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大饭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大饭店
市区/韦晓雯
朋友是土生土长的盐城人,她推荐我来这里只说了一句话:“这里把旧日的盐城生活刻进了建筑里”。
“将盐城建筑特征、影像记忆、街巷生活等多维元素打翻,再艺术化地重新嫁接、组合,在现代化的基础上,立体化、场景化地呈现盐城的时代文化。
”
走进一段不属于我的青春,就像窥探了上一代人的记忆般,兴奋、激动又充满无限好奇。
重建的竹林大饭店位于盐城市中心最繁华的建军路146号,这里曾是竹林饭店和竹林商业城原址。
朋友是土生土长的盐城人,她推荐我来这里只说了一句话:“这里把旧日的盐城生活刻进了建筑里”。
我生在千禧年后,记忆随着科技高速流转,城市里高楼大厦不断建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幼时零碎回忆中的一只邮筒、两张大头照、三人同逛满大街的夜市已是足以向同龄好友介绍的古旧景象。
所以走进竹林大饭店的我才会充满惊喜。
那不仅是一家饭店,更像是一座博物馆。
大街小巷汇聚在这一方之地,触目便是鲜红的帷幕,在它之上有着被灯光打亮的“人民大舞台”,周边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暖黄色的灯牌写着一个个店家名,照亮了可以乱真的充满“霉迹”的墙壁。
“丽音阁”有钢琴、二胡给游客赏玩,“唐四理发店”里居然也有五六个游客坐着等那“剃刀手艺”,“新华书店”里放着泛黄的书籍与上个世纪的报纸和挂历画。
我和其他游客不小心撞在一起,两人互相道歉,又笑着继续欣赏这“主题博物馆”。
转角处被额外打了一束光,光顺着金黄的银杏叶落在竹编的椅子上,我轻轻坐在这竹编椅子上,正愁没人拍个照,刚刚不小心相撞的
那位游客竟朝我招招手,帮我拍了一张,我笑着拉她一起坐在椅子上,两个人一起在银杏树下留下了奇妙的缘分。
走过转角,我摸着每一块墙壁,漫步其间,每一块墙壁都在争夺我的视线。
旧式的学堂里挤满了人,探过窗户往里看,好似窥见了时间的倒流。
老电视机,老玻璃木柜子,老式自行车,缝纫机甚至墙上“修锁铺,配钥匙”的字样都让我在脑海中拼凑出一个曾经。
直到我看到了一个墨绿色的邮筒,历经风霜的投递信件口。
白色喷漆的“邮政”二字,中间注明的“开筒时间/第一次上午十点整/第二次下午四点二十”,让我恍若走进了那个原本并不熟悉的年代。
我的历史记忆与上个年代之间的隔阂由此被推倒,铺天盖地的旧日生活气息席卷了我。
原来,我也是时代中的一人,并没有被时间割裂与隔离。
接下来的一切便充满了亲切的怀恋。
我幼时吃过的糖麻花,刚来盐城时室友分享的阜宁大糕,幼时见过的泥人,来到盐城时常品尝的鸡蛋饼,回忆与现实不断交织。
在昏黄的灯光下,那被布置好的居室与我老家有着惊人的重合,周边的“老街油炸社”“馄饨铺”“豆腐店”不断地传来诱人的香气,将人静静地放置在了一段时光里、一段记忆中。
我试图挤进喧嚣的餐桌间坐下,被一阵阵香味吸引,不由得靠近。
“你们好,这鸡蛋饼好吃吗?”
“好吃啊,老盐城特产了,外地人没吃过地道的吧,快来尝尝!”
走出饭店,又回归到车流不息的现代街道旁,那些金黄的银杏叶还在眼前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