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勇腌去辣味分外香(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国勇腌去辣味分外香(散文)
《和县文艺》2021年第二期发表系列散文《舌尖上的故乡》,是第三组童年的味道散文,共三篇。
一篇是“焖子”,一篇是“神秘的妈糊”,一篇是“腌去辣味分外香”。
准备写一百篇,一部分已经在报纸发表出来。
今天推送第三篇“腌去辣味分外香”,欢迎方家指正!
“葱辣鼻子,蒜辣心,秦椒光辣嘴头筋”,这是故乡形容三种辣味食材的俗语。
故乡的土葱葱白儿短,葱叶儿长,在菜地里从不出风头,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不过,女主人最怕这种土葱的辣味——在案板上切葱的时候,葱味儿挥发出来,能辣得人鼻涕横流;秦椒颜色鲜红,辣味浓郁,肉厚油大。
形如身着红衣的苗条少女,挂在辣椒枝上摇曳。
吃到嘴里,还没有待舌头品尝出辣味,嘴唇儿先被辣得麻木,疼得人直吸溜嘴,不停地发出“唏、唏、唏”的嘘声,可见是真的辣;蒜也是土蒜,蒜朵儿极小,蒜瓣儿却不少。
故乡有谜语“姐妹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形容的就是这种蒜的形状——有时候,蒜芯儿比蒜瓣儿还要粗壮一些。
土蒜极辣,每每做夜工的时候,就在怀里揣上一朵儿土蒜,瞌睡了掰一瓣儿放嘴里咀嚼,辣味儿立时上蹿到头顶,下沉到胸口,钻眼儿般地疼,瞌睡劲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故乡的三辣确实是辣,并非因为辣而一无是处。
经过多少代人的琢磨,找到了解决这些辣的办法——腌制成食材,却是上等的菜品,是人们一年四季离不开的佳肴。
春天,鲜蒜刚刚上市的时候,人们把坛坛罐罐搬出来,一层葱一层蒜地摆好放进坛中,浇上用自家地里生产的谷子酿制的黄醋,开始
腌制醋蒜。
用谷子酿制的黄醋非常混浊,不仅仅有醋酸味,还有谷物发酵后甜甜的味道。
也只有用这种黄醋腌制出来的醋蒜才能吃出蒜香的味道。
鲜蒜在坛坛罐罐中腌制七七四十九天,时间恰恰赶到收割麦子的时候。
男人晌午割了好几亩地的麦子,却没有丝毫的劳累,只是满心里丰收的喜悦。
女人把男人的辛苦看在眼里,早早地回到家中做好了鸡蛋捞面条,从坛中捞出腌制好的醋蒜,一瓣瓣地剥好放在面条碗里。
男人一口面条一瓣儿醋蒜,没有多大一会儿,就把碗里的捞面条吃得一干二净,非常满足地冲着女人喊:“好吃!”
腌秦椒非常有讲究:要在秦椒似红未红时采摘。
采摘得早了,秦椒还没有熟透,果肉水分大,腌制后缩成了一层薄薄的秦椒皮儿,没有嚼头;采摘得晚了,秦辣先自萎缩成一张皮,无论是怎么腌制,也
去不掉辣味儿。
除了辣,还是辣,怎么也吃不出腌菜应有风味来。
秦椒似红未红时,犹如小麦刚刚灌完浆,生命还没有停止,果肉厚实,水分少,腌制出来果肉几乎没有变化,形状也没有改变。
且经过长时间的腌制,秦椒变得越发地红了,给人的食欲感非常强。
冬天,大雪封门的时候,围炉而坐,不用生火炒菜,只管一口腌秦辣一口酒,没有多久就感觉浑身冒汗水,再冷的天这时也不冷了,冰雪也变得柔情起来。
掂着酒瓶醉醺醺地站在雪中引吭高歌,那情景,那心情,一定是非常地舒坦。
土葱是从春天吃到冬天的青菜。
春天里撒下种子,没有多久土葱就“噌、噌、噌”地生长出来了。
边种边吃的日子里,一茬儿新葱吃过,另一茬儿新葱又长了出来,即使是到了晚秋,苦霜从天而降,也没能让土葱停止生长。
深秋初冬,就到了腌制土葱的季节,把洗净了的土葱放进黄醋中,一天的时间,辣味儿就变成了香味儿,成为可以搭配百菜的“佐材”。
最妙处是佐以荦菜,无论是多么油腻的高汤,或是鸡鸭鱼肉,或是山珍海味,不过是放上一根腌土葱,立即就转换
了风味,变得清爽可口了。
把腌制的土蒜、秦椒、土葱放在一起时,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从颜色上看,有青有红有白,如一幅淡淡的山水:如果说青的葱把山林印染,红的秦椒是鲜花朵朵,那么,白白的蒜则是天上的云了。
只是不知道这云什么时候落下来的,竟然和山林、鲜花融为一体了。
在品尝腌制的三辣时,洒上几滴麻油,醉人的醇香很快就氤氲满屋。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地明了中华餐饮文化中“色香味俱佳”的境界!
作者简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
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
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
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