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实施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化学教学实施技能教学是一种复杂智力的要求和社会性挑战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把握。
教师的良好教学技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有效教学是由一系列可获得的、可改良的和可发展的教学技能完成的。
如果教师欲开展有效教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选择教学主题与恰当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力等。
——李广洲
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情境技能及指导化学学习活动技能;
化学教学信息技能;了解教学语言的特点;
化学教学演示技能及调控与管理技能;
4.通过具体的练习实践,熟练掌握各种化学课堂教学重要的基本技能,培养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8 教学情境的内涵及功能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situation〕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context〕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
教学情境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点:
〔1〕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2〕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
〔4〕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化学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的一些途径。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
松花蛋中的化学”教学情境设计
【放映】菜场中加工松花蛋的录像。
【投影】教师在实验室中观察加工原料以及取样、溶解、过滤、装瓶的一组照片。
【教师出示松花蛋加工原料及其浸出液,学生观察】
【教师讲述】松花蛋加工原料浸出液中的成分是什么?开始我也不知道。
〔有学生小声地讲:“自己化验”〕
化验也得有方向,估计里面可能有什么呀!不然就无从下手。
我想:我可以到网上找找资料。
我在网上搜寻了有关松花蛋的资料,从搜狐网中找到了13744条信息,下载了一些有用的资料。
现在介绍给同学们……
〔摘自吴俊明等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8.〕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
“西部盐湖‘探宝’──食盐和纯碱”教学情境设计
【教师讲述、发问】……西部开发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从刚刚一组图片上同学们不难看出,在西部这片神奇而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湖,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资源,在这些晶莹剔透的晶体中,有我们同学熟悉的物质──食盐和纯碱。
今天我们将根据课本及有关知识探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食盐和纯碱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答复食盐和纯碱的用途。
〕
【教师说明】食盐和纯碱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们在工业生产中还是重要的原材料。
沿海地区食盐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在西部,食盐可以从盐湖中捞取。
今天,我们要对盐湖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
〔摘自吴俊明等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9.〕
〔3〕从真实的问题探究入手
“原电池”教学情境设计
【教师讲述】1792—1796年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通过实验发现,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有用盐水浸过的多孔材料〔例如硬纸、皮革等〕,并用金属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就会有电发生。
后来,他把铜片和锌片放入盐水中,制成了能提供恒稳电流的“伏特电池”,为电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化学的创建开辟了道路。
【提出任务】为了弄清楚原电池的原理,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并进行思考。
实验:把铜丝和锌片同时放入稀硫酸中,观察铜丝外表有没有气泡产生;如果没有,试试把铜丝跟锌片接触。
思考、实验1:推测铜丝外表生成的是什么气体?设计实验验证。
……
〔摘自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7.〕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到达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5〕从化学直观手段入手
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等,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直观手段,也是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
化学直观手段具有直观、简约、简明、朴实等成效。
〔6〕从化学史实及科技成果入手
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将知识的学习放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有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7〕从网络媒体资源入手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情境设置提供了新型的表现手段。
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
创设教学情境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不能经常打断他们的情绪体验和思维习惯,否则会阻碍他们思维的延展性。
第二,情境创设中的情绪体验方向要正确。
第三,在情境教学中,要求师生的关系一定要融洽、和谐。
第四,创设情境一定要自然,绝不能牵强附会,正面诱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指导学习活动技能
8.2.1 指导学生听课
听课和记笔记是目前最常见的学生在课内的学习活动。
坚决摒弃“照本宣科”、单调平淡等容易使学生疲劳、分散注意的做法。
据化学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听好化学课的方法是:用眼仔细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看清楚实验现象,观察老师的实验技巧;用鼻分辨气味;用耳听清楚老师的讲解;用脑去思考、分析和判断;用手记笔记,把老师讲课的板书条文、中心实质、重点难点、思路分析等简要记下;用嘴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摘自冯克诚主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836.〕指导学生练习
练习是以稳固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
练习教学要防止机械重复,防止陷入“题海”,力求取得较高的效率。
为此,要注意:〔1〕针对学生发展需要精心地选择、编制练习题。
〔2〕要通过例题进行示范。
〔3〕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巡视检查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4〕对于复杂的练习活动,可以按照“分步练习-完整连贯-熟练操作”顺序分阶段组织练习。
〔5〕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讲评,稳固练习效果。
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首要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指导学生全面观察。
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全面观察:①按照事物本身的结构,观察时可以从上〔下〕到下〔上〕,从左至右,从内〔外〕到外〔内〕,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②按事物的外部特征,观察时可以由小到大,由隐到显;③按事物所处的空间,观察时可以由近及远,也可以由远及近;④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和时间,观察时可以由先到后。
通过这样的指导观察,可以保证学生获取的信息有条理、有系统,提高学生观察活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观察与思维相结合。
指导学生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为话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经验共享、言语交流而求得共同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教师要注意:
〔1〕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题。
〔2〕精心设计讨论过程。
〔3〕及时做好讨论总结。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精心选择适宜的内容
〔2〕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3) 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4〕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5〕注重合作学习评价
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参考教科书及有关资料,独立钻研,自主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注意:
〔1〕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学习”重要意义。
〔2〕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
〔3〕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各类内容的规律。
〔4〕注意组织好自学成果的交流、讨论和示范活动。
指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一定的素材、知识、经验为背景,以问题为线索,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发现问题进而积极质疑、猜想、探究、总结、反思,最后构建出知识系统的教学方式。
要注意:①选取合适的内容;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③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所;
④创设探究的必要条件;⑤精心设计探究过程;⑥确保安全。
呈示教学信息技能
8.3.1 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阐明教材、传授知识、提供指导、传递信息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语言是职业语言中的一种。
有口语性,但不同于日常用语;有标准性,也不同于书面语言。
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口头语言、符号语言、体态语言等。
口头语言是声化语言,符号语言和体态语言属于行化语言。
化学教学语言同样是这三种语言形式的综合处理和展现。
讲授
讲授是指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
讲授大体上可以分为讲述、讲解、讲演等类型。
谈话、提出问题
谈话使教师通过预先设计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做出正确答复,以师生对话方式围绕课题的重点或难点展开讨论,从而传授、稳固教学内容,检查学习内容的一种方法。
谈话常用于学生比较熟习的事物的教学或者用于复习。
提出问题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效果影响很大。
〔1〕教师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
〔2〕提问要注意控制速度
〔3〕提问要捕捉最正确时机
〔4〕提问要择机给予必要提示
情感表达与副语言行为
教学中的副语言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眼神、微笑、手势、体态、动作等非语言信号。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语言、符号、图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
据板书的系统性和重要性的要求,通常把板书分为主板书和辅助板书。
主板书包括一堂课所讲内容的大部分,如课题名称、授课提纲、教学要点、重点、难点。
辅助板书是主体板书的辅助和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听懂课堂上所讲的主要内容的辅助手段,一般写在黑板的右侧,并可以随写随擦,不需要长时间保留。
教学演示技能
演示,是指教师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运用板书板画或数字化媒体,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和动作示范等一类行为方式。
演示技能的功能
〔1〕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提供正确的示范操作,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演示技能的构成
任何类型的演示都有一个过程,一般都是开始于使学生做好观察的心理准备,结束于对学生的核查理解,其间经过出示媒体、指导观察、提示重点等几个步骤。
于是就构成了演示的程序,即:心理准备——出示媒体——介绍媒体——指导观察——提示要点——核查理解。
演示技能的类型
〔1〕操作示范。
〔2〕实验演示。
〔3〕直观演示。
〔4〕电化教学演示。
调控与管理技能
教学调控
教学调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信息输出、学习者的心理及行为表现、教学环境等调节控制的行为方式。
教学调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兴趣调控。
〔2〕注意调控。
〔3〕语言调控。
〔4〕教法调控。
〔5〕情绪调控。
〔6〕反馈调控。
〔7〕节奏调控。
〔8〕教学机智调控。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
.1 空间与时间利用策略
空间与时间对于教学过程有着不可无视的影响,是教学的制约因素和重要资源。
在化学教学的常规管理中,必须重视对教学空间和时间的结构设计和管理。
〔1〕重视教室形象塑造。
〔2〕重视教室座位效应。
(3) 重视课堂时间管理。
.2 课堂管理策略
〔1〕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
〔2〕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3〕注重过程管
理。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才能构建出和谐、民主、平等、灵活、互动的课堂。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教学情境?常见的化学教学情境设计途径有那些?任选一个课题,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尝试跟同学讨论交流修改后,进行小组试讲。
2.化学教师应该首先掌握哪些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3.任选一个课题,为有关内容的讲解设计问题或“问题阶梯”,引导学习活动逐步深入或拓展;然后跟同学交流、讨论、修改,尝试进行微格教学。
4.选择一个课题〔例如“物质的量”〕,进行讲解和板书设计,并进行微格教学练习。
5.进行一次教学见习,分析优秀教师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组成5~8人一个小组,进行模拟课堂教学调控练习。
参靠文献
[1]吴俊明等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冯克诚主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3]严先元编著.教师的教学技能.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朱嘉泰主编.中学化学微格教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6]赵彦改主编.中学化学教学艺术.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7]王磊等编著.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王克勤主编.化学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0]郑长龙编著.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11]耿莉莉等. 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良化学情境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4〔3〕.
[12]汤丰林,申继亮.情境认知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条件.全球教育展望,2004〔4〕.
[13]袁朝云.论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化策略.教师教育研究,2008〔4〕.
[14]杨剑春.“基于问题式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9〕.
[15]马雪.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6).
[16]·教材·教法,2004〔7〕.
[17]王后雄,万长江.新课程教学中化学教遇的课堂反应技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9〕.
[18]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化学教学,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