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美神:易安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
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
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宝鸭,发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分析 共37页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还包 含了更深刻的意蕴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 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
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 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语言特点
这首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 而生动。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 四十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 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使人 忍不住对这位少女爱怜有加。表现了 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
由的渴望
二、婚后生活
第一节:汴京成婚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 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 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作吏部侍郎, 均为朝廷高级官吏。在太学读 书的赵明诚,每当初一、十五 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买 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 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景、情;主观、客观
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 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
吗?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 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
呢?
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 啊!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 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 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 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 词章《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 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概述.

In thin mist and thick cloud of incense, sad I stay. The animal-shaped censer I see all day.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comes again. Still alone I remain in the curtain of gauze, on a pillow of jade, which the midnight chills begins to invade.
他父亲解释说:“ ‘言与司合’,言字旁加上一 个司,就是‘ ’字;‘安上已脱’,安字去掉头, 就是‘ ’字;而‘芝芙草拔’,把‘芝芙’二字去 掉草头正是‘ ’二字。这不就是说你是 ‘ ’吗?”后来李家嫁女到赵家,新娘便是李 清照了。
《点绛唇》
• • • • • • • •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醉花阴》写作背景: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
宋徽宗重 阳节, 赵明诚 离乡任知 州;李清照独居 青州归来堂,重 阳节赏菊,无人 相伴,故作此词,
醉花阴Tipsy in the Flower’s
Shade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After dusk I drink wine by East Hedge in full bloom, My sleeves filled with fragrance and gloom. Say not my soul is not consumed! Should the west wind uproll the curtain of my bower, I would show a thinner face than yellow flower.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生平简介

诗:《浯溪中兴碑 诗》、《乌江》、 《皇帝阁春帖子》、 《钓台》、上枢密韩 肖胄诗》《夏日绝句》 等。
文:《金石录序》、
《词论》、《打马图 序》、《投翰林学士
綦崇礼启》等。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着一壶小酒,沉醉在美景之中。游兴满足了,
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
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似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 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 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 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常:《全芳备祖》、杨金本《草堂诗余》、 《古今词话》、《历代诗余》卷112作“尝”。 沈:通假字“沉”。 晚:《全芳备祖》、《词林万选》、《唐词 纪》、《二如亭群芳谱》、《古今词话》、 《历代诗余》卷112、《广群芳谱》作“欲”。 藕花:杨金本《草堂诗余》、《花草粹编》 作“芙蕖”。 滩:诗词杂俎本《漱玉词》、《全芳备祖》、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杨 金本《草堂诗余》、《词林万选》、《二如 亭群芳谱》、《林下词选》、《历代诗余》、 《广群芳谱》、《三李词》、《唐词纪》、 《古今词话》作“行”。(按:《三李词》 所收之词,多录自《历代诗余》,以后凡 《三李词》与《历代诗余》文章无出入者, 校记不列。) 鸥:《全芳备祖》作“鸳”。
诗词鉴赏回眸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名家对李清照的评价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 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沈去矜 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 函致赵明诚云云。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 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 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 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有‘莫道不销魂’ 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 句绝佳。 正易安作也。( 词苑丛谈》 。(《 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 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 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 斋词话》 斋词话》) 易安佳句, 一剪梅》起七字云: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 簟秋” 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同上书 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诗词鉴赏
回眸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 李清照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 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V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而对她的解读乂“怎一个愁字了得” O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 0 8 4 )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乂是苏东坡的学生。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乂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
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李清照儿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
乂儿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黃昏疏雨湿秋千。
(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铲金饮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悄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
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
梁衡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演讲PPT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 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 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 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 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 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 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 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 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 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 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 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 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
李清照是幸运的,因为她出生在了一个官宦人家, 使她的视野开阔,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使她拥有 日后在文学上的成就;而李清照又是不幸的,因为 她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连一个十岁的小姑娘都会 说“才藻非女子事也”,让李清照这个才女感到一 种可怕的孤独,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是 真正多余啊,没有人懂她,理解她,她只能茫然在 这个世上寻寻觅觅。她在寻觅着三样东西,国家民 族的前途,幸福的爱情,自身的价值。可她只是个 弱女子,即使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也不能如何,她 不能驰骋疆场,也不能上朝议事;她坎坷的婚姻以 破碎告终,只享受过短暂的幸福;当然,她是才华 横溢的,可当时人们的观点为 “才藻非女子事 也”,女子要才有何用呢。李清照能做的只是独自 一人愁。
“熟”材新用·易安居士

【“熟”材展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李清照生于诗书之家,长大后嫁给赵明诚,夫妻琴瑟和鸣。
她的少女时期与少妇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
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
国家的半壁江山沦陷,百姓颠沛流离。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诗句来抒发悲壮的爱国情怀。
梁衡先生评价李清照为“乱世中的美神”。
【运用方向】1.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李清照虽然文学上富有才华,但限于闺阁之间,眼界稍为狭窄。
而经历国破家亡的磨难后,词风为之一变,变得深沉,富有家国情怀和历史情怀。
正如贬谪让苏轼涅??,让苏轼从容面对人生苦难一样,李清照经历磨难后才真正奠定不朽的地位。
2. 深沉的爱国情怀。
面对丈夫的死亡,小家的崩溃,昔日优裕生活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并没有沉浸在自我的悲伤中。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她悲壮的呼喊。
3. 孤独中的坚守。
生于女性地位低下的宋朝,面对反对、非议,她依然坚守了对文学的追求。
4. 弱与强。
李清照南渡前是弱的,因此词作婉约,但南渡后却刚强起来,居然写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诗句,可见弱与强是可以转化的。
【适用话题】磨难挫折强弱转化坚守美神风雨彩虹【写作片段】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
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
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文章大体由李清照的简介,待字闺中,婚后生活,失家之后经历的三大磨难和作者的总体评价四大部分组成。
文章这么长,就应该有如此结构,否则写成就是笑话了。
文章大篇幅讲述李清照的三大磨难,当然也不吝啬笔墨地描绘李清照年少时及与丈夫婚后那段光阴的美好、快乐。
读者赞美、羡慕李清照的同时,也为后文同情,为她打抱不平而作感情之上的铺垫。
文章重点突出、比例合理。
写这类文章带有一边用史实诉说一边评价的方式,议论中无时无刻不体现作者对其深刻的理解,以及流露出对其深深的同情,批判世道不公,时代犯错。
甚至会让人觉得爱莫能助。
这种超强的语言感染力离不开作者对史实的精彩描述及议论当中修辞的大量使用。
文章还引用大量诗词歌赋,使文章更富文采,更连贯,也更加具说服力。
作者的理解也应是从那一篇篇的诗赋中细细品味出来的。
作者赞美李清照思想进步,对待生活多用心,面对磨难选择坚强,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所想所说寄于诗歌,婉约表达,给予后世精神、骨气。
这会永存于世,世人都会看到李清照,而那污浊的社会,落后的时代,人们早已忘却,可能从李清照的诗文中瞥见些许,但长留人们心中的只会是她。
李清照贵在生于封建时代却依然浩气禀然,所以说她是乱世中的美神。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用狄更斯的文字来评价北宋其实也不为过。
经历过”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弦急管,遭遇了金兵铁蹄的摧残。
易安,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寻寻觅觅,独自咀嚼自己的愁情。
作者将易安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少女闺中时情窦初开,春心萌动,便就有了一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顾盼生姿;嫁为人妇时,情深意切,难舍难分,便就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魂牵梦萦;中年逃难时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便就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怨愁肠;暮年独守空院,学无所传,便就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黯然神伤。
易安一生坎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顽强生存。
当时不允许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处于社会思想的制高点,所以李清照被史书记载”不守晚节。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李清照少年时无忧无虑的生活 还可从一首词中看出
却倚和袜见 把门羞铲客 青回走金入 梅首 钗来 嗅 溜
薄露起蹴 汗浓来罢 轻花慵秋 衣瘦整千 透 纤 纤 手
点 绛 唇
赏
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 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 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 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 锋,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匆匆 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只穿着袜 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 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遵 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 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 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 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以靖康之乱为界
前期的词作主要表现 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
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 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 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 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 别相思。 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 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 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 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词 调沉郁凄怆、悲凉哀惋。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 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 家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 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 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 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 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丈夫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 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 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小
结
1、所表现的爱情是纯洁的、心心相印 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 大异其趣;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1000字1日曜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仍是苏东坡的学生。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如许的出生,使她感知糊口,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如许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透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
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良知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喜与幸福。
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
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起头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履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流浪失所,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
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
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如许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苦楚以及深深的愁。
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紊乱的年代,像李清照如许的人真恰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斯,怎能不愁呢。
乱世中的美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李清照晚期词的内容及风格特点。 1、以凄怆深沉,苍凉悲楚的风格多写是离别之情、 相思之情、怀旧之情,以愁苦为基调 2、李清照晚期的词还有俊爽开朗,超脱豪迈的一面 《渔家傲》一词就充分展示了她精神境界雄奇阔大的 一面: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 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 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人以浪漫主义梦游方式,借助于梦境的描述,用 驰骋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 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诉隐衷,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 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1084— 1155),号易安居 士,汉族,齐州济 南(今山东省济南 市章丘区)人。宋 代女词人,婉约词 派代表,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 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 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 约重来。 【注】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及特点:以清新、秀 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前期生活舒适,家 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闲适之 情、爱恋之情,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 别绪。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词 作以朴实无华,清丽灵秀的词句,写得清新 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描绘出了她活泼的 少女情怀,温馨的初恋生活,以欢乐为基调。
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PPT课件

1、怕郎猜道,奴面 不如花面好。云鬓 斜簪,徒要教郎比 并看。
妩媚、娇憨、多情 婚后的幸福与欢乐
2、此花不与群芳 比
舒畅欢快
四 、 少 妇 的 幽 思
1、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相聚的甜蜜到别离的思念
2、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走 近 李 清 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 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其父李 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 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 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 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 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 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后期则多 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 骨,词情凄黯。
思春女子朦胧淡约的情思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三、 新 妇 的 柔 情
• 赵挺之,吏部侍郎,三品,相当于现在 国家人事部的副部长。
• 赵明诚是太学生,有诸多的优点集于一 身:第一,出身高门显宦,却没有坏毛 病,不但没有坏毛病,而且还是一身的 好毛病。(品行端正)他很稳重,有着 非常高雅的这种品位和情趣。(情趣高 雅)
飘零之苦、寡居 之悲、亡国之恨
李清照另一面 婉约之情 雄壮之气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 羽,不肯过江东。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其他诗句: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 愿相将过淮水!”“欲将血泪寄山河”
实践运用
• 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 典的这么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苏门 后四学士”之一。
最新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最新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2020最新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范文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1】星期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还是苏东坡的学生。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这样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这样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流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
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乐与幸福。
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
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开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经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
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
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
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
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难荟萃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于李清照的印象只有浅浅的一层,我只知道她是宋代著名的爱国女词人,还有那首《声声慢》,那一股凄凉的悲怆之情流露于表,流进我的心中,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悲伤的心绪?等到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词人在那个年代经受了多少苦难,被文人同胞视作异类,被世人记以“不终晚节”,同时又被陆游和孙姓女子说“才藻非女子事业”,可见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都这样认为了,李清照还能说什么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
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气、有着作的寥寥无几,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她的一生,前半段是欢乐的,幸福美满的,可后半段却是颠沛流离,不知承受了多少的苦难。
这对于处于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何况还是一个不被世人所认可的'女词人,是多么的心酸?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女词人被人甚至是她自己都认为真正是多余的,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我很感谢梁衡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
让我在另一个时代犹如亲眼所见一般,看到宋朝有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子为国家,为文学生活着。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2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于李清照的印象只有浅浅的一层,我只知道她是宋代著名的爱国女词人,还有那首《声声慢》,那一股凄凉的悲怆之情流露于表,流进我的心中,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悲伤的心绪?等到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词人在那个年代经受了多少苦难,被文人同胞视作异类,被世人记以“不终晚节”,同时又被陆游和孙姓女子说“才藻非女子事业”,可见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都这样认为了,李清照还能说什么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
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气、有着作的寥寥无几,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易安难安,乱世美神——基于《声声慢》的群问阅读课件1

李清照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作品 思想情感 《点绛唇》
文中依据
总结
生活状态 关注视角
安定
小我
《一剪梅》
《鹧鸪天》
丧夫之痛
《声声慢》
流亡之苦 国破之恨
淡酒、雁、 黄花、梧桐、 细雨、怎一 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102年七月,其父李 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
请谈谈李清照为什么被称为“乱 世中的美神”?
婉约其形,任侠其情 柔弱与刚烈 易安与难安 互为李清照多舛人生的表里
我们常说谁是自?
1103年九月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后又诏:“宗室 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夏,四月,尚书省勘 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 阙下。”
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 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 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 的家人。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
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
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宝鸭,发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技巧 •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下 阕。 • 下阕描绘了一幅秋日凄惨 孀居图。黄花憔悴堆满地,独守窗前 怎耐时,已有梧桐助萧瑟,更添细雨 凌乱滴。词人由景入情,景物的凋零 衰败正是词人凄凉晚景的写照,从中 寄寓着词人丧夫孀居、孤寂漂泊、国 破家亡等复杂的愁情。
• 四、语言 • 本词语言精美准确、浅俗自然。 • 开头连用七组叠字,声情并茂,铿锵 有力,如珠走玉盘,真切地表现了词 人哀愁孤寂的心境。而“守着窗儿”、 “这次第”等语,几近白话,又发自 肺腑,语浅意深,自然真挚。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此词于篇末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个“愁”字, 结合词人经历,你认为词人之愁包含哪 些内容? 亡国之 恨 丧夫之 痛 孀居之
• • •
哀
• 二、形象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这两句展现了一个怎么样的诗 人形象? • 展现了一个守着窗儿,独 自挨到天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写 出词人度日如年的凄苦情怀。
乱世中的美神:易安
• 作者简介参见导学金领冠P71
声声慢
李清照
• 一、内容情感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词人“寻觅”到些什么 呢?这七组叠字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 绪? • 词人寻思的是失落的记忆, 追念如烟的往事。看到的只是“冷冷清 清”而已:到处都是冷落凄清,一派萧 杀的秋色。“凄凄惨惨戚戚”六字表达 了词人凄然寡观,惨然不乐之情。 这 七组叠字把国破夫亡的遭遇、颠沛流离 的经历所造成的精神创伤深刻勾画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