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及IL-6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及IL-
6的影响
孟繁宇;赵学忠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IL-6)降低幅度的差别,以及hs-CRP和IL-6的关联.方法选取急性心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另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在入院12 h内、服药后1个月测定患者血脂、hs-CRP,IL-6,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1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显著下降(均P<0.01),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和20 mg/d组相比,1月后血脂、hs-CRP、IL-6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hs-CRP和IL-6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心梗患者无论是使用阿托伐他汀10 mg/d还是20 mg/d治疗1月,都能使血脂水平,包括TC、LDL-C、和炎症指标hs-CRP、IL-6显著下降,但短期内两剂量间并没有显著差异.hs-CRP与IL-6之间存在相关性.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卷),期】2010(014)001
【总页数】3页(P54-56)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心梗;血脂;C反应蛋白;白介素-6
【作者】孟繁宇;赵学忠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急性心梗是临床危重疾病之一,死亡率高。

其发生机制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
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

大量研究证明,他汀类降脂药在有效降脂的同时还具有
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在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领域,具有重要
意义,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剂量阿托
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脂、抗炎作用。

1.1 对象与分组
2007年-2009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梗患者60(男 37,女23)例,年龄 45-
76(64.5 ±10.8)岁,入选标准:持续性胸痛>30 min、心电图有动态演变、伴肌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或I升高2倍以上。

剔除标准:合并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糖皮质激素患者。

将入选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量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基础上,按入院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30例)入院12 h内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组(30例)入院12 h内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

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急诊PCI治疗等)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与观测指标
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次日及服用阿托伐他汀1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6 ml,2 ml室温下保存并送临床检验中心生化室,测定血清胆固醇(主要指标包括 TC、
LDL-C、HDL-C、hs-CRP等指标)、及血糖、肝肾功能等(OLYMPUS生化分析仪)。

4 ml以1 500 r/min的速度低速离心1
5 min,取血清置于-20℃的冰箱中贮存待测。

IL-6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采用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

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结果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各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IL-6和CRP关系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进行检验。

2.1 一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每组患者血脂、hs-CRP及IL-6治疗前后变化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10 mg/d组与治疗前相比,血清TC、LDL-C、hs-CRP及IL-6显著下降(P<0.01),TG、HDL-C无显著性差异,20 mg/d组与治疗前相比,血清TC、LDL-C、hs-CRP及IL-6显著下降(P<0.01),TG、HDL-C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hs-CRP及IL-6,变化值比较 10 mg/d组和20 mg/d 组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HDL-C、hs-CRP 及 IL-6变化值比较,无统计
学差异,见表2。

2.4 两组患者Hs-CRP、IL-6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hs-CRP、IL-6之间呈正
相关(见图1)。

AMI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改善生存率,其除了调
脂作用外,抗炎作用越来越被重视[2,3]。

多项研究认为TC和LDL-C与冠心病的发
病直接相关,不论冠心病患者LDL-C基础水平为多少,治疗后LDL-C降低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均减少25%左右[4]。

阿托伐他汀作为第三代他汀类降脂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通过受体途径促进肝脏对LDL的摄取,升高密度脂蛋白(HDL),促进斑块内胆固醇的逆转运,降低斑块内脂质成分,控制斑块形成。

斑块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破
裂引起AMI的主要原因之一[5]。

目前hs-CRP被认为是最重要冠脉炎性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6]。

CRP主要在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
和 IL-1等炎性递质调节下由肝细胞合成,不仅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指标,其本身还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及斑块破裂,甚至促发局部血栓形成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通过;下调动
脉粥样硬化中粘附分子sICAM-1的表达及炎症因子IL-6、TNF-α的转导,降低CRP,减少斑块内的炎性细胞,抑制单核细胞同内皮的粘附和迁移,减轻炎症反应。

起到稳定斑块作用。

而在本研究中发现无论是10mg/d还是20 mg/d的剂量治疗1月,阿托伐他汀都能显著降低血清TC、LDL-C、hs-CRP、IL-6,这与既往的研究相
一致,但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1月后发现,在降低血脂、hs-CRP及IL-6幅度
方面优于10 mg/d组但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此外,在相关性研究中,两组治疗前、后IL-6水平与hs-CRP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这说明IL-6可能在AMI患者炎症介质
导致斑块不稳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但由于本研究入选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偏短,
此结论尚需要更大例数的样本,和更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来进一步
证实。

【相关文献】
[1]Ward S,Lloyd JonesM,Pandor A,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tatins for t 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events[J].Health Technol Assess,2007,11:1.
[2]Hoffmann R,Haager P,SulimanH,et al.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before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tion on myocardial perfusion[J].Am Cardiol,2008,101:139.
[3]Arca M,Gaspardone A.Atorvastatin efficacy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J].Drugs,2007,67:29.
[4]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MRC/BHF hear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mstation in 20536 high2risk irdividuals:a randonmised p lacebo2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2,360(1):7.
[5]曹国良,乔永芳,刘新兵,等.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7):478.
[6]Ridker PM,Refai N,Rose L,et parison of C2reactive p rotein and low2density lipop 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in the p redictionof first cardiovascular events[J].N Engl J
Med,2002,347(4):15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