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苗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苗技术
水稻是虎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面积已达150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0%左右。

占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

为加快发展水稻产业,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市一直在进行水稻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研究探索。

由于我市属于高寒地区,水稻普通栽培只能选用11-13片叶的中早熟品种,气候条件一直制约着我市水稻的发展。

全市水稻平均亩产始终在500公斤左右,而且经常因为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

从2006年开始,我市进行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苗技术研究,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圆满成功。

种植品种可提高一个积温带,可延长生育期近20天,抢积温可达150℃,实现培育大苗、壮苗,增加单产30%以上。

2008年,省专家组测定虎林的万亩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苗高产创建亩产量705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增产182公斤,每公斤水稻按1.72元计算,亩增收313元,一次性设施投入比普通栽培每亩多65元,平均可用8年,平均每亩每年多投入8元,实际每亩多收入305元。

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品质好,促进了稻农增产增收。

该技术主要内容是:秋天做好床,地槽填稻壳。

薄膜密封严,防寒增地温。

覆盖三层膜,保暖提地温。

晚熟优良种,超早育壮苗。

延长生长期,亩产增三成。

具体技术规程如下:
1.品种选择
1.1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比当地活动积温高100-150℃的优质、抗病、高产的品种。

1.2二积温带选择13片叶品种,三积温带选择12片叶品种,四积温带选择11片叶品种。

1.3种子质量保证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15%,种子一年一更新。

2.大棚建设
2.1建设规模
以集中育秧小区建设为主,每个小区规模20栋以上,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源条件的地方。

2.2建设标准
每个大棚面积195m2、标准棚长30m、宽6.5m、高2.2m、棚向为南北走向。

采用地锚式钢骨架大棚或玻璃钢结构大棚。

2.3隔寒增温床设置
于秋季上冻前,先将置床床土挖出30cm-35cm,整平床底,切齐床边,铺上6-8道厚的塑料膜,膜上铺20cm稻壳,压实后用膜将稻壳包好、封严,也可用珍珠岩等代替稻壳,或用3cm-5cm厚硬体苯板作隔寒层,包好塑料膜,再将挖出的土回填整平压实。

2.4棚内苗床设置
棚内设2个床,床宽3.0m,中间留步行道30cm,棚边各留10cm,床高10cm。

3.培育壮秧
3.1壮秧标准
秧龄40-45天,叶龄4.5片-5片,苗高14cm-16cm,每株根数15条以上,100株苗干重4g以上,每株带蘖1个-2个。

3.2育苗前准备
3.2.1扣棚暖床
3月5日-3月10日,清雪扣棚,开始暖床。

3.2.2育秧准备
大钵体抛摆秧栽培选用434穴钵体盘,每公顷340盘-370盘/,机插育苗用子盘每公顷400盘左右。

3.2.3营养土配置
取旱田土三份加一份腐熟好的有机肥,将其过筛后与优质水稻壮秧剂混合,使用方法详见选择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3晒种
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

3.3.1选种
用密度为1.08-1.1的盐水或硫酸铵水选种(可用鲜鸡蛋测定密度,鸡蛋在溶液中露出一角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用清水冲洗。

3.3.2浸种消毒
用25%施保克或使百克3000-4000倍液浸种,每天翻动二次,在室内常温下浸种5-7天。

3.3.3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置于30-32℃条件下破胸,在25℃条件下催芽,当芽长1-1.5mm时,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凉芽6小时后方可播种。

推广应用蒸汽催芽器催芽。

3.4播种
3.4.1播种期
3月25日-4月1日抓住冷尾暖头进行播种。

3.4.2播种量
钵体盘每穴2-3粒,机插子盘每盘播芽籽70-80g采用机械播种,播量要均匀一致。

3.4.3定种、覆土
钵体盘种子要播在钵体2/3处,机插子盘播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覆土厚度0.5-1cm,做到均匀一致。

3.4.4封闭灭草
覆土后用90%杀草丹封闭灭草,每100m2苗床用25-30ml。

3.4.5平铺地膜
药剂封闭后,在床面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3.5后期管理
3.5.1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保温保湿,密封管理。

如遇低温寒流天气,可设火炉等临时增温措施加温以防冻害。

出苗至一叶一期,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
1.5-
2.5叶期,棚内湿度控制在25℃以下,严防秧苗徒长。

2.5叶期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晴好天气可做到昼揭夜盖。

3.5.2水分管理
秧苗二叶前原则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旦缺水要及时补浇,秧苗2叶后,苗床干旱时,要利用早、晚时间及时浇水,做到一次浇透。

秧苗3叶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但不能灌水上床。

3.5.3苗床灭草
当苗床出现杂草,稗草1.5叶期,每100m2用千金20ml兑水喷雾处理。

3.5.4防立枯病
秧苗1.5叶期,喷施一次移栽灵或青枯灵,防治秧苗立枯病。

3.5.5苗床追肥
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可喷施叶面肥,选用无公害高效腐殖酸液肥300-500倍液喷施,移栽前2天再喷一次做“送嫁肥”。

4.本田整地
4.1清理渠道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和机、泵、管、带保证畅通。

4.2修建方条田
稻田要规划建设成高标准方条田,单排灌排列有序,池子面积700-1000m2为宜,减少池埂占地,有利于机械插秧和收获作业。

4.3耕作
实行秋翻秋整地,作业土壤含水量为25-30%,耕深15-20cm,实行翻、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一般耕翻一年,旋耙二年。

4.4泡田
4月下旬开始放水泡田,要节水泡田,用好“桃花水”,井灌稻区要做好灌溉设计,面积较大的农户,要做好统筹安排,提高单井和灌区利用效率。

4.5平畦整地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畦面较平的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整地时间和进度要和移栽时间及进度相吻合,推广应用灭茬打浆机整地,提高整地质量,达到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标准,肥水不外流。

5.移栽
5.1移栽时期
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移栽,高产移栽期为5月15日-5月25日,做到不插6月秧。

5.2移栽规格
钵体盘摆栽规格30cm×20cm-33cm×23.3cm,抛秧每m213穴-17穴,子盘机插规格为30cm×13.3cm-30cm×16.6cm,每20穴-25穴,每穴3-4株基本苗。

5.3移栽质量
做到行直、穴均、棵准、灌水不漂苗,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机插后要及时补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