表3 附加质量单元MASS21的实常数Table 3 Real constant of MASS21 MASSX 0.0113 MASSX 1.0178 MASSX 1.0178 I XX 0.12 I YY 0.12 I ZZ 0
图6 网格划分结果Firgure 6 Mesh
generation
1期丁浩,等:林业机械用大型感应电机19 4 计算
4.1 计算转子的临界转速
通过ANSYS 求解器的运算,得出结果,包括固有频率、已扩展的振型等。
通过读入结果数据,可以看到各阶固有频率和各阶振型。
由于在电机设计中最为关心的是前二阶临界转速,因此本文只列出前二阶固有频率,计算得出转子一阶固有频率为44.67 Hz ,二阶固有频率为131.43 Hz ,根据临界转速计算公式:n = 60f 得出以下结果:
n 1 = 60f 1 = 2 680.44 r/min
n 2 = 60f 2 = 7 885.98 r/min
即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约为2 680.44 r/min ,二阶临界转速约为7 885.98 r/min 。
4.2 结果验证
DyRoBeS 是基于有限元的面向工程的转子动力学和轴承分析软件。
它提供了关于自然频率、强迫响应和转子稳定性的准确预测,还包含三维转子动力学模块,可以用来分析多轴和多分支系统的横向振动、扭转和轴向振动。
由于其对于转动分析的专业性,许多电机制造商使用此软件进行转子振动,它的准确性已经被业界公认,因此本文决定使用DyRoBeS 来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DyRoBeS 仿真电机模型图如图7所示,DyRoBeS 仿真结果为转
子一阶固有频率为43.31 Hz ,二阶固有频率为138.48 Hz 。
使用ANSYS 软件计算的第一、二阶固有频率与DyRoBeS 仿真结
果比较,见表4。
由表4可见,可见ANSYS 分析结果与DyRoBeS 分析结果的偏差
极小,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的ANSYS 分析结果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5 结语
本研究结果为设计人员提供数据依据,通过在实
际计算中的应用,也验证了有限元法求解电机转子和
转轴临界转速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化了建模的过程,充分发挥了特征建模的优势,并且更加容易掌握。
同时,结合了ANSYS 在模态分析和有限元算法上的优势,让加载和后处理部分的操作更加的简单,同时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准确的振动分析使得电机避免了共振的问题,从而让电机的工作转速在安全区间,保证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来还需要用实验方法继续研究本文的相关问题,将实验数据与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进行模态分析所得结果相互对照,以进一步发展更精确的寿命预测公式用于指导林业机械的实际生产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良瑜. 有限单元法求解电机转轴临界转速的应用[J]. 上海大中型电机,2007(4:13-15.
[2] 王宁峰,王桂红. 基于ANSYS 的转子临界转速计算[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18-21,31.
[3] 李伟伟. 采用弹性联轴节的推土机传动轴系扭转振动分析[D]. 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7.
[4] 刘汉卿,杨现利. 三峡升船机同步轴系统模型相似计算[J]. 矿山机械,1996(11:21-22.
[5] 刘辉,项昌乐,郑慕侨. 车辆动力传动系通用扭振模型的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5:1 282-1 284.
[6] 江国和,王国治. 弹性联轴节对摆盘式发动机轴系振动的影响[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7,11(1:36-40.
[7] 博嘉科技. ANSYS 融会与贯通[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8] John C Nicholas ,Randall W Moll. SHIFTING CRITICAL SPEEDS OUT OF THE OPERATING RANGE BY CHANGING FROM TILTING PAD TO SLEEVE BEARING[EB/OL]. :// dresser-rand /e-tech/PDF%20Files/tp108.pdf
[9] 季文美,方同,陈松淇,等. 机械振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0] Patrick Guillaume. MODAL ANAL YSIS [C].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2007.
表4 仿真分析结果比较Table 4 Simulation analysis on results 项目DyRoBeS 分析结果ANSYS 分析结果偏差/%一阶固有频率43.31 Hz 44.67 Hz 3.15 一阶临界转速2 599 r/min 2 680 r/min 3.13 二阶固有频率138.48 Hz 131.43 Hz 5.09 二阶临界转速8 309 r/min 7 885 r/min 5.09
图7 电机分析模型Firgure 7
Analysis model for motor
冷却塔避雷施工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淋水面积为8500m2的两座自然通风钢筋混凝土双曲线型冷却塔,塔高145.00m。
其避雷系统为:接地极为沿塔基圆周等距布设16根Φ5.7×3.5镀锌钢管,接地体间用-80×6镀锌扁钢连接;避雷引下线为沿塔基周围等距暗敷4根Φ16圆钢,避雷针为沿塔顶周围等距布设12根Φ5.7×3.5镀锌钢管。
2、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镀锌钢材有扁钢、圆钢、钢管等,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等。
2.2 主要机具:
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锯条、铁锹、铁镐、大锤等。
线坠、卷尺、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3 作业条件:
接地体作业条件:
(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环基钢筋与柱墩钢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接地极连接扁钢作业条件:
(1)环基混凝土已浇筑完成。
(2)环基内避雷引下线已预埋。
2.3.3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1)冷却塔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2.3.4 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3 操作要点工艺
3.1 接地体安装:
3.1.1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2)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
(3)接地体埋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
(4)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
(5)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
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
(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
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
(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
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3)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4)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5)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处,还应直接将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焊接。
(6)所有金属部件应镀锌。
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3.2 接地极安装:
3.2.1 接地体的加工:
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对材料进行加工,材料切割的长度不应小于2.5m。
钢管应根据土质情况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如为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
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造成钢管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如遇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
3.2.2 挖沟:
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定位放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
沟底部如有石子应清除换土。
3.2.3 安装接地体(极):
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
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钢管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入接地管端,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
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600mm时停止打入。
3.2.4 接地极间的扁钢敷设:
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气焊)焊接。
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
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
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3.2.5 核验接地体:
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
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3.3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3.3.1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2)采用镀锌钢管制做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3)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4)焊接要求详见第条中的(4)(5)条,清除药皮后刷防锈漆。
3.3.2 避雷针制作:
按设计要求对材料进行下料。
制作时,先将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用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磨尖,涮锡,然后将另一端与中、下二节钢管找直,焊好。
3.3.3 避雷针安装:
先沿圆周将避雷针与栏杆扁钢进行点焊,加以校正后焊接牢固,再将引下线与栏杆钢管相焊,清除药皮刷防锈漆。
3.4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3.4.1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下线圆钢直径为16mm。
(2)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一条引下线者除外)。
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3)焊接要求见第条中的(4)(5)条。
3.4.2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1)首先将钢筋进行调直或抻直。
(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筒体施工同步引上,挂好。
(3)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
随着筒身的逐步增高,将引线敷设到顶为止。
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敲掉药皮,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
4.2 基本项目:
避雷针(网)及其支持件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针体垂直,避雷网规格尺寸和弯曲半径正确;避雷针及支持件的制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设有标志灯的避雷针灯具完整,显示清晰。
避雷网支持间距均匀;避雷针垂直度的偏差不大于顶端针杆的直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或检查安装记录。
接地(接零)线敷设:
(1)平直、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有补偿装置,穿墙有保护管,油漆防腐完整。
(2)焊接连接的焊缝平整、饱满,无明显气孔、咬肉等缺陷;螺栓连接紧密、牢固,有防松措施。
(3)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子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或镀锡完整,螺栓等紧固件齐全。
防腐均匀无污染建筑物。
(4)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接地体安装:
(1)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接地体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m。
隐蔽工程记录齐全、准确。
(2)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4.3 允许偏差项目:
搭接长度≥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D;(注:b为扁钢宽度;D为圆钢直径)。
5 成品保护
5.1 接地体:
其它工程在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
安装接地体时,不得破坏散水和外墙装修。
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好的结构钢筋。
5.2 防雷引下线: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
5.2 避雷针:拆除脚手架时,注意不要碰坏避雷针。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接地体:
接地体埋深或间隔距离不够。
按设计要求执行。
焊接面不够,药皮处理不干净,防腐处理不好,焊接面按质量要求进行纠正,将药皮敲净,做好防腐处理。
6.1.3 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等缺陷现象。
重新补焊,不允许出现上述缺陷。
6.1.4 焊接处药皮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
应将焊接处药皮处理干净,补刷防锈漆。
6.3 防雷引下线敷设:
焊接面不好,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
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
漏刷防锈漆,应及时被刷。
6.3.3 引下线不垂直,超出允许偏差。
引下线应横平竖直。
超差应及时纠正。
6.4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6.4.1 焊接处不饱满,焊药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
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净,刷上防锈漆。
6.4.2 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
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
7、安全要求:
7.1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人员人员严禁等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