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之笔(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之笔——记叙文结尾中的议论
授课教师:林巧华年级:初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评价记叙文结尾的议论性语句是否恰当,明白记叙文中的议论需要注意的问题。

2、学会在记叙文中加上一个议论性的结尾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通过修改失误短文及补写结尾,引导学生归纳出在记叙文的结尾写议论的要求。

(二)难点
1、引导学生在记叙文的结尾用议论性语句画龙点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黑板。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一道数学除法题(50/120)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这一节是语文课,可是,我想先出一道数学题考考你们的计算能力,看谁能又快又准的告诉我答案,这是一道除法题:50除以120,预备开始:好!真是名不虚传。

把结果化作百分比约是多少?(约42%)这个比例大不大?(大!)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知道它是什么比例吗?(作文)不错,看来你们对升中考的分值已经非常熟悉了。

同学们平常作文写得最多的是哪一类文体呢?(记叙文)没错,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你们就写记叙文,最擅长的也莫过于记叙文了。

那么你们现在写一篇记叙文一般得多少分呢?(70多分)为什么总是在这个分数徘徊呢?同学们想不想提高呢?(想)当然,在紧张地升中考场上我们肯定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那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升中语文改卷的老师最喜欢看到一篇熟练的记叙文,也就是说在记叙文中能够穿插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以放在开头布防,引出下文,也可以放在中间直抒胸臆,更多地放在结尾收拢,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起画龙点睛之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在记叙文中加一个议论性的结尾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希望对同学们的升中考有所帮助。

(二)再识议论——回顾议论那点事儿
1、(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对升中考不打无准备之战。

那么我先考考同学们对议论语句的了解程度,看看同学们是否都明确什么是议论语句。

)请同学们看到你手中的材料一,有两个记叙段落,其中分别有一至二个议论句,请分别找出(用横线划出来)。

(请最先找到的同学发言,看谁找得快。

)(见印发材料一)
段落一:雨,尽情地下着。

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

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

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是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

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

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作用:———————————————————————————。

段落二:妈妈非常的疼我。

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

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睡,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

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

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见我醒
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精力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作用:———————————————————————————。

2、思考: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三)张开慧眼,寻找议论败笔:
1、(同学们在平常的作文当中要么缺乏议论,要么议论不当。

)请仍然看到刚才的两个记叙段落,仔细揣摩其中的议论句,联系记叙的内容,思考:他们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问题出在哪?怎样修改?(全班分为二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片段)(见印发材料一)段落一:雨,尽情地下着。

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

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

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是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

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

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毛病:————————————————————。

(点拨:要注意记叙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价值取向)
修改:————————————————————。

(点拨:什么目光,平常我们怎样描绘母亲的目光,看到这样的目光你有何感受)
段落二:妈妈非常的疼我。

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

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睡,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

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

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精力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毛病:———————————————————————————————————。

修改:—————————————————————————————————。

(点拨: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交流。

3、分组找学生说说毛病在哪,如何修改。

(2—3人)(说不出时点拨)
4、教师明确:段落一毛病: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修改:“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

”段落二毛病:结尾的议论句和记叙的内容脱节,不是发自内心,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

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5、思考归纳:记叙文中的议论败笔通常有:①空洞,不具体②叙议脱节③议不由衷,不是发自内心。

(点拨:让学生根据两个记叙片断的毛病概说,教师板书并投影)
(四)小试牛刀——补写记叙文结尾
1、请阅读材料(已经删去结尾的记叙文),思考怎样用议论的语言添加一个画龙点睛式的结尾?注意避免刚才所提到的三类议论败笔。

(材料印发,学生人手一份)
(材料二)真心相对其实很快乐
八月的天可真热啊!我和表姐出去玩,刚走到街口,看见前面有一群人,上前一看,原来是几个外国人正和一个卖瓜老人在“说”些什么。

只见其中一个外国人指着西瓜,伸出四个手指,老人会意了;另一个外国人做了一个
劈的动作,老人又会意了。

他把四个西瓜逐一过秤后,只听到“咔嚓”一声,西瓜露出鲜红的果肉,黑色的西瓜子在阳光下闪着光芒,鲜红的汁水顺着西瓜流下。

“嗨!好瓜!”老人高声赞道。

一个外国人指了指西瓜,又指了指装钱的箩筐,这回老人可没有会意。

外国人又翻来覆去比划了好几遍,可老人还是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

没办法,那个外国人把钱包拿出来,塞到老人手中,这时人群中传出声音:“老头,发财的机会到了,多拿他几张!”“就是,多拿他几张,他不知道价格!”
老人毫不理睬那些话,不慌不忙地从钱包里拿出2张10元的钞票,外国人拿起西瓜刚要走,老人着急地“唉唉”地叫了起来,外国人以为老人钱没有拿够,便又拿出钱包递过去。

只见老人娴熟地算了算,将2元钱放入钱包中。

那几位外国人才恍然大悟,高兴地握着老人的手,用十分生硬的普通话说:“中国人,好!”老人一听,一愣,接着明白过来,模仿着外国人的腔调回应说:“好!好!”
周围一片笑声,这时有人说:“老头,你真傻,有钱都不赚。

”“嘿,看你说的!”老人回答说,“赚钱谁不高兴?但赚昧良心钱的事咱可不干,还是真心真意地踏实。

那种滋味可比赚钱乐和多了。

”周围又是一片笑声。

笑声伴着西瓜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

—————————————————————————————————————————————————————————————————————————————————————————————————————————————————————2、学生阅读并补写。

(点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用一些特殊性的标志性的词语,比如“总之”、“可见”、“这样看来”等;承接上文而来,有连贯)
3、教师巡堂检查补写情况,找两位学生(稍有层次差别,最好一长一短)将自己写的结尾抄在黑板上。

4、请同学们阅读并且作出自己的评价、帮助修改。

点明学生(2—3人)评价。

(点拨:①是否具体,要就记叙的内容展开议论,围绕作者写作的目的、意义、价值取向;是否贴切,要符合现实生活,说正确的话;是否自然,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怎样想就怎样说,不要太书面化;②议论的内容与叙述紧密相联,不能脱节;③不要长篇大论,喧宾夺主。

让学生参照议论败笔的要点自己说)
5、学生小结,教师点拨、板书:(通过对记叙中的议论的认识、修改、练习,使学生由议论败笔的要点认识到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议论需注意的问题:①议要紧扣叙(议论时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议论以揭示记叙的意义来点明主旨,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②要具体、贴切、自然。

(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③点到为止,要少而精。

(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五)再现锋芒——补写结尾之二
1、有两篇已经去掉结尾的文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用议论性的语言补充一个画龙点睛式的结尾。

(材料印发,学生人手一份)(任务分组,一组一篇)
(材料三)温暖的时刻
夜已深,我独自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饭桌上的那一幕在我脑海里无法挥散。

“明天,你去少年宫学琴。

”妈妈说得很平淡。

“不!”我恼火了,“我不想去。


“你必须得去,我已经帮你报了名。


妈妈的话还未说完,我就扔下碗筷,“啪”地把门关上,也把一切恼人的话堵在门口。

想到这儿,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没有声音,我仿佛尝到它的苦涩,心里也苦苦
的。

灯光!玻璃窗映出了一片昏暗而冷冷的光,我不禁回忆起三年前的一件事:宽敞的房间,可爱的卡通灯,加上一张漂亮的金属制床,这不是就是我梦想的天地吗?
“乖女儿,今晚就一个人睡这儿吧!”
“好耶,好耶。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当我真正一个人睡在黑漆漆的大房间里,却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恐慌。

儿时读过的大灰狼似乎即将闯入,把我吃了;歹毒的皇后,恶魔的手仿佛伸向了我。

恐惧感越来越强,最后我终于光着两个脚丫,奔向了父母的房间。

妈妈听完我的哭诉后,真有点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的女儿这么胆小,但她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房间的灯开着过夜。

为了不影响我休息,爸妈每晚在灯光的笼罩下睡着。

不过,不过从此以后,有了父母房间的的灯光的陪伴,我再也不孤独了,幽幽的温暖的光线让我做的梦也是如此甘甜,那“推开父母的门”的想法也就渐渐烟消云散了。

突然妈妈的房间传来阵阵咳嗽声,我的思绪又被拉了回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黑暗”也不再那么恐惧。

虽然也曾告诉妈妈,不必再开灯睡觉了。

可是,每晚九时那一刻,那盏灯还是准时亮起,无论春夏秋冬,陪我度过一个个孤独的夜晚,温暖着我的心房。

————————————————————————————————————————————————————————————————————————————————————————————————————————————————————————————————————————————————————————————(点拨:提醒要注意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记叙文中的议论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
(材料三)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
泥泞留痕,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题记人生正是在不断面对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在人生路上,只有留下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这是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时得到的启示。

当竞赛成绩出来后,我得知自己名落孙山,心情就犹如当时的天气,阴阴沉沉,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久久不能平静。

回到家后,吃过晚饭,父亲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说带我到家后的田野走走。

我无精打采地答应了。

由于刚刚下完雨,空气十分清新,周围的稻穗和山峦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显得生机勃发。

我望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这时,父亲说:“你能找到我们走来时的脚印吗?”我低下头望着地,很快就找到了,并指着给父亲看。

父亲又问:“在平时天气晴朗的时候,你能找到这些脚印吗?”我马上回答不能,父亲问我为什么。

我说道:“因为下了雨,土地变得泥泞,所以留下了痕迹。

”父亲边走边说:“这不正像是人生吗!”“人生?”我猛地醒悟过来,是啊,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在人生之路留下痕迹,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望着父亲踏下的一个个坚定的脚步,仔细地思考着这过程中收获的智慧。

————————————————————————————————————————————————————————————————————————————————————————————————————————————————————————————————————————————————————————————
2、学生阅读并补写。

3、逐一请学生(2—3人)起来朗读自己写的结尾,教师随即点评。

(六)小有收获——思考归纳,课堂小结(由学生自己说)
回忆刚才对记叙中的议论的认识、修改、补写的体会归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最后强调、总结:在记叙文中进行议论需注意(课件):1、具体、贴切、自然。

2、叙议紧联,丝丝入扣。

3、议论的成分要少而精。

(七)作业:对刚才自己写的结尾进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