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18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说明: 1.本试卷严格按照全国卷考题形式命制,题目数量有所减少。

2.请考生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其他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3. 请考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2018.10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

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

”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

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

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

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昧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

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

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
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

如玄学本身,就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A.“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

B.深受“忘言得意”论影响,中国传统文艺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们带来极大的自由。

C.“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上和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

D.“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不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A.文章开篇提出“忘言得意”的概念,接着引述王弼、郭象的观点解析“忘言得意”的概念,最后指出“忘言得意”的实质和意义。

B.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否定了只就眼前形象评论文学艺术的人,直接证明了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

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肯定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起解放思想的作用。

D.王弼和郭象对“得意”的认识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且认识主体素质越高,“得意”越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

B.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昧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

C.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

D.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能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

(15分)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剔玉米棒子。

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

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

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

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

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

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

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

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

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

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

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

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

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

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

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

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

”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

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

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

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

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
母做一顿年夜饭。

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

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

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

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

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

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他返城创业成功,他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

B.付春在城里的酒店当厨师,因为酒店破产,自己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到家里,他感到无颜面对爹妈,所以一声不吭的钻进屋里,独自流泪。

C.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又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使付春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说明妈是个了解儿子、智慧的人。

D.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5.小说两处写到付春妈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和酸菜土豆汤,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6.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7分)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
刺史
..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
..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
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
..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元嘉
..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A.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原文“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

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世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

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

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

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情自得。

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0.把下列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5分)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3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9分)
早行
刘驾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来分散,落月照孤城。

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因为早行,前路漫漫,诗人孤独的心多有所虑,心绪不宁。

B.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人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

C.诗人在诗的颈联展现的是一幅清晨行旅图;同时,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早行的喜悦心情。

D.尾联点出“溪边人已耕”,突出农人的辛勤,表达出诗人对农夫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

1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

13.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2)“亡羊补牢,犹为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3)《滕王阁序》中描写秋天晚霞、野鸭等壮美、秀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9分)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____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

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_______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_________,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________。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住
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在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若是睛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睛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17.下面是某校为高中学生提供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5分)
四.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0分)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上第一学段语文参考答案
2018.10
1、A(A项曲解文意。

根据原文可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的特点”是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而不是该项所说的“‘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

)
2、B(“可直接证明……”理解错误。

“可直接证明”的应是“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3、C(C项曲解原文。

原文“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
4.A解析:B项“无颜面对爹妈”理解错误,是感到未来生活无所适从的苦恼和无奈;C项“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说法不当,给付春做饭是出于母爱,关爱儿子的目的;D项“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述错误,不是为了反衬,是为了表达老板有孝心,进而引出付春思考亲情的问题。

5.【答案】角度:前面一处是直接写,实写,结尾一处是间接写,虚写。

(2分)
前面一处的作用:①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妈做的饭菜使付春突然想到城里流行的私房菜,决定返城专做私房菜。

②结构上,为结尾写付春仿佛闻到妈做的饭菜的味道作铺垫。

(2分,一点l分)
结尾一处的作用:①结构上,照应上文付春吃妈做的饭菜;②形象上,表现付春由忽视亲情到思考亲情的转变;③内容上,突出亲情所具有的感染力;④效果上,留有余味,给读者留下付春会不会回家为爹妈做年夜饭的猜想。

(2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l分)
6.【参考答案】①情节上,营造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促使付春反思亲情;②人物形象上,用建筑老板反衬付春,建筑老板牵挂父母,希望父母过年不用操劳,而付春总是借故不回家陪父母过年,更加突出了付春忽视亲情的特点;③主题上,突出小说主题,使父母总是牵挂着子女,子女也应该心里装着父母的主题更加鲜明;④手法上,扣合小说题目,丰富小说内容,小说题目是“年三十的私房菜”,写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而父母为老板做好了私房菜,令人深思。

(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7.B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判断。

句中“既”等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8.D解析:“元嘉”是年号。

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

9.B解析: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10.答案 (1)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

他不能忍受烦琐的官场,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了。

(2)陶潜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

【参考译文】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

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

陶潜少年时心怀高尚的志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

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

他不能忍受烦琐的官场,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了。

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他瘦弱饥饿,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

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

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贤明的君王呢?志向达不到。

”道济赠送给他粱肉,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他又做过镇军、建威参军。

他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小官,以此攒下日后隐居的资本,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

在县里,他命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

”妻子和孩子坚决请求种粳稻,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稻。

年末,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

”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将印绶交还并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

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指叫陶潜来他府上)。

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具,在他前往庐山的路上栗里那里邀请他。

陶潜的脚有毛病,他让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用篮舆抬着他,到栗里这个地方以后,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

不久王弘就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

以前,颜延之在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浔阳和陶潜交情很好。

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

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

王弘想要邀请延之坐下喝酒,停留一天都不能。

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把钱全部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

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陶潜在屋子旁边菊丛中坐了很久,手拿菊花。

忽然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家去。

陶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次喝酒喝得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无论尊贵还是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

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