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点的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点的名词解释
1、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蒸气压达到该温度下该气体的液体饱和压力以下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应用:露点是指空气冷却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开始冷凝成水的温度。
在平衡状态时,液面上空气的分压力等于大气压力加上液体的重度,所以叫正压力。
因为在大气压强下液体密度为1,在同一条件下,密度越大的液体露点越高。
露点计一般都是根据水的冰点温度选取。
露点又称凝点或冰点,它表示当空气温度降至其饱和程度时,水汽开始结露的最低温度。
例如:最常用的饱和水蒸气表露点是0 ℃,则气温是-15 ℃时,水蒸气表的露点就是-4 ℃。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露点与蒸气压无关。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该液体温度的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温度升高,饱和蒸气压减小;反之饱和蒸气压增大。
例如:当温度从0 ℃升高到50 ℃时,饱和蒸气压从1.01×10帕·米2/厘米2降低为0.98×10帕·米2 /厘米2,降低了40%。
因此,露点并不是表示气体中水汽含量的数值,而只是表示气体中水汽的最低温度。
2、利用露点计测定样品蒸发率。
样品蒸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蒸发掉的量。
具有“干”或“湿”的性质,是由样品的性质决定的。
它是确定湿度计算法测定原理及其他各种湿度测定法准确性的基础。
它是由于一些物质的性质所决定的。
常见的蒸发材料有:玻璃、金属、搪瓷、木材、纸张、石膏、水泥、人造纤维、食盐、蔗糖、食品、大理石、树脂、乳制品、化学药品、生物样品等。
其蒸发速度快慢不同,
因此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就显著不同。
使用蒸发材料进行测量时,必须将材料的干燥程度考虑在内。
3、物质在自然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是随着温度降低,所含的水分逐渐减少,水的凝结成水的现象。
从物理角度来讲,露点是在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压等于或低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当水蒸气的温度高于气温时,这部分水蒸气处于过饱和状态。
当气温降到低于水的冰点时,水便要开始结冰。
在水的凝结成水的过程中,水汽化直接放出潜热,凝结成冰需要吸收热量,水就从液态变成固态,放出热量。
露点的定义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水的温度,即露点温度;第二是指水汽在该温度下的饱和压力。
也就是说,露点不仅与气温有关,也与水汽的饱和压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