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学教学本质 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数学教学本质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作者:郭章运
来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9年第05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七条建议,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为使广大数学老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好地把握“标准” 的理念和意图,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本文从数学教学本质与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作一些探讨,为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1 全面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数学学科是一种具有严谨系统的演绎科学,数学活动只是高度的抽象思维活动.数学教学就是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数学教师只重视严格的演绎逻辑推理,干瘪、枯燥无味,单一的“讲授式” 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则是听讲和做题.尽管有失片面,但也说明了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更加强调了师生双方的活动,强调以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师生双方活动是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标准” 明确指出: “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造成了数学的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更需要学习者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 、“再创造” 的活动过程,正是为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让学生置身于适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发现和猜测数学概念和结论,从而使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师生共同发展是数学教学的又一本质特征,这是“标准” 对数学教学本质认识的提升,是对教学相长的发展标准” 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又必将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对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标准”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互动的数学教学改变了全由教师控制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对教学的传统认识,教师要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标准” 强调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与此同时,课程内容的变化,无论是淡化的知识,还是新增的内容,从知识结构、处理方式、重难点变化、教学方式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认真思考,积极探讨.
2 准确定位数学教师的角色
数学教师在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之后,要迅速熟悉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标准”,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强化技能训练,往往是教师“主宰” 课堂,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种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时期会有效果,但从长远观点,高层次思维和学生长足发展看,是远远不够的. “标准”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学生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参与实践” . 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这种设计与组织不是以教师为“主宰”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和组织,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空间和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把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环节,教师不只是讲授者和权威,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评判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上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讨论中教师要当好顾问,帮助学生解决讨论和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又要有效地组织讨论和交流,还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当对话者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之间交往,融洽师生关系,通过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新形势要求我们不仅是单一的课程教学的执行者,还应该是集教学、教育、科研、管理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终身学习是教育变革对数学教师提出的又一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给学生提供“新”的、“活”的知识.教师的使命在于创造,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等等都要求我们应成为“研究型” 、“学者型” 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钱佩玲. 如何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通报》, 2003 ,(10).
[2] 任长松.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 18 条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