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分数的应用》说课稿
《百分数的应用》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第三小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说学情
(一)、说教材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先求出来。

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设置数学活动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说学生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要求学生找准单位“1”和比较量,理解数量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够正确的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的意义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的各种数据,使他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掌握数量关系的同时,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

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的列试计算。

难点:
找准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理解数量关系。

三、说学法、说设计
(一)、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说设计理念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说设计
我在设计上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改变单一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在解读信息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2、改变程式化的分析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量关系。

3、改变以解题为主的练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富有现实意义的信息分析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课件出示三清山2005—2007年接待游客情况统计图,然后引导学生解读信息,发现问题。

当学生发现2006年和2007年都比前一年增长人数相同是,我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增长人数相同,增长的百分数也相同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意见不一。

我再次提问:“要知道增长的百分数是否相同,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从而引出两个小问题:1、2006年比2005年游客人数增长了百分之几?2、2007年比2006年的游客人数增长了百分之几?这时,引出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选择2005年——2007年三清山游客人数作探究的主体材料,一是考虑三清山是我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学生对这一材料是熟悉的,也是感兴趣的,二是学习材料蕴含着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和前一年比,2006年和2007年接待游客增加的人数相同,但增长的幅度不同。

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学习材料,使材料更富现实性,更具应用味。

因此,我将这部分做为学生本堂课学习的主体内容。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

(1)、2006年比2005年游客人数增长了百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四人小组讨论。

点拨学生明白:求2006年比2005年游客人数增长了百分之几?其实就是求增长的人数相当于2005年人数的百分之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可以想到:先算出2006年比2005年增长的人数,再除以2005年的人数,教师肯定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一问题是把2005年的人数看成单位“1”,把2006年比2005年增加的人数看作比较量,然后利用课件演示并小结,板书算式。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当学生说出还可以先算出2006年相当于2005年的百分之几,再减去单位“1”——100%这种算法后,我提问为什么要减100%,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2005年的人数看作单位“1”,我再次演示课件,板书算式并小结。

2、学生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2)、2007年比2006年的游客人数增长了百分之几?学生汇报后板书,并思考中心问题。

“增长人数相同,增长的百分数也相同吗?”
3、交流反馈
学生通过验证后得出结论: 增长人数相同,增长的百分数不相同。

教师提问:这是为什么?学生不难想到这是因为单位“1”不同。

设计意图:要解决本课中心问题:“增长人数相同,增长的百分数也相同吗?”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先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求“2006年比2005年游客人数增长了百分之几?”“2007年比2006年的游客人数增长了百分之几?”这两个小问题。

学生探究后,我再通过条形统计图上的操作,点拨学生探究的方向和方法,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理解。

由于单位“1”不同,虽然比较量相同,但对应分率不同。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数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信息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七、设计中的困惑
由于中心问题空间较大,具有挑战性,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困难,所以我在设计中,引导学生将中心问题分层进行探索,是否会扶得太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学生自主学习例2,在探究活动中,中下游学生是否已经真正掌握了数量关系,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他们指明探索方向、方法。

这些,值得我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