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练习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练习试题(含解
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重心在关中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城镇稀少。

魏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战乱频仍,经济遭受重创,人口大量南迁,而长江流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逐步追上黄河流域。

建康(今南京)、扬州、荆州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中心城市,长江沿线城镇开始呈现带状分布的雏形。

隋唐五代至两宋是长江城镇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大势的驱动下,长江沿线城镇获得了蓬勃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城镇带。

至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性农业的迅速发展、区域性生产分工的强化,长江沿线城镇得到全面发展,沿江城镇的带状化、体系化特征显著。

近代以来,长江沿线城镇在与西方工业文明的交汇碰撞中,又成为我国早期工业化的先行地区。

从几千年的长时段看,长江城镇带扮演了以下历史角色。

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纽带。

作为一条黄金水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就是沟通巴蜀与中原的主干交通线。

两汉时期,长江及其支流的航运有了进一步发展,“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开了“西粮东运”的先河。

三国时期,“浮船长江,贾作上下”已成一种社会常态。

隋唐时期,长江航运更为畅达,从上游奉节至中游江陵一日可达,长江上下游之间的经贸互动更加频繁。

五代至宋元,长江流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发展,长江沿线的三吴两浙地区、江西荆湖地区、巴蜀地区均获得不同程度发展,沿江大小城镇星罗棋布。

这些城镇既是港埠商埠,又是地方性经济中心,沿江城镇通过频繁的经贸互动使整个流域连为一体,东西两大区域的经贸活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

明清时期,长江上中下游的区域间贸易规模更大,下游江南地区与中游两湖地区、上游四川地区与中游两湖地区围绕粮食的输出与输入展开了规模巨大的埠际贸易,“川米下楚”“川米济江”“楚米济江”成为清代国内市场的大宗项目,对全国经济大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近千年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

南宋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经济地理上南重北轻的格局基本形成。

此后的近千年间,以长江水道为纽带、沿江城镇为依托,我国东中西部展开了紧密的区域间经贸互动,这种东西向的区域间经贸互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关系国计民生,在国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为近千年我国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

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其间多次整修大运河,南北间的商品流通依托大运河重新又繁盛起来。

事实上,大运河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与长江城镇带的联通,从而实现“南粮北运”、以南济北的战略目的。

因此,大运河沿线贸易的活跃非但没有削弱长江连接东西部、整合国内市场的战略价值,反而进一步扩大了长江城镇带的辐射范围,强化了其作为国内市场运行主轴的战略地位。

(摘自周德钧王耀《长江城镇带的历史角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汉时期,关中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的重心,而长江流域经济
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城镇稀少。

B.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大势的驱动下,长江流域城镇带在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开始
呈现带状分布的雏形。

C.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区域贸易规模更大,“川米下楚”“川米济江”“楚米济江”成为清
代国内市场的大宗项目,影响着全国经济大局。

D.长江流域城镇带对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作用比黄河流域更重要,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长江就成为沟通巴蜀与中原的主干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按照时间先后从秦汉时期到近代论述了长江流域城镇带大致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引用“蜀汉之粟,方船而下”论证了两汉时长江航运开创了“西粮东运”的先河。

C.文章列举了五代到宋元时期长江流域城镇带的发展,论证了长江对东中西区域经济整合
的作用。

D.第三段论证了南宋以后近千年间长江水域经贸互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近千年我国
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江城镇经济带是近千年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我国现阶段以长江流域为依托打造‘一
道两廊三群’的城市规划正是长江城镇主轴线的体现。

B.长江沿线城镇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它既是北南生产力转移
的承接点、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C.大运河的整修繁荣了南北商品流通,对于长江城镇带的联通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了“南
粮北运”、以南济北的战略目的,但也削弱了长江链接东西部的作用。

D.长江城镇经济带涵盖长江上中下游,辐射东中西部的对外贸易圈,又与西方工业文明交汇,
长江城镇经济带成为联通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拥有或驾驶汽车,而是依靠安全便捷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服务,前往想去的地方。

出行服务公司将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服务,我们不用再操心停车、清洁、保养和充电。

拥有汽车后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麻烦都将消失。

我们不再需要买车、按揭和投保,也不再需要花时间开车、停车或加油。

交通也不会再令人头痛。

我们可以选择乘坐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共享车辆;也可以选择支付更多费用,拥有专属的自动驾驶“服务员”,不仅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门到门服务,还可以派出去跑腿或接送家人朋友。

只需点一下手机,就可以召车。

召来的车辆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大部分都是舒适的两座电动汽车,因为通常我们都是一人或两人一起出行。

所有这些都将大大缩减我们的交通成本。

(摘编自《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2020.6)材料二:
同传统驾驶相比,无人驾驶汽车有如下优势:首先是安全,交通事故被列为人类第五大死亡原因,而无人驾驶汽车具备主动避开交通事故的能力,有潜力将交通事故降低为零;其次是节约资源,每个美国人每天要花1小时开车上下班,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将大大减少交通拥堵和寻找车位的时间,更环保节能。

(摘编自管克江《无人驾驶近在眼前》)材料三:
截至2020年5月3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超过145万公里,测试里程全国领先。

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全国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城市中,已开放载人测试许可的城市还有广州、长沙、武汉和沧州。

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

显然,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我们生活方式最具革命性的改变。

7月3日深夜,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3GPP宣布冻结我国提供的5GR16版本。

每版标准的冻结,都代表全球通信行业在相关技术上达成共识,也意味着相关技术已经全部成形,可以初步投入商用,这是5G相关应用真正走向产业化的基石。

(摘编自《5G新标冻结无人驾驶再近一步》《广州日报》2020.7.11)材料四: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不能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条件。

无人驾驶汽车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目前车企难以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生产资质,即便是对传统车辆进行智能改装,《道路交通安全法》亦明令禁止。

虽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牌照落地有了新进展,但还面临不少法规方面的难题。

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牵头部门多,资源不聚焦。

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牵头,主导相关企业成立了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

车企及其他关联企业也在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投放分散,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容易导致形成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

城市道路与其他道路相比,环境更为复杂,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

城市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是技术上的挑战。

在硬件方面,相关的传感器是否能够精确无误的进行判断和操作,目前较大的技术难点就是感知。

在软件方面,在保证传感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对数据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除了基本逻辑判断,更多是突发情况的处理,这不仅需要程序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计算速度,还需要更加高级的计算机智能算法和技术。

当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车、人、路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路测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要求。

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不同车辆、企业、行业管理之间的平台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

(摘编自《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痛点分析》搜狐新闻2020.1.25)
4.下列对“自动驾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动驾驶技术能为我们节省交通成本,给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B.自动驾驶技术将使多数人告别驾驶员身份,并完全摆脱日常开车的各种烦恼。

C.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于我们当下生活方式最具革命性的变革。

D.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将大大缩减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交通成本等交通成本。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全国领先,说明了自动驾驶在北京得到了超常发展,成为
了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B.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等复杂的城市环境,
是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

C.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3GPP宣布冻结5GR16版本,这意味着我们在自动驾驶技术设计上
存在巨大的优势,已进入商用。

D.自动驾驶的大力发展,引发无人驾驶行业的全新变革,但是无人驾驶行业仍存在技术、政
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如何解决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的“痛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科尔内柳斯·贝格的悲哀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廖练迪译
①自从回到阿姆斯特丹那天起,科尔内柳斯·贝格就住在客栈里。

他经常换地方,每到要付房租的时候就搬一次家。

他有时给人画肖像,有时应买主的要求画风俗画,有时为收藏家画裸体作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街上溜达,碰运气画画广告招牌。

不幸的是他的手发颤,眼镜的度数也越来越深,再加上,在意大利养成的嗜酒、抽烟等毛病又破坏了他那虽然不怎么熟练但确曾自鸣得意的笔触。

一气之下,他决定不再卖画,并把所有的作品涂改得一塌糊涂,打算从此洗手不干了。

②他经常在烟雾腾腾的小酒馆的角落里一待就是几个钟头。

他往日的那一点点才能耗尽了,仿佛又有了新的灵感,经常躲在乱七八糟的阁楼里,坐在画架前,面对高价买来的新鲜水果写生。

他必须赶在发亮的果皮干瘪之前尽快画下来。

但是,他很快就得撂下画笔。

从前,他经常给买主画维纳斯的卧像和正在为赤膊儿童和蒙面妇女祝福的金须耶稣像。

现在,他画一小会儿就觉得手指发麻,无法在画布上表现出那水气弥漫的天空。

他每次用畸形的双手抚摸自己没有画过的东西时,心里总是充满柔情。

他身居阿姆斯特丹凄凉的街头,却梦游在渺无人迹、露珠闪烁的田野。

这田野真比阿尼奥河畔的黎明还要美丽。

这位极度贫困的老人似乎得了心脏水肿,潦潦草草地涂抹着可怜的画稿,但心却比伦勃朗还要高。

③他同家庭的联系也全都断了,有些亲友不认他,有些则装着不知道他还在人世,唯一同他有来往的是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

④整个春天他都呆在那个阳光充足而又十分整洁的小城里,白天受雇去为教堂描画假护墙板,工作完了之后,晚上总爱去这位墨守陈规、性格温和的老人家里做客。

老人没有妻子,在一个女佣人的细心照料下生活。

他对艺术一窍不通。

贝格推开单薄的上漆栅门,在小花园里水渠旁的花丛中,受到特别喜爱马兰花的主人的接待。

科尔内柳斯对这些珍贵的花草虽无兴趣,但对它们在形体和色调上的细微差异却极为敏感。

他知道老代表请他来只是为了听听他对新花种的意见。

没有人能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出白色、蓝色,玫瑰红和淡紫色的无穷变化。

各种名花的幼芽又细又硬,从肥沃的黑土里钻了出来,虽然闻不到花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潮湿泥土的芬芳。

老代表双手捧着膝上的花盆,正在修枝剪叶。

他用两个指头夹着花梗,默默地让客人欣赏幼嫩的花朵。

他们彼此说话不多,科尔内柳斯只是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自己的赞许。

⑤这一天,老代表对新培育成功的一种罕见花种十分得意:花瓣白紫相间,还带有彩虹般的条纹。

他翻来倒去地欣赏了一阵,然后把花放到脚边说道:
⑥“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⑦科尔内柳斯没有回答。

性格温和的老代表接着说:
⑧“上帝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⑨科尔内柳斯一会儿看看花儿,一会儿又看看水渠。

渠水犹如一面青灰色的镜子,照出了花坛、砖墙、和女佣人晾晒的衣裳,但是,疲惫的流浪画师却从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自己的一生。

他眼前浮现出长途跋涉中见到过的某些人的容貌及其他种种景象:东方的肮脏,南方的散漫,普天之下的贪婪、愚昧和残暴,破旧的房屋,花柳病,小酒店前的械斗,当铺老板的冰冷面孔,还有躺在弗里堡医学院解剖台上的弗雷德里克·格里多切的模特儿那美丽丰腴躯体。

他还想起另一件事情。

他曾在康士坦丁诺布尔住过,并给联合省驻那里的大使画过几幅苏丹像和有机会参观一位帕夏引以骄傲和非常得意的马兰花花园。

帕夏指望画家能把他在这个花园里度过
的短暂美好时光画下来作永久的纪念。

堆放在大理石路面上的马兰花,呈现出鲜艳而柔和的色彩。

喷水池旁,翠柏参天,一只小鸟儿正在歌唱。

但是,奉主人之命向来客介绍这些名花的却是一个独眼仆人,成群苍蝇麇集在他刚刚瞎掉不久的眼珠上。

想到这儿,科尔内柳斯摘下眼镜说道:
⑩“上帝确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⑪接着,又悲伤地低声补充说:
⑫“代表先生,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


【注】伦勃朗: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尔内柳斯·贝格虽然极度贫困,老眼昏花,甚至似乎有心脏水肿,但是他依然“心比伦
勃朗高”,说明他有着较高的画作追求。

B.科尔内柳斯·贝格没有亲友,但是唯一与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交往,因为这个老人和他一
样都没有亲人,都特别喜欢马兰花。

C.老代表说“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表明了自然美就如画作一样美丽,引出科尔内柳
斯·贝格对社会的关注,推动情节发展。

D.小说以科尔内柳斯·贝格的一句“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收束全文,既归结
了上文,照应了老代表的话,又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8.小说主人公科尔内柳斯·贝格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所反映的“悲哀”这一主题,是指科尔内柳斯·贝格个人的,还是指社会性的,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

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

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

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于名山,不果而罢。

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

既而还乡里。

平原王睿年将弱冠
..,雅有志业,闻彪名而诣之,
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

至京师
..,馆而受业焉。

高闾称之于朝贵,李冲礼之甚厚。

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
无一存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
....之目。

彪稍见礼遇,加中垒将军。

及文
明太后崩,群臣请高祖公除
..,高祖不许,与彪往复。

以参议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马一匹、牛二头。

迁御史中尉,领著作郎。

彪性刚直,多所劾纠,远近畏之,豪右屏气。

高祖常呼彪为李生,于是从容谓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犹汉之有汲黯。

”车驾南伐,彪兼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等参理留台事。

彪素性刚豪,与冲等意议乖异,遂形于声色,殊无降下之心。

自谓身为法官,莫能纠劾已者,遂多专恣。

冲积其前后罪过,乃于尚书省禁止彪。

会赦得免。

时司空北海王元祥、尚书令王肃以其无禄,颇相赈饷。

遂在秘书省同王隐故事,白衣修史。

诏彪兼通直散骑常侍,行汾州事,非彪好也,固请不行,有司切遣之。

会遴疾累旬,景明二年秋,卒于洛阳,年五十八。

谥曰刚宪。

彪在秘书岁余,史业竟未及就,然区分书体,皆彪之功。

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

其所著诗颂赋诔章奏杂笔百余篇。

(节选自《魏书·李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
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B.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
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C.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
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D.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
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京师,帝王的都城。

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后与“师”合称“京师”。

C.纪传表志,意为本纪、列传、表、志,由司马迁创制、班固增补的国别体例。

D.公除,帝王自身担负国事之重任,遇丧可因公而变通礼制,除去丧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彪出身寒微,勤奋好学不倦。

他世代寒微,少小孤贫,受学于伯阳,受到伯阳的称赞;
他到富藏典籍的高悦家手抄口诵,废寝忘食。

B.李彪得人相助,顺利求学为官。

他受到平原王元睿仰慕,得以入京修习;受到高闾、李
冲赏识,升任秘书丞;因高祖稍加礼遇而任中垒将军。

C.李彪刚强豪横,因此招来灾祸。

他性格刚直,屡屡弹劾纠肃朝臣;与李冲等人意见不合,
毫无退让之意;后被李冲囚禁,逢大赦才得以免罪。

D.李彪修史作传,留下著述多篇。

他修撰历史虽没有最终完成,却有区分书体之功;他阐
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所写各类诗文有一百多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

(5分)
(2)自谓身为法官,莫能纠劾已者,遂多专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江送人
孟贯
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

数雁别湓浦,片帆离洞庭。

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春江流水寄托离别之情,借眼前景传递离别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B.颔联选择凝聚着别意的大雁和船帆,将二者加以对照,将离愁别绪推进一层。

C.尾联实写行人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欢快场景,和朋友一起赏明月,共同听渔歌。

D.这首诗风格平实质朴,语言自然流畅,对仗工整,把寻常题材写得真挚动人。

15.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写景艺术。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在叙写了岳阳楼的大美景观之后,用“ , ”
两句抒发了自己对天下忧乐的关心。

(2)《游褒禅山记》中“ , ”两句阐述道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如果没有东西帮助也是不能到达“险远”“人之罕至”的地方。

(3)在《诗经·氓》中诗人以“ , ”描写了女子在见到“复关”之后兴奋的
情态。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追根溯源,春节民俗的形成依赖于传统农耕文明,远古先民根据自然气候和万物生长特点深化了对岁年、节令的认知,其生产生活也大致随节气而变化。

久而久之,(),并以独具地域风情的风俗符号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工业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让人们逐步减少了对土地、气候等自然要素的依赖,附着在此基础上的节庆仪式也不断褪去原始的色彩。

此外,新科技、新观念的涌现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这些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形式不断。

年俗确实在变。

比如,“反向春运”“电子花灯”“旅游过年”……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中国传统年俗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换新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合拍。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在凭借自身的生活智慧、思维方式与文化积淀,让春节民俗不断 ,由此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奔涌向前,推动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断丰富。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延展到人们的认知层面
B.将这种认知延展到人们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C.人们将这种认知延展到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D.这种认知将延展到人们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律动时过境迁式微吐故纳新
B.更换时过境迁更新推陈出新
C.更换日新月异式微推陈出新
D.律动日新月异更新吐故纳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不断走俏,便捷与时尚成为人们以其寄托情思、传递
福祉的新符号。

B.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形式的正不断走俏,因其便捷与时尚的新符号成为人们寄托情
思、传递福祉。

C.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
的新符号。

D.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
福祉的新符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出不超过15个字。

(6分)
史学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史学的社会功能,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

不过,当前史学在发挥社会功能方面既有许多令人鼓舞的现象,①。

史学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高校历史系招不上学生,历史系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史学论著难以出版或发表,等等。

这显然②。

与史学的冷清相反,市场上那种宫廷秘史之类的通俗小册子则四处泛滥,相关题材的“戏说”型影视作品也是大热。

③ ,是需要史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但无论形势怎么变化,我们都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