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五个层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的五个层次
作者:万玮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0年第08期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班主任的专业化问题却不受重视。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除了一些常规之外,不同的班主任都有不同的带班风格。

我认为,从理念上来说,班主任工作有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做“凭个人好恶管理班级”,可称之为“艺术家式”管理。

艺术家比较随心所欲,率性而为。

班主任心里高兴,学生做什么都是好的;班主任心里不高兴,就把气往学生身上发,多年的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

工作积极性上来了,班级工作十分认真;工作积极性没有了,便百事不管,任尔东南西北风。

喜欢哪个学生,不喜欢哪个学生,全凭个人好恶,并且喜怒于色,毫不掩藏。

这样的班主任治理班级,有可能一段时间情绪很好,班级治理得不错,但是人生不如意事总比如意事多,时间长了,这个班级的工作会陷入混乱。

一部分对班级管理没有任何经验而又仓促上马的教师也属此列,班级管理没有思路,没有规划,脑子里面空白一片,一切都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总结:管理班级要有思路,不能做艺术家式的性情中人、走到哪算到哪。

第二个层次,叫做“从头管到脚”,可称之为“总理式”管理。

说“总理式”是好听,不好听叫“管家式”。

班主任工作的确繁琐,但是这种类型的班主任能够在这种繁琐中体会到乐趣,他乐于处理这些繁琐的事,并且把它当成班主任工作的全部。

比较典型的又有两种风格,一种称之为“严”,学生见了,怕得死;一种称之为“烦”,学生见了,烦得死。

有严到极致的老师号称任何学生到他这里“一熨斗熨平”,学生的棱角、个性全部抹杀。

而那种烦到极致的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训诫教育,他说学生听,可以说一两个钟头话不带重样的,学生没有办法,只好缴械投降。

这种管理以班级不出事为目标,虽然从结果上来看暂时不会出什么大事,但是问题并不是被解决了,而是被掩盖子。

一旦换了一个班主任,学生发觉新班主任不如前面那个严或者烦,问题便会铺天盖地地涌现出来。

总结:班主任不能做“管家婆”,用“管”的思想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三个层次,叫做“称兄道弟,平等待生”,可称之为“朋友式”管理。

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

他很尊重学生,注重发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缺点他不会直接批评,而是用鼓励的口吻指出来。

他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师生关系可以很融洽,学生甚至可以亲昵地呼班主任的绰号。

但是,这种管理方式通常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学生常常为别的教师所不容,或者为校纪校规所不容。

班主任的愿望很美好,但是往往对真实世界认识不足,到头来自己也会受到伤害,遭受挫折。

总结:管理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朋友可不一定是一名好的管理者。

第四个层次,叫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可称之为“辅导员式”管理。

许多重点中学的班主任采用这种方式,倒不是他的班主任理念有多先进,而是学生素质太高了,能力太强了,因此干脆把班级大小事务都交给班委处理了。

另一种情况是,班主任还有其他事务,无暇管理学生,迫不得已,只能大力培养班干部。

在一些学校,名为让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放任自流,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学生管理不好学生,班级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缺乏凝聚力,最终乱成一锅粥。

总结:“以学生为本”是一句口号,分寸把握很重要。

第五个层次,叫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奋斗”,可称之为“领导式”管理。

班主任不是班级的管理者,而是领导者。

在管理学里,最高明的管理是领导,领导比单纯的管理更有效。

领导式的班主任不是班级的局外人,而是班级的一名重要成员。

师生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教师参与整个奋斗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都得到了发挥,而教师作为领导者,其作用不可或缺。

他讲民主,平等待人,善于吸取学生的建议。

他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班级的发展指明方向。

他需要懂得民主教育的真谛,他能够巧妙地区分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不同。

教师不是权威,与学生关系融洽却受到学生尊重。

学生思维活跃,能自由发表观点但是更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

教师受学生爱戴,是由于学生有判断能力而不是对教师个人崇拜。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为一个目标而奋斗比整天忙着处理班级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问题要高明得多。

这五个层次的划分不是以效果为依据,而是根据教育理念的不同从低到高而区分的。

如果单从效果来看,第二个层次的班主任可能做得“最好”,他可以保证班级不出事,但是从学生的一生发展来看,从对所有学生的发展来看,第二个层次的班级管理显然是不行的。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班主任可能是几个层次的涵合。

因为班主任的思想认识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的。

每一个层次的教师都有可能在这一层次里取得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具体来说,第一个层次的教师不适合做班主任,他首先得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五个层次中最保险不容易出差错的是第二个层次,也很容易学,简单容易上手,其他的班主任类型都相对不太好操作。

第三个层次的班主任在失败之后很容易退回到第二个层次,然后在第二个层次“终老”。

能在第四个层次取得成功已经是相当不易了,有时候,运气好的话,碰到一个能力强的有号召力的班长,也许会取得成功。

至于第五个层次,我听说过“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口号,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和学生一起写“成长随笔”,但是真正德才兼备有领导力,而又领悟到管理班级真谛的班主任,还是非常非常的少。

(原载《江西教育》2006年第4期)
点评:“育人艺术”是《江西教育》里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精品栏目,这是发表于其中的一篇特约稿。

作者立足于深厚的理论认识和有特色的工作实践,扣住从不同的“层次”,论述了班主任工作应体现的教育理念,列举了不同品质的工作方式和目标,无论是对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还是对于学校的管理者,都具指导作用和引领价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