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湖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宇注音有误的一项( )(2分)
A、酝.酿(yùn) 山岚.(lán) 蓑.衣( suō)抖擞.(sǒu )
B.黄晕.(yùn) 榛.树(zhēn) 水藻.(zǎo )隧.道( suì)
C、贮.蓄(zhù) 静默.(mò) 器皿.( mǐn )匾箪.( dān )
D.应和.(hè) 穹.隆(qióng)清澈.( cè)竹箬.( ruò)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中虚度。
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美丽的浪花。
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你享受了的过程。
A.索然无味激起而且精致
B.如释重负激扬况且精妙
C.如释重负激扬因而精美
D.索然无味激起因为精彩
3.选出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2分)
A、澄清潦亮名副其实海底隧道
B.烘托空灵束手无策呼朋引伴
C.酝酿宛转花枝招展抖擞精神
D.肌肤水藻繁花嫩叶柳暗花明
4.选出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春》一文从第三节开始,依次描绘了春天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勾画出了春天的动人景象。
B、《春》最后三段连用三个比喻,含义深刻地写出了春天“新生”“美丽”“健壮”的特征,借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C、《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竹林深处人家》的作者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不惜笔墨描写了竹林的茂盛和竹乡人家丰收时的喜悦。
5.走近名著。
(3分)
(1)根据要求填空。
(1分)
两匹马走到我跟前,仔细地端详我的脸和手。
那匹灰色马用右前蹄摸了一圈我的礼帽,弄得它不成样子,我只得摘下来整理一下重新戴好。
它和它的伙伴(一匹栗色马)见此更加惊讶了。
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2)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水浒传》中的鲁达个性鲜明,他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尽显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英雄本色。
B.《名人传》分别叙述了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三人伟大而坎坷的一生。
C.《童年》中的朱赫来是外祖父家的房客,他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技巧。
D.《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到北平后,当上了人力车夫。
他省吃俭用地拼了三年,买了第一辆车。
6.诗文填空。
(请规范书写)(12分)
(1)、春天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
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曾一次次地对春天进行歌颂。
有句古诗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恰好与朱自清的《春》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
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4)水何澹澹,。
(5),二十三年弃置身。
7.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材料一】
“沈阳”名称演变
时期战国辽宋元明清(崇清(顺民国至
德)治)今
沈阳中
名称侯城沈州沈阳路
盛京奉天沈阳
卫
【材料二】
位于沈城北部的新乐遗址代表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沈阳故宫、福陵、昭陵宏伟壮丽、金碧辉煌,融合了当时东北亚地区满族、蒙古族、汉族建筑文化的精华;奉天落子、奉天大鼓、评词、高跷秧歌等艺术形式推进了清代各类艺术的空前发展。
【材料三】
如今,铁西新区、浑南新区的开发建设,使沈阳城市规模大大扩展。
浑河已如穿过巴黎的塞纳河一样成为沈阳内河,河上提拉桥高耸,两岸公园林立,与贯穿沈城南北的金廊胜景交织成沈阳城区最瑰丽的景观。
地铁、轻轨等现代化公共交通设施建成使用,为城市交通注入新的血液。
沈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如一颗明珠闪耀在祖国的北方。
(1)综合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补全下面的句子。
(2分)
沈阳是一座的城市。
(2)沈阳某市民写了一副对联,抒发对沈阳发展的赞叹之情。
下面是他写的上联,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补写下联。
(2分)
上联:昔日古都融古韵
下联: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
(11分)
观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1),?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9、解释加点的字(2分)
宜.独往:
其具是.四美者与:
10、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2分)
11、.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分)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
13、.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1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
(20分)
(一)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
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14.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朝志南和尚写的
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
(3分)
1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3分)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16.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4分)
第①句嗅觉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触觉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视觉、听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17.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2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
18.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混脑罩静默B.夹恼盖沉默
C.混恼笼静默D.混恼飘静默
19、“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2分)
20、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21~25题。
(19分)
冬雨
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
那雨声使我不禁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的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楼外,雨小,雾大。
雨,淅浙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
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
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
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
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
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枝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
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雨更小了。
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
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
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
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无穷变化。
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
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奋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羞.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火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一位大作家说过,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起春来。
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21.“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针对“”而言。
(3分)
22.本文依次从觉、觉、觉等方面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再分别写雨中的、和,充满了诗情画意。
(6分)
23.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第4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各一(4分)
24.“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后一句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3分)
25.对加线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每一个季节前都有一个形容词,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B.这里的春夏秋冬并非实指自然界的季节。
C、表现了人们的热情和对火热生活的向往。
D、冬天缩短,春天提前是事实;夏天和秋天延长是想象,所以用“似乎”。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在四季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季呢?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1-4 DDAA
5、《格列佛游记》
(2)C
6、(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钻嫩嫩的,绿绿的吹面不寒杨柳风
(3)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好像忽然害了羞,太秀气
(4)山岛竦峙
(5)巴山楚水凄凉地
7、D
8、(1)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示例:今朝新城谱新篇
9-13 9.宜:适合是:此、这 10.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11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
12.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13.八月之望
阅读答案:10.南宋、《绝句》、引用11.⑴引用、比喻⑵拟人⑶排比、比喻12.①触觉;春风轻柔温暖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④触觉;嘹亮的短笛声13、B 14.C 15.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16.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
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17、“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18、听、视、触、雾、树木、人19、略20、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
2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