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化学达标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下列仪器中队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A.广口瓶
B.锥形瓶
C.滴瓶
D.集气瓶
2.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绒与棉花(灼烧)
B.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D.氯化钾粉末与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
3.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C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C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D.t2°C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A的质量为30g
4.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A.B.
C.D.
5.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含量B.检验H2的纯度C.探究燃烧的条件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6.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B.区分硬水和软水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D.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如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少D.火柴梗着火点低
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9.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
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燃烧匙
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
B
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钢瓶中
C 搅拌能加速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
A.A B.B C.C D.D
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B.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NaOH 和KOH 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
D.50 mL 酒精与50 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12.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白磷要保存在冷水中——防止自燃
B.银的导电性最强一一常用作导线
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D.真空包装保存食品——防止缓慢氧化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根据图中资料信息回答问题:碱石灰敞口放置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完全变质后的物质是_____,碱石灰可以干燥的气体是_____(写出一种化学式即可)。

14.2018年10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发展了一种固态Z一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转化过程中,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

(2)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______。

(4)该过程可缓解______,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

15.我国高铁、航空航天、手机制造等都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根据下列材料的应用回答问题。

“复兴号” 高铁车
“鲲龙”水陆两栖飞机零部件华为折叠手机屏幕
应用

用到的材料高速钢钛合金、铝合金聚酰亚胺塑料
(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飞机外壳用钛合金、铝合金的优点是_________。

在对高铁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时,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和另一种氧化物。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

16.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_____(填仪器名称)。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是_____气。

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将t 1℃的甲和乙饱和溶液各100g 升温至t 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_____乙(填“>”、“=”或“<”)。

②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的甲,可采用_____法将乙物质提纯。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超氧化钾(KO 2)是一种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它作制氧剂,供人们呼吸之用。

化学方程式为: 222324KO 2CO 2K CO 3O +=+。

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并测定超氧化钾(KO 2)样品中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杂质既不挥发也不参与反应),先称取质量为m g 的样品于装置D 中,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已知KO 2也能与水分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分变蓝)。

(1)A 是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其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H 2比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D 中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称取D 中固体,其质量为ng,则样品中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5)在A 中有10.0克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如果生成的CO 2全部被超氧化钾吸收,理论上D 装置
质量应减少0.4克,但实验上在实验后称量D装置,发现反应后其质量的变化量明显与理论值不符,可能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生成的CO2部分残留在A、B、C装置里未被D装置完全吸收
B D装置后面的水蒸气进入被超氧化钾吸收
C 超氧化钾不足量
D 装置B中反应生成的CO2也被D装置吸收
18.下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A、C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F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水蒸气,F中应放入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10 6
第2次10 m
第3次10 3
第4次10 3
(1)如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_____。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分析】
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

【详解】
A 、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需要密封保存,要磨砂处理,故A 正确;
B 、锥形瓶可以作大量反应的容器,一般是没有磨砂的,故B 不正确;
C 、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如果有容易变质的和容易挥发的),要磨砂处理,故C 正确;
D 、集气瓶需要盖玻璃片,为防止气体溢出 需要在瓶口处磨砂,故D 正确。

故选B 。

2.B 【解析】 【详解】
A 、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可以用灼烧的方法区别,不符合题意;
B 、醋酸和盐酸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用酚酞区分,符合题意;
C 、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可用肥皂水区别,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钾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故可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D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
B. t 1°C 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中,=?100%+100g 溶解度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
C. 由图可知, t 2°C 时,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选项正确;
D. t 2°C 时,A 的溶解度为30g ,100g 的水中能溶解A 的质量为30g ,100g 中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小于30g ,选项错误。

故选D 。

4.A
【分析】
【详解】
A、随着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故A正确;
B、蒸馏净化程度最高,消毒无法净化水中的可溶性或不可溶的物质,过滤无法去除水中的可溶性离子,故B错误;
C、生铁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3%-2%,生铁到钢含碳量降低,故C错误;
D、金属活动顺序表为:
,汞的金属活
动性强于银,故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
【详解】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符合题意;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然后靠近酒精灯引燃,如果能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反之则纯,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白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符合题意;
选A。

6.D
【解析】
【详解】
A、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软水和硬水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冷水和热水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通过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没有对比实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充足,故选项错误;
C、两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故选项错误;
D、两种放置情况下的着火点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燃烧的条件,在燃烧的条件中,必须同时具备,只有这样可燃物才能充分地燃烧。

8.C
【解析】
A、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氧气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28,水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C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8:6×18=14:27;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没有变化。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

故选A。

10.C
【解析】
【详解】
A、决定物质性质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碳元素,但是两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物质的结构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选项A正确;
B、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间是有间隔的,通常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易变小,易被压缩,选项B正确;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反应搅拌时加快了分子的运动,加快了蔗糖的溶解,但是由于搅拌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搅拌不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选项C不正确;
D、溶液的化学性质是由溶质溶于水产生的离子决定的,酸性溶液中都有氢离子,所以酸的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D正确。

故选C。

11.D
【分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详解】
A、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A正确;
B、粽叶飘香,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故C正确;
D、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填充,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12.B
【解析】
【详解】
A、白磷易自燃,着火点低,白磷要保存在冷水中,是为了防止自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银的导电性最强,但资源有限、成本较高,不是常用做导线的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C、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加油站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真空包装是抽取其中的空气,使食品因无氧气而不会氧化,并且其中的微生物或者细菌等也因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窒息而死亡。

真空包装保存食品,是为了防止缓慢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放热碳酸钙、碳酸钠O2(或H2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原来是固体现象不明显,故填写:放热;
(2)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同时,氢氧化钠也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完全变质后的物质是碳酸钙和碳酸钠,故填写:碳酸钙、碳酸钠;
(3)碱石灰中的氧化钙可以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也可以吸收水蒸气,因此,碱石灰可以用于干燥气体,但与氧化钙、氢氧化钠以及与氧化钙和水的生成物氢氧化钙反应的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例如:二氧化碳、氯化氢等不能用碱石灰干燥,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有O2、H2等,故填写:O2(或H2等合理即可)。

14.原子氧元素CO2+2H2O 催化剂

CH4+2O211:9 温室效应
【解析】【分析】
分析可知,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H2O 催化剂

CH4+2O2。

【详解】
(1)该转化过程中,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没有发生变化,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氧元素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

(2)由上述分析可知,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H2O 催化剂

CH4+2O2。

(3)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44:(18×2)=11:9。

(4)该过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和氧气,可缓解温室效应,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

15.聚酰亚胺塑料;高速钢或钛合金或铝合金抗腐蚀性能好(或密度小、硬度大等)
2Al+Fe2O32Fe+Al2O3 ;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聚酰亚胺塑料是一种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高速钢、钛合金、铝合金含有金属,属于金属材料;
(2)钛、铝合金能用做飞机外壳,说明它们的抗腐蚀性能较好、密度小、硬度大;
(3)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6.玻璃棒氧气(O2)>蒸发结晶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是氧气。

(3)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大,溶解度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和乙饱和溶液各100g,甲溶液的溶剂比乙多,将t1℃的甲和乙饱和溶液各100g升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②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将乙物质提纯。

点睛∶过滤常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将乙物质提纯。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相同吸收氯化氢气体固体由黄色变成白色,水槽中的石灰水大量的变成浑浊7100n
% 69m
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实验室制取氢气是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

A是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H2比的发生装置相同;
(2)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与形成盐酸。

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
(3)超氧化钾(KO2)是一种黄色固体,碳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

超氧化钾反应完毕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石灰水中。

表明D中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固体由黄色变成白色,水槽中的石灰水大量的变成浑浊;
(4)设参加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为x。

22232
4KO+2CO=2
284276
x ng
K CO+3O
284x
=
276ng
x=71n
g 69
则样品中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71n
g7100n 69100%=% m69m
⨯。

(5)在实验时称量D,发现反应后其质量该变量明显与理论值不符,是因为二氧化碳量的多少造成的,所以影响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的都会影响,故选AC;D装置后面的水蒸气进入被超氧化钾吸收,所以B正确;因为挥发的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CO2也被D装置吸收,所以D也正确。

故选ABCD。

18.长颈漏斗BE
2442
Zn+H SO=ZnSO+H↑浓硫酸
【解析】
【详解】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的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收集装
置是E ;
(3)实验室用A 、C 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说明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小,可以是制取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42
Zn+H SO =ZnSO +H ↑; (4)浓硫酸是常用的气体干燥剂,可干燥氨气外的常见气体,用F 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水蒸气,F 中应放入试剂名称是浓硫酸。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4g 62.5% 14.6% 【解析】 【详解】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一次加入10g 盐酸,剩余6g ,减少的质量是8g ﹣6g =2g ,故第二次加入10g 盐酸减少的也是2g ,故m =6g ﹣2g =4g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4次加入10g 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3g 固体不和稀
盐酸反应,应为杂质。

故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g-3g
8g
×100%=62.5%;
(3)设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

3222100732g 10CaCO +2HCl =CaCl +H O g x
+CO ⨯↑
1002g
=7310g x
⨯ x =14.6% 答: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5152520
反应后的质量(g)010x y
A.x的取值范围是:0≤X≤45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x+y=65
2.某同学加热2~3 mL食盐水,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中加入2~3 mL食盐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④③②⑤B.①③④②⑤
C.④⑤③①②D.④③⑤①②
3.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显酸性
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车圈表面镀铬防锈B.用焦炭制墨汁书写字

C.用碳酸氢钠自制汽水D.刷石灰浆保护树木
5.推理法在化学学习中至关重要。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6.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m值为14
B.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g
C.铁原子中质子数是30
D.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
7.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从海水中提取。

下图是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g
B.n=8
C.溴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溴元索属于金属元素
8.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B.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将某无色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0,证明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9.下列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硫酸铜检验葡萄糖
B.通过灼烧检验蛋白质
C.用碘酒检验二氧化硫
D.用钡离子检验硫酸根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乙酸、葡萄糖、一氧化碳等属于有机物
B.淀粉、蛋白质、聚乙烯、蔗糖等属于有机高分子
C.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D.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等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11.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12.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