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对早期食管癌患者放射诊断技术措施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详细探究。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40例。
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内镜诊断技术,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放射X线诊断技术。
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患者检出率、误检率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37/40)92.5%,高于参照组患者检出率
(29/40)72.5%;实验组患者误检率为(3/40)7.5%,低于参照组患者误检率(11/40)27.5%。
结论: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对患者应用放射X线诊断技术,检出率比较高,临床参考价值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超声内镜诊断;放射诊断
食管癌为发生在患者食管的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患病人群数量逐年增加,患者临床症状一般为吞咽困难,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出现严重的胸骨疼痛症状。
根据临床研究,食管癌的发生是由内部因素以及外界因素共同刺激所造成的,病情具有隐匿性特征,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可能与其他普通疾病相混淆,而当患者发现进食困难时,一般已处于食管癌中晚期。
因此,针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应当采用科学有效的诊断技术,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
对此,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早期食管癌患者放射诊断技术措施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详细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40例。
参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32岁~69岁,平均(50.3±6.9)岁;病程4
个月~13月,平均(8.5±1.1)月。
实验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3
岁~70岁,平均(50.9±7.8)岁;病程5个月~14月,平均(9.5±1.2)月。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内镜诊断技术。
要求患者口服利多卡因10mL,再
应用食管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疑似病灶,则将蒸馏水注
入至患者食管腔中,充分浸没病灶,并利用探头进行超声扫描[1]。
1.2.2实验组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放射X线诊断技术。
在检查前一天,要求患者在晚8
点后禁食禁饮。
在检查当天,患者晨起处于空腹状态,要求患者服用3:1配比
硫酸钡剂与水混合所形成的造影剂。
在对患者进行放射X线检查时,帮助患者取
立位,采用X线机对患者实施气钡造影检查[2]。
1.3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患者检出率、误检率进行对比。
2结果
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统计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37/40)92.5%,高于参照组患者检出率(29/40)72.5%;实验组患者误检率为(3/40)7.5%,低
于参照组患者误检率(11/40)27.5%。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n(%)]
分组(n)检出率误检
实验组(n=40)37(92.5)3(7.5)
参照组(n=40)29(72.5)11(27.5)3讨论
食管癌为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均比较高。
早期食管癌患者处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一般表现为干硬食物吞咽困难,而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技术确诊,错失最佳治疗期,则会出现各类复杂症状,如无法饮水。
根据临床研究,食管癌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点:(1)化学病因。
一般为亚酸胺,这类化合物及其前提的分布范围广泛,在人体内外均可形成,并且致癌作用强,一般存在于患者唾液、酸菜等食物中。
(2)生物性病因。
一般为真菌感染,主要存在于各类粮食中,另外,在患者上消化道以及食管癌标本中也广泛存在,根据临床检测分析,可分离出多种真菌类型,并且部分真菌的致癌性较强。
除此以外,如果患者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日常生活习惯不良,也会造成食管癌发生率升高。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均已发生较大变化,食管癌发生率显著增加。
但是,食管癌的病程比较常见,病程比较长,患者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不仅会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对食管癌患者应用针对性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年限。
因此,应当采用有效的诊断技术措施,提升早期食管癌诊断准确率。
根据临床研究,放射诊断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为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40例。
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内镜诊断技术,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放射X 线诊断技术。
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混着检出率、误检率进行
对比。
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食管双对比造影诊断技术优势显著,诊断
结果准确率比较高。
在放射X线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要求在患者食管扩张黏
膜的基础上开展X线检查,在临床方面,X线技术已成为食管癌患者主要诊断方式。
在诊断过程中,通过联合应用气钡造影技术,即可对患者管腔实际情况进行
全面、细致的观察,同时充分显示出黏膜病变、肿瘤长度等复杂情况,可动态显
示出患者食管壁运动实际情况,并且清晰的显示出患者食管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需与正常食管腔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患者食管是否出
现异常情况。
比如,在X线诊断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食管中的气钡造影剂填充
不均匀,或者与周边组织边界比较清晰,同时管壁弹性显著降低,则可能已发生
食管癌病变。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37/40)92.5%,高于参照组
患者检出率(29/40)72.5%;实验组患者误检率为(3/40)7.5%,低于参照组患
者误检率(11/40)27.5%。
由此可见,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放射X线诊断技术
的优势显著。
如果仅对患者应用内镜诊断技术,无法准确方便出隆起病变组织以
及息肉病变,因此误诊率比较高。
而在放射X线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可详细
的显示出病灶情况,进而提升诊断结果准确性[3]。
另外,还可准确分辨出平坦型、凹陷型与隆起型三种类型病变,在对平坦型病变患者患者进行诊断时,通过钡剂
能够显示出病灶周围的颗粒泡沫状亮区;在对凹陷型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通过
双对比造影,可凸显出斑块状图形;在对平坦型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发现平
板状或者环征隆起。
综上所述,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对患者应用放射X线诊断技术,检出率比较高,临床参考价值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乔隽,褚传莲.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技术的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1,33(4):4.
[2]刘文芳.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3):2.
[3]宋炜.食管双对比造影应用于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