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海滨小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炼主要问题。

3.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

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海浪的录音)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

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齐读课题:《海滨小城》
二、在预习中,哪一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那一段。

自由读后,指名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
老师出示所有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是形声字。

2.义
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沿海)
喧闹:喧哗,热闹。

寂寞:不答理,没有人理睬。

每逢:每次遇到。

3.还有一些词语是经过查字典理解的,向同学们汇报。

四、读熟课文。

1.自由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五、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是同一个意思,关系最密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美丽。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的美景。

第三部分(7):总结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六、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出来。

七、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归纳出解答不出的问题。

八、小组代表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九、老师与同学一起,归纳出2-3个重点问题。

1.海滨是沿海地带,书上应该只描写海滩,而不应该描写大海。

2.为什么说贝壳是寂寞地躺在那里。

为什么用寂寞这个词?
3.为什么说凤凰树开花是“热闹”?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2.学习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并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3.使学生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问题导入课文(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可由第一段开始学习。


二、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理解海滨的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一部分,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2.把书扣过去,说说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鱼、虾、蟹、海螺)
3.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再默读第一部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5.填空。

(出示投影)
()的天()的海()的机帆船
()的海鸥()的云朵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7.指名读,评读。

(老师可以适当范读)
8.再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9.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读,再评读,体会到早晨海面景色迷人。

再自由读。

10.填空。

(出示投影)
()的贝壳()的鱼()的虾和蟹
()的海螺
11.结合句子通过对比,理解“寂寞”,说明沙滩上贝壳太多了。

“喧闹”是因为船队满载而归,人们高兴得大声呼喊,异常活跃。

海滩很热闹。

有语气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4—6自然段),理解小城的美丽,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二部分,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这一段描写的景物美在哪里?
2.庭院:
①树的数量、种类多。

——形象美
桉树叶味道香、浓。

——味道美
凤凰花多、红。

——颜色美
②重点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体会“热闹”、“笼罩”在句中的意思。

③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

总结特点:树多
3.花园:
①重点体会“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茂盛的枝叶长得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这句话描写了榕树数多而形美。

②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

特点:榕树多而美
4.街道:
①重点体会街道独特而洁净。

②想象有语气地朗读。

特点:洁净
(三)齐读最后一部分(第7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概括出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三、小节写法
通过板书理解前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海滩的景色,都是描写海滨这一个方面,后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庭院、公园和街道,都是描写小城这一个方面。

课文先写了海滨这一方面,后写了小城这一方面,这就是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今后我们写文章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把文章写清楚、具体。

四、拓展作业
学习第一部分的写法,练习写一段话。

1.回忆第一部分的结构,先写了海面,再写了早晨海面景色迷人,最后写了海滩的景色。

2.板书景物,体会作者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所描写的景物很有特点。

3.老师举例,学生先想,师生再共同说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

要有顺序。

4.再回忆,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具体的。

用上了颜色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5.学生先自己想,如何把景物写具体。

师生共同说具体。

6.按这个方法,自己再找内容,试这说具体。

7.同桌互说互改。

8.指名说,全班帮助修改。

9.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

10.落笔。

板书设计:
海滨大海白灰金黄
(1—3)沙滩贝壳寂寞
19 海滨小城船队喧闹赞美
小城庭院树多
(4—6)花园树茂热爱
街道干净
(教学反思参考1)海滨小城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教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2.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

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

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

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

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

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教学反思参考2)海滨小城
通过《海滨小城》一文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也让我认识到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还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理念,掌握更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要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1.通过课上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知识,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独特认识,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3.课上探究式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密度,使学生对文章所流露出来的作者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语感,而读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培养语感就成了无源之水。

读有助于理解,有助于丰富语言材料。

故我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读代思、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让我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向,当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点拨,从而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