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第一章__儿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炼身体。 你拍二我拍二,天天要带小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 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 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 你拍六我拍六,不要乱丢果皮屑。 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 你拍八我拍八,手绢纸巾向下压。 你拍九我拍九,饭前便后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身体长得真结实。
第二节 儿歌鉴赏
•儿歌鉴赏包括“鉴” 与“赏”两层意思。 我们应如何鉴赏儿歌 呢?
1.以将来的工作对象——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 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标准,选择上乘的优质儿歌。 (这一阶段活动属于“鉴”的范畴。) • 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质朴、奇妙、瑰丽、 富有幻想与童趣。我们成人固然不可能再回到 童年,但要做好婴幼儿与文学的中介,当好婴 幼儿与儿歌之间的“桥梁”,就必须怀着一颗 永不泯灭的童心,以婴幼儿的眼光去观察,以 婴幼儿的耳朵去聆听,以婴幼儿的心灵去用感 受、体验,深入理解儿歌,让作品先感动自己, 再经过自己的再创造去感动婴幼儿。
7.谜语歌 是以歌谣形式作谜面的谜语。 古人将“谜”解释为”隐语,即把本体隐蔽起来, 运用比喻影射或暗示本体的特征。
如:《铜钉亮晶晶》
青石钣,石板青, 青石板上钉铜钉, 铜钉亮晶晶, 朝我眨眼睛。
谜语歌
• • • • 四四方方一间房, 房里到处冰冰凉, 打开房门瞧一瞧, 鸡鸭鱼肉里面藏。
8.颠倒歌(错了歌、古怪歌、滑稽歌) 有意把事物的真相颠倒过来,说得跟 实际相反,这就产生了离奇、诙谐的 效果,荒唐可笑,孩子们觉得很开心。
问答歌
• 什么圆圆红彤彤? 太阳圆圆红彤彤。 什么圆圆响咚咚? 小鼓圆圆响咚咚。 什么圆圆蹦蹦跳? 皮球圆圆蹦蹦跳。 什么圆圆空中飘? 气球圆圆飘空中。
5、绕口令
• 又称拗口令、急口令。它是利用一些读音 相近的字词造成语音拗口的儿歌。 • 可以训练婴幼儿口齿清楚、吐字辨音正确, 提高口语能力,既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游戏, 又是促进婴幼儿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请欣赏《春雨》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请欣赏《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二)既要有浓郁的儿歌味,又要 将儿歌当诗写
儿歌是语言的珍珠,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诗 写儿歌要准确把握住儿歌的特点; 体裁特点是顺口悦耳,口语化、音乐性。
(三)变换视角,避免雷同 (四)向传统儿歌学习—— 旧瓶装新酒 (五)反复修改,去粗取精
1.背诵本章引用的儿歌20首,同时体会儿歌 的特点。 2.分别为婴儿、幼儿各创作一首儿歌,形式 手法不限。 3.搜集整理当地流传的儿歌,在班上开儿歌 朗诵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3.数数歌:
这是一种按照数序,结合具体事物造成句子的儿 歌。 如《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4、问答歌
• 又称对歌,是通过设问作答的方式表现内 容的儿歌。形式是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 描述儿童可感知的事物,启发儿童的想象 和思维,培养其比较、鉴别事物的能力。
•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 “孺子歌”、“小儿语”。 •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 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 的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 《歌谣》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 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 • • • • • • •
啊哦— 啊哦— 乖乖哟— 觉觉喽— 狗不咬哟— 猫不叫哟— 乖乖睡觉喽— ————四川儿歌
2、游戏歌
• 是配合婴幼儿做游戏 时吟唱的歌谣。 • • • • • • • 骑竹马, 上学堂, 摇竹扇, 扇风凉, 先生莫要嫌我小, 我的肚里有文章。 ————骑竹马
现代儿歌《拍手谣》
绕口令
• • • • • • 墙上一面鼓, 鼓上画老虎, 老虎抓破鼓, 买块布来补, 不知是布补鼓, 还是布补虎?
• • • • • • • • 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谁说十四是四十, 就打谁十四, 谁说四十是十四, 就打谁四十。
6.连锁调(连珠体、连句、衔尾式)
特点: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上句末尾的词语 作为下句的开头,随韵接合,环环相扣,一气 呵成。 传统儿歌中的连锁调,歌词往往不完整,没 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连用谐音,节奏
了解儿歌的起源、发展与分类;
掌握儿歌的功能与特点;
熟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学会鉴赏儿歌;
一、儿歌的概念
概念: ☆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短小歌谣。
☆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 式。 ☆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口耳相授、代代相 传。 ☆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活在孩子们口头 的文学。
•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欢迎提问
如《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9、字头歌
• 字头歌是种每句末尾的字词 完全相同的儿歌。字头歌末 尾的字词往往是"子"、"头"、 "儿"等,以它们作为韵脚, 一韵到底,具有很强的韵律 感。
字头歌
• • • • • • • • •
擦桌子, 抹椅子, 拖得地板像镜子, 照出一个小孩子。 小孩子, 卷袖子, 帮助妈妈扫屋子, 忙得满头汗珠子。 ——徐青《好孩子》
鲜明,韵律感极强,生动有趣,顺口易记。
连锁调
• • • • • • • • • 《做习题》: 小调皮,做习题。 习题难,画小雁; 小雁飞,画乌龟; 乌龟爬,画小马; 小马跑,画小猫; 小猫叫,吓一跳。 学文化,怕动脑, 看你怎么学得好?
• • • • • • • • • • • •
《我唱歌儿骑着马》: 青青的草,红红的花, 我唱歌儿骑着马。 什么马?大马。 什么大?天大。 什么天?青天。 什么青?山青。 什么山?高山。 什么高?塔高。 什么塔?宝塔。 什么宝?国宝。 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习创作,应把握:
(一)贴近幼儿生活,贵在率真自然。 古人把儿歌视为“天簌”,认为它们 “天机活泼,有如: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花散月前,无心飞舞。” “直率浑成”的“天地妙文”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艺术“是一门真诚 的功课”。
怎么来?
• • • • 怎么来? 抱着来? 怎么来? 背着来? • • • • 骑在爸爸肩下来。 坐在妈妈车上来。 牵着奶奶手儿来。 挺着胸膛自己走着来。
4.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创作
(这一阶段是阅读提升与审美创造阶段。) 诵读、品味儿歌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文化 背景、生活经验展开类比与联想,进行再 创作,完成儿歌鉴赏的全过程。
“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萨克姆雷特”
第三节 儿歌创作
儿歌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 一首优秀的儿歌不仅很快口耳相传, 广为诵唱,而且可以代代相继,具有 久远的生命力。学会为孩子们创作儿 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 业素养。
2.抓住儿歌特征去品味儿歌。
(美口悦耳是优秀儿歌的物质,鉴赏时应着重 反复诵读、品味,享受儿歌带给我们的独特美感)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不下来。 咪咪咪,猫咪来,
咕噜碌碌滚下来。
3.整体感受作品
(这一阶段是认识、品味、欣赏作品的形 式和内容,获得审美享受的阶段)语言美、 声律美、技巧美、意象美、意境美、意旨 美
请欣赏《数鸭子》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 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 数不清到底有多少鸭 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 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 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请欣赏《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吃油,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啦, 叽哩咕噜滚下来.
请欣赏《矮矮的鸭子》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1.内容浅近谐
四、儿歌的
功能:
☆ 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最具“人之初文 学”。
☆ 陶冶性情 开启心智 训练语言
童时习之,可以终身体认。
•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 • •
• • •
民间流传
▲儿歌的分类
作家创作 母歌 儿戏
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1.摇篮曲 2.游戏歌 3.数数歌 4.问答歌 5.绕口令 6.连锁调 7.谜语歌 8.颠倒歌 9.字头歌
1.摇篮曲(催眠曲\摇篮曲)古时称抚儿
歌
圣洁的母爱,美好的情感, 温柔的声调,舒缓的节奏, 优美的旋律,特殊的魅力。
摇篮曲
• • • • • • • • • • 《小宝宝要睡觉》——-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高, 小小的船儿轻轻摇, 小宝宝啊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 蓝色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第二节 儿歌鉴赏
•儿歌鉴赏包括“鉴” 与“赏”两层意思。 我们应如何鉴赏儿歌 呢?
1.以将来的工作对象——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 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标准,选择上乘的优质儿歌。 (这一阶段活动属于“鉴”的范畴。) • 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质朴、奇妙、瑰丽、 富有幻想与童趣。我们成人固然不可能再回到 童年,但要做好婴幼儿与文学的中介,当好婴 幼儿与儿歌之间的“桥梁”,就必须怀着一颗 永不泯灭的童心,以婴幼儿的眼光去观察,以 婴幼儿的耳朵去聆听,以婴幼儿的心灵去用感 受、体验,深入理解儿歌,让作品先感动自己, 再经过自己的再创造去感动婴幼儿。
7.谜语歌 是以歌谣形式作谜面的谜语。 古人将“谜”解释为”隐语,即把本体隐蔽起来, 运用比喻影射或暗示本体的特征。
如:《铜钉亮晶晶》
青石钣,石板青, 青石板上钉铜钉, 铜钉亮晶晶, 朝我眨眼睛。
谜语歌
• • • • 四四方方一间房, 房里到处冰冰凉, 打开房门瞧一瞧, 鸡鸭鱼肉里面藏。
8.颠倒歌(错了歌、古怪歌、滑稽歌) 有意把事物的真相颠倒过来,说得跟 实际相反,这就产生了离奇、诙谐的 效果,荒唐可笑,孩子们觉得很开心。
问答歌
• 什么圆圆红彤彤? 太阳圆圆红彤彤。 什么圆圆响咚咚? 小鼓圆圆响咚咚。 什么圆圆蹦蹦跳? 皮球圆圆蹦蹦跳。 什么圆圆空中飘? 气球圆圆飘空中。
5、绕口令
• 又称拗口令、急口令。它是利用一些读音 相近的字词造成语音拗口的儿歌。 • 可以训练婴幼儿口齿清楚、吐字辨音正确, 提高口语能力,既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游戏, 又是促进婴幼儿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请欣赏《春雨》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请欣赏《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二)既要有浓郁的儿歌味,又要 将儿歌当诗写
儿歌是语言的珍珠,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诗 写儿歌要准确把握住儿歌的特点; 体裁特点是顺口悦耳,口语化、音乐性。
(三)变换视角,避免雷同 (四)向传统儿歌学习—— 旧瓶装新酒 (五)反复修改,去粗取精
1.背诵本章引用的儿歌20首,同时体会儿歌 的特点。 2.分别为婴儿、幼儿各创作一首儿歌,形式 手法不限。 3.搜集整理当地流传的儿歌,在班上开儿歌 朗诵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3.数数歌:
这是一种按照数序,结合具体事物造成句子的儿 歌。 如《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4、问答歌
• 又称对歌,是通过设问作答的方式表现内 容的儿歌。形式是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 描述儿童可感知的事物,启发儿童的想象 和思维,培养其比较、鉴别事物的能力。
•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 “孺子歌”、“小儿语”。 •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 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 的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 《歌谣》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 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 • • • • • • •
啊哦— 啊哦— 乖乖哟— 觉觉喽— 狗不咬哟— 猫不叫哟— 乖乖睡觉喽— ————四川儿歌
2、游戏歌
• 是配合婴幼儿做游戏 时吟唱的歌谣。 • • • • • • • 骑竹马, 上学堂, 摇竹扇, 扇风凉, 先生莫要嫌我小, 我的肚里有文章。 ————骑竹马
现代儿歌《拍手谣》
绕口令
• • • • • • 墙上一面鼓, 鼓上画老虎, 老虎抓破鼓, 买块布来补, 不知是布补鼓, 还是布补虎?
• • • • • • • • 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谁说十四是四十, 就打谁十四, 谁说四十是十四, 就打谁四十。
6.连锁调(连珠体、连句、衔尾式)
特点: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上句末尾的词语 作为下句的开头,随韵接合,环环相扣,一气 呵成。 传统儿歌中的连锁调,歌词往往不完整,没 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连用谐音,节奏
了解儿歌的起源、发展与分类;
掌握儿歌的功能与特点;
熟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学会鉴赏儿歌;
一、儿歌的概念
概念: ☆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短小歌谣。
☆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 式。 ☆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口耳相授、代代相 传。 ☆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活在孩子们口头 的文学。
•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欢迎提问
如《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9、字头歌
• 字头歌是种每句末尾的字词 完全相同的儿歌。字头歌末 尾的字词往往是"子"、"头"、 "儿"等,以它们作为韵脚, 一韵到底,具有很强的韵律 感。
字头歌
• • • • • • • • •
擦桌子, 抹椅子, 拖得地板像镜子, 照出一个小孩子。 小孩子, 卷袖子, 帮助妈妈扫屋子, 忙得满头汗珠子。 ——徐青《好孩子》
鲜明,韵律感极强,生动有趣,顺口易记。
连锁调
• • • • • • • • • 《做习题》: 小调皮,做习题。 习题难,画小雁; 小雁飞,画乌龟; 乌龟爬,画小马; 小马跑,画小猫; 小猫叫,吓一跳。 学文化,怕动脑, 看你怎么学得好?
• • • • • • • • • • • •
《我唱歌儿骑着马》: 青青的草,红红的花, 我唱歌儿骑着马。 什么马?大马。 什么大?天大。 什么天?青天。 什么青?山青。 什么山?高山。 什么高?塔高。 什么塔?宝塔。 什么宝?国宝。 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习创作,应把握:
(一)贴近幼儿生活,贵在率真自然。 古人把儿歌视为“天簌”,认为它们 “天机活泼,有如: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花散月前,无心飞舞。” “直率浑成”的“天地妙文”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艺术“是一门真诚 的功课”。
怎么来?
• • • • 怎么来? 抱着来? 怎么来? 背着来? • • • • 骑在爸爸肩下来。 坐在妈妈车上来。 牵着奶奶手儿来。 挺着胸膛自己走着来。
4.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创作
(这一阶段是阅读提升与审美创造阶段。) 诵读、品味儿歌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文化 背景、生活经验展开类比与联想,进行再 创作,完成儿歌鉴赏的全过程。
“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萨克姆雷特”
第三节 儿歌创作
儿歌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 一首优秀的儿歌不仅很快口耳相传, 广为诵唱,而且可以代代相继,具有 久远的生命力。学会为孩子们创作儿 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 业素养。
2.抓住儿歌特征去品味儿歌。
(美口悦耳是优秀儿歌的物质,鉴赏时应着重 反复诵读、品味,享受儿歌带给我们的独特美感)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不下来。 咪咪咪,猫咪来,
咕噜碌碌滚下来。
3.整体感受作品
(这一阶段是认识、品味、欣赏作品的形 式和内容,获得审美享受的阶段)语言美、 声律美、技巧美、意象美、意境美、意旨 美
请欣赏《数鸭子》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 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 数不清到底有多少鸭 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 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 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请欣赏《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吃油,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啦, 叽哩咕噜滚下来.
请欣赏《矮矮的鸭子》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1.内容浅近谐
四、儿歌的
功能:
☆ 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最具“人之初文 学”。
☆ 陶冶性情 开启心智 训练语言
童时习之,可以终身体认。
•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 • •
• • •
民间流传
▲儿歌的分类
作家创作 母歌 儿戏
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1.摇篮曲 2.游戏歌 3.数数歌 4.问答歌 5.绕口令 6.连锁调 7.谜语歌 8.颠倒歌 9.字头歌
1.摇篮曲(催眠曲\摇篮曲)古时称抚儿
歌
圣洁的母爱,美好的情感, 温柔的声调,舒缓的节奏, 优美的旋律,特殊的魅力。
摇篮曲
• • • • • • • • • • 《小宝宝要睡觉》——-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高, 小小的船儿轻轻摇, 小宝宝啊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 蓝色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