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七单元讲读1《英国乡村》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相映成趣: 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20.上行下效: 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 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21.矜持: 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22.缄默: 闭口不说话。 23.竭蹶: 形容经济困难。 24.绸缪: 缠绵。 25.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 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26.绮丽: 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27.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8.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29.淳朴: 诚实朴素。 30.渊源: 比喻事情的本原。 31.怡然自得: 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 32.谦和: 谦虚和蔼。 33.透辟: 透彻精辟。 34.垂怜: 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 同情。 35.嫣然: 美好的样子。
(1)
入liàn殓
jiǎn 俭 朴
yí 怡 然自得
(3)yí 贻 笑大方
鞭chī 笞
zhān 瞻 仰 shàn 赡 养
(2)
dàn 澹 然
屋yán 檐பைடு நூலகம்
输yínɡ 赢
(4)léi
羸
弱
yínɡ 嬴 政
1815 年,欧文遍游英国,特别是苏格兰、爱尔兰的名胜古 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工业革命的上升期,商业得到 了空前发展,传统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欧文在英国这 个传统资本主义强国里,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而对英 国乡村所代表的古典道德与生活方式体味颇深,遂写下了《见 闻记》和《布雷斯勃列奇田庄》等作品。《英国乡村》便是散 文集《见闻记》中的第七篇。
讲读 1
英国乡村
华盛顿·欧文(1783—1859),美国杰出的散文家 和历史学家。1829 年前后,他写了三部有关西班牙 的著作:《哥伦布传》《攻克格拉纳达》和《阿尔罕 伯拉》。在这些作品中,欧文以讲故事的形式,揭露 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歌颂了摩尔人为追求自由 幸福而进行的斗争。之后,欧文的创作热情便衰退 了。1832 年,他回到了阔别 17 年的祖国。他的晚年,除了当过几 年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外,绝大部分是在家乡度过的。1859 年 11 月 28 日与世长辞。美国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在文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的作家,在纽约下半旗志哀。而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则被人们传诵至 今,成为珍贵的文学遗产。他本人更被尊为“美国文学之父”。
[多维探究] 本文描写的是一个世纪前英国乡村古典宁静的田园景象,也
许在现代文明车轮的碾压下,这些田园景象将消失殆尽,对此,
你怎么看? 提示:(观点一)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层面的科学问
题,而且是一个富于群情人伦的社会道德修养的问题。现代文 明车轮碾压之下,不仅仅是环境平衡的破坏,更为危险的是道 德人心的沦丧,是社会和谐心态的失衡。因此,在尽力保护环 境的同时,我们还不要忘记寻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应的内心和 谐的新道德。
(观点二)田园景象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现在是工业化的 社会,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因此,随着 工业化水平的发展,田园景象必将慢慢消失。
[写法简析]
1.景与人的结合 一般人印象中的乡村,往往是天然纯净的美景。现在城市人流 行乡村游,让自己从钢筋混凝土中解脱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享受一下未被污染与破坏的绿色,总是在竭力摆脱人为的因素,强 调自然天成。而欧文不同,他的落笔点并不在于乡村美景,而是从 一开篇便紧紧扣住“欲对英国人的性格有所了解”这个目的,由城 市而寻到乡村,即使是对乡村美景的描绘,也是以对英国人性格的 刻画为主,写到民俗风情、文学文化、道德信仰,在人与景之间营 造出一种安宁祥和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英国人那种谦和淳朴的 性格渐渐鲜明起来。
3.恣情: 纵情。 4.恬静: 安静;宁静。 5.穷乡僻壤:荒凉贫穷而偏僻的地方。 6.猬集: 比喻事情繁多,像刺猬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 7.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8.浮泛: 漂浮在水面上;流露;浮浅而不深入的,不切实际的。 9.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 10.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
在句末括号内加“√”或“×”。
①谁侵.占.了五百职工的巨额社保金?
(×)
②业主为图一己之利侵.吞.公共绿地,其余业主的公
共利益却遭到破坏。
(×)
3.变幻 变换
同:二者都有“变化”的意思。
异:变幻:不规则地改变。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
换成另一种。前者侧重于抽象事物的改变,后者侧重于具体事
(39)嵯.峨.( cuó’é)
(二)多音字
(1)堡古 堡.堡 子.bbǎǔo 五里堡. pù
累.卵 lěi (3)累劳累. lèi
累.赘 léi
(2)荫荫 荫. .蔽 庇
yīn yìn
二、写准字形
收liǎn 敛 眼jiǎn 睑
(3)瞻.谒.( zhān yè ) (5)会晤.(w ù ) (7)龌.龊.(w ò chuò ) (9)草圃.( pǔ )
(2)别墅.( shù ) (4)富庶.( shù ) (6)情愫.( sù ) (8)喧嚣.(xiāo ) (10)怡.人( yí )
(11)流溢.( yì) (13)旖.旎.( yǐ nǐ ) (15)蓊.郁(w ěnɡ ) (17)林薮.( sǒu ) (19)蜿.蜒.( w ān yán ) (21)贫瘠.( jí ) (23)一帧.(zhēn )
5.“事实上,英国人对农村具有着一种天然感情。他们对于 大自然的美最能领略,对于农田之乐与乡居之乐也爱好最深。这 种情愫仿佛是得诸天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欧文对英国乡村的抒写,是从英国人对乡村的怀恋开 始,“英国人对农村具有着一种天然感情”。在这里,人与自然 的关系是和谐的,所有的建筑与景物都强调“奇绝而浑成”;人 与人之间,尤其是贵族乡绅与一般村民的关系也是和谐的,他们 通过劳作“感情融成一片”,“这种情愫仿佛是得诸天授”。文 中即使是对乡村美景的描绘,也是以对英国人性格的刻画为主, 写到民俗风情、文学文化、道德信仰,在人与景之间营造出一种 安宁祥和的气氛。
11.自得其乐: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12.烂熟: 肉、菜等煮得十分熟;十分熟悉,十分熟练。 13.旖旎: 柔和美丽。 14.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 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15.艳羡: 十分羡慕。 16.独具匠心: 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17.惨淡经营: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18.点睛之笔: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 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英国乡村》犹如一首田园诗,又像一曲牧歌,给我们一 种超然、恬静、优雅、淳朴的古典之美的享受。它以优美的文 笔介绍了 19 世纪以前英国乡村淳美的风俗人情,与代表着现 代商业文明的大都市伦敦形成了对照。全篇给人一种柔婉的人 情味,同时又能让人体味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局囿.( yòu )
3.从英国乡村景物与生活中可以看出沉淀其中的英国文化 与道德风情是什么样的?
提示:从英国乡村景物与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沉淀其中的英 国文化与道德风情。一方面,英国人对乡村景物和乡村生活的热 爱造就和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在大多数国家里,显贵之士往往具 有阴柔的性格,而英国绅士们则刚柔并济,既有健壮的体魄,又 有饱满的精神。而且,比之在大都市中,一个个“毫无空闲”“心 不在焉”的“冷酷”模样,正是在乡村的环境中,英国人的天然 感情才得以充分地流露和发挥。他们很高兴能从城市里一切冷冰 冰的礼仪和令人厌烦的客套之中摆脱出来,一改平日里腼腆和处
处克制的习惯,变得欣喜畅快起来。正是由于长期在自然景观的熏 陶之下,英国人拥有了“率真”“粗犷”和“较为随和”的一面, 形成了乡间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的场景。另一方面,英国由于地势 平直,极少名山大川,其逶迤的美景几乎全凭人工的精心雕琢。因 此,英国人有“与生俱来”的乡村情怀和对农田耕作天生的熟练能 力。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英国风光便有了它的独特之处, 处处都渗透着“一种道德之美”。“这种美感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 联想则是秩序,是安详,是审慎与持重,是历时悠久的传统与自古 尊崇的风习。”显然,欧文对乡间景物的描写已不仅仅出自对自然 美的偏爱,也源于对社会理想和道德观念的社会美的追求。欧文生 活在一个动荡多变的年代,平时又为了生计疲于奔命,他向往着一 种宁静、安详、淡泊名利的生活。同时,当时的美国是一个新兴的 国家,缺乏浓厚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传统习俗,因此,他也同 样崇尚英国的悠久历史和道德风尚。
(28)竭蹶.( jué )
(29)绸.缪.(chóu m óu )
(30)浥.透( yì )
(31)摇曳.( yè )
(32)热忱.( chén )
(33)逶.迤.( w ēiyí )
(34)绮.丽(qǐ )
(35)坟冢.(zhǒnɡ )
(36)平畴.( chóu )
(37)无虞.( yú )
(38)堡邸.(dǐ)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会晤 会见
同:二者都有“见面”的意思。
异:会晤:会面,会见。会见:跟别人相见。前者一般指国
家最高领导人之间的见面,后者适用范围比较广。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
号内加“√”或“×”。
①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亲切会.见.了莅临广安市考察的中国交
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一行。
(12)敛.藏( liǎn ) (14)匝.地( zā ) (16)翳.日( yì ) (18)瞥.见( piē ) (20)扑簌.( sù ) (22)俯瞰.( kàn ) (24)数椽.(chuán )
(25)葳.蕤.(w ēiruí)
(26)矜.持( jīn )
(27)缄.默( jiān )
物的改变。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
括号内加“√”或“×”。
①天气变.幻.多端,预报不可能做到 100%的准确。 (√ ) ②克服厌倦感的最好办法就是变.换.花样,给自己制订一个 锻炼计划,在计划里加入很多元素,如多种场地、多个运动伙
伴、多种音乐。
(√ )
(二)词语解释 1.局囿: 局限;拘泥。 2.荟萃: (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聚集。
[要点解读]
1.英国乡村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全文重在营造一种 什么气氛?
提示:景色的特点:超然、恬静、幽雅、淳朴、古典。全 文营造了一种和谐、安宁、祥和的气氛。
2.作者选取了什么场景来传达那种最谦和的美德与最淳朴
的乐趣? 提示:华盛顿·欧文描写英国乡村的本意在于确立一种稳定和
谐而富有诗意的社会范式,所以本文所选取的乡村生活便具有反 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处和谐的特点。文章开头便点出:农村(乡 镇村屯)——古堡、别墅、田舍、茅屋——树篱绿径——乡村教 堂——各类守夜赛会以及村间的喜庆宴乐——一般人的生活状 况、风俗习性乃至其喜怒哀乐。具体到行文中,便是对乡村的“天 然 感 情 ” , 乡 村 里 种 种 上 流 社 会 的 “ 赏 心 乐 事 ”“ 园 林 景 观”“住处点缀”“农田耕作”、乡间“风气”,文学中的“乡 土感情”,全景鸟瞰下的“绮丽风光”,乡村中先祖的种种遗迹, 清晨的教堂,夕暮的家宅……这种种场景或意象的选取,都重在 一种和谐气氛的营造。
4.作者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提示:先是“天然感情”在乡间的“真正发挥”,到“农 田耕作”“园林景观”上所表现出来的“才情”,到“整个乡 间蔚成风气”,到“关于自然风光所作的巨量精彩描写”,再 到“对于该国的面貌确实不无巨大影响”,最终落到“浸透于 其间的一种道德之美”。逐层拓宽,逐层递进,最终成为整个 乡村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并衍生为一种民族性格:“正 是这可爱的家园之乐,这对自己乡土景物的温馨恬适的感情给 人们带来了最谦和的美德与最淳朴的乐趣。”
(√ )
②2015 年 8 月 4 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华盛顿与美国总
统奥巴马举行了会.晤.。
(√ )
2.侵占 侵吞 同:二者都有“非法占有”的意思。 异:侵占: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用侵略手段占有(别 国的领土)。侵吞: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的财物、 土地等);用武力吞并或占有(别国的领土)。前者着重用强 力公开占据,涉及的对象除财产、领土外,还可以是时间、 权利等;后者在表示“非法占有”时,着重暗中占有,涉 及的对象一般是财产、领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