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①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他对曹魏的图谋。
因此,当吴蜀两国发生摩擦的时候,他所采取的完全是内部调和的策略。
②这档节目的参与者大多由相关网站推选,本期的男喜宾可谓是,其中要数一位科学家和一位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最惹眼。
③军地联手依法查处一起网络谣言诋毁海军的恶劣事件,青岛网民祝某因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A. 洞若观火百里挑一信口雌黄
B. 隔岸观火百里挑一信口开河
C. 隔岸观火凤毛麟角信口开河
D. 洞若观火凤毛麟角信口雌黄
2.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 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我国使用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不仅登上了榜首,而且“超算”上榜总数也首次名列第一。
B. 瑞士就给全体国民普发奖励工资的提案进行全民公投,76.9%的国民投了反对票,这一结果引起了各国人民的思考。
C. 一味使用别人的话语体系解释自己,结果往往自我曲解,能否说好故事,让别人理解自己,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话语体系。
D. 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蓝精灵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失落的村庄》将以全新的动画形式,讲述可爱的蓝精灵与邪恶的格格巫斗智斗勇。
3.下列诗句的意境,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最为相似
....的一项是()
A.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B. 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C.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D.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4.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 ,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 ④⑤③②①
B. ④①③②⑤
C. ③②①④⑤
D. ③①②⑤④
5.高二学习了唐诗宋词,恬恬的作文里常常会引用诗词,请你选出她引用不当
..的一项()
A. 入世与出世,成了每一个知识分子的骨子里都难以割舍又无法共存的矛盾双方,于是大家的心里便都装了一个范蠡,“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要功名,但不居禄位,既完成了儒家的积极用世,又实现了身退之后的江湖逍遥。
(恬恬习作《我们究竟追求什么?》)
B.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江南早春,常州人的赏心乐事便是到红梅公园赏梅花了。
(恬恬习作《晋陵春早》)
C.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走进焦溪古镇的翠冠梨园,春天的柔美与纯真扑面而来。
(恬恬习作《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D. 公务员应该是有职业担当的,你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你自己,而是天下;有良知的官员当是“邑有流亡愧俸钱”,当是“只为苍生说人话”。
(恬恬习作《公职的担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九龄幼聪敏,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竟.不从。
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
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误害忠良。
”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
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
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旧唐书》)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惟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贻:造成,遗留
B. 竟.不从竟:竟然
C.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旧旧例
D. 下诏褒.赠褒:褒奖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 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 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妒忌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 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3分)
(2)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3分)
(3)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3分)
9.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
(不超过15字)(3分)
三、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守睢阳作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①。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释】①鱼丽:古代战阵名。
10.根据诗歌内容,概括睢阳“日渐危”的原因。
(5分)
11.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句子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3)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4)云霞出海曙,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5)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
(张九龄《望月怀远》)
(6)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7)水落鱼梁浅,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哎呀斑鸠
冯世则
(1)暮春时节,紫藤花谢了。
晚饭桌上,女儿说,紫藤架顶飞来一对斑鸠,正在那里咕咕地絮窝。
饭后,女儿领着我轻手轻脚地去架下仰面观看,老眼昏花,终于看不明白。
随后的日子里断断续续听说,它们在那里产卵、抱窝,从春到夏养大了一窝咕咕的鸠雏。
(2)有了如此可喜的房客,超出一向的奢望,忽然想起名叫乔伊斯•基尔默的美国人的诗:“一棵树啊,她也许会在长夏,戴一窝旅鸫,妆扮她的鬓发。
”我们的紫藤架如今居然也有了如此的盛装,真是高兴事。
(3)三月里,紫藤开始吐芽舒蔓。
到五月,已经枝繁叶茂,疯长起来。
柔韧的藤蔓带着浅绿色的嫩芽争先恐后攀上L形的藤架,再覆盖上屋顶,就成了绿色的巨幔。
枝柯交错,层层叠叠,竟有一二尺厚。
阳光撒不下来,目光也透不上去。
一对斑鸠就落户在这一片深深浅浅、明暗掩映的绿色藤萝丛中。
我跟着女儿去到紫藤架下,她指指点点,我仰头这看那看,但见深绿浅绿迷离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最多无非有一团绿色特别浓郁而发黑罢,但我确实知道那儿真有一对斑鸠安居。
稍后,每逢清晨或黄昏气温适宜时,我夹着笔记本去紫藤架下写字,偶或听见它们的咕咕啼声,有时还听见扇动翅翼的声音。
女儿说,是鸠爸鸠妈在轮流外出觅食,喂养它们的鸠儿鸠女。
(4)城里的儿童天然一桩不利之处,是未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斑鸠却是我童年所知不多的鸟儿中的一种。
小学国文课上,先生曾细解《卫风•氓》里的两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为什么
“无食”?先生解释说,桑葚糖分高,甜,尤其是盛夏烂熟的桑葚,斑鸠特别贪吃。
它们不知道夏日炎炎,地表湿热,高糖分的桑葚掉到地上就会发酵成酒,斑鸠个子小,“饮少辄醉”,不用吃多少就会像醉鬼一样东倒西歪,遭到捕食。
“桑树林,那地方你们去过的,就有人去捕捉斑鸠……”(5)“逮它们干嘛?”
(6)“杀肉吃。
”
(7)“哎呀﹣﹣”好几个同学齐齐惊呼。
(8)先生举眼看看我们,接着说:“‘哎呀’说对了。
‘于嗟’就是‘哎呀’的意思:‘哎
呀鸠呀,别去吃桑葚了!’可惜,斑鸠听不懂诗人的劝告,还是会去吃桑葚的,它们饥饿,而且它们不知道人也会像它们那样忍饥挨饿,会像它们那样熬不住饥饿,更不懂得人有机心……”
(9)为酩酊的斑鸠叹息和担忧,是童年时期的事,相去已经太遥远。
至于诗经记录的那一声长叹,就更早。
而今的世道可不同了,还会有人捕捉酩酊的斑鸠么?
(10)有啊!而且同样地意外而残酷,尽管华北没有发酵的桑葚,鸠也并不酩酊。
(11)秋日一天,我出门走不多远,便望见左侧列道树丛中异常的律动。
心中一动,赶紧快步上前。
是一张粘鸟的丝网张在那里,一只斑鸠已然落网,正在拼命挣扎,羽毛凌乱,不复常态。
我上前一步,左手轻轻托起了它,想用右手帮它解脱,但那网丝如此之细,秋阳之下这一段闪闪发光,那一段却全然无形,我根本看不见。
也就在这一瞬间,它婴儿高烧似的体温和急如鼓点的心跳都传到我手上,还有它的眼睛,惊恐而且绝望。
它没有向我求救,它只是奋力挣扎,但它显然已经开始脱力……(12)怎么办?
(13)忽然有了主意,我朝小区门卫室小跑:当值的保安应当能够解决问题﹣﹣这些河北汉子都是当地人,各自的一亩三分耕地和宅基地都让给了开发商,成了无地农民,住进了开发商给他们修建的七层楼房,少数几个幸运儿还当上了保安,在小区值班看门。
张网粘鸟只能是他们干的事。
(14)当值的保安从远处看着我小跑过来,此前大约也已看见了我想要解脱小鸟而未果,明白我的来意。
“那网……”我气喘嘘嘘,一时还说不清楚,他就笑着接口了,“是我粘着玩的。
”笑容带三分羞涩,三分尴尬。
(15)“放了罢,行么?”
(16)他点点头,随即快步过去,我跟在后面,他背朝我,我看不见他的动作,也赶不上他的脚步。
等我走到跟前,斑鸠已经握在他手里,举手向空一掷。
(17)请求保安释放斑鸠,是十月间的事。
秋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么?果然,现在已经是严冬。
紫藤不常绿,一岁一枯荣,冬天里的枯枝败叶不再能提供庇护,即使一切平安,我们的小小的房客一家子也该迁居了。
而即使下一个春天如期而至,藤萝再次转绿,它们还敢再来这里营巢、与我们结邻么,既然遭遇了今秋那样的凶险?
(18)恐怕不会了。
(19)但也未必。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如今张着罗网的岂止北山?不来,又往哪里去?
(20)于嗟鸠兮,于嗟人兮!
(有删改)13.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诗人的句子,有什么作用?(6分)
1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15.文章第(7)段中“齐齐惊呼”表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2分)
16.请探究文章结尾“于嗟人兮!”的情感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
”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节选自《人民日报》)
17.文中“工匠精神”的含义有哪些?(6分)
18.请简要概括第②段论述思路。
(6分)
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6分)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孔子世家•在厄》)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
比喻见人有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2.B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把“不仅”放到“我国”之前。
C项两面对一面,在“找到”之前加上“能否”。
D项成分残缺,“讲述”后面缺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3.C
【解析】试题分析:“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意境清幽,颇有禅意,与之相似的唯有C项。
4.C
【解析】④句式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①句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着④句,即可选定B
5.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又考查诗歌鉴赏能力。
C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唐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描写的是塞北冬天寒风凛冽的时节,这里写的不是真的梨花,而是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并不是写春天的景色。
6.B
7.C
8.(1)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或把功劳资历排在之后。
(判断句、德望、劳旧,建议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分析)
(2)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或预备、准备)(皇帝)顾视咨询。
(知、顾问(古今异义,动词,偏重“问”)、句意通顺)
(3)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进、异、句意通顺)
9.①才智:聪敏致远(或睿智、才智过人、有才干)。
②为官:仗义执言(或刚正、正直、耿直、敢于直言、敢于谏言、直言不讳)。
③智慧:先知先觉(或目光长远、有预见性)。
④风度:风度典范。
⑤知(或识)人:与有才干者友善(或交友有道)。
(任意三个角度,词意恰当3分;不能用否定形式表示;紧扣文本,文本范围外不算;超过15字扣一分)
【解析】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B项,竟:最终。
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应是“李林甫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劳旧:有功劳的旧臣;唯:只有;进:进献;言:讲;异:意动用法,认为他与众不同;初:当初;知:掌管;堪:能够;顾问:顾视咨询。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要求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如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九龄幼聪敏,善属文”“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唯令公审筹之”“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概括其“聪敏致远”“仗义执言”“先知先觉”等品质。
参考译文: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
张九龄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孩子一定能有所作为。
”
开元十年,张九龄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
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
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
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之后。
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
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
”最终没有听从。
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土,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
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
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
”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
”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
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
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
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
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张九龄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天长节(玄宗生辰)百官为皇帝祝寿,大多进献奇珍异宝,只有张
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他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关系好。
挺之等人都有才干,和张九龄的交情终始不渝,他们的友情被当时的人都很称道。
到了德初年间,唐玄宗在四川,想到张九龄当时的先知先觉,下旨褒扬他。
10.(1)作战持续时间过长;(2)叛军包围圈越来越小;(3)守城将士虽顽强抗敌,但伤亡惨重;(4)整座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战况危急,无人上报天子;自己虽有破敌谋略,却无法实现)。
(建议:一点1分,四点5分)
11.(1)对睢阳这一战略要地日渐危险的担忧;(2)对频繁进攻的敌人的刻骨仇恨;(3)对自己能从容指挥作战的无比自信;(4)对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的赞颂;(5)对自己(将士们)坚贞不屈、誓死报国的精神的坚信与赞叹;(6)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为自己振兴国家的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感到遗憾。
(建议:一点1分)【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意思的理解试题,考生首先要认真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结合对题干的理解分析睢阳“日渐危”的原因。
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有如下原因:“接战”作战持续时间过长;“合围”叛军包围圈越来越小;“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守城将士虽顽强抗敌,但伤亡惨重;“无人报天子”整座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战况危急,无人上报天子;自己虽有破敌谋略,却无法实现)。
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此题注意要认真概括和筛序题干中说的城池日渐危的原因。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的意思,全诗都是在描写战争的惨烈,所以可以理解成作者都战争的仇视和担忧,仇视的是敌军的入侵,担忧的是国家的命运。
同时也透漏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懑和不满。
12.默写略
13.诗句生动写出鸟对树的装扮(鸟与树的和谐);与斑鸠到家中紫藤架顶絮窝的情形一致(斑鸠点缀了我的生活);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意味(拓展了作品的内容)。
14.用拟人的手法,“争先恐后”写出了紫藤疯长之态;比喻成“绿色的巨幔”,写出了紫藤的浓密;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写出了紫藤枝桠交叠的样貌;句式长短错落,写出作者对紫藤的欣赏喜爱。
15.孩子们对有些人的残忍行为的震惊;对斑鸠被捕杀的痛心。
16.作者化用“于嗟鸠兮”的句式,发出感叹;对人只为一己之欲伤害斑鸠鸟的批评;对斑鸠鸟无家可归的悲慨(无处可逃的命运的担忧):对生命要怀有悲悯之心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