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水滴石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滴水穿石的励志故事
滴水穿石的意思就是,滴水可把石头打穿。

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

也作“水滴石穿”解释。

这句话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里写的:“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据说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

当时,崇阳县的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这位张乖崖决心好好刹一刹这股歪风。

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

这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看到一个管理县行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就问他说:你这么慌慌张张干什么?
那厮推脱说:没什么。

于是张乖崖联想到钱库经常失窃,判断库吏可能监守自盗。

就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

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

库吏不服,怒冲冲地说: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
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愤怒,他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铜钱。

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判决完毕,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到刑场,斩首示众。

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

后来,“滴水穿石”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劳。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就拿大教育家童第周每次做实验都顽强地坚持着,他那时已是七十高龄的老人了。

从清晨到下午两点,八个小时过去了,实验在一批接一批地进行,坐在实验台前的童第周,已经是腰酸背疼、饥肠辘辘了,但是他仍然一丝不苟地操作着。

助手们都看不过去了,都劝他休息一会儿。

他却说: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而且,你们不是和我一样忙吗?
童第周就是这样,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他常以“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来勉励自己和他的助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童第周先生的一段有关的故事:
童第周,1902年5月出生在宁波鄞县塘溪镇童村。

这是一片山清水秀,人才辈出的土地。

童第周的父亲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在这个小山村里,他家还称得上“书香门第”。

童第周小时候好奇性强,脑子里好像装满了“为什么”似的。

一天,他在屋檐下的阶沿上玩“跳房子”的游戏,突然发现石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手指头大的小坑。

咦,这是谁凿的呢?凿这一溜小坑有什么用呢?他把父亲从屋里拉出来接连问了几个为什么?父亲一看笑着说:小傻瓜,这些坑不是人凿的,是檐头水滴出来的!
童第周还不相信,把小脑袋一歪,接着说:爸爸骗人!檐头水滴在头上一点不疼,它还能在那么硬的石板上敲出坑来?
他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来,但是,长年累月不断地滴,不但能滴出坑来,而且还能敲穿洞呢。

古人老话“滴水穿石”呀!
当时童第周对这个道理虽似懂非懂,却十分惊奇。

终于等到了一场大雨来直接证实父亲的话,他静静地坐在门槛上,看檐头水一滴一滴地滴在石板上,多么齐心,多么顽强,他心想,年长日久,自然水滴石穿了。

于是逐渐领悟了父亲的话。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

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

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

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

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

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

那所学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

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

而且,他从未学过英文。

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

他开始自学英文,常常学到深夜。

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的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

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

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童第周就是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了铁杵也能磨成针的意志。

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

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一百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

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的比利时大学留学。

1934年获博士学位,那时他已经是三十二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