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第一章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通信原理-第1章

精品课件-通信原理-第1章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图1.2.4 测量系统模型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这类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 信号源、待测物体(中介 体)、信号检测(比较)部分和接收终端(显示)。此类系统中, 信号源发出的信号是已知的,一路作为标准信号,另一 路为经待测物体后变化的信号,根据两路信号的变化量来判断 待测物体的特征,即通过系统主要测量信号经过中介体后的变 化,来判断中介体的特征。
无线广播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是将基带信号附加到合适的载 波信号上,以便在信道上进行传输。针对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 处理方式,比如上面介绍的无线广播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是由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由于消息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以及不同的传输方法, 因此产生了种类繁多的通信系统。
为了分析消息传输的实质,可以把各类通信系统共性及基 本组成概括为一个一般模型。不管何种通信系统,信息总是由 发送端通过信道传递到接收端的。因此,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如图1.2.3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有些信号没有确定的数学表示式,当给定一个时间值时, 信号的值并不确定,通常只知道它取某一数值的概率,这种信 号称为随机信号或不规则信号。严格地说,所有的信号都是随 机信号。因为对于接收者来说并不能确定地预知信号在某一瞬 间应取何值。研究随机信号时应该用统计的观点和方法。图 1.3.2(b)所示为随机信号的波形举例,我们无法确定在某一
接收设备的作用则是完成发送设备的逆变换,它把接收的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信宿是信息到达的目的地,信息通过接收的信号还原为原
噪声可以由消息的初始产生环境、构成变换器的电子设备、传 输信道以及各种接收设备等所有信号传输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 产生,为分析方便起见,在模型中把噪声集中由一个噪声源表
根据研究的对象或关心的问题的不同,还可以出现不同形 式的具体通信系统模型,比如雷达、声纳及地震法勘测等测量 系统,如图1.2.4

通信原理第1章全书课件

通信原理第1章全书课件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古代应用光通信的见证,
它证明光通信在中国的应用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
年。
二、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 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 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 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 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 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 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 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 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 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 苏武放回。
8. 控制系统设计和测试。
MATLAB/SystemView 通信原理实验与系统仿真 (第2版) 曹雪虹 杨洁 童莹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四、考查方式
• 综合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 算;
• 平时成绩包括签到、课堂互动、章节测验、作业等环 节;
• 期末卷面成绩做为期末成绩,题型分别为判断题、选 择题、填空题、综合题。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 要源于学习通发布的章节测验,综合题主要源于课上 讲解的例题和课下布置的作业题;
古代通信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 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 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 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 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 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 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 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 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通信原理第一章

通信原理第一章

任何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以任意的方式进行通信。

1.1.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主要培养全局系统的概念) 通信: 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信息。

通信系统: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基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系统的模型用图1 -1 来描述。

 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受信者噪声源接收端信息源: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基带信号。

包括: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

前者是模拟信源,输出模拟信号;后者是数字信源,输出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放大、调制、编码等等; 信道: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包括:大气(自由空间)、明线、电缆或光纤。

模拟信号:凡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或取无穷多个值的,且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

数字信号:凡信号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

 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1.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图1-4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信息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受信者噪声源课程重点调制器:原始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从信号与系统的角度:调制器=频带搬移。

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频带信号。

已调信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携带有完整的基带信息二: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三:信号的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因而已调信号又称频带信号。

信道编译码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

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

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实现可靠通信。

作用: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

数字调制与解调 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PSK、相对(差分)相移键控DPSK。

通信原理第1章概论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1章概论PPT课件

用途
常规双边带调幅
广播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立体声广播
线性调制

单边带调幅SSB
载波通信、无线电台、数传


残留边带调幅VSB
电视广播、 数传、 传真


频率调制FM
微波中继、卫星通信、广播
非线性调制
相位调制PM
中间调制方式
数字调制
幅度键控ASK 频率键控FSK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
2020/11/7
6
续表(2)
第1章 概论
1.1
1.2 消息、信息与信号
1.3 数字通信
1.4 信道
1.5 信道中的噪声
1.6 信道容量
2020/11/7
1
学习目标
• 通信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 常用通信术语; • 信号、信息与消息的区别; • 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通信方式; •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 离散消息的信息量; • 码元速率,信息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 • 信道的分类; • 典型的信道噪声;
I = loga [1/P(x)] = -logaP(x) 这就是信息量的定义。
当a = 2时,信息量的单位为“bit”; 当a = 10时,信息量的单位为“hartley”; 当a = e时,信息量的单位为“nat”;
例1:假设明天天晴的概率为1/2,则“明天会天晴”这则消息的信息量为: I = -log2 [1/2]=1 bit
一、常用术语
通信: 消息: 信息:
电通信: 信号:
信息(或消息)的传输和交换。(研究的对象:
信源与信道)
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 数据或图
像等。
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

通信原理第1章

通信原理第1章

1.5.1 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码元传输速率通常又可称为码元速率、数 码率、传码率、码率、信号速率或波形速率。
码元速率:指单位时间(每秒钟)内传输码
元的数目,用符号RB来表示。
➢码元速率:RB - 波特(B) 码元速率RB与信号的进制数无关,只与 码元宽度Tb有关:
RB
1 Tb
通常在给出系统码元速率时,有必要说 明码元的进制,多进制(N)码元速率RBN与二 进制码元速率RB2之间,在保证系统信息速率 不变的情况下,相互可转换,转换关系式为 :
象等 6.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固定与移动 7.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TDM、FDM、CDM
1.3.2 通信方式
1.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A
信道
B
(a)
A
信道
B
(b)
A
信道
B
(c)
(a) 单工方式; (b) 半双工方式; (c) 全双工方式
2.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101
发 送 设 备
接 收 设 备
解: 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中,A出现23次,B出现14次, C出现13次,D出现7次,共有57个。
该信息源总的信息量为 :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速度~质量) 模拟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 可靠性指标:均方误差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 可靠性指标:差错率
一种前所未有、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
(10)因特网。因特网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地球变成“地球村”。
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
1)融合趋势:PSTN、CATV、计算机网络三网业务 融合;语音和数据融合;电域与光域融合;移动与 WLAN融合

通信原理第一章

通信原理第一章

P7
特点:随机性的,无法预知的。
信号:反映消息的电信号。
信息:把消息中的内容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抽象出来。 信息是消息和信号中包含的某种有意义的抽象的东西。
2、信息量:是信息或消息的一种度量。信息的 大小由信息量来衡量。
不同的消息人们对它的反映是不同的,如:下雨、地震
(太阳从东方升起) 下雨:经常发生,不足为奇,信息量小; 地震:不常发生,很惊讶,信息量大。 (太阳从西方升起)
P(x):消息的概率 a :2的整数次幂 P8
信息量的单位的确定取决于底数a:
若对数以2为底时单位是“比特”(bit — binary unit的缩 写);
若以e为底时单位是“奈特”(nat—nature unit的缩写);
若以10为底时单位是“哈特”(Hart — Hartley的缩写)。
数字通信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单元, 即同步系统。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 步调一致
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目前,无论是模拟通信还是数字通信, 在不同的通信业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数字通信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通信技 术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字通信技术已成为当 代通信技术的主流。
与模拟通信相比,它有如下优点: 1、抗干扰、抗噪声性能好 2、差错可控 3、易加密 4、数字通信设备和模拟通信设备相比,设计 和制造更容易,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5、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处理,数字信号可以 通过信源编码进行压缩,以减少冗余度,提 高信道利用率。 6、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大,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 越小;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 越大。
信息量:I information ∵ P(x)=1 必然事件 P(x)=0 不可能发生事件 I=0 I=∞

通信原理 第1章

通信原理 第1章

缺点: 缺点: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对同步要求高
第1章 绪论 章
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1.3.1 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 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 …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频带或调制)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频带或调制) 传输系统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实现通信的方式和手段: 实现通信的方式和手段: 非电的:如烽火台、 旌旗、消息树… 非电的:如烽火台、 旌旗、消息树 电的: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 电的: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 遥测、因特网和计算机通信等。 遥测、因特网和计算机通信等。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串行传输 :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 一个码元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 优点 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只需一条通信信道 缺点:速度慢 速度慢, 缺点 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其他分类方式: 其他分类方式: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专线通信和网通信
在工程应用中,习惯把一个二进制码元称作 比特 在工程应用中,习惯把一个二进制码元称作1比特 。
1.4 信息及其度量
若有M个等概率波形( ),且每一个波形的出现 若有 个等概率波形(P = 1/M),且每一个波形的出现 个等概率波形 ), 是独立的,则传送 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 是独立的,则传送M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媒质。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媒质。 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噪声源:集中表示分布于通信系统中各处的噪声。 噪声源:集中表示分布于通信系统中各处的噪声。 接收设备: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接收设备 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受信者(信宿):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受信者(信宿):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扬声 ):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器等。 器等。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pptx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pptx

第1章 绪 论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向未来个人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让我们关注其发展态势, 迎接它的到来。
目前,我国电话网的规模和技术层次均有质的变化,已初 步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固定电话、移动 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 大容量、 高速度、 安全可靠的电信网。
通常,有线通信亦可进一步再分类,如明线通信、电缆通 信、光缆通信等。无线通信形式较多,常见的有微波通信、 短波通信、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散射通信等。
第1章 绪 论
2. 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如连续波的振幅、频率、 相位, 脉冲 波的振幅、宽度、位置等)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 且直接与消 息相对应的,称为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有时也称连续信号, 这个连续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连续变化(即可以取无限多个 值), 而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这里指的某一参量是指我们关 心的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参量,绝不是仅指时间参量。当然, 对于参量连续变化、时间上也连续变化的信号,毫无疑问是模 拟信号,如强弱连续变化的语言信号、亮度连续变化的电视图 像信号等都是模拟信号。
用途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长距离导航、 时标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线电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定点军用通 信、业余无线电 电视、调频广
播、空中管制、车辆通信、导航、集群 通信、无线寻呼
300MHz~3GHz
100 10cm
特高频
波导
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点对点通
UHF 分米波无线电
第1章 绪 论
1.2 通 信 的 概 念
1.2.1 通信的定义

通信原理_(完整)

通信原理_(完整)

第2章 信道
消 息
信号
信 源
发 送 设 备
信 道
噪声
接 收 设 备
信 宿
发送端
接收端
通信系统模型
信道

信道:信号传输的通道(媒介)。Βιβλιοθήκη 信道狭义信道 广义信道
狭义信道:传输媒介 广义信道:传输媒介及有关的设备

狭义信道
架空明线

有线信道
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信道
狭义信道

有线信道
中长波地波
用途 相位键控PSK、 DPSK、 数据传输、 数字微波、 空间 QPSK等 通信
其他高效数字调制QAM、数字微波、 空间通信 MSK等
脉幅调制PAM 中间调制方式、 遥测 中间调制方式 遥测、 光纤传输 市话、 卫星、 空间通信 军用、 民用电话 电视电话、 图像编码
脉冲模拟调制
脉冲 数字 调制 脉冲数字调制
24k的值应在ttst0瞬间对rt抽样此抽样值为抽样时刻采样周期与码元同宽时偏保证最大信噪比由码型决定信息序列输出序列判决信号码间干扰随机噪声加性干扰第k个基本接收波形在抽样时刻的取值确定的依据常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理想的传输波形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如果信号经传输后整个波形发生变化但只要其特定点的抽样值保持不变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恢复原始信码这就是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又称为第一无失真条件的本质
连续信道/模拟信道。

编码信道:
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所有设备和媒介。 研究编码时,常用编码信道。 离散信道/数字信道。

连续信道:信道输入、输出的信号取值是连续的。 离散信道:信道输入、输出的信号取值是离散的。

通信原理第一章

通信原理第一章

• 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连续取值
– 基带信号(一般指未调制过的信号)瞬时值状态数无限,如正弦信号、 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 – 已调信号(载波一般为正弦信号)的参数A.F.P状态数无限。
正弦:
AM:
FM:
PM:
• 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离散取值
– 基带信号的瞬时值状态数有限。 如计算机.电报机等输出的信号。 – 已调信号的参数A.F.P状态数有限。 • *注: 也可称ASK 、FSK 、PSK等数字已调信号为连续信号,因为 他们的瞬时值在某一范围内连续取值。
Æð
Ö¹ Ò»¸ ö×Ö· û Ò»¸ ö×Ö· û
Ö¹
(a)
Òì½´ ² «Êä
SYN×Ö · û
SYN×Ö · û
SOH×Ö · û
ÐÅÏ ¢×Ö· û
EOT×Ö · û
ʱÖÓÐź Å
(b)
Í ½´ ¬² «Êä

单工数据传输:两站之间只能沿指定方向传输数据,反向传联 络信号
正向数据信道
Dn2
对信号进行时域分割(TDM),也可进行频域分割(FDM)。
若无帧同步码,则无法对各路信号进行正确分接。
...
mn(t)

• 2、 需要研究的问题
– – – – – – – 数字基带信号的特性(A/D变换); 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 已调信号的特性; 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信道编码、译码(差错控制); 加密; 同步。
最小频移键控MSK等 脉幅调制PAM 数字微波、空间通信 中间调制方式、遥测 中间调制方式 遥测、光纤传输 市话中继线、卫星、空间通信 军用、民用数字电话 电视电话、图象编码 语音、图象压缩编码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绪论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绪论

2021/1/17
6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信















解译











宿



器器

噪声源
图1.3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模型 ★ 一般数字通信系统的收端要有同步的功能
2021/1/17
7
2. 数字通信的优点
(1) 抗干扰能力强,可多次再生,无噪声积累; (2)自动检错、纠错,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质量; (3)便于对信息处理、变换、存储; (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5)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好。
2021/1/17








(a)串行传输








(b)并行传输
13
3.按同步方式分类
按同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指在约定的通信速率下, 发送端和接收 端的时钟信号频率始终保持一致。“同步通信”的通信 双方必须先建立同步,即双方的时钟要调整到同一个频 率。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 异步通信——是指通信中两个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 固定的,而在一个字符内各位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消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有关。 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愈小,愈使人感到意外的惊喜,在 这种情况下消息所含的信息量就愈大。 若消息出现的概率0,说明消息的信息量趋于无穷大; 若消息出现的概率1,说明消息的信息量为0。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 号 电信号→连续消息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

两对重要变换: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号”,相应器件是信源和信宿。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相应器件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一是进行模/数(A/D)转换;二是去除 冗余信息,提高传输的有效性。解码(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进行差错控制,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详见第8章) 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的本质及原理相似,都是把基带信号加载到高频 载波上。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详见第7章) 综上所述,在完成通信的过程中,将涉及以下主要通信技术: “编码、解码、调制、解调” 本书的重点就是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性能和应用。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见分类如下。 用导线(如各种电缆) 以基带信号(未经 作为传输媒质。如有 信道中传输的 按信道信号特征分类 按传输媒质分类 按传输方式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 线电视系统等。 调制的信号)作为 是模拟信号。 传输信号的系统。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基带传输 带通传输


表1-1 模拟信号
信号类型与特征 数字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例如:电报机、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例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摄像机 输出的图像信号等
图1-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示例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通常由传感器来实现。例如:

话筒(声音传感器)把声音转变成音频信号; 摄像机把图像转变成视频信号;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把温度转变成电信号。

通信原理 第一章

通信原理 第一章
2)乘性干扰产生的误差通常由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引起 。目前,我们仅研究加性干扰产生的误差,均方误差指 标将转化为信噪比。
18
1.5.2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传输速率和差错率
数字信号的描述:二进制:0、1 N 进制:0、1、2 … N-1
两个状态 N个状态
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例:N = 4 表示4 进制的每个状态可用2 位二进制状态描述; 若为小数,则取大于此值的第一个整数。
定义:传送两个等概的二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 1 bit 2) 对M进制,等概率出现的离散消息
0,1,2 ,┅ , M-1 消息 p( x1 )=p (x2 )=┅ =1/M
从波形上看,M进制有M种波性,每一种波形等概率出现 所以M 是波形数,p (xi ) =P 是每一波形出现的概率
15
2、非等概率 设消息由 n 个相互独立的符号组成,称为符号集
3、电信网: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联的通信体系。 (多点中的任意两点间的双向传输)
4、通信网:包括电信网, CATV网,计算机网,移动通信网, 广播电视网等。
5、网的结构:环型,星型,总线型,复合型,网型
6、网的组成: 以电话网为例
框图
4
问题
1、什么形式的电信号适合系统传输? 2、何种性能的系统能完成信号的传输?
12
1.3.2 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单方向传输(一点发、一点收)。例如遥控 半双工:通信双方(两点)均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收发。
例如无线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双方(两点)能同时收发信号。例如电话 数字通信 串序传输:将数字信号按时间顺序一个接一个的传输,
它占用一条通路。适合远距离。 并序传输: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分割成多路同时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绪论1通信原理:绪论2
Textbook 通信原理:绪论3
Assistance from students 通信原理:绪论4
通信原理:绪论5通信原理:绪论6
1. 1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原理:绪论7电信技术的发展
通信原理:绪论8
20世纪初—中
:发现电子;:发明真空二极管;
:发明真空三极管;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接收机问世
真空电子管(双三极管
6N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重30吨,占地170平方米,使用了电子管计算机18800只电子管,6000个开关,7000只电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40千瓦,可进行5000秒运算。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利奇和艾克特领导,1946215通信原理:绪论
9
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接收机问世年: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开播;年:调频无线电广播开播年:商业电视广播开播(黑白电视)
:二战时期雷达发展;
–1945: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诞生;两颗双二
极管:5Z2P ,5Z3P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ENIAC
电子管计算机(电子计算机)问世
诺依曼提出设计方案。

1946.2.15在美国举行了揭幕典礼。

3 晶体管和中小规模IC 时期:1947--1970
1947:发明晶体三极管;1954:彩色电视开播;
1958:第一批IC 问世;卫星通信诞生;1960:激光问世;
60年代开始发展计算机通信;
二极管
三通信原理:绪论
10
4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IC 时期:1970--1990
年翻一番(More 定律),程控交换、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迅速发展;
)开始发展;
极管
IC
5 从亚微米技术向光子技术发展:90通信原理:绪论
11
9从人工脑(Artificial brains)研究到生物脑(Bionic brains)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通信原理:绪论
12
•信息源(简称信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如麦克风。

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媒质。

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噪声源:集中表示分布于通信系统中各处的噪声。

续接收设备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通信原理:绪论13接收设备: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受信者(信宿):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扬声器等。

模拟VS 通信原理:绪论14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信号参量取值为有限个,例如电报信号、计算机输入输出信号:
通信原理:绪论15二进制信号
数字信号

通信原理:绪论16

两种变换:模拟消息Ù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基带信号Ù已调信号(带通信号)
图1-4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续
通信原理:绪论
17
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
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同步目的: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图1-5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特点
通信原理:绪论
18
通信原理:绪论19
1.3.2 通信方式
通信: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收通信原理:绪论20
发的工作方式
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
通信原理:绪论21

: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一个码元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通信原理:绪论22
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1.4 信息及其度量通信原理:绪论23

事件的不确定程度可以用其出现的概率来描述: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消息发生的概率,
通信原理:绪论24
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
之间应该有如下关系:
=I
↓,
P(
条件的关系式如下:
[P
I
log
)
(x
P a

=
续通信原理:绪论25
续通信原理:绪论26
续通信原理:绪论27
例子通信原理:绪论28
57
续通信原理:绪论29
续通信原理:绪论30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原理:绪论31续
通信原理:绪论32

通信原理:绪论
33

通信原理:绪论
34
e
b 1.6 小结
通信原理:绪论35
误码率、误比特率
通信原理:绪论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