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I)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负荷远距离输电技术及其对电 网稳定的影响及对策
二〇一〇年五月
汇报内容
一、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必要性 二、我国输电技术的发展情况 三、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对电网稳定的影响及对策 四、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
一、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必要性
(一)我国能源资源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以煤为主 我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约 8230亿吨标煤, 8230亿吨标煤,其中原煤储量 亿吨标煤 约7193亿吨标煤,占87.4%。 7193亿吨标煤, 87. 亿吨标煤 剩余可采总储量约1392亿 剩余可采总储量约1392亿 1392 吨标煤, 其中原煤约818 818亿吨 吨标煤 , 其中原煤约 818 亿吨 标煤, 58. 标煤,占58.8%。
输电经济性优于输煤 从煤电基地输电至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性优于输煤, 从煤电基地输电至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性优于输煤 , 输电落地 电价较受端地区上网电价低约0.03~0.10元/千瓦时。 电价较受端地区上网电价低约0 03~ 10元 千瓦时。 2007年 月煤价水平, 按 2007 年 6 月煤价水平 , 蒙西送华东输煤折算价是输电价的 2008年 月的价格水平, 1.5 倍 , 按 2008 年 6 月的价格水平 , 从主要煤炭产区到主要受端地 输煤折算价大约是输电价的1 尽管2008 2008年底煤价有 区 , 输煤折算价大约是输电价的 1.6 ~ 3 倍 。 尽管2008 年底煤价有 所回落,但输电仍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所回落,但输电仍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四)我国未来的电力流向及规模
1、煤电基地开发 、 输煤输电研究表明,输电具有明显的优势。 输煤输电研究表明 , 输电具有明显的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提出了“输煤输电并举,优先发展输电”的方针。 中心提出了“输煤输电并举,优先发展输电”的方针。 煤电基地水资源能否支撑大规模电源开发, 煤电基地水资源能否支撑大规模电源开发 , 是社会各界比较 关注的焦点, 也是实现煤电基地集约化、 关注的焦点 , 也是实现煤电基地集约化 、 一体化开发和大规模外 送的关键。 送的关键。
能源运输效率与煤炭发热量有关。锡盟、 能源运输效率与煤炭发热量有关。锡盟、呼盟地区煤炭以低热 值褐煤( 3000~4200千卡 千克) 为主, 千卡/ 值褐煤 ( 3000 ~ 4200 千卡 / 千克 ) 为主 , 能源外送选用输电方式更 为高效。 为高效。
输电更有利于环境空间的优化利用, 输电更有利于环境空间的优化利用,减少环境损失 环境污染给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带来的经济损失远大于 西部、北部地区,中东部地区的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经 西部、北部地区, 济损失是西部和北部地区的4 济损失是西部和北部地区的4.5倍。 输电可充分利用西部、北部的环境空间, 输电可充分利用西部 、 北部的环境空间 , 减少中东部地 区二氧化硫排放和整体环境损失。 区二氧化硫排放和整体环境损失。
9000 8000 单 : 吨 位 亿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送端地区
5670
2901
385 680 受端地区 已占用储量 尚未利用储量
867 528 其他地区
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川、 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川、滇、藏地区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 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 亿千瓦,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7亿千瓦,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云南、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约 亿千瓦,占全国的63 63. 3.6亿千瓦,占全国的63.3%。
煤炭对外依存度变化情况
9
能源运输方式单一, 高度依赖输煤。 我国“ 三西” 地区( 能源运输方式单一 , 高度依赖输煤 。 我国 “ 三西 ” 地区 ( 山 陕西、蒙西)煤炭调出量6.51亿吨,对外输电折合煤炭量 亿吨, 西、陕西、蒙西)煤炭调出量 亿吨 对外输电折合煤炭量0.32 亿吨,输煤输电比例为20: 。 亿吨,输煤输电比例为 :1。其中送京津冀鲁地区输煤输电比例 约为8:1;华东地区为 :1,华中东四省为 :1。 约为 : ;华东地区为61: ,华中东四省为20: 。
跨区输电比输煤更有利于我国的区域合理分工。 跨区输电比输煤更有利于我国的区域合理分工。在煤炭基地 建设电厂,实现煤电就地转换,可以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 建设电厂,实现煤电就地转换,可以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同 时受端地区用于电力行业的资源如水、土地等可置换出来, 时受端地区用于电力行业的资源如水、土地等可置换出来,发展 其他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他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水能 36.5%
常规能源探明总储量
原煤 87.4%
水能
9.5%
天然气 0.3%
原油 2.8%
剩余可采总储量
原煤 天然气 1.3% 原油 3.4% 58.8%
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我国煤炭保有储量约1 我国煤炭保有储量约1.1 万亿吨。晋陕蒙宁新五省 总计8570 亿吨, 8570亿吨 ( 区 ) 总计 8570 亿吨 , 占全 国的77 77. 国的 77.7 % 。 其中尚未利用 部分占66 66. 部分占66.2%,是今后我国煤 炭的主要供应地区。 炭的主要供应地区。 京津冀鲁、 京津冀鲁 、 华中东四省 和华东地区煤炭保有储量 1066亿吨 占全国的9 亿吨, 1066 亿吨 , 占全国的 9.7% 。 其中尚未利用部分仅剩36 36. 其中尚未利用部分仅剩36.2%, 未来开发潜力有限。 未来开发潜力有限。
7 6 单 : 吨 位 万 5 4 3 2 1 0 三西地区 京津冀鲁 华中东四省 输电折合煤炭 华东地区 煤炭调出/调入(全口径)
10
高度依赖输煤的能源运输方式带来一些问题
煤电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电煤主要依靠铁路运输, 煤电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电煤主要依靠铁路运输,造成我 国煤电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 2008年迎峰度夏期间 16个省级 年迎峰度夏期间, 国煤电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 。 2008年迎峰度夏期间,16个省级 电网因缺煤出现电力供需紧张情况,最大电力缺口1716万千瓦。 电网因缺煤出现电力供需紧张情况,最大电力缺口1716万千瓦。 1716万千瓦 煤炭运输中间环节费用攀升,发电成本上涨。近年来,煤炭运 煤炭运输中间环节费用攀升,发电成本上涨。近年来, 输中间环节费用占电煤到厂价的比重高达55% 62% 输中间环节费用占电煤到厂价的比重高达55%~ 62%,造成发电成 55 本上涨。 本上涨。 加重了东中部地区环境污染。大量煤电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加重了东中部地区环境污染。大量煤电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造 成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环境污染加重。 成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环境污染加重。全国出现酸雨 问题的298个城市,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 问题的298个城市,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 298个城市
我国硫沉降最大允许量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 我国硫沉降最大允许量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 燃煤电厂应更 多地向环境容量较大的西部、北部煤炭产区布局, 多地向环境容量较大的西部、北部煤炭产区布局,使煤电布局与环 境承载力布局相一致,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 境承载力布局相一致,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
输煤输电的能源输送效率基本相当 三西”煤电基地输煤输电到华东负荷中心, 从“三西”煤电基地输煤输电到华东负荷中心,专用大通道铁 海联运输煤方式的煤炭损失与能源消耗合计综合损耗率约为3.3%~ 海联运输煤方式的煤炭损失与能源消耗合计综合损耗率约为3 能源输送效率约为96 96. 96. 输电采用1000kV特高压交 1000kV 3.8%,能源输送效率约为96.2%~96.7%;输电采用1000kV特高压交 输电方式的能源损耗率约为3 流 , 输电方式的能源损耗率约为 3.2% ~ 3.9% , 能源输送效率约为 96. 96.1%~96.8%。两者能源输送效率相当。 96. 两者能源输送效率相当。
油气资源不足
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石油、 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7.7%和7.1%。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二)我国能源输送格局
2007年 京津冀鲁、 华中东四省、 华东13 个省( 13个省 2007 年 , 京津冀鲁 、 华中东四省 、 华东 13 个省 ( 市 ) 煤炭消费 13. 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1 51. 煤炭调入量高达约6 亿吨, 13.4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1.9%。煤炭调入量高达约6.8亿吨,煤炭对 外依存度达到50. 外依存度达到50.4%。 50
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 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和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风能初步探明技术可开发容量3 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 我国风能初步探明技术可开发容量3~6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 地区和东南沿海,其中“三北”地区风能占全国陆地风能的85 85% 地区和东南沿海,其中“三北”地区风能占全国陆地风能的85%。
输电方式中间环节少, 输电方式中间环节少,有利于稳定受端电价水平 输电价格的构成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接近80%,受端地区的 , 输电价格的构成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接近 落地电价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 落地电价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稳定受端地区电力供给 成本。 成本。 输煤方式的链条长、环节多,变动成本所占比重较大, 输煤方式的链条长、环节多,变动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受端 燃煤电厂上网电价的波动性大。 燃煤电厂上网电价的波动性大。
输电占地更少 输煤通道占地包括送端集运站、铁路干线、中转港口、 输煤通道占地包括送端集运站、铁路干线、中转港口、受端港 口和受端电厂铁路专线占地,其中铁路是直接占用土地。 口和受端电厂铁路专线占地,其中铁路是直接占用土地。输电通道 是空中走廊,只有塔基占用土地, 是空中走廊,只有塔基占用土地,走廊下土地还可作为耕地或植被 加以利用。 加以利用。 据测算, 据测算,从“三西”及宁东地区至华东负荷中心地区,在输送 三西”及宁东地区至华东负荷中心地区, 相同能量的情况下,输电通道占地仅为输煤通道的1/4~1/2。 相同能量的情况下,输电通道占地仅为输煤通道的1/4~1/2。 1/4
煤炭调入情况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万吨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0年 2005年 京津冀鲁 2006年 华中南三省 2007年 华东地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2000年 2005年 京津冀鲁 华东地区 2006年 华中南三省 2007年
图例
硫沉降超负荷地区 硫沉降接近临界负荷地区 硫沉降不严重地区 非煤电建设地区 发展 与输煤相比,输电可延长煤炭开发利用产业链, 与输煤相比,输电可延长煤炭开发利用产业链,对西部地 区经济发展综合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以山西省为例,据测算, 区经济发展综合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以山西省为例,据测算, 输电对GDP的贡献 对就业拉动效应分别是输煤方式的6 输电对 GDP的贡献 、 对就业拉动效应分别是输煤方式的 6 倍 、 2 GDP 的贡献、 倍。 区外来电的电价较低,使受端地区工业电力供给成本降低, 区外来电的电价较低,使受端地区工业电力供给成本降低, 电力消费量增加,有利于增加当地产业竞争力, 电力消费量增加,有利于增加当地产业竞争力,优化能源消费 结构,提高能源消费经济效率。 结构,提高能源消费经济效率。
(三)输煤输电综合比较
建国以来,有关部门曾就输煤输电比较问题,组织过多次 建国以来 , 有关部门曾就输煤输电比较问题 , 研究分析和论证,并得出了一些符合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结论。 研究分析和论证 , 并得出了一些符合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结论 。 目前,随着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放开煤炭市场, 目前 , 随着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放开煤炭市场 , 输煤输电比 较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较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依靠远距离输电技术使能源输送能力和经济性得到提升 煤炭市场化带来的煤炭价格及煤炭运输中间环节费用的快速 上涨, 上涨,使得输煤方式的经济性有所下降
二〇一〇年五月
汇报内容
一、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必要性 二、我国输电技术的发展情况 三、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对电网稳定的影响及对策 四、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
一、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必要性
(一)我国能源资源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以煤为主 我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约 8230亿吨标煤, 8230亿吨标煤,其中原煤储量 亿吨标煤 约7193亿吨标煤,占87.4%。 7193亿吨标煤, 87. 亿吨标煤 剩余可采总储量约1392亿 剩余可采总储量约1392亿 1392 吨标煤, 其中原煤约818 818亿吨 吨标煤 , 其中原煤约 818 亿吨 标煤, 58. 标煤,占58.8%。
输电经济性优于输煤 从煤电基地输电至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性优于输煤, 从煤电基地输电至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性优于输煤 , 输电落地 电价较受端地区上网电价低约0.03~0.10元/千瓦时。 电价较受端地区上网电价低约0 03~ 10元 千瓦时。 2007年 月煤价水平, 按 2007 年 6 月煤价水平 , 蒙西送华东输煤折算价是输电价的 2008年 月的价格水平, 1.5 倍 , 按 2008 年 6 月的价格水平 , 从主要煤炭产区到主要受端地 输煤折算价大约是输电价的1 尽管2008 2008年底煤价有 区 , 输煤折算价大约是输电价的 1.6 ~ 3 倍 。 尽管2008 年底煤价有 所回落,但输电仍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所回落,但输电仍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四)我国未来的电力流向及规模
1、煤电基地开发 、 输煤输电研究表明,输电具有明显的优势。 输煤输电研究表明 , 输电具有明显的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提出了“输煤输电并举,优先发展输电”的方针。 中心提出了“输煤输电并举,优先发展输电”的方针。 煤电基地水资源能否支撑大规模电源开发, 煤电基地水资源能否支撑大规模电源开发 , 是社会各界比较 关注的焦点, 也是实现煤电基地集约化、 关注的焦点 , 也是实现煤电基地集约化 、 一体化开发和大规模外 送的关键。 送的关键。
能源运输效率与煤炭发热量有关。锡盟、 能源运输效率与煤炭发热量有关。锡盟、呼盟地区煤炭以低热 值褐煤( 3000~4200千卡 千克) 为主, 千卡/ 值褐煤 ( 3000 ~ 4200 千卡 / 千克 ) 为主 , 能源外送选用输电方式更 为高效。 为高效。
输电更有利于环境空间的优化利用, 输电更有利于环境空间的优化利用,减少环境损失 环境污染给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带来的经济损失远大于 西部、北部地区,中东部地区的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经 西部、北部地区, 济损失是西部和北部地区的4 济损失是西部和北部地区的4.5倍。 输电可充分利用西部、北部的环境空间, 输电可充分利用西部 、 北部的环境空间 , 减少中东部地 区二氧化硫排放和整体环境损失。 区二氧化硫排放和整体环境损失。
9000 8000 单 : 吨 位 亿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送端地区
5670
2901
385 680 受端地区 已占用储量 尚未利用储量
867 528 其他地区
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川、 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川、滇、藏地区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 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 亿千瓦,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7亿千瓦,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云南、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约 亿千瓦,占全国的63 63. 3.6亿千瓦,占全国的63.3%。
煤炭对外依存度变化情况
9
能源运输方式单一, 高度依赖输煤。 我国“ 三西” 地区( 能源运输方式单一 , 高度依赖输煤 。 我国 “ 三西 ” 地区 ( 山 陕西、蒙西)煤炭调出量6.51亿吨,对外输电折合煤炭量 亿吨, 西、陕西、蒙西)煤炭调出量 亿吨 对外输电折合煤炭量0.32 亿吨,输煤输电比例为20: 。 亿吨,输煤输电比例为 :1。其中送京津冀鲁地区输煤输电比例 约为8:1;华东地区为 :1,华中东四省为 :1。 约为 : ;华东地区为61: ,华中东四省为20: 。
跨区输电比输煤更有利于我国的区域合理分工。 跨区输电比输煤更有利于我国的区域合理分工。在煤炭基地 建设电厂,实现煤电就地转换,可以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 建设电厂,实现煤电就地转换,可以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同 时受端地区用于电力行业的资源如水、土地等可置换出来, 时受端地区用于电力行业的资源如水、土地等可置换出来,发展 其他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他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水能 36.5%
常规能源探明总储量
原煤 87.4%
水能
9.5%
天然气 0.3%
原油 2.8%
剩余可采总储量
原煤 天然气 1.3% 原油 3.4% 58.8%
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我国煤炭保有储量约1 我国煤炭保有储量约1.1 万亿吨。晋陕蒙宁新五省 总计8570 亿吨, 8570亿吨 ( 区 ) 总计 8570 亿吨 , 占全 国的77 77. 国的 77.7 % 。 其中尚未利用 部分占66 66. 部分占66.2%,是今后我国煤 炭的主要供应地区。 炭的主要供应地区。 京津冀鲁、 京津冀鲁 、 华中东四省 和华东地区煤炭保有储量 1066亿吨 占全国的9 亿吨, 1066 亿吨 , 占全国的 9.7% 。 其中尚未利用部分仅剩36 36. 其中尚未利用部分仅剩36.2%, 未来开发潜力有限。 未来开发潜力有限。
7 6 单 : 吨 位 万 5 4 3 2 1 0 三西地区 京津冀鲁 华中东四省 输电折合煤炭 华东地区 煤炭调出/调入(全口径)
10
高度依赖输煤的能源运输方式带来一些问题
煤电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电煤主要依靠铁路运输, 煤电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电煤主要依靠铁路运输,造成我 国煤电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 2008年迎峰度夏期间 16个省级 年迎峰度夏期间, 国煤电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 。 2008年迎峰度夏期间,16个省级 电网因缺煤出现电力供需紧张情况,最大电力缺口1716万千瓦。 电网因缺煤出现电力供需紧张情况,最大电力缺口1716万千瓦。 1716万千瓦 煤炭运输中间环节费用攀升,发电成本上涨。近年来,煤炭运 煤炭运输中间环节费用攀升,发电成本上涨。近年来, 输中间环节费用占电煤到厂价的比重高达55% 62% 输中间环节费用占电煤到厂价的比重高达55%~ 62%,造成发电成 55 本上涨。 本上涨。 加重了东中部地区环境污染。大量煤电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加重了东中部地区环境污染。大量煤电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造 成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环境污染加重。 成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环境污染加重。全国出现酸雨 问题的298个城市,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 问题的298个城市,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 298个城市
我国硫沉降最大允许量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 我国硫沉降最大允许量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 燃煤电厂应更 多地向环境容量较大的西部、北部煤炭产区布局, 多地向环境容量较大的西部、北部煤炭产区布局,使煤电布局与环 境承载力布局相一致,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 境承载力布局相一致,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
输煤输电的能源输送效率基本相当 三西”煤电基地输煤输电到华东负荷中心, 从“三西”煤电基地输煤输电到华东负荷中心,专用大通道铁 海联运输煤方式的煤炭损失与能源消耗合计综合损耗率约为3.3%~ 海联运输煤方式的煤炭损失与能源消耗合计综合损耗率约为3 能源输送效率约为96 96. 96. 输电采用1000kV特高压交 1000kV 3.8%,能源输送效率约为96.2%~96.7%;输电采用1000kV特高压交 输电方式的能源损耗率约为3 流 , 输电方式的能源损耗率约为 3.2% ~ 3.9% , 能源输送效率约为 96. 96.1%~96.8%。两者能源输送效率相当。 96. 两者能源输送效率相当。
油气资源不足
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石油、 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7.7%和7.1%。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二)我国能源输送格局
2007年 京津冀鲁、 华中东四省、 华东13 个省( 13个省 2007 年 , 京津冀鲁 、 华中东四省 、 华东 13 个省 ( 市 ) 煤炭消费 13. 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1 51. 煤炭调入量高达约6 亿吨, 13.4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1.9%。煤炭调入量高达约6.8亿吨,煤炭对 外依存度达到50. 外依存度达到50.4%。 50
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 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和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风能初步探明技术可开发容量3 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 我国风能初步探明技术可开发容量3~6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 地区和东南沿海,其中“三北”地区风能占全国陆地风能的85 85% 地区和东南沿海,其中“三北”地区风能占全国陆地风能的85%。
输电方式中间环节少, 输电方式中间环节少,有利于稳定受端电价水平 输电价格的构成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接近80%,受端地区的 , 输电价格的构成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接近 落地电价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 落地电价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稳定受端地区电力供给 成本。 成本。 输煤方式的链条长、环节多,变动成本所占比重较大, 输煤方式的链条长、环节多,变动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受端 燃煤电厂上网电价的波动性大。 燃煤电厂上网电价的波动性大。
输电占地更少 输煤通道占地包括送端集运站、铁路干线、中转港口、 输煤通道占地包括送端集运站、铁路干线、中转港口、受端港 口和受端电厂铁路专线占地,其中铁路是直接占用土地。 口和受端电厂铁路专线占地,其中铁路是直接占用土地。输电通道 是空中走廊,只有塔基占用土地, 是空中走廊,只有塔基占用土地,走廊下土地还可作为耕地或植被 加以利用。 加以利用。 据测算, 据测算,从“三西”及宁东地区至华东负荷中心地区,在输送 三西”及宁东地区至华东负荷中心地区, 相同能量的情况下,输电通道占地仅为输煤通道的1/4~1/2。 相同能量的情况下,输电通道占地仅为输煤通道的1/4~1/2。 1/4
煤炭调入情况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万吨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0年 2005年 京津冀鲁 2006年 华中南三省 2007年 华东地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2000年 2005年 京津冀鲁 华东地区 2006年 华中南三省 2007年
图例
硫沉降超负荷地区 硫沉降接近临界负荷地区 硫沉降不严重地区 非煤电建设地区 发展 与输煤相比,输电可延长煤炭开发利用产业链, 与输煤相比,输电可延长煤炭开发利用产业链,对西部地 区经济发展综合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以山西省为例,据测算, 区经济发展综合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以山西省为例,据测算, 输电对GDP的贡献 对就业拉动效应分别是输煤方式的6 输电对 GDP的贡献 、 对就业拉动效应分别是输煤方式的 6 倍 、 2 GDP 的贡献、 倍。 区外来电的电价较低,使受端地区工业电力供给成本降低, 区外来电的电价较低,使受端地区工业电力供给成本降低, 电力消费量增加,有利于增加当地产业竞争力, 电力消费量增加,有利于增加当地产业竞争力,优化能源消费 结构,提高能源消费经济效率。 结构,提高能源消费经济效率。
(三)输煤输电综合比较
建国以来,有关部门曾就输煤输电比较问题,组织过多次 建国以来 , 有关部门曾就输煤输电比较问题 , 研究分析和论证,并得出了一些符合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结论。 研究分析和论证 , 并得出了一些符合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结论 。 目前,随着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放开煤炭市场, 目前 , 随着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放开煤炭市场 , 输煤输电比 较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较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依靠远距离输电技术使能源输送能力和经济性得到提升 煤炭市场化带来的煤炭价格及煤炭运输中间环节费用的快速 上涨, 上涨,使得输煤方式的经济性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