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蛋白的研究进展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S蛋白的研究进展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涂冬萍,马小军,莫长明,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
冬萍1,马小军1,2,莫长明3,覃喜军1,黄杰4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2.中国
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云南景洪666100;3.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530023;4.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01)
摘要:FOS蛋白作为一类核蛋白转录因子,在调控细胞生长、分裂、增殖、分化乃至程
序性死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表达影响了许多生命活动和过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学习记忆及射精的标记方面吸引了学者的眼球。
对FOS蛋白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
对人、大鼠及小鼠FOS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为FOS蛋白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FOS蛋白;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
中图分类号:Q816;Q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537-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07.001
FOS是c-fos基因转录产生的成熟mRNA编码的一个核磷蛋白。
c-fos基因
是人或动物细胞中固有的正常基因,属于即刻早期应答基因(Immediateearlyresponsegenes,IEG),FOS作为一类核蛋白转录因子,在调控细胞生长、分裂、增殖、分化乃至程序性死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FOS蛋白和c-fos基因受到广
泛的关注,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就FOS蛋白的作用及其在性行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对人、大鼠及小鼠的FOS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1FOS蛋白
c-fos基因高度保守,属多基因家族,与其同族的还有fos-B,fos-1和f
ros-2。
c-fos可在多种因素诱导下迅速地表达,其转录激活在5min内即可产生,一般维持15~20min,c-fosmRNA的蓄积在刺激后30~45min可达高峰,半衰期为12min。
FOS蛋白合成后即刻转入细胞核内,一般在刺激后20~90
min即可检出,60~90min达峰值,可持续2~5h,半衰期为2h[1]。
2FOS蛋白的作用
在原癌基因的研究中对IEG产物的研究提示FOS蛋白可能是神经元被刺激激活的一种
标志[2]。
现代学者认为,FOS蛋白参与细胞的正常分化、生长以及学习、记忆等过程,
在脑内与皮层、海马、边缘系统、背海马、纹状体内FOS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3-7]。
在病理状态下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宫颈癌[8]、癫痫[9]。
目前FOS蛋白
表达还用于偏头痛治疗药物筛选、药效评价和发病机理研究模型的建立[10]、鉴别生前电
击与死后电击[11]、作为临床提示脑部受伤时间的参考指标[12]。
FOS蛋白参与神经肽的调节,与神经元的可塑性有关,如细胞水平记忆的形成、神经元
损伤后的再生等[1]。
当受到如脑缺血、脑出血、血管性痴呆、痫性发作、热应激、恐惧和
愤怒应激等刺激后,其在数分钟内做出反应,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出现不同数量的FO
S蛋白表达[13],如室旁核[14,15]、下丘脑视上核、下丘脑、杏仁核[16]等,在对外界刺激-转录耦联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核内第三信使的重要作用[17],且各种急性应激所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与FOS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其表达在应激后1h明显增加[18]。
Moore等[19]研究发现,FOS蛋白的持续表达是细胞终末分化的
标志及发生死亡的先兆[20],同时还能抑制使细胞维持生存的一些基因的表达,维持着随
后的细胞死亡过程并持续很长时间[21]。
3FOS蛋白与性行为
多年的研究发现大脑接收射精相关的信号,FOS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与性行为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射精相关的神经活动的标志物[22-24],并且FOS蛋白随着性行为的增加而表
达增高[25-27],其表达可能与感觉输入或行为输出有关,或者两者都有,人们普遍认
为射精诱导FOS蛋白表达与感觉信息的处理比触发射精更相关[28]。
现在FOS蛋白已被用于雄性和雌性啮齿动物大脑性行为的图谱功能网络的绘制[29,
30],并且使用FOS蛋白作为标志物具有病变而不会影响细胞分辨率的优势[31-35]。
由于分辨率大,交配时FOS蛋白的增加发生在内侧视前区、杏仁核、条纹终末核、中
央被盖区[36-39]、束旁丘脑核[26]、附属嗅球、伏隔核、腹外侧隔、条纹床核、内
侧视前区、下丘脑室旁核、腹内侧核、杏仁核、杏仁海马区、腹侧被盖区等。
这些脑区域都是
性行为调节下的神经网络的部分[40]。
总之插入和交配诱导了FOS蛋白在雄鼠大脑区域中的表达。
研究中还发现许多性刺激后FOS蛋白表达的区域是控制雌性性行为和繁殖功能不同
方面的区域。
在大鼠中,当具有性经验的雄性接触雌性但还没有开始骑跨时在内侧视前区尾部
内有FOS蛋白的感应现象[25],在密闭的容器中为雄性提供动情或者不动情雌性弄脏的
垫料时该区也有感应[41]。
相比之下,在大鼠、雄性仓鼠[33,42]、雄性沙鼠[32]和雪貂[34]中,随着交配中的插入和射精可能减少了FOS蛋白阳性催产素神经元在前侧
和内侧分泌性细胞分区中的数量[43]。
研究还发现FOS蛋白离散集群只在特定的分区位置出现并且是在射精后而不是插入后就出现[26,32]。
在大鼠中,这些FOS蛋白集群
的神经元通常出现在杏仁核外侧区、条纹终末核喙部、束旁丘脑核内侧。
表明射精后激活了特
定的脑部亚分区,射精能诱导FOS蛋白在大脑特定区域有选择性的表达[29]。
4FOS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1人类FOS蛋白
人类FOS蛋白(GenBank:CAA24756.1)的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
14q21-31,该基因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FOS蛋白为380个氨基酸的不稳定
核内磷酸化蛋白[44]。
FOS蛋白存在一个由88个完全相同的氨基酸顺序组成的区域,这个区域包括一个能与DNA结合的基本区和亮氨酸拉链结构。
通过Expasy进行一级结构
分析可知FOS蛋白的分子式为C1767H2774N480O586S18,相对分子质
量为40695.40,理论等电点pI4.77,带正电残基(Arg+Lys)为33个,带负电残基(Asp+Glu)为51个。
该蛋白的不稳定系数为78.82,说明其不稳定。
脂肪系数为65.32,亲水性系数为-0.37,消光系数为21930,哺乳动物的网
织红细胞体外的半衰期为30h。
结构域预测发现其基本区域为亮氨酸拉链的BRLZ蛋白,属于B-ZIP超家族。
利用SOPMA对FOS蛋白序列进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FOS蛋白二级结构中
α-螺旋(Alphahelix)占26.84%,β-折叠(Betaturn)占1.05%,延伸链(Extendedstrand)占8.16%,无规则卷曲(Randomcoil)占63.95%(图1)。
用Swissmodel对其进行了三级结构预测和可视化分析(图2)。
该三级结构模
型中用于建立模型的氨基酸残基范围为138~200位,该模型以2wt7A(2.30A)蛋白为模板,序列同源性为100%,E-value为1.43e-28.
4.2大鼠FOS蛋白
大鼠FOS蛋白(NCBIreferencesequence:NP_071533.1),FOS蛋白的分子式为C1776H2791N4
83O592S17,肽链包含380aa,相对分子质量为40926.60,理论等电点pI4.81,带正电残基(Arg+Lys)为33个,带负电残基(Asp+Glu)为50个。
该蛋白的不稳定系数为76.60,说明其不稳定。
脂肪系数为65.29,亲水
性系数为-0.43,消光系数为23420,哺乳动物的网织红细胞体外的半衰期为30h。
结构域预测发现其基本区域为亮氨酸拉链的BRLZ蛋白,属于B-ZIP超家族。
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FOS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Alphahelix)占
27.63%,β-折叠(Betaturn)占1.05%,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8.68%,无规则卷曲(Randomcoil)占62.63%(图3)。
用Swissmodel对FOS蛋白进行了三级结构预测(图4)。
该三级结构模型中
用于建立模型的氨基酸残基范围为138~200位,该模型以2wt7A(2.30A)蛋
白为模板,序列同源性为100%,E-value为1.26e-28.
4.3小鼠FOS蛋白
该蛋白PDBID为2WT7,相对分子质量为28329.84,保守结构域基本区
域为亮氨酸拉链的BRLZ蛋白,属于B-zip1超家族。
2WT7有4条链。
第一条链为
63个残基的多肽,二级结构为96%的α-螺旋。
第二条链为90个残基的多肽,二级结构
为84%的α-螺旋,其余两条链均为16个残基。
从PDB上下载其三级结构(图5)。
4.4FOS蛋白的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的建立
对大鼠FOS蛋白进行Blastp比对,选择同源性较高或研究较多的动物FOS蛋白
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与小鼠和金仓鼠(Mesocricetusaurarus)同源性最高,为97%,其次为猩猩(Pongoabelii)、野骆驼(Camelus
ferus)各为95%、人(Homosapiens)为94%、黑猩猩(Pantr
oglodytes)为94%。
从NCBI的数据库中挑选23个物种的FOS蛋白序列用MEGA5.0绘制进化树,
结果显示大鼠与小鼠直接聚为一类,亲缘关系最近,这与序列Blastp的分析结果一致。
因此通过以上对大鼠、人及小鼠的FOS蛋白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三者的同源性较高,结构和性质相似(图6)。
5讨论
目前,关于FOS蛋白对细胞生命活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在各种应激反应对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及FOS蛋白表达与一些疾病的相关方面,如冀群升等[1]研究发现FOS蛋白与神经元的可塑性有关,它可以通过参与神经肽的调节影响细胞水平记忆的形成,方向义等[13]在研究中也发现受到各种应激后在数分钟内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出现不同数量的FOS蛋白表达,且各种急性应激所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与FOS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18]。
而在研究性行为中也发现交配时一些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区域中FOS蛋白也随之增加,如室旁核[14,15]、下丘脑视上核、下丘脑、杏仁核[16]等,这提示FOS蛋白可能与性行为中的学习记忆有关。
然而FOS蛋白在这些尤其在性行为这一神秘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些作用又与哪些基因和蛋白有关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由于从人类脑部取样困难,试验往往选用大鼠脑部作为试验材料,不仅因为大鼠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达90%,且大鼠脑量较大,取材方便,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大鼠、人及小鼠的FOS蛋白的同源性较高,结构和性质相似。
尤其是大鼠和人类的FOS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等均相差较小,立体结构高度相似,因此研究大鼠FOS蛋白对研究人类FOS蛋白的各种性质和功能有极大的参考意义,本次生物信息学分析也可为大鼠大脑作为人类FOS蛋白研究的替代材料提供证据。
参考文献:
[1]冀群升,章静波.c-fos原癌基因的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4,16(4):152-156.
[2]王晓明,韩济生.原癌基因与核内第三信使.神经科学纲要[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张玉秋,梅俊.学习记忆对脑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J].生命科学,2000,12(5):229-230.
[4]张玉秋,梅俊.学习和记忆对大鼠背海马结构内c-fos表达的影响[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0,16(2):138-142.
[5]GILLKM,BERNSTEINIL,MIZUMORISJ.Immediateearlygeneactivationinhippocampusanddorsalstriatum:effectsofexplicitplaceandresponsetraining[J].NeurobiolLearnMem,2007,87(4):583-596.
[6]舒丹,吴江,上官守琴,等.催产素抑制外周刺激诱发的大鼠海马LTP及FOS蛋白表达[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8):845-849.
[7]于芳,张安民,王根深,等.间歇性负重游泳训练对大鼠杏仁基底外侧核(BLA)FOS蛋白表达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357-1360.
[8]熊晶,刘凤英,陶光实,等.c-fos和c-jun在宫颈癌、CIN及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4):687-689.
[9]陈功,江澄川.c-fos、c-jun与癫痫[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8):853-854.
[10]彭成,任永欣,姚干,等.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c-fos、c-jun基因表达[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0,8(2):112-119.
[11]王晔,廖志钢,王世春,等.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6.
[12]张辉,李卫东,薄爱华,等.FOS蛋白在脑挫伤皮质和海马中表达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4,13(1):110-113.
[13]方向义,胡海涛.中枢神经系统FOS蛋白的表达与外周伤害性刺激[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6,12(3):281-283.
[14]卢晓虹,李凌江,李昌琦,等.应激对中枢神经系统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及HPA轴的调节作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10-13.
[15]赵正卿,雷辉,刘俊华,等.热应激时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FOS蛋白的表达[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23(3):313-317.
[16]刘晓伟,曲宏达,张红梅,等.怒、恐应激大鼠脑内c-fos与CRHmRNA表达差异性分析[J].四川中医,2006,24(1):11-13.
[17]周慧杰,毕国荣.即早基因c-fos与脑血管病及学习记忆[J].解剖科学进展,2007,13(1):66-70.
[18]宋倩,孔宏,张亚楠,等.急性应激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和前脑皮层FOS蛋白表达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9,35(4):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