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组成原理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与名师对话》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选修2-3课件1.1-2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

《与名师对话》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选修2-3课件1.1-2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

D.32 种
解析:5 名学生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名学生限
报其中的一个小组,则每名学生均有 2 种不同的报名方法,故
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 25=32 种.故选 D.
答案:D
3.已知集合 A {1,2,3},且 A 中至少有一个奇数,则这样
的集合有(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解析:满足题意的集合 A 可以是{1},{3},{1,2},{1,3}, {2,3}共有 5 个,故选 D.
易错点:忽略题目的隐含条件致误
某外语组有 9 人,每人至少会英语和日语中的 一门,其中 7 人会英语,3 人会日语,从中选出会英语和日语 的各一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错解】 第一步,从会英语的 7 人中选一人,有 7 种选 法;第二步,从会日语的 3 人中选一人,有 3 种选法,故共有 7×3=21(种)不同的选法.
如图,要给地图 A,B,C,D 四个区域分别 涂上 3 种不同颜色中的某一种,允许同一种颜色使用多次,但 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涂色方案有多少种?
【思路启迪】 根据地图的特点确定涂色的顺序,再进行 计算.
【解】 按地图 A,B,C,D 四个区域依次涂色,分四 步完成:
第一步:涂 A 区域,有 3 种选择; 第二步:涂 B 区域,有 2 种选择; 第三步:涂 C 区域,由于它与 A,B 区域颜色不同,有 1 种选择; 第四步,涂 D 区域,由于它与 B,C 区域颜色不同,有 1 种选择. 所以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到不同的涂色方案种数共 有 3×2×1×1=6.
(3)分三步,每位旅客都有 4 种不同的住宿方法,因而不同 的方法共有 N=4×4×4=64(种).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断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断实验报告

北京建筑大学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设计题目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系别电信学院计算机系班级计141学生姓名艾尼瓦尔·阿布力米提学号完成日期二〇一六年七月八日星期五成绩指导教师(签名)计算机组成综合实验任务书➢实验目的1.融合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寄存器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台、微程序控制器)。

2.理解并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实现原理,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3.掌握较复杂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调试等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电路1. 微指令格式与微程序控制器电路2.微程序控制器组成仍然使用前面的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的电路图,但本次实验加入中断系统。

这是一个简单的中断系统模型,只支持单级中断、单个中断请求,有中断屏蔽功能,旨在说明最基本的原理。

中断屏蔽控制逻辑分别集成在2片GAL22V10(TIMER1 和TIMER2)中。

其ABEL语言表达式如下:INTR1 := INTR;INTR1.CLK = CLK1;IE := CLR & INTS # CLR & IE & !INTC;IE.CLK= MF;INTQ = IE & INTR1;其中,CLK1是TIMER1产生的时钟信号,它主要是作为W1—W4的时钟脉冲,这里作为INTR1的时钟信号,INTE的时钟信号是晶振产生的MF。

INTS微指令位是INTS机器指令执行过程中从控制存储器读出的,INTC微指令位是INTC机器指令执行过程中从控制存储器读出的。

INTE是中断允许标志,控制台有一个指示灯IE显示其状态,它为1时,允许中断,为0 时,禁止中断。

当INTS = 1时,在下一个MF的上升沿IE变1,当INTC = 1时,在下一个MF的上升沿IE变0。

CLR信号实际是控制台产生的复位信号CLR#。

数学复习系列排列组合

数学复习系列排列组合

本卷由【无忧题库 】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xxx 学校2015-2016学年度3月同步练习数学(理)试卷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r\n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1.用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比40000大的偶数有( )(A )144个 (B )120个 (C )96个 (D )72个2.分配4名水暖工去3个不同的居民家里检查暖气管道,要求4名水暖工都分配出去,并每名水暖工只去一个居民家,且每个居民家都要有人去检查,那么分配的方案共有( ) A .种 B .A 33A 31种 C .C 41C 31种 D .C 42A 33种3.某公司新招聘5名员工,分给下属的甲、乙两个部门,其中两名英语翻译人员不能分给同一部门;另三名电脑编程人员不能都分给同一个部门,则不同的分配方案种数是( )A .6B .12C .24D .364.从6名同学中选4人分别到A 、B 、C 、D 四个城市游览,要求每个城市有一人游览,每人只游览一个城市,且这6人中甲、乙两人不去D 城市游览,则不同的选择方案共有( ) A .96种 B .144种 C .240种 D .300种5.将甲,乙等5位同学分别保送到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三所大学就读,则每所大学至少保送一人的不同保送的方法数为( )种.A .240B .180C .150D .5406.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两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至少有1门不相同的选法共有( )种.A .30B .36C .60D .72本卷由【无忧题库 】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2页,总11页7.有4名男医生、3名女医生,从中选出2名男医生、1名女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A .A •AB .C•CC .C ﹣﹣C •CD .A﹣﹣A•A8.哈六中2015届高三学习雷锋志愿小组共有16人,其中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各4人,现在从中任选3人,要求这三人不能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且在三班至多选1人,不同的选取法的种数为( ) A .484 B .472 C .252 D .2329.有5盆菊花,其中黄菊花2盆、白菊花2盆、红菊花1盆,现把它们摆放成一排,要求2盆黄菊花必须相邻,2盆白菊花不能相邻,则这5盆花不同的摆放种数是( )A .12B .24C .36D .4810.由数字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偶数共有( )A .60个B .48个 C .36个 D .24个11.将一个四棱锥的每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上的两个端点异色,若只有4种颜色可供使用,则不同的染色方法总数有A .48种B .72种C .96种D .108种12.学校计划利用周五下午第一、二、三节课举办语文、数学、英语、理综4科的专题讲座,每科一节课,每节至少有一科,且数学、理综不安排在同一节,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A.36种 B.72种 C.30种 D.6种13.一种团体竞技比赛的积分规则是:每队胜、平、负分别得2分、1分、0分。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原理考试重点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原理考试重点

冯诺依曼结构特点:1.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

2.程序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工作时能自动高速的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加以执行。

3.数据采用二进制码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5.指令按执行的顺序存放在存储器中,由程序指针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位置。

6.以运算器为中心,I/O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都通过运算器。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1.应用软件2.系统软件:a.语言处理程序b.管理程序c.服务程序主要性能指标:1.吞吐率与吞吐量2.响应时间3.CPU时钟周期4.主频:CPU的时钟频率5.CPI: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数6.CPU执行时间7.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8.MFLOPS:每秒百万个浮点操作指令中包含信息的基本格式:1、什么是指令?什么是指令系统?指令:指计算机的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命令指令系统:计算机系统中全部指令的集合1.操作码:用来表示该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2.地址码:a.操作数的地址b.操作结果的存储地址c.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指令的类型:1.算术逻辑运算指令2.移位操作指令3.浮点运算指令4.十进制运算指令5.字符串处理指令6.数据传送指令7.转移类指令8.堆栈及堆栈操作指令9.输入输出指令10.特权指令CISC与RISC基本概念:1.CISC:复杂指令计算机,新机型继承老机型全部指令导致系列机指令系统庞大。

2.RISC:精简指令计算机,通过简化指令而不是指令系统。

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取出指令、解释指令、执行指令。

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将一条机器指令编写成一个微程序,每一个微程序包含若干条微指令,每一个微指令对应一个或几个微操作命令。

然後把这些微程序存到一个控制存储器中,用寻找用户程序机器指令的办法来寻找每個微程序中的微指令。

微指令格式:1.水平型微指令:控制字段和下址字段组成2.垂直型微指令:微操作码字段和微地址码组成硬布线控制的计算机概念和原理:1.概念:完全采用组合逻辑电路来产生时序控制信号,所以又称为组合逻辑控制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江西服装学院2015——2016上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教师:舒阳霞服装商贸分院(计算机教研室)授课名称:第1讲计算机发展史、特点和分类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计算机系统组成授课班级:15级新生授课时间:第一周授课的章节与内容:1.1 了解计算机1.2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并从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出发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及系统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的诞生、发展、特点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难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课后作业:熟悉有关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特别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课堂小结:本次课程是给大一新生上的第一堂课,教学的设计非常关键,因为它将从很大程度决定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喜好。

所以,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更为合理的设计。

整体感觉效果不错。

教学设计:一、自我介绍二、课程导入在进入大学之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大部分同学都有所接触,例如:打字、聊QQ、看电影等都是计算机带给我们的生活乐趣。

但是,由于教育的地域性的差别,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进行过计算机课程的培训或学习的。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不会用电脑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新文盲”,所以我们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要接触电脑,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熟悉它,把它作为我们有利的工具。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ENIAC(埃尼阿克)1)背景二战时期2)特点庞大——占地面积170m2,高达6m,重30t耗电量大:150KW/时内存小:16KB2、发展1)第一阶段1946-1956 电子管时代2)第二阶段1957-1964 晶体管时代3)第三阶段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第四阶段1971-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具有记忆和逻辑分析能力4)自动执行4、分类(根据运算速度)1)巨型机:我国有三大品牌——曙光、银河和神威2)大型机3)中型机4)小型机4)微型机(PC机)5、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过程控制 4)人工智能5)计算机辅助系统 CAD CAM CAI CAT CAE 6)电子商务 7)信息高速公路6、发展趋势1)微型化 2)巨型化 3)网络化 4)智能化7、计算机系统组成1)硬件系统①运算器 算术和逻辑运算 简称ALU ②控制器运算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 (CPU )③存储器:内存+外存 a)内存:RAM 、ROM 和Cache b)外存:硬盘、U 盘c)容量单位B KB MB GB TB PB(c )硬盘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1PB=1024TB④输入设备⑤输出设备2)软件系统①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汇编程序、解释程序、编译程序)、服务程序等②应用软件文字处理(word)、表格处理(excel)、图像处理(photoshop)、工业控制(CAM)等授课名称:第2讲衡量计算机性能指标、病毒知识、多媒体知识授课班级:15级新生授课时间:第二周授课的章节与内容:1.3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4 计算机病毒1.5 多媒体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实际的应用,通过讲解微型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预防,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年级:2014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任课教师:***开课时间: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实验数据报告单实验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题目:基本运算器实验实验日期:2016年 6月13日专业:计算机年级:2014级班级:五班姓名:一.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二..实验内容:主要内容:该试验旨在了解运算器内部运算过程及组成结构,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运算。

该实验通过一片CPLD来实现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在接好的实验电路上,用CMA软件将数据加载加入内存,最终实现通过设置CON单元的S3、S2、S1、S0以及时序T1、T2、T3、T4的不同值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表现在:用S3、S2、S1、S0的不同值并配合CN的值来实现将寄存器A、寄存器B中的两个数进行逻辑运算、移位运算、算术运算,并且加上时间脉冲的加入,并且能够准确的实现值的输出。

结果体现在:用FC灯亮表示有进位,FZ灯亮表示零标志,D7…D0灯显示通过运算后得出来的值。

三.实验原理图:图一(运算器原理图)四.实验数据与分析:0000:功能是F=A(直通),因为A=65,所以F=65,且没有进位,标志位也没有变化,所以FC=0,FZ=0. 0001: 功能是F=B (直通),因为A=A7,所以F=A7,且没有进位,标志位也没有变化,所以FC=0,FZ=0. 0010: 功能是F=AB,也就是A与B的逻辑与,所以F=25, 且没有进位,标志位也没有变化,所以FC=0,FZ=0. 0011:功能是F=A+B,也就是A与B的逻辑或,所以F=E7, 且没有进位,标志位也没有变化,所以FC=0,FZ=0. 0100: 功能是F=/A,0101:功能是F=A不带进位循环右移B(取低三位)位。

0110:功能是当CN=0时,F=A逻辑右移一位;当CN=1时,F=A带进位逻辑右移一位。

马克思考试重重点(附答案)

马克思考试重重点(附答案)

2015-2016(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内容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义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研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的学科。

它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涉及到计算机的各个层次、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的基础课程,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提高计算机系统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又被称为计算机的大脑。

它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控制单元(CU),负责执行指令、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等。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分为主存储器(RAM)和辅助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等)。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交互,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总线用于连接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

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对于设计和优化计算机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指令的执行和流水线技术等。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基础。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指令的执行是计算机进行计算和逻辑操作的基本单元。

计算机通过解码和执行指令,对数据进行处理。

流水线技术是提高计算机执行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将指令执行分解成多个阶段,可以提高指令的吞吐量。

计算机组成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计算机的设计方法。

计算机的设计方法包括指令系统的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微程序设计等。

指令系统的设计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决定了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是实现计算机各个功能模块的基础,包括加法器、乘法器、寄存器和控制电路等。

微程序设计是实现指令的执行和控制的基础,将指令分解成微指令并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

组成原理复习题答案

组成原理复习题答案

组成原理复习题答案填空、简答: 1. 简述存储程序概念是将根据特定问题编写的程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然后按存储器中的存储程序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就按照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结束执行 2. 简述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功能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等操作。

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各部件的工作,使计算机能自动地执行程序。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输入设备能把程序、数据、图形、声音或控制现场的模拟量等信息,通过输入接口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收的电信号。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触摸屏、卡片输入机、光笔、数字化仪、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能把计算机运行结果或过程通过输出接口转换成人们所要求的直观形式或控制现场能接受的形式。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3什么是总线?简述单总线结构的特点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提高CPU效率,外设连接灵活,易于扩充。

3. 简述冯・诺依曼结构与哈弗结构的区别冯.诺依曼结构,又称为普林斯顿结构。

是一种经典的体系结构,有CPU,总线,外部存储器组成。

这种体系结构采用程序代码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合并在同一存储器里,但程序代码存储器地址与数据存储器地址分别指向不同的物理地址。

程序指令宽度与数据宽度一样。

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共用。

哈弗结构结构采用数据存储器与程序代码存储器分开,各自有自己的数据总线与地址总线。

但这是需要CPU提供大量的数据线,因而很少使用哈佛结构作为CPU外部构架来使用。

但是对于CPU内部,通过使用不同的数据和指令cache,可以有效的提高指令执行的效率。

4. 简述硬件与软件的关系1.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的,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就无所谓计算机。

组成原理复习提纲

组成原理复习提纲
硬件组成
全加器 移位器 并行加法器 进位链 运算器 ALU部件 加法器输入选择器 ALU输入选择器 寄存器
串行 并行
分组
1.4 其他基本概念
(1)溢出及判断方法、扩展操作码、地址结构、
隐地址、显地址等
(2)I/O指令的设置
显式 I/O指令 隐式 I/O指令
(3)I/O指令的功能扩展 I/O指令中留有扩展余地 用通用I/O指令或MOV指令访问接口中的 控制/状态寄存器
(4)CPU响应,由DMA控制器控制总线,实现传送。 (5)批量传送完毕,适配器申请中断。 (6)CPU响应,调回状态字,作善后处理。
4.1.4 主要技术指标 1、容量
非格式化容量:磁盘总容量(由位密度计算) 格式化容量:磁盘格式化后的有效容量(由扇区
数据长度计算)
2、速度
平均寻道(平均定位)时间 ms
(4)主机对外设的寻址方式
单独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端口地址) 统一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总线地址)
(1)计算容量: ROM区:2KB RAM区:3KB
(2)芯片数: EPROM 1片、RAM 2片
(3)芯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 5KB:13位地址A12 ~A0
芯片 2KB 2KB 1KB
芯片地址 A10 ~A0 A10 ~A0 A9 ~A0
随机性 有意调用,随机请求与处理的事态 随机插入的事态
(4)应用
控制中、低速I/O操作。
处理复杂随机事态。
(5)控制逻辑
请求信号产生逻辑 电平转换逻辑 串-并转换逻辑(串口) 针对设备特性的逻辑
(6)公用中断控制器:接收外设请求,屏蔽、判 优,送出公共请求; 接收中断批准,送出中断 号(中断类型码)或向量 地址。

化工原理课堂练习2015-2016-2.

化工原理课堂练习2015-2016-2.

7、传质分离过程一、填空题1.依据分离原理的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和两大类。

2.分子传质是指 ,描述分子传质的基本方程为 .3.对流传质是指 ,描述对流传质的基本方程为 .4.双膜模型的模型参数为和 .5.在板式塔中,气液两相接触,两相组成沿塔高呈变化,在正常操作下, 为连续相, 为分散相.6.在填料塔中,气液两相接触,两相组成沿塔高呈变化,在 正常操作下, 为连续相, 为分散相.二、选择题1.气体的吸收属于( );液体的精馏属于( );液体的萃取属于( );固体的干燥属于().A.汽液传质,B.气液传质,C.液液传质,D.气固传质过程.2.某含乙醇12.5%(质量分数)的乙醇水溶液,其所含乙醇的摩尔比( )A.0.143;B.0.0559;C.0.0502;D.0.0529.3.在平衡分离过程中,i和j两组分的分离因子a ij越大,则表明该两 组分( )分离.A.越容易;B.越不容易;C.不能够.4.在分子传质过程中,若漂流因素p总/p BM>1,则组分A的传质通量N A与组分A的扩散通量J A的关系为()A. N A=J A;B. N A<J A;C. N A>J A;D.不好确定. 5.气体中的扩散系数D AB与温度T的关系为( )A. D AB∝T1.0;B.D AB∝T0.5;C.D AB∝T2.0;D.D AB∝T1.75.6.气体中的扩散系数D AB与压力p总的关系为( )A.D AB∝p总1.5;B.D AB∝p总1.0;C. D AB∝p总0.5;D.D AB∝p总.-1.0三、计算题1、在某一细管底部装有温度为30°C的水.总压为101.3kPa,相同温度的干空气从细管顶部流过,水向干空气中蒸发.水蒸气在管内的扩散距离(由液面至顶部)为25cm.在101.3kPa和0°C条件下,水蒸气在空 气中的扩散系数为0.22´10-4m2/s,水在30°C时的蒸汽压为4.24kPa.试 计算定态扩散时水蒸气的传质通量N A.(参考书中例题7-3)解:2、在直径为0.015m长度为0.52m的圆管中CO2气体通过N2进行稳态分子扩散.管内N2的温度为383K,总压为158.6kPa,管两端CO2的分压分别为95kPa和12kPa.试计算CO2的扩散通量.已知298K、101.3kPa下CO2在N2中的扩散系数为0.167´10-4m2/s解:8、吸收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1.若溶质在气相中的组成以分压p、液相组成以摩尔分数x表示, 则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为 ,E称为 .若E值增大,说明2. K Y和K G的关系是 ,k x与k L的关系是 .3.若c*-c»c i-c,则该过程为控制, 若p-p*»p-p i,4.气相总阻力方程可表示为1=1+1,其中1表示 ,K G k G 1Hk L k G当H 时可忽略,则该吸收过程称为气膜控制.HkL5.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 (增大、减小、不变),吸收推动力 (增大、减小、不变).6.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常用曲线表示,该曲线上有两个 折点,他们分别是和 .二、选择题1、对接近常压的低组成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温度升高时,亨利系数E将( ),相平衡常数m将( ),溶解度系数H将( )。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是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核心课程。

采用系统观、构造观和工程观的教学设计,研究冯诺依曼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指导大家进行系列组成原理实验,提升智能硬件设计及软/硬协同计算机系统编程能力!提升研究生入学组成原理备考能力。

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学科系列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的结构、工作原理、内部运行机制和设计方法。

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建立硬件/软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并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

课程学习为研究生考试、后续课程(如系统结构,并行编程、嵌入式系统、接口技术)的学习,参加IT企业招聘等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MOOC 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创造性提出基于构造观、系统观、工程观的教学设计。

其中,构造观重在培养软/硬功能部件设计方法,提升部件级的设计能力;系统观强调硬件结构对软件执行正确性及性能的影响,提升学生软硬协同的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观训练考虑工程制约因素,选择恰当技术、优化工程的意识,提升系统实现能力。

2.精心设计实验内容结合教学团队多年系统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经验,参考国际一流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先进经验,引入了易学易用的免费开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本着理论实践一体化、实验目标系统化、课内课外协同化等原则,建立了逐层递进、立足计算机系统、设计型实验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系列原创的课程实验,引导学生从逻辑门电路开始逐步设计运算部件、存储器、数据通路和控制器、流水线冲突冒险机制直至完整的MIPS 流水CPU来深入理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授课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内部运行机制和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建立硬件/软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并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素养和软件协同的系统观,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

13通信原理复习资料(填空、选择、简答和计算部分)2015_2016

13通信原理复习资料(填空、选择、简答和计算部分)2015_2016

13通信原理复习资料(填空、选择、简答和计算部分)2015_2016通信原理复习资料-----填空、选择、简答、计算部分⼀、填空题1、消息、信息和信号三者的关系中,(信息)是消息的有效容。

2、消息、信息和信号三者的关系中,(消息)是信息的物理形式。

3、消息、信息和信号三者的关系中,(信号)是消息的传输载体。

4、从信源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的原始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5、经过调制以后的信号称为(已调(或带通))信号。

6、信源编码的⽬的是提⾼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7、信道编码的⽬的是提⾼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8、通信系统的⼀般模型主要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五部分。

9、消息只能单⽅向传输的⼯作⽅式称为(单⼯)通信。

10、通信双⽅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收和发的⼯作⽅式称为(半双⼯)通信。

11、通信双⽅可同时进⾏收发消息的⼯作⽅式称为(全双⼯(双⼯))通信。

12、信道按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道和⽆线信道。

其中,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属于(⽆线)信道。

13、信道按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道和⽆线信道。

其中,固定系统属于(有线)信道。

14、消息所包含的信息量是该消息出现的概率的函数,概率越⼩,则信息量越(⼤)。

15、消息所包含的信息量是该消息出现的概率的函数,消息出现的概率为P (x ),则消息所包含的信息量I =( (x)2log P - )bit 。

16、以等概率发送⼆进制数字“0”和“1”,则每个数字的信息量为( 1 )bit 。

17、以等概率发送M 进制波形,则每个波形所含的信息量为( 2log M)bit 。

18、⼀个⼋进制波形需要⽤( 3 )个⼆进制脉冲表⽰。

19、传送等概率的四进制波形之⼀的信息量为( 2 )bit 。

20、⼀个由M 个符号组成的离散信源,其信源的熵的最⼤值为( 2log M)b/符号。

21、设信源的熵为(x)H ,则该信源发送⼀条含n 个符号的消息,其总信息量为( (x)n H g )bit 。

计算机组成原理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3)

计算机组成原理您的姓名:[填空题]*[2018-01]以下哪一种设备属于输出设备:()[单选题]*A.扫描仪B.键盘C.鼠标D:打印机(正确答案)[2018・03] 1MB等于()。

[单选题]*A.1000字节B.1024字节C.1000X1000 字节D.1024X1024字节:正确答案)[2017-02]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单选题]*A.bitB.Byte(正确答案)C.GBD. KB[2017-06]下列不属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是()。

[单选题]*A.C(正确答案)B.C++C.JavaD. C#[2016-05]以下不是存储设备的是()。

[单选题]*A.光盘B.磁盘C.固态硬盘D.鼠标(正确答案)[2016-09]以下是32位机器和64位机器的区别的是()o[单选题]*A.显示器不同B.硬盘大小不同C.寻址空间不同(正确答案)D.输入法不同|2015・01] 1MB等于()o1单选题1A.1000字节B.1024字节C.1000 X 1000 字节D.1024 X 1024字节正确答案)[2015.03]操作系统的作用是()。

[单选题]*A.把源程序译成目标程序B.便于进行数据管理C.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正确答案)D.实现硬件之间的连接12015-04]在计算机内部用来传送、存贮、加工处理的数据或指令都是以()形式进行的。

[单选题]*A.二进制码(正确答案)B.八进制码C.十进制码D.智能拼音码[2015・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单选题]*A. CPU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数据运算和程序控制(正确答案)B.存储器具有记忆能力,其中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C.两个显示器屏幕尺寸相同,则它们的分辨率必定相同D.个人用户只能使用Wifi的方式连接到Internet[2015・08]所谓的“中断”是指()。

[单选题]A.操作系统随意停止一个程序的运行B.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过程正确答案)C.因停机而停止一个程序的运行D.电脑死机[2015.09]计算机病毒是()。

2016计算机原理复习重点

2016计算机原理复习重点

2016计算机原理复习重点D12存储系统通常分为三级存储体系是指:Cache—内存—外存三层架构,通常内存(主存)和Cache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

3总线概念●计算机中各个功能部件是通过总线连接的,它是各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公共线路。

●总线: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能为多个部件服务,可分时地发送与接收各个部件的信息。

●总线的数据通路宽度:指能够一次并行传送的数据位数。

●总线分为单向总线和双向总线。

(传送方向分)单向总线:挂在总线上的一些部件将信息有选择地传向另一些部件,却不能反向传送;双向总线:挂在总线上的任何一个部件或设备都可以从总线上有选择地接受其他部件或设备的信息,而且能通过总线有选择的向其他部件或设备发送信息。

●根据所传信息种类不同,通常系统总线可以分为三种: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4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从语言功能角度划分层次结构,一般地,计算机的语言由低到高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专用语言等●计算机硬件的物理功能是执行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能够被计算机硬件直接识别的语言。

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结构的低级程序设计语言。

5计算机的主要指标●机器基本字长:参与计算机运算的操作数的基本位数。

●存储器容量:一般,以字节数表示存储器容量,例如:1KB=210B;1MB=220B;1GB=230B;1TB=240B第2章数据信息表示2.1数值数据的信息表示(掌握)1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2数的小数点表示●根据小数点位置是否固定,数的格式分为两种表示形式,分别是定点数和浮点数。

●定点数的表示:定点正数、小数(重点是小数)原码/补码/反码表示范围如习题2.4:分别写出字长8位(含1符号位)定点小数的原、补、反码表示时的十进制数范围●浮点数的表示:典型/IEEE✧典型形式:用一对定点数(阶码和尾数)来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主要由阶码决定,精度则主要由尾数决定。

✧规格化浮点数:尾数:1/2 ≤ |M|< 1正数,规格化表示的尾数形式为:0.1xx (x)补码表示的负数,规格化表示的尾数形式为: 1.0xx (x)如:习题2.5:浮点字长为32位,其中阶码8位(含1位阶符),基值为2,尾数24位(含1位数符),若阶码和尾数采用同一种机器数形式,试问当该浮点数分别用原码和补码表示时,且尾数为规格化形式,分别写出它们所对应的最大正数、最小正数、最大负数和最小负数的机器数形式及十进制真值✧移码:移码通常用于表示浮点数的阶码如果浮点数的阶码有n+1位(包括1位符号位),其阶码的表数范围为-2n~+(2n-1),则阶码x的移码定义为:[x]移= 2n + x , -2n≤x ≤2n-1移码的性质:当x<0时,[x]移的符号位(最高位)为0,当x≥0时,[x]移的符号位为1,与原、补码符号相反。

2015考研计算机冲刺课程讲义-组成原理介绍

2015考研计算机冲刺课程讲义-组成原理介绍

IEEE 754标准 大多数计算机的浮点数采用IEEE 754标准,其格式 如下,IEEE754标准中有三种形式的浮点数。
ms E m
5
2015考研计算机冲刺课程配套讲义
组成原理
以短浮点数为例讨论浮点代码与其真值之间的关 系。最高位为数符位;其后是8位阶码,以2为底,阶 码的偏置值为127;其余23位是尾数。为了使尾数部 分能表示更多一位的有效值,IEEE754采用隐含尾数 最高数位1(即这一位1不表示出来)的方法,因此尾 数实际上是24位。应注意的是,隐含的1是一位整数 (即位权为20),在浮点格式中表示出来的23位尾数 是纯小数,并用原码表示。
第①和②种情况,已是规格化数。第③和④种情 况需要左规。尾数每左移一位,阶码相应减1(EC– 1→EC),直至成为规格化数为止。第⑤和⑥种情 况需要右规。尾数每右移一位,阶码相应加1( EC+1→EC)。 (4)舍入 (5)溢出判断
浮点数的加减运算步骤 (1)对阶 对阶的规则是:小阶向大阶看齐。 (2)尾数加/减运算 对阶之后,就可以进行尾数加/减。 (3)尾数结果规格化 规格化的尾数M应满足: 1/2≤|M|<1
尾数结果规格化 可能出现以下6种情况,即: ① 00.1 x x… x ② 11.0 x x… x ③ 00.0 x x… x ④ 11.1 x x… x ⑤ 01.x x x… x ⑥ 10.x x x…义
组成原理
十进制数的BCD码 BCD码是指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CD码用4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它既具有二进制数的形式,又保 持了十进制数的特点。4位二进制数可以组合出16种代 码,能表示16种不同的状态,只需要使用其中的10种 状态,就可以表示十进制数的0~9十个数码,而其他 的6种状态为冗余状态。由于可以取任意的10种代码来 表示10个数码,所以就可能产生很多种BCD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掌握
1、存储芯片的简单扩展
2、顺序存储器和交叉存储器的区别
3、磁盘的技术指标的运算
4、cache的替换方法
最不经常使用(LFU)算法,近期最少使用(LRU)算法,随机替换算法
5、总线集中仲裁方式
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查询方式,独立请求方式
6、流水线的概念
7、DMA的概念
掌握
1、补码
2、原码乘法的基本做法
3、指令和微指令的关系
4、“指令”那一章很重要(例如寻址方式等)
5、中断的概念和过程
中断是指CPU正常运行程序时,由系统内/外部非预期事件或程序中预先安排好的指令性事件引起的,CPU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去为该事件服务的程序中执行,服务完毕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

中断请求出,中断响应,中断服务,中断返回
6、硬盘的相关概念(例如磁道)
7、各种编码表示,注意0的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