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编制后方交会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编制后方交会程序
程序编写
后方交会用真数计算的要点是:先根据A、B、C三个已知点的坐标(XA,Y A)、(X B ,YB)、(XC,YC)及两个水平观测角α、β,计算出已知点到未知点的坐标方位角如αBP,然后根据这个坐标方位角及已知坐标增量和α、β角求出已知点到未知点的坐标增量,最后求得未知点的坐标XP,YP。
由图1可知,CP、BP、AP三条直线的方程式为:
图1为后方交会示意图,图中ABCP是以逆时针方向编号。
联立解式(1)、(2)、(3)得待定点P的解算公
由此可求出P点的平面坐标,再根据P点的平面坐标算出P点到其余各点的距离 D,再由下式求出P的高程H:
式中H—— P点的高程;
H已知——已知点的高程;
D ——P点至已知点的距离;
Z ——P点至已知点的天顶距;
I ——仪器高;
L ——占标高;
K ——大气折光差;
R ——地球半径。
根据上述公式首先进行版面设计,结果见表1。
表中第一行为程序名称(此单元格为合并单元格);第二行A~E列分别是后视点一及其坐标高程和标高指示,第二行F~L列分别是后视点二及其坐标高程和标高指示;第三行A~E 列分别是后视点一的点名及坐标高程和标高的值,第三行F~L分别是后视点二的点名及坐标高程和标高的值;第四行A~E列分别是后视点三及其坐标高程和标高指示,第四行F~L列分别是后视点四及其坐标高程和标高指示,第五行A~E列分别是后视点三的点名及坐标高程和标高的值;第五行F~L列分别是后视点四的点名及坐标高程和标高的值;第六行A~E列分别是设站点及各后视方向
的水平角指示,第七行A~E列分别是仪器高及各后视方向的天顶距指示,第六、七行F~L列(均为合并单元格)分别是设站点坐标高程及两组坐标高程之差和备注。
以上部分为已知数据、观测值和未知点成果,这部分作为打印输出部分。
表2及表3为中间计算过程,现说明如下:表2在Excel表中是第六~九行的M~T列,其内容为各水平角和天顶距的弧度值、各组高程值、最大最小高程值,以及α1、α2的指示。
说明:M8~P8、M9~P9是将水平角、天顶距观测值转化为弧度值;
Q8、Q9,R8、R9是求P点的各组高程值;
S8、S9是求P点的各组高程值的最大最小值;
T8、T9是求第一组和第二组α值(150°≥α≥30°)。
表3在Excel表中是第六~九行的U~Z列,其内容为β1、β2、B点至P 点的方位角正切、坐标增量、P点的坐标值。
各单元格的表达式为:
说明:U8、U9是求第一组和第二组β值(150°≥β≥30°);
V8、V9是求B点至P点的方位角的两组正切值;
3结束语
从本文的尝试来看,将一些常用程序编制成具有简单界面的程序既简单又经济,是行之有效的。
表1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如已知点情况、观测值、待定点成果以及成果的质量情况,只须将表1打印出来保存即可。
表2、表3为计算过程,可不打印输出,这样又能节省材料。
建议:对每次算出的结果取一个点进行检验,以免无意之中把某一单元格表达式改变而产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