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基础上的差异及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基础上的差异及成因
这学期,我了解到西方文化。

圣经是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影响到了西方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艺术、法律、哲学、教育以及政治。

在14世纪,希腊的文化遗产重又被西欧发现。

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被探险者、殖民者、商人以及传教士传播到新大陆。

随后的启蒙时代,一些理念,比如民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以及民主,这些社会构成的理想,第一次被付诸实践。

如今这些准则已经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

1950年代后,占据了主导地位,连同美国时尚、娱乐、技术以及政治,泛滥于其他西方世界,法治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核心观念。

我更深层次地思考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国以伦理道德、中庸之道为核心的儒学就是这样形成的。

希腊地处沿海,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航海,所以航海贸易发达,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文化类型。

商业交换对于文化类型中的平等原则有利,由此而形成平等、公正、民主的思想得以生存的环境。

与东方文化类型相比,古希腊文化所创造的西方文明的自主、开放、具有开拓性精神、以商业经济为主等特征,代表了一种开放性的海洋文明。

希腊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海洋是蓝色的,是开放的,从希腊文化中就有一种开放性一直流传到现代欧美,东方大多数文明的陆地型、封闭性完全相反。

西方文化统一的认同性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形成的。

这也是西欧农牧,手工业社会历史变革在文化创新上的反映。

新兴文化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形式下,宣扬“人文主义”,对宗教神学进行批判,摆脱了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

提倡关怀人,尊重人的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

西方文化重视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理性。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和道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辩正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

中国人是属于反应型的,这种文化会优先考虑礼貌和礼节,静静地倾听对方的发言,并对不同的建议审慎地做出反应。

而西方人多属于单线活动型和多线活动型,单线活动型是指那些用直线的方式制订计划、安排日程、组织工作,在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的人,德国人和瑞士人属于这种人。

多线活动型往往根据自己的情绪和事情的重要性来安排时间,意大利人和拉美人属于这种类型。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宗族之间的辩正统一。

没有绝对的宗教观念,使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海纳百川,没有对于异教的排斥,使得中国文化不与其他民族对立,而易于为其他民族所接受。

中国人会出于礼节的原因,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再发表看法。

而西方强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文化精神影响着他们的时间观。

当罗马的基督教被定为国教后原来的希腊文化受到贬斥,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中已经有对当时希腊的神话和宗教的不满,但诗中仍然充满了对于基督教的虔诚之情。

它把古代希腊的伟大诗人荷马、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放在地狱中,尽管知道这些人对于西方文化有巨大贡献。

强烈的排他性在西方人的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

再者他们主张用理性和科学为工具对于自然客体的利用和分析,人类驾御自然、征服自然是它的目标。

这样客观形成了以个性为代表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分裂,这与中国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不同的。

他们强调自我与他人处于对立关系。

中西文化的基础不同也引起家庭和对子女教育的不同。

儒教文化对家庭的影响非常大。

中国人的姓名表示家族姓氏、辈分、名字、地位等。

家庭父母与子女
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更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子女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

中国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望子成龙”,从小灌输“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应试教育向来是中国的专利,用层层考试来选拔人才,培养精英。

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精力和财力,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和业余辅导班应运而生,接踵而至。

从选择小学到长大就业、交友、结婚、抚育孙儿等,家长无所不问。

而西方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要有独立意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是为孩子将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观念的影响。

18岁成年后原则上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所以在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中国父母管教较严,“玉不琢,不成器”。

西方父母是超然性的包容和关爱,决不强求子女按父母意愿行事,给孩子以充分的发展空间。

我们应该在西方文化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种文化当中有相通性。

在西方文化当中,我学到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