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生为本的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生为本的对策分析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面对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和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文章通过概述“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进一步分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现状,从而探讨有效的以生为本的管理对策。
标签:教育理念;班级管理;以生为本
一、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本,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教育新理念。
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班主任作为管理工作的引导者,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尊重理解尤为重要。
面对全体学生,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教育中,以生为本强调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接受。
初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凸显、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发生变化的阶段,对是否得到尊重和理解会特别敏感。
当学生在班级中得到尊重和理解时,他们会获得成就感,将更有动力去履行在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的指导者、参与者,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导管理班级事务,包括知识学习的方法方式、班级活动的开展、班级建设的工作等。
二、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现状
1.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为主。
大多数班级的管理模式都是教师主导,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与实施者都是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全部都适用。
现行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
部分班主任会奉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过度追求成绩,限制课外活动的举办,一切以提高分数为主。
在这种制度下,初中学生更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以相反的方向去发展。
2.缺乏对“以生为本”理念的正确认识
初中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对自身的人格与个性发展的要求更高,心理处于更敏感的状态。
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常常容易忽视这种个体差异,没有足够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发展要求。
班主任习惯性地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忽视学生的品质培养和教育引导。
班主任掌控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对“以生为本”的正确认识。
三、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以生为本的对策探讨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生为本的理念就是指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关注和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班主任来说,管理班级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
充分尊重中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善于倾听他们对班级建设工作的建议。
适当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
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看待学生,不要以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
理解中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表现,正确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的优点。
适当地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生日常学习、参与活动的重要场所,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与管理者。
班主任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管理班级。
例如,在日常的班级会议活动课上,让学生来当班主任,全权让他们负责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整个活动。
以学生为主导,在讲台上讲述学生本人对班级活动的策划,共同参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任命学生为活动干部。
这样的组织活动可以让他们的意见得到尊重和实施,培养他们对班级管理的责任心。
四、结語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对班主任而言,是比较大的挑战。
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
班主任要不断更新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实际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乾,马丽丽.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4(29).
[2]李润洲.“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