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活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活动教学设计
作者:刘荣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2期
江苏如皋市第一中学(226500)刘荣
一、教材、学情的分析
“有机合成”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修5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一章最后一
节的内容,是新增加的一节内容,重点讨论有机官能团的相互转化和逆合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
中的应用问题,是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一个概括和升华。

处理这两类问题所需的有机知识,学生
在前面几节刚刚学过,分析这两类问题所需的思路、方法、技巧则在必修内容中也已经学过。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未知的问题,这好比学生带着指南针走进陌
生的世界一样,充满挑战,更充满新奇和乐趣。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针对“有机合成”教学内容“以旧析新”的特点,笔者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采用“活动教学”这种方式实施教学,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教学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
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活动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任务驱动、全身心参与的团队活动过程,教师只是作为“辅导者”的身份出现,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内)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区域,师生活动呈现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导的倾斜模式。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
趣是推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内部驱动力。

具有强烈学习兴趣的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逼着、管着,自己就能主动学习。

“活动教学”恰恰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和激情。

三、活动教学的设计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给活动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

要使
活动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科学设计非常关键。

教者事先要将精心编制
的活动流程(又称活动方案)印发给每位学生,好让学生按照活动方案上预设的活动内容和要
求进行分组合作探究。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再作有的放矢的评析和强调。

要使整
个活动教学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亦即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教者要将功夫用在活动方
案的编制上。

下面是笔者新近设计的一则“有机合成”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概括和总结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理解逆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活动方案】
活动一:回忆常见官能团,思考下列问题。

(1)引入碳碳双键的三种方法;
(2)引入卤素原子的三种方法;
(3)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
(4)引入羧基的三种方法;
(5)其他官能团的引入方法。

思维探究1:根据已学知识,你能用乙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醇吗?请你写出合成方案,并在组内交流。

活动二:探究正向合成和逆向合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思维探究2:根据已学知识,你能用2-丁烯为原料合成1,3-丁二烯吗?请你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

思维探究3:根据已学知识,你能用乙烯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二乙酯吗?请你用流程图表示合成方案。

思维探究4:以有机物CH3CH=CHCH3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合成有机物CH3COOCH2CH=CHCH2OOCCH3的过程。

提示:
活动三:学会对有机合成的路线进行科学评价。

思维探究5:以2-氯丁烷为原料合成2,3-二氯丁烷,某同学设计了下列两种途径:
①在光照条件下,将2-氯丁烷直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②先将2-氯丁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再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你认为哪种途径更合理?为什么另一条途径不合理?
【检测反馈】
四、活动方案的解读
关于活动一:有机合成其实质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有机物的碳链增长或缩短,或在碳链与碳
环之间发生相互转换,或在碳链与碳环上引入或转换各种官能团,以制取不同性质、不同类型
的有机物,官能团的引入和官能团之间的互换则是有机合成的重点。

而通过对官能团引入的复习,让学生的大脑先“预热”,对官能团及官能团的转化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加强学生对官能
团性质和转化关系的把握,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关于活动二:“合成思维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应成为本节课学生的兴奋点。

有活动一的铺垫,在开展活动二时教者要抓住两个关键点加以突破。

一是顺向合成法:此法要
点是采用正向思维方法,其思维程序为“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如思维探究2。

二是逆向
合成法:此法要点是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其思维程序为“产品→中间产物→原料”,如思维探
究3。

在熟悉两种思维方式的情况下,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此法要点是采用综合思维
的方法,其思维程序为“比较题目所给知识原型→找出原料与合成物质的内在联系→确定中间
产物→产品”,如思维探究4。

这一活动通过与生活、科技、社会相关的有机合成问题的训练,培养的学生正、逆向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活动三:通过对有机合成路线进行科学评价,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结合生产
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并通过有机合成中原料的选择,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
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活动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注重学生在本
节课堂教学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知识内化的过程。

具体来讲就是参与了哪些活动,在活动中培
养了哪些能力,获得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有机合成”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教学,是笔者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领悟并摸索出来的。

实践表明,用这种方式教学“有机合成”,比讲授法
等传统教学方式效果要好得多。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责任编辑罗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