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共6题;共17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而望(qiào)
B . 瞬间(shùn)酷似(kù)屏息敛声(píng)
C . 沸腾(fèi)一刹那(c hà)悄然不惊(qiāo)
D . 旋风(xuàn)赢得(yíng)惊讶不已(yà)
2. (2分)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麈尾(zhǔ)银箸调停(diào)鸳鸯
B . 蓼溆(liǎo)丫鬟楠木(nán)侍立
C . 戗金(qiàng)延席琥珀(pò)预备
D . 姊妹(zǐ)闲话巾帕(pà)瞩咐
3. (2分)(2018·宜昌) 请在下边横线上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A.狐________虎威意思:________
B.闻名________迩意思:________
4. (6.0分) (2020七下·奉化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古诗文阅读陶冶了我们的情怀:与韩愈漫步于晚春时节,他看到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脱口而出:“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这是诗人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与王维静坐竹里馆,“深林人不知,________”一句诗人以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幽静闲远的格调,传递出诗人悠远宁静的心境,仿佛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与李白来到洛城,“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乐声传达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郭茂倩探讨乐府诗,“________,________”一句让我们领略了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难苦寒;与岑参路遇,他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让我们感受了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样的远行者的复杂心理。

全诗率性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

5. (3分)(2020·日照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A)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

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

(B)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掏可捧的水。

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涣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纪律),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
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

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C)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大庭广众)。

(D)
(1)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驯顺(shùn)踊跃喧嚣大地震颤(zhàn)
B . 企(qǐ)盼涣发强悍雍(yōng)容大度
C . 礁(qiáo)石清朗骚动可掬(jū)可捧
D . 裁(cái)割充斥趋附心魄(pò)俱夺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规矩众目睽睽
B . 规矩大庭广众
C . 纪律众目睽睽
D . 纪律大庭广众
(3)“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这句话在文段中最恰当的位置应是()
A . (A)
B . (B)
C . (C)
D . (D)
6. (2分)“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绰号是什么?请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你欣赏他的一个理由。

好汉名字:________绰号: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分) (共1题;共7分)
7. (7.0分) (2017九下·高台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2013年4月,两岸直航五周年之际,厦门某中学迎来了台湾学生交流团。

校方举办了“同根同源话清明,一脉相承思传统”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图话清明】下图为小清珍藏的清明节特制纪念邮戳。

请仔细观察并按照一定顺序向大家介绍画面内容。

(2)【诗话清明】小明选择了杜牧的《清明》作为诗会诵读篇目。

为帮助他更好地揣摩诗意,请结合你的理解,描绘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的画面。

(不少于3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文话清明】台湾和厦门有许多相似的清明民俗文化,如祭祖、踏青、做清明粿、吃薄饼等。

但是现在,年轻人更愿意过洋节,“祭祖踏青”输给了“玫瑰巧克力”。

在“两岸清明文化论坛”活动中,学生们就此现象谈了各自的看法。

参考以下材料,请就“如何推广清明节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建议。

(至少说两点)材料一: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

因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为了防止寒食伤身,就有了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户外活动。

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祖的伤感,也有踏青的放松。

材料二:2013年4月3日,两岸青年清明祭祖联谊会如期举行,两岸百名青年共聚一堂,寻民族根,话中国梦。

材料三:“清明时节雨纷纷”……两岸学子齐诵经典。

可见,关于传统节日的优美诗词早已溶入海内外华人的血液中,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精神纽带。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共4题;共46分)
8. (12分) (2019九上·中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空巢
江岸
①老伴偏瘫的那八年,是刘老汉一生中最忙碌的八年,也是最充实的八年。

以前,他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

他是行政机关的中层干部,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

夫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他的生活打理得滴水不漏。

冥冥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掌握着他们夫妇之间家庭劳动的平衡。

从青龙街中学退休不足半年,老伴突发脑溢血,虽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老伴的余生就只能在床上轮椅上度过了。

刘老汉从医院回到家里,开始操持家务。

家务劳动的琐碎和日复一日的单调令他对老伴忽然敬重起来。

老伴为他整整服务了四十年啊!怀着这种感恩的思想,这一回报就是八年。

八年来,刘老汉是一颗轨迹稳固的行星,围绕卧床的妻子这颗恒星,运转得有条不紊。

正当他慢慢适应这种生活节奏的时候,老伴却抛下他,一个人在半夜里悄悄走了。

②虽然老伴走得安祥,刘老汉还是沉湎于追悔和痛惜之中不能自拔。

老伴停丧三天,他在灵棚里守了三天,实在坐不住了,他就和衣靠在椅背上迷瞪一会儿。

从来好说好商量的老头突然换了一副铁石心肠,谁都劝不走他。

③老伴离去了,他的心头留下一段巨大空白,这是一段无法填补的空白。

他谢绝人们的好意,不找后老伴,也不要保姆,陪着老伴放大了的遗像过下去。

④一天,刘老汉在陽台上安置了一个木头笼子,从街上买回四只洁白的鸽子。

从此,刘老汉的生活有了转机。

他每天要到菜市场为鸽子买食,买回来,还要加工。

他用清水淘净小米,拌上细小的萝卜丁和撕碎的菜叶,精心喂养他的鸽子。

⑤刘老汉给鸽子都起了名字。

一只叫做小雨,一只叫做小雪,一只叫做小雷,还有一只似乎没有名字,他直接喊它鸽,有时也喊鸽鸽。

⑥刘老汉用托盘端来鸽食,一边往笼子里放,一边说,开饭了,鸽,喊它们几个吃饭,小雪,吃饭,小雨小雷吃饭。

⑦几只鸽子挤过来啄食,刘老汉就在一边守望着。

⑧小雷个小,被小雨和小雪挡在后面,只能吃它们嘴角漏出来的剩食。

刘老汉就骂,妈的,都欺负俺小雷。

说着,刘老汉探手将小雷抓起来,放在托盘上。

小雷一下子占据了最有利的地势。

⑨呵呵,你们不让俺小雷吃,俺偏要让它上饭桌。

刘老汉笑着说。

⑩喂养了一段时间,刘老汉决定放飞鸽子。

清晨,刘老汉打开鸽笼,鸽子次第飞走了,消失在刘老汉的视线里。

这时,刘老汉有些后悔了。

万一它们向往自由不再回来了呢?万一它们遭遇猎枪和鹰爪了呢?
⑪刘老汉提心吊胆过了一天,茶不思,饭不想,枯坐陽台,守着鸽笼。

刘老汉一会儿仰望天空,一会儿看看鸽笼。

笼里鸽子脱落的羽毛、零星的粪便、干掉的碎菜叶,都让刘老汉觉得亲切。

⑫傍晚,刘老汉早早地拌好鸽食,放在陽台边沿。

鸽子是往西边飞去的,肯定还会从西边飞回来。

太陽像只饱满的橙黄色气球,耀眼地悬挂在西边楼顶上。

刘老汉往西边楼顶上看去,看见了一些金黄色的小点点。

肯定是鸽子披着晚霞回来啦!刘老汉陡然激动起来。

可是,过了好一会儿,小点点并没有越变越大,而是越变越多。

原来是太陽照花了刘老汉的眼睛。

刘老汉沮丧地低下头。

⑬天擦黑的光景,西边楼顶上黑乎乎一片,啥也看不清了。

刘老汉正坐立不安呢,忽然听见羽翅划动空气的声音和咕咕的叫一声。

刘老汉回过头来,看到小雨落在托盘边,欢快地啄食。

接着,鸽和小雪也回来了。

这几个家伙,和老子捉迷藏啊,老子看着西边,你们偏偏从东边飞回来。

⑭刘老汉刚想笑,心里陡然一沉。

小雷这小东西还没回来呢。

刘老汉引颈瞅瞅东边,又看看西边,始终不见小雷的身影。

⑮刘老汉发火了。

刘老汉指着三只进食的鸽子,恶狠狠地骂,你们太自私了,都不会等等俺小雷?
⑯刘老汉正骂着,一团黑影从天而降,落在托盘里。

⑰刘老汉的眼泪哗地一声落了满腮。

⑱后来的日子,刘老汉就放心了。

鸽子每天清晨匆忙飞去,傍晚都平安归来。

特别是小雷,经历无数风雨磨炼,已经成长为一只健壮的鸽子,它再也不会落在大家后面了。

⑲不知从哪天起,邻居们没有听见刘老汉的鸽子归巢的声音,也没有看见刘老汉出来买鸽食。

人们破门而入,发现刘老汉死在床上,房间里已经有了异味。

陽台上的鸽笼大开着,是一个空巢。

⑳刘老汉的床头上,有一张破旧的稿纸,写着两行潦草的字,是刘老汉的笔迹:
㉑鸽,你走了,他们总也不回来。

我想他们。

㉒小雨,小雪,小雷,你们回来呀!
㉓邻居们知道,小雨和小雷是刘老汉大儿子和小儿子的名字,小雪是刘老汉女儿的名字。

他们都不在小城,都在大城市工作。

至于鸽,老邻居都知道是谁。

他死去的老伴就叫做王鸽。

(1)根据原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2)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八年来,刘老汉是一颗轨迹稳固的行星,围绕卧床的妻子这颗恒星,运转得有条不紊。

(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刘老汉的眼泪哗地一声落了满腮。

(赏析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3)第2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4)请说说文章的标题“空巢”有什么含义?小说以“空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9. (18.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

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

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生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bulldog),为他张目。

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

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
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

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

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丘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

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

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

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

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

“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

“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

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⑤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⑥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Notre Dame)教堂。

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

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

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

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请试作简要的分析。

(3)从全文看,作者是更强调学问,还是更强调智慧,结合原文,说说为什么?
(4)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 也是没有用的,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10. (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苏武牧羊
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后投靠匈奴。

②武:苏武。

③羝:公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往之女家________
②武既至海上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3)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11. (4分)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描写了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四、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2. (50分)我们的身边处处有风景:自然界,悦目的山水是风景;社会中,温馨的人事是风景;书香里,动人的小品是风景……再回首,总有那么一处“风景”在我们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

请以“烙在心底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共6题;共17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6-1、
二、综合性学习(7分) (共1题;共7分)
7-1、
7-2、
7-3、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共4题;共46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1-1、
11-2、
四、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