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荧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提高的仿真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荧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提高的仿真研究班级:14011502 姓名:贺晶华学号:2015214352 座号:6F
一、实验原理:
1、荧光灯的组成
荧光灯电路主要由灯管、启辉器和镇流器(可视为具有铁心的电感线圈)组成,荧光灯工作电路图如图1所示。
2、提高荧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原理
为了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常用的方法是感性负载两端并联补偿电容器,以供给感性负载所需的部分无功功率。
荧光灯正常工作后,可看成由灯管和镇流器串联的电路。
灯管相当于一个电阻元件(R),镇流器是一个带铁心的电感线圈(相当于一个电阻(r)、电感(L)串联的元件)。
这样,荧光灯电路就看成一个
(R+r)L串联电路。
(R+r)L串联电路是感性电路,设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相位θ角,则电路的功率因数为cosθ。
cosθ为负载网络的功率因数;θ为负载网络的阻抗角,即负载网络端口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为了提高荧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常用的方法就是与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其电路图如图2(a)所示。
图2 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实验图与向量图
相位的相量图如图2(b)所示,由相量图可见并联电容器后,负载网络端口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θ’。
由于θ>θ’,故cosθ<cosθ’,补偿电容大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根据并联电容的容量不同,这种补偿有欠补偿(cosθ<1,负载网络呈感性)、全补偿(cosθ=1)和过补偿(cosθ<1,负载网络呈容性)3种情况。
二、实验内容:
1、仿真电路的构建
图3 荧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提高的仿真电路图、
如图3所示。
其中,U表示电源设备三相交流电源相线与零线电压(有效值为220V,频率为50Hz,初相位为0°),荧光灯灯管及整流器的线圈电阻
(R+r≈300Ω)与镇流器电感(L≈1.65H)调电容C后负载网络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变化。
2、仿真分析结果
1)负载有功功率的测量
由于早期EWB版本无功率表,测量较繁琐,可Multisim10中提供了功率表,可直接测量显示负载网络的有功功率,如图3所示。
从仿真结果可得出,改变电容值,功率表读数无变化;
2) C值与负载网络功率因数cosθ及输电线上电流I
C值与负载网络功率因数cosθ及输电线上电流I的关系如图4所示,示波器XSC1的A、B通道分别用于观测负载网络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当它们的相位差θ=0时的C值即为Cmax。
改变电容C的值,经过多次测试,可以得到Cmax约为4.6uF。
我们取C分别为0uF、1uF、2.2uF、3.2uF、4.3uF、4.6uF、5.7uF 、6.9uF、7.9uF 和9.87 uF。
在每一个C值下观测负载网络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及它们的相位差θ。
例如,当C=3.2uF时,示波器XSC1的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
相位差的确定采用线性扫描法:将垂直光标1和垂直光标2分别移动到正弦电压与电流相邻的零点上,通过光标垂直读数区可读出这两个零点间的时间差X为1.595ms。
因此可计算出此时负载网络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θ为:θ=(X/XT)×360°=(1.595/20)×360°=28.7°,同理可测得C分别取0uF、1uF、2.2uF、3.2uF、4.3uF 、
4.6uF、
5.7uF 、
6.9uF、
7.9uF 和9.87 uF时的仿真数据,结果见表1。
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仿真电路测试表
3.2 219.632 202.154 39.568 1.398 26.965 0.8912
4.5 219.631 180.150 39.568 0 0 0.9999
5.6 219.629 195.544 39.568 -1.284 22.903 0.9211
6.7 219.629 236.356 39.568 -2.222 40.342 0.7621
8.2 219.639 314.565 39.568 -3.03 55.061 0.5727
9.5 219.637 392.512 39.568 -3.327 62.680 0.4589
根据表1,可见,随着C值的增大,整个负载网络的功率因数cosθ越来越大,同时输电线中的总电流I越来越小。
但当cosθ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大C,cosθ增大和I减小的速率都放缓,再继续增大C值,cosθ又减小而I则增大。
2 荧光灯电路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验验证
正弦电压由三相交流电压给出、多功能功率表(实验室提供即可以测量有功功率同时也可以测量功率因数)、交流电流表、电压表由实验室“实验电工台”所提供,分别用于测量负载网络的有功功率、电流及电压和功率因数;改变补偿电容器的大小,其值分别为0uF、1uF、2.2uF、3.2uF、4.3uF、4.6uF、5.7uF 、6.9uF、
7.9uF 和9.87 uF。
经实验验证,实际电路所测数据与表1基本符合。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显而易见利用Multisim10软件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中引入Multisim10仿真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为从事电子工程技术的设计人员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