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精选1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精选18篇)
我们的春节篇1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
”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母亲到了姑妈家。
母亲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
我看见母亲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
母亲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母亲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
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
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
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
母亲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
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
母亲“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
我也咪咪地笑着。
母亲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母亲也一口咬下去,“哎呀”。
我和母亲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
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
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是把我乐坏了。
我一蹦三尺高。
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
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
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2
春节,其实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都知道“春节菜价贵”,因此,大家都纷纷把大锅的炖肉,大锅的蘑菇往自己家里塞,顶多叫冰箱伺候着。
很快,腊月二十四了,小年到来了。
“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提着枪,上上方,见玉皇。
”这一天,也算个喜庆的日子。
人们现卖鸡鸭,欢快地饱餐了一顿。
“好话多说,赖话少讲,给你打糖饼给你吃灶糖。
”吃过饭后,是要吃糖的。
这可是小孩的最爱。
三五颗糖下了肚,这一天的高潮,便算是过去了。
过了二十四,新年,可就快到了。
鸡鸭鱼肉在市场上,可就成为了“抢手货”了。
什么“雪碧”呀,“可乐”呀,小孩儿们最好这一壶。
买了几瓶,便与炖肉等一并“关押”在冰箱内,只等侯发落。
二十八这天,超市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
大伙儿抢着安置年货。
大人们满脸喜庆,瓜子、水果在他们手中流传;小孩儿们满心欢喜,巧克力、果冻堆满了他们放货的“小车”。
不一会儿,大家便满载而归。
除夕这天,也是一年中最忙、最热闹的一天。
孩儿们的第一件大事,无非是买鞭炮等。
在那震耳欲聋的“噼啪”声中,第二件大事——“买各种玩意儿”拉开了序幕。
在家中,但人们也是手忙脚乱的,把各种冰冻了的菜做成各类美味的佳肴。
当天晚上,是要吃年夜饭的。
小孩儿捧出雪碧,大人们端来了“鸡鸭鱼肉”等——尤其是与,断然少不得的——全家人聚在一块儿,美美地吃上一顿。
当晚,大家都要熬夜看“春节联欢晚会”,还千万不能忘给小辈们一份压岁钱。
万家灯火只待过了子时方才消逝在夜幕之中。
年初一,一大早爆竹声便响起来了。
大家穿上新衣服,揣上几个苹果,便去“登门拜年”了。
元宵节,咱这的光景与北京大不相同。
咱这儿不赏灯,也不猜灯谜,只看那烟花在空中慢慢“绽放”,就已是一种美的享受了。
春节,一股脑儿的功夫,在鞭炮声中欣然而来,又在人们的无限之中,欣然而去。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3
每年的春节快到时,我都不知道将怎样度过这个春节。
我记得往年过春节都很有意思。
孩子们最喜欢的,当然是除夕的早晨去集市上挑选烟花、礼花。
然后晚上可以尽情地放烟花,或者看别人家放的礼花,那场景自然热闹非凡。
孩子们这时的心情啊,别提多开心啦!我也是在过年是才能找到那段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饭后,最喜欢看的一定是《春节联欢晚会》。
里面的节目都非常精彩,小品更是为全国观众人民增添啦一份欢乐的气息。
快到12点啦,激动人心的时刻到啦:我们会随着主持人一起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这时候,全国人民都沸腾起来啦,家家户户更是礼花飞舞。
我高兴地喊到:“过年啦!过年拉!”孩子的天真、兴奋劲也在这不经意间悄悄流露出来。
到啦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给亲戚们拜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侯,自己常常会成为被关怀的对象,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温馨、愉快、充实。
人间真情的珍贵可能在于一个教导会打开人的心扉;一个鼓励会成为推向人生转折点的一种原动力,从而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个问候会扶平心灵的创伤;一种温柔的态度会让已经受到惊吓的孩子对你产生好感,从而让你有一个机会把他栽培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些都是人间真情,而且都来自亲朋好友们的内心,我想,假如你遇到困难啦,亲友们会在你的身后默默地支持你、关心你!因此,真情和金钱比起来,金钱不是显得太微不足道啦吗?
到啦大年初二,我就更应该提啦,因为这天是我的生日,然后爸爸就会请许多亲朋好友来庆祝我的生日,还会买上一个大蛋糕。
最高兴的人当然就是我喽!
今年的春节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虽然等春节要经过一段时间,但是还是阻隔不啦我对春节的向往,而且我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等下去,终有一天你会等到你期待的那一天。
对于春节,我将怀着一颗满怀期待的心!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4
我们这里的春节主要集中在大年三十这一天。
早晨起来,老爸老妈便忙开了。
先是做年饭。
老爸做菜,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的,凉拌热炒,一会就做好了满满一桌子菜,色香味兼美。
接着老爸老妈一起包水饺。
老爸做馅,他将大葱、芹菜、五花肉分别切成小块,然后逐一剁成细馅,放入盆中,加入十三香、味精、酱油的等作料后拌匀,馅料便做好了;老妈和面团,他把几勺面粉放入盆中的,倒入少量的水,反复的揉搓挤压的,不一会,便和成了一个大面团。
然后分成一个个的小面丁,接着再把小面丁擀成圆圆的小面饼。
老爸接过面饼,把馅料放在中心,几下就神奇般的包成了一个水饺的,老爸包得很快,不一会就包好了许多,好像一个个小沙发,被端端正正的放在托盘上,显得很精神!
等水饺排满托盘只等下锅煮来吃的时候,妈妈便吩咐老爸带上我去上坟了。
上坟的意思是去请已故的祖先老人来家里过年。
祖坟离我家没多远,四五站路,不一会儿便到了。
老爸放鞭炮,烧纸钱,祭拜,最后还没忘念叨着请爷爷领着列祖列宗回家过年。
老爸神色庄重,在我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有趣。
回到家来,老妈早已摆好了供品,老爸点燃了一束香,恭敬地插在祖先牌位前,拜过之后,我们便燃放鞭炮,开饭了。
我胃口很好,吃嘛嘛香,尤其是水饺,一口咬下去,满口生香,我一下子就吃了一碗。
晚上,老爸老妈准备第二天的年饭,我看联欢会。
窗外不时传来祝福和喜庆的鞭炮声,透窗望去,万家灯火,一束束烟花在空中燃放,如火树银花,把天空照耀的光彩夺目……
啊,快乐无忧的春节,幸福美满的生活!我知道这生活都来自父母艰辛的打拼,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美好的生活。
我也要像他们一样,长大了,用我的智慧和劳动,造福他人,造福社会!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5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段时间,每户人家会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又喜庆又热闹,我们家也不例外。
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出笑脸,耳边响起了新年“交响乐”:嘭啪,
嘭嘭啪,嘭嘭嘭啪……”好一首动听的歌曲,连爱睡觉的我都被叫醒了。
可刚一起床却发现自己搞错哩:在梦中把烟花声当成了音乐。
新年第一件事就让人哭笑不得,我不由得为自己感到好笑起来。
穿完衣服走到楼下,看见客人都已经来齐了,就径直去厨房帮大人们的忙。
奶奶把面揉好后,大家也不约而同地凑过来,开始动手包饺子。
我不甘落后,就跟着他们有模有样地学起来。
先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了很多很多的馅,然后,用力地一捏。
“啊”我大叫一声,双手黏乎乎的,原来是用力过度,太猛了,饺子馅也太多了,挤破了它的小肚皮,便冒了出来。
大家看了我这副狼狈模样,捧腹大笑起来。
我的脸一下子通红,挺不好意思的,刚才那股子高兴劲儿全没了。
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看来要想学会这包饺子还真不容易。
我正打算放弃了,奶奶把我拉到一边,耐心地教我包饺子的过程。
让我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我不再骄傲马虎了,而是虚心地请教奶奶,学会了技巧后,开始实践活动了:我轻轻地拿起饺子皮,平摊在掌心中间,放上适当的馅子,再把两边对折,从左往右捏出花边。
成功了,大家也都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我的心里不再是自满时的得意洋洋了,而是努力后的欣慰以及兴奋。
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丰盛的大餐便出锅了。
有红烧鸡块,栗子牛蛙,酸菜鱼,毛蟹炒年糕,德国猪蹄,老鸭煲,还有自制饺子……一边吃着奶奶亲手炒的菜,享受着亲人给予的温暖,一边欣赏着五颜六色的烟花,我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分:辞去旧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崭新的明天,我也长了一岁,应该更加懂事了,要帮大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了,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在毕业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为自己小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6
快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湖南过年,给亲戚们拜年。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和姑外公搬来了一张大圆桌,打开了一瓶外公珍藏了很久的白酒和我挑选的一瓶椰汁,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虽然是湖南话,但我还是能听懂一些的,有时还忍不住学上两句,逗
得大家捧腹大笑。
外公笑眯眯地说:“今年过年外孙女回来了,家里真热闹!
大家吃完年夜饭后爸爸点燃了响炮,我也点燃了烟花,在空中写下‘20--’,我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向上!这时,外公喊:“春晚开始咯!”我赶紧跑回屋子里观看春晚。
当倒计时响起时,打麻将的不打了,聊天的不聊了,看手机的不看了,全部盯着电视机,倒计时一结束,大家都开始互相拜年。
我还得到了很多压岁钱,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外面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屋里荡漾着我们的笑声,今年的除夕夜我们过得真快乐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7
春节,历代以来都是中国各种传统节日之首,诗人们咏唱节日之时,先想到的就是春节了。
其次才是重阳节,端午节等。
正如王安石所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因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很长,而且中国上下都过春节。
所以,春节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过法。
我们天天称呼这个节日为过年,那么,“年”是什么呢?在古人眼中,年可不是什么“快乐,美好的事物”,而是一个可怕,邪恶的化身。
它就是怪物“年”。
它象征着霉运,厄运,会为人带来灾厄。
而一年之末,同时也是一年之首,人们也要赶走这个“倒霉蛋”了。
春节一开始,人们对霉运的驱赶就开始了。
孩子已经开始吃糖,买东西了,而大人们也开始买好,准备好除夕夜的一切了。
这还不是重点呢!这只是一个序曲而已。
大多数地区的春节,都是从腊月开始,在正月十五时结束。
而且大多分为这几个部分,以除夕为分界线,有除夕前,除夕和除夕后。
现在,是重头戏了——除夕!大家可能会想:这重头戏就只有一天,岂不是虎头蛇尾吗?那你可大错特错,虽然除夕只有一天时间,但内容可丰富多彩了。
光是“走流程”就多极了。
早上,不管是谁,都要洗澡,换新衣。
要干嘛呢?是的,“年”被“赶”走了。
当然,也有地区开始办庙会了。
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人们有的吃汤圆,有的吃
饺子,还有的吃面。
是的,这就是吃货的最爱了——年夜饭。
并且晚上,烟花闪耀着,爆竹齐鸣,好不热闹!
除夕后,小孩忙的不亦乐乎——红包来了!人们开始休息,买鱼,渐渐恢复以往的样子。
春节,如此热闹,不愧是中国传统节日之首!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8
只要一到农历的腊月,空气中骤然多了些年的味道。
过年的气氛,也一日浓似一日,老少男女,都在谈论着过大年的种种趣事;个性是那些常年漂在外养家过活的人们,都在计划着回家过年的事。
谋生是大事,淘金追梦也是大事,回家过年,更是大事。
这些如鸟儿一般,离开了乡土在异地他乡生活劳碌的男女,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迁徙,这样的迁徙,义无反顾,跟燕雀南飞几乎毫无差别;再累再苦,旅途再长,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有雨有风,乡关再远,也熄不了心中企盼已久的热烈。
回家过年,是长久的等待,是抑压在心里的渴望,更是一年漂泊后的心灵慰藉。
行走得太久,漂泊得太远,挣扎的太累,压抑得太苦,回家过年,正好能够掸去两肩的重压,在浓浓的家居气息里,安然睡一个好觉,能够敞开情怀,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把真实的生活,把日子的浓酽拿捏得恰到好处,把心中的情、心中的爱挥洒得酣畅淋漓;回家过年,就是跟家人团聚,就是天各一方的亲戚朋友,又能集中在一齐,姐妹兄弟,又能够集聚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欣慰,夫妻和悦,儿女开心,合家欢畅!
传统的中国年,赋予人们很多难以言表的光阴韵味。
聚居在一齐时,有时候真的少了些天各一方的刻骨和企盼,甚至是按捺不住。
过年成了向心力,活跃于每个人的心头,随着时刻的流淌,又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凝聚力。
是故,在每一次过年的团聚中,人们都把亲情,友情,感情,夫妻情,儿女情,演绎得回肠荡气、汹涌跌宕,正因聚的背后就是再一次的分别,再一次的离开,又是再一次的守候和期盼。
过年,无形当中成了一种纽带,成了一种媒介,或者说,一种不远千里万里奔向一处的契机和动力。
正是正因有一次一次的分开,才有了
一次又一次相聚时的满心欢喜,也正因一次次守望已久的团聚,更让人们对生活、对光阴,有着太多的铭心刻骨和念念不忘。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9
大门是一家人进出的通道,也是家也外界的联系点也分割点。
大门在古人的信仰观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引入生气之门,也是保护居住安全的重要屏障,所以对大门要特别重视。
人们往往在大门上悬挂一些辟邪物。
避除不祥,保护一家安全。
最开始是悬挂套板、桃符,后来演变为贴、门神的习俗。
春联是由避邪物演变而来的。
贴春联是过年的重要传统分俗之一,每到大年三十,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纸春联,渲染新年的喜庆气氛。
每逢此时,到处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鲜艳的春联成了过新年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春联,又叫春贴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使用最广泛、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节日用联。
春联来源于古代驱鬼辟邪的桃木,后来演变成为桃符,悬挂在门上。
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好的春联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可以说春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目前的春联一般是对偶的上下联,写在红纸上,贴于门户两边,字数讲究平仄格律,结构对称,对杖工整,且风格千姿百态,不仅大大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还使人看后情趣盎然,深受教育。
春联不仅满足了人们辟邪的心理,还寄寓了人们希翼美好生活的情感。
此外人们在春节贴春联时还有许多禁忌与讲究。
如丧家未满三年的,就不能用红纸;如果死者为男性,要贴青色的;死者为女性,就要贴黄色的对联,内容也改成哀伤之词;直到三年守孝期满为止。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中巫术的因素逐渐地消逝,喜庆、吉祥的成分越来越浓了。
在新的时代,广大的人民群众赋予春联新时代的内容,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春联,使春联成为表达喜庆吉祥意愿的民间艺术形式。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10
炮竹声声辞旧岁。
在阵阵鞭炮声中,猪年到来了。
在外为了家,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了一年的人们,难道他们不想家吗?陈星一曲《望故乡》的歌,唱出了这些客居他乡的人们的心声!在这美好的时刻,他
们也归来了,与父母一同过新年。
“曾经的我,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美丽。
生活很自由,很潇洒,不受约束。
可是,没有见过,哪能知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艰难啊?”“苍天永远都是那么公平!决不会偏袒任何人的。
在大人的眼中,我们这一代是何等的幸福啊!”“对呀,我们确实是幸运的一代,但我们也是很可怜的一代。
”“社会赐予我们大好的学习机遇,却让我们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
“当时,我们好多同学对学习没了信心,认识不到社会的发展正向着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敞开着大门。
“今天虽是一个和平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国家需要的是一大批有学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
倘若你无德、无知、无能,何以在社会上立足?
“既无学历,又无特长的人,只能够从事既繁重,待遇又低的工作。
由此而演绎出的苦、泪、血的故事,有谁听,有谁知、有谁怜?再多的苦,再多的泪也能往肚里咽。
“在两年前,我作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出去打工挣钱。
让我白白地浪费了两年宝贵的学习时间,错过了继续提高、深造的机会。
今天,我有了一个来之不易的机遇,重新步入了学校。
我应当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
努力用功,让自己将来走上较理想的工作岗位。
他们还告诉我:“无论你在外多委屈,你都不能够流泪,你只能坚强,因为没有人会相信泪水,流泪只能证明你无能。
生活是不会同情弱者的!”
当我离开他们家时,他们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今天,你既然有在校读书的这种机会就要努力把握住,否则等到像我们这样时,则为时晚矣!”
在回家的路上,我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如千斤重。
他们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扉,使我清醒,使我感悟:现在还不努力奋斗,充实自己,武装自己,锻炼自己,更待何时?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11
春节到了,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浓浓的年味儿和喜庆,还有那亿万背井离乡游子的归程,“一票难求”道出了急切回家与亲人团聚人
们的心酸与无奈,小小的一张火车票,牵动着回家游子的心,有买到火车票的喜悦就有无票回家的失落,数以亿计的人口集中流动在世界上都算是一个奇迹,春节,是回家的感觉、是亲人团聚的浓浓暖意、是辛苦一年的游子在赶回家后的一句“妈,我回来了”那一刻的深情喜悦。
回家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的特有文化心理,根深蒂固的传统民俗文化,在海内外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虽也历经春运回家的焦急与拥挤,但也总算能顺利的在春节之前赶回家,抛下一身的疲惫,融入到至亲团聚的温暖。
年年所期盼的一如既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春节的喜庆,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贴春联。
春节了,仿佛在不经意间长了一岁,又多了一份成长带来的责任,年少时天真幻想,总盼着春节,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早日成熟。
回头望去,却总是感慨时光飞逝,父母在不知不觉已衰老两鬓斑白,儿时春节那童真的心境渐渐远去,留下的是永不会忘记的美好回忆。
如今开始面对生活的压力和责任,春节,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境去清空过去,迎接未来。
昔日的时光不管是否虚度,不管您是懊恼还是喜悦,是收获还是失败,一切都需要重来!春节,是一双无形的手,把人生的书卷一页翻去,新的一页摆在您的面前,等待您记录下新的人生履历。
坦然的面对生活,无论未来艰辛与否,用心写下自己人生新的笔记,当生活被繁忙和焦虑填满,就无暇去欣赏人生的风景。
唯有学会遗忘清空、淡定欣赏,才有足够的生命空间接纳新事物,历尽人生艰难,才能真正领略生命的奥妙,基于此,生命才更富于色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礼物,是我们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时间驿站。
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了,游子的春节是短暂而珍贵的,新年数天的温馨与欢乐,吃着母亲赶早包好的饺子,我又将离开故乡,踏上新的征程。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12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还有
着不同的过法呢!这其中也蕴含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现在,就由我来讲讲我国两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吧!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彝族中,火把节不仅盛况家前,而且被视为新年的开始。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幸福。
在白马山寨,点燃第一支火把很有讲究,要依照农历年号属相,推举最年长的爷爷承担。
届时,老阿尼最先点燃火把紧跟着。
众人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喔一把”。
若是两寨相邻,两队火把往往向中间靠拢,并行揉杂,然后旋成一圈儿,人们就在中间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彝族的春节如此盛大,壮族的春节同样也是非常热闹讲究的。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
晚餐的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
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在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
子时一到,人们焚香点烛,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
孩子们则燃放鞭炮,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
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
春节期间,壮族人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
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一定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溢的。
我们的春节心得体会篇13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才是一年节日中的重中之重,至少也在精神上忙碌起来。
而这年三十的年夜饭,自然是少不了丰盛。
“你们看这桌上的菜,多丰盛啊,这要是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
”爸爸点着一支烟,吸了一口,继续说,“在我小时候,过年能有肉吃,就是极大的满足啊。
”爸爸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在一派欢愉的气氛中,我不由得感到一丝感伤。
小时候吃年夜饭,无论是否对胃口,也会对满桌菜肴感到满心欢喜;过年穿的新衣服,不管款式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
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