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版精品学案《感遇(其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遇(其七)
【学习目标】
1.了解张九龄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理解不懂的字词。

3.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4.再次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感受诗人不慕名利但求实现自身价值的高尚情操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了解感知
1.了解诗人
张九龄:(678-740),宇子寿,__________(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__________所害,被贬为__________。

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

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有《曲江集》传世。

2.创作背景
《__________》是张九龄遭贬__________后作,这一组诗运用_____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此篇为其第_____首。

这首诗借用屈原《_____》的诗意,以丹橘自喻,表现了诗人自己的优美情操、高尚品德及对理想的追求。

3.字音检测
橘_____
嘉_____
岂伊_____
4.字词解释
岁寒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学习
1.概括诗歌的大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歌中创作了哪些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