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
1、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已经利用和基本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6%,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可利用的较好土地已开发利用,后备资源短缺。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用地等都面临着开发利用粗放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肥力下降,土地环境退化
关于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情况,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蔓延、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l/4。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工矿城建民房挤占耕地,致使耕地资源锐减。
4、用地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用地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5.68%,非农业用地仅占4.53%。
而且农用地中耕地占14.21%,牧草地占35.27%,林地占20.35%,园地占0.79%。
其中耕地、林地比重较低,牧草比重较大。
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土地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些年来全国普遍兴起的果园热、桑园热、鱼塘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占用许多高质量的宝贵耕地,而且个别地区由于产、运、销不配套,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特征更加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规模失控;
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的外延式发展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被征用。
城市用地规模失控。
2、城市用地结构及布局不合理;
受我国历史产业政策重工业、轻农业,重生产、轻生活,重加工、轻基础设施的影响,我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比例失调及其区位不合理。
3、城市用地集约度偏低;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土地利用率低,大多城市的旧城区存在建筑物高度偏低,基础设施落后,且新城市区土地利用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这说明城市建筑物以低层建筑为主,城市土地立体空间利用不足,集约度偏低。
4、城市土地利用产出效益低;
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是粗放或外延扩张的模式,致使城市土地产出效率低。
5、城市土地管理机制不完善,城市存量土地闲置严重;
目前,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政出多门,管理混乱。
多家管理的结果是利益抢、责任推,形成了许多管理上的盲点,并且管理手段是单一的行政管理,土地市场不健全,致使城市土地闲置严重。
6、生态恶化。
目前在我国相当多的城市中出现的因超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下陷、垃圾包围城市和河流湖泊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密集程度超出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引起的,加之各地财力有限,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这种现象还在不断恶化之中。
土地可持续利用中问题的解决
一、总体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为:保持和加强土地的生产或服务功能(生产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安全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具有社会承受力(可承受性)。
土地可持续的实质就是要经营好一个庞大复杂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生物转化、社会生产等各种方式,创造人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同时,通过对人类行为的优化控制,通过合理改变和调整土地的用途,协调和平衡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等多种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高效的、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生态环境。
具体说,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地尽其用、各得其所、合理利用、协调控制。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强化并完善《土地管理法》的执法和监督机制,使土地资源的管理实现全面的法制管理。
加强对执法管理者的监督,除完善监督机制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具备对政府管理人员的监督能力。
加强土地资源的权属管理和地籍管理。
加强所有权和使用权管理首先要做好地籍管理。
依法划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登记注册,明确各种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的使用权力和有关保护、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和义务,变更权属关系时,使用者必须依法履行变更手续。
建立健全土地的法制管理系统,用法律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使土地资源能可持续利用,必须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处理好人与土地的关系,要保护、珍惜资源。
在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节约利用土地资源,谋求人与土地资源和谐发展的关系。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用可持续发展观因地制宜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树立新型的人地共生新土地利用观念。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土地生产率.珍惜和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制定可持续利用规划
按照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实现其持续合理的利用。
3、加强农业用地的管理
1、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耕地产量。
实施农业生产时,充分挖掘潜力,提高耕地产量。
另一方面,用地必须与养地相结合,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保持和加强土地的生产功能。
2、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
3、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
4、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5、改变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实施用养结合型耕作制度、提倡多种作物轮作、套作。
减少合成物如化肥、农药的过多投放,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极大提高和恢复土地肥力水平。
进而达到保持土地生产力持续的目的。
6、调整农业政策,制定合理的农业产品价格,组织资金、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
理水土流失。
4、加强非农业用地的管理
1、集约利用城镇土地。
城镇建设用地必须精打细算,坚持城镇土地成片开发,某片征用后应尽快开发建设,待确证有必要的情况下才开发其他地块。
完善城市土地市场,严禁将土地批租围占后长期不用,尽量减少商品房闲置率。
建设用地的规划还应充分考虑地基土的条件,尽可能选择地基持力层较好的地区,以利于建造高层建筑,提高建筑容积率。
2、调整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
3、合理开发旅游用地
旅游开发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地的开发利用应该注意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大力提倡生态旅游,将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控制旅游人造景观的建设。
4、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要与城市经济发展相融洽,又要与城市的特点和文化相结
合。
要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5、维护好城市土地系统的生态平衡,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重在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优质高效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型的生态系统。
要实现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绿化是核心。
另外,对于城市土地的污染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工业用地布局,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处罚力度,防治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小于污染物的净化量。
5、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根据城市规划,采用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土地置换、土地储备等措施,实现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的调总量动态平衡。
6、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严格城市土地管理
完善土地政策法规、严格城市土地管理。
其中包括依法管地、依法用地,加大土地部门的监察执法力度及其对违法用地的执法力度;用动态的眼光管理城市土地,在规划限制下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农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的一书两证制度;理顺土地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购贮备制度;完善城镇土地有偿出让、转让的有关法规政策。
5、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
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方向,确定一定时期内土地开发利用结构以及建设用地、农田保护区等控制性目标和土地开发目标,确定城市发展、开发区建设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范围。
在确保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并且限制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方向,减少耕地占用,如城镇发展、工矿企业或高速公路建设等都应在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下进行规划;协调农业用地和非农用地的关系。
6、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土地的利用,加快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简历开发区循环经济的核心、实行一定的生态退耕以提高耕地质量
以及加强土地资源的整理复垦。
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土地资源的法治管理
(二)实施土地利用的用途管理制度
(三)实施耕地特殊保护制度
(四)加强非农业用地的管理
(五)加强土地整治,确保土地的永续利用
7、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结合国外的水、土资源的可行方案对我国的土地资源实施有效的管理。
同时,也可以由政府或国内大集团公司出面与人少地多的国家合作开发土地资源,开办合资或独资的农场、牧场、林场等,由国内组织有专业技能、素质高的农民参与国外发展农、林、牧业的劳动,中方的所得可转化为国内需要的粮食、木材等农产品运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