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消解·重生——《都柏林人》中主体的拉康式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5期2019年10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Journalof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37㊀No.5
Oct.2019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9.05.010
收稿日期:20181107
作者简介:成颖(1985 ㊀)ꎬ女ꎬ江苏扬州人ꎬ硕士研究生ꎻ段国重(联系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㊁比较文学㊁西方思想史ꎬ
duanguozhong@126.comꎮ
迷失 消解 重生
«都柏林人»中主体的拉康式解读
成颖ꎬ段国重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都柏林人»是意识流小说大师詹姆斯 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ꎮ文章主要结合雅克 拉康精神分析学中有关他者对主体意识形成所起作用的相关论述ꎬ分析乔伊斯笔下的主人公在他者面前所经历的迷失㊁消解和重生的心路历程ꎬ并揭示乔伊斯引导都柏林人走出精神困境的途径:打破对他者的镜像性身份认同ꎬ消解主体/他者的二元对立关系ꎬ基于主体间性关系重塑主体意识ꎮ
关键词:詹姆斯 乔伊斯ꎻ«都柏林人»ꎻ主体ꎻ他者
中图分类号:I106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9)05-0055-04㊀
㊀㊀詹姆斯 乔伊斯(JamesJoyceꎬ1882 1941)
是20世纪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开山鼻祖ꎬ也是后现代小说的奠基者ꎮ乔伊斯在«都柏林人»里以故事情节为经线㊁心理描写为纬线创作了15个精美的故事ꎮ«都柏林人»聚焦精神上的都柏林ꎬ被誉为爱尔兰道德史上的一章[1]ꎮ每个故事都以 顿悟 结束ꎬ乔伊斯形容它们为 themostdelicateandevanescentofmoments ꎬ在那个转瞬即逝的时刻ꎬ主人公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不一样的思考ꎮ这15个故事中ꎬ前3个故事展现主人公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ꎬ中间7个故事反映成人的生活ꎬ后4个故事是关于社会生活的ꎮ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一次遭遇»«一小片阴云»«一件痛苦的往事»和«死者»ꎬ从拉康精神分析学的视角对这4个故事主人公的主体形成进行剖析ꎬ旨在揭示乔伊斯引导都柏林人走出精神困境的途径ꎮ
作为弗洛伊德的追随者ꎬ拉康用语言学和拓扑学的理论对弗洛伊德的经验和技术进行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诠释和拓展ꎬ为主体形成设立一个框架:想象界㊁象征界和实在界ꎮ填入此框架
内的是拉康精神分析的内容ꎬ主要有主体的认同㊁欲望的辩证㊁他者的凝视等ꎮ拉康指出笛卡尔由 我思 推导出 我在 乃是误读的结果[2]309ꎮ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核心就是要揭穿这个幻象ꎬ因为在拉康看来ꎬ主体的真相是以 否定式 存在的ꎮ人之主体的欲望并非指向主体自身ꎬ而是指向他者的欲望ꎬ 他者作为纯粹能指主体的预设处所ꎬ甚至在作为绝对自我的主人出现之前ꎬ就已经占据了关键的位置 [3]683ꎮ因为他者的存在ꎬ主体不断被异化和分裂ꎮ«一次遭遇»中的变态老者ꎬ
«一小片阴云»中的老友加拉赫ꎬ«一件痛苦的往事»中的西考尼太太ꎬ«死者»中的李莉㊁爱佛斯小姐和妻子ꎬ这些他者让主体辨认出 否定式 的存在:对变态老者的认同使得小主人公看到自己的虚伪ꎻ和老友加拉赫会面使主体迷失在他者的欲望中ꎻ作为最重要的他者ꎬ西考尼太太的缺席使主体感到自己无法继续生活ꎻ因为没有得到李莉㊁爱佛斯小姐和妻子等他者的认可ꎬ主体一直有挫败感ꎮ本文根据拉康的主体和他者的理论对这4个故事中的主体进行深入剖析ꎬ旨在揭示乔伊斯消解主体/他者二元对立的文学尝试ꎬ解读乔伊斯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
都柏林人存在困境的反思ꎮ
一㊁镜像关系中他者的显现
«一次遭遇»的叙述者是个小男孩ꎬ他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扮演印第安人玩打仗的游戏ꎬ内心却有些瞧不起他们ꎬ觉得他们傻傻的ꎮ故事的前半部分ꎬ小男孩给自己建构的形象是:喜爱读书ꎬ超凡脱俗ꎮ由于对学校生活极度厌倦ꎬ他决定和朋友马侯尼逃课一天ꎬ希望一次真正的冒险可以排遣内心的郁闷ꎮ
傍晚ꎬ小男孩和小伙伴倒在田野里休息ꎬ遇到一个变态老人ꎮ老人问他们有没有读过托马斯 莫尔的诗ꎬ或者瓦尔特 司各特爵士和李顿勋爵的作品ꎮ为了使自己与理想中的自我一致ꎬ男孩谎称自己每本都读过ꎮ老人说小男孩和自己一样是个书虫ꎬ小男孩因为得到这位饱读诗书的老者的认同而开心ꎮ老人又问他有没有喜欢的小姑娘ꎬ他矢口否认ꎮ老人说每个男孩都有个小情人ꎮ这让小男孩惊诧不已ꎮ老人走后ꎬ小男孩向朋友提出 万一他要问起我俩的名字ꎬ就说你叫默菲ꎬ我叫史密斯 [4]36ꎮ然而老人折回后ꎬ用极尽疯狂的语言推翻了先前的说法ꎬ露出自己龌龊的内心:要鞭打有了情人的男孩子ꎮ这让小男孩感到非常害怕: 我猛地站起身ꎮ为避免显出慌乱不安ꎬ我假装系好鞋带ꎬ故意拖延了一会儿ꎬ接着便向他告别ꎬ说我必须走了ꎮ 默菲ꎮ 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自然的勇敢ꎬ连自己也对这种卑劣的花招感到羞惭ꎮ我不得不再喊这个名字ꎬ马侯尼才看见了我ꎬ回了一声 哈喽 ꎮ他越过田野向我奔跑时ꎬ我的心跳得多么厉害呀!他跑过来像是来救我似的ꎮ而我却觉得懊悔:因为我内心里总是有些瞧不起他ꎮ [4]36
拉康认为大约6个月大的婴儿第一次在镜子中辨认出自己时ꎬ会为自身完整的形象而欢欣不已ꎬ他称之为婴儿 对自身像快乐的攫取 [3]94ꎮ婴儿对镜像产生认同的开始就是主体异化的开始ꎬ他沉溺于由自己的想象构造出的形象中ꎮ老人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小男孩的虚伪ꎮ这一刻他顿悟:自命不凡的自己是如此虚伪 谎称读过没有读过的书ꎬ编造假名字ꎬ一边觉得朋友愚蠢ꎬ一边却利用朋友和他一起去冒险ꎬ到紧要关头却又求助于朋友ꎮ在小男孩顿悟中ꎬ之前看似完整的自我由于他者的侵入产生异化和分裂ꎮ他者的出现让小男孩辨认出自我的影像ꎮ
二㊁欲望中与他者的纠缠
小男孩长大了ꎬ有了工作和家庭ꎬ成了小说中的小钱德勒ꎮ他是个矮小㊁瘦弱㊁羞怯的记者ꎬ和家人过着简单的生活ꎮ他开开心心地去和老友加拉赫约会ꎬ希望能得到去伦敦发展的机会ꎮ随着交谈的深入ꎬ他发现自己不仅事业发展无望ꎬ就连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令人生厌ꎬ最后败兴而归ꎮ小钱德勒的工作和朋友在伦敦报界举足轻重的工作相比ꎬ单调乏味ꎬ不值一提ꎮ聊天中ꎬ老友给他介绍红磨坊㊁波西米亚咖啡馆等 真够味儿的地方 ꎬ而他却只去过曼岛ꎻ朋友还向他描绘自己亲历或听闻的伤风败俗故事[4]97ꎮ这一切都让小钱德勒既羡慕又震惊ꎮ当朋友问起他的婚姻状况ꎬ 小钱
德勒微微红了脸 ꎬ表示自己两年前已经结婚ꎬ还有了孩子ꎮ而朋友的婚姻观是: 即使要结婚ꎬ你也可以确信ꎬ我也绝不会有什么花前月下ꎬ神魂颠倒ꎮ我的意思是为了钱才结婚ꎮ她必须在银行有大笔的存款ꎬ否则我不会要她ꎮ [4]98
聚会结束ꎬ想托朋友去伦敦找工作的梦想破灭了ꎬ小钱德勒看着妻子的照片ꎬ明明很漂亮的眼睛却让他感到很不舒服ꎮ 没有激情ꎬ没有欢愉ꎮ 他脑子里回荡着加拉赫描绘的有钱的犹太女人充满激情的黑眼睛ꎮ 他想ꎬ她们充满了激情ꎬ充满了激起情欲的渴望! 他怎么娶了照片上的这双眼睛呢? [4]103故事中对小钱德勒的描写 单薄 慢声细语 幼儿那样的雪白牙齿 红着脸 等ꎬ使人联想到孩子ꎮ小钱德勒就是一个对自我缺少认同感的孩子ꎬ他非常仰慕拥有金钱㊁地位和自由的朋友ꎮ这位朋友所代表的各种欲望出现在小钱德勒的面前ꎬ让他非常向往他者的生活ꎮ
拉康在«罗马报告»中说: 总而言之ꎬ再明确不过的是ꎬ人的欲望是在他人的欲望中发现其意义的ꎬ这不是因为他人掌控所有欲望对象的钥匙ꎬ而是因为他的首要目的在于得到他人的承认ꎮ [3]222小钱德勒彻底与想象界的他者纠缠在一起ꎬ在他者那里勾画自我的理想形象ꎮ丰富的经
65
第5期成颖ꎬ段国重:迷失 消解 重生 «都柏林人»中主体的拉康式解读
历㊁有钱的婚姻㊁充满欲望的犹太女人的黑眼睛等作为能指符号不断出现ꎬ随着能指链的不断展开ꎬ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ꎬ小钱德勒迷失在他者的欲望之中ꎮ
三㊁凝视下他者的缺席
随着年龄的增长ꎬ曾在欲望中迷失的青年ꎬ思想逐渐成熟起来ꎬ成了中年的杜菲先生ꎮ他是个城市的边缘人ꎬ过着孤独而自律的生活ꎬ看华兹华斯和尼采的书ꎬ既无信条也无朋友ꎬ更无社交生活ꎬ偶尔听听音乐会ꎬ离群索居ꎮ西考尼太太的出现打破了杜菲先生平静的生活ꎮ随着彼此感情的加深ꎬ杜菲先生为了思想的自由提出了分手ꎮ分手4年后西考尼太太去世了ꎮ得知死亡消息的杜菲先生陷入了绝望的境地ꎮ
杜菲先生习惯用审视的目光自己观察自己ꎬ他 常常在脑子里构想关于自己的短句ꎬ一般只包含一个第三人称的主语和一个过去时的谓语 [4]131ꎮ他洞察世事ꎬ对社会的进程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ꎬ但从不和那些不能连续思考一分钟
的㊁毫无头脑的空谈家争论ꎬ也不屑愚钝的中产阶级的批评ꎮ他还拒绝让警察主宰道德ꎬ 绝不承认任何支配公民生活的习惯常规 [4]132ꎮ这一切在西考尼太太出现后得到了改变:他们分享文学和音乐ꎬ深入地交谈对世事的看法ꎬ虽然这种思想的融合 使他得到了一次升华ꎬ磨掉了他性格中的粗棱ꎬ使他的精神生活充满了感情 [4]135ꎬ但是另外一个自己又拒绝把自己交出去ꎬ他只属于他自己ꎮ最终杜菲先生向西考尼太太提出了分手ꎬ他是一个拒绝他者凝视的人ꎮ
拉康说: 我只能从某一点去看ꎬ而在我的存在中ꎬ我却在四面八方被看ꎮ [5]72杜菲先生作为主体是被凝视㊁被观看的对象ꎬ那为什么在他这里他者的凝视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观看呢?因为他者凝视中有一种是 看到自己在观看自己 ꎮ杜菲先生不认为他的理想自我和自我理想是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ꎬ通过想象ꎬ他避开了 他人在看我 这个事实ꎬ于是他的观看模式变成了 看到自己在观看自己 ꎮ拉康称之为 凝视的功能逃避 ꎬ是 凝视的省略 ꎬ是想象的凝视的一种 意识幻觉 [5]74ꎮ按照镜像理论ꎬ这种省略显然是误认的结果ꎬ是自己把对他者的凝视的想象投射到自己身上的结果[2]555ꎮ杜菲自以为离开西考尼太太完全没有问题ꎬ实则他一直活在这段美好回忆里ꎬ换句话说ꎬ他生活在那段回忆的凝视之下ꎮ按照杜菲先生原先的逻辑ꎬ听到西考尼太太去世这个消息他应该无动于衷ꎬ可是恰恰相反ꎬ听到死讯的杜菲先生不仅感到恶心ꎬ而且内心产生了绝望ꎬ 他觉得他遭到了生命盛宴的抛弃 [4]141ꎮ他者的缺失使得主体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ꎬ因为主体无法脱离他者ꎮ西考尼太太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他者ꎬ她的缺席使杜菲先生感受到了彻底的无望ꎬ认为自己已被生命抛弃ꎮ
四㊁在他者文化中认识并建构自我«死者»是«都柏林人»社会生活篇里最后一个故事ꎮ叙事者加布里埃尔是大学教授ꎬ他高大结实ꎬ打扮考究ꎬ但性格敏感ꎮ他的妻子格丽塔来自农村ꎬ个性务实ꎮ两人一起参加姨妈举办的晚宴ꎮ在晚宴上加布里埃尔受到了3次来自不同对象的打击ꎮ这3次打击使得加布里埃尔陷入尴尬㊁困窘的境地ꎬ之后他渐渐平静ꎬ最后对生活产生了新的感悟ꎮ
加布里埃尔一直处于文化焦虑中ꎬ在西方强势文化和爱尔兰弱势文化之间艰难地进行身份选择ꎮ故事情节的一条暗线是加布里埃尔一直犹豫晚宴中朗诵勃朗宁夫人的诗还是莎士比亚的诗ꎮ他一方面以自己的学识为傲ꎬ另一方面又担心别人无法理解自己ꎬ因此一直处于自负㊁自卑和焦躁中ꎮ再三思忖后ꎬ他还是选择朗诵勃朗宁夫人的诗ꎮ演讲结束后姨妈在完全未听懂的情况下激动落泪ꎬ宾客们把酒言欢ꎬ而他分外孤独ꎮ主体在社会活动中不是彼此割裂的㊁孤立的ꎬ主体的本质存在于社会关系中ꎮ加布里埃尔在爱尔兰这个文化瘫痪的社会里ꎬ非要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清醒的人ꎬ这也是他不停受挫㊁一直处于焦虑状态的原因之一ꎮ
故事的明线是加布里埃尔的3次受挫经历ꎮ第一次受挫是加布里埃尔和李莉寒暄ꎬ询问她是否快要结婚ꎬ对方回答: 现在的男人全是骗子ꎬ千方百计占你便宜ꎮ 加布里埃尔满脸通红ꎬ仿佛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ꎮ [4]219在李莉的眼中ꎬ
75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
加布里埃尔只不过是芸芸 骗子 中的一位ꎮ第
二次是舞会进行中ꎬ加布里埃尔和爱佛斯小姐的
学术讨论演变成有关民族主义的争论ꎬ加布里埃
尔还被对方嘲以 西不列颠人 当众出了洋相ꎮ
第三次是回到旅馆ꎬ加布里埃尔本来想在妻子那
里获得情感上的慰藉ꎬ可妻子却漠视他的激情ꎮ
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在妻子那里没有得到一丝慰
藉ꎬ这使得加布里埃尔愤怒到了极点ꎬ并且定义自
己是个 滑稽的人物ꎬ扮演一个为姨妈跑腿挣小
钱的人ꎬ一个神经质的㊁自作多情的伤感主义
者 [4]274ꎮ加布里埃尔的这次赴宴是一次主体意识的探寻ꎬ他在不同时间获得不同身份ꎬ从而产生
相互矛盾的身份认同ꎮ在拉康看来ꎬ每一个主体
的世界都是 以自我为中心建立的自我与他人或
小他的关系世界 [6]ꎮ加布里埃尔沮丧愤怒的原因是在他想象的世界里ꎬ他没有得到他者的认同ꎬ无论是社会地位较低的李莉ꎬ还是和他有着相同教育背景的同僚ꎬ抑或相爱多年的妻子ꎬ他都没能获得他希望得到的认可ꎬ以至于他开始怀疑姨妈对自己认可的真实性ꎮ
然而幸运的是ꎬ加布里埃尔最终冷静下来ꎮ
他跳出了他者和主体欲望的混乱之战ꎮ 他的灵
魂已经接近了那个居住着大量死者的领域ꎮ他意
识到他们扑朔迷离㊁忽隐忽现的存在ꎬ但却不能理
解ꎮ他自己本身也消失在一个灰色的无形世界:
这个实在的世界本身ꎬ这些死者曾一度在这里养
育生息的世界ꎬ正在渐渐消解和缩小ꎮ [4]276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ꎬ主体受到各方面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和影响ꎮ在这个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中ꎬ他终于意识到个体的渺小ꎮ最后加布里埃尔说: 向西出行的时候到了ꎮ 他放弃了之前向东去巴黎的想法ꎬ决定满足妻子的愿望ꎬ和她开始爱尔兰西部之旅ꎬ决心在他者文化中重新构建自己ꎮ
五㊁结语
乔伊斯以深邃的目力预见了西方社会现代性的进程ꎬ成为后现代思想的预言家ꎮ乔伊斯通过文学创作对主体意识进行拆解和改造ꎮ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不仅属于都柏林ꎬ属于欧洲ꎬ而且属于全世界ꎮ正如他所说ꎬ 我总是在写都柏林ꎬ因为我知道ꎬ如果我能触碰到都柏林的内心ꎬ那么我也能触碰到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的内心 [7]ꎮ在主体从迷失到重构的过程中ꎬ无论是认清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ꎬ还是消解了他者的核心地位ꎬ最终故事里的主人公都重新获得了主体意识ꎮ
[参考文献]
[1]RICHETTIJ ThecolumbiahistoryoftheBritishnovel[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ꎬ2005:770.
[2]吴琼 雅克 拉康:阅读你的症状[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11.
[3]LACONJ Ecrits[M] NewYork&London:Norton&Compa ̄nyꎬ2006.
[4]詹姆斯 乔伊斯 都柏林人[M] 王逢振ꎬ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ꎬ2012.
[5]LACONJ Thefourfundamentalconceptsofpsychoanalysis[M] London&NewYork:PenguinBooksꎬ1979. [6]黄作 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05:239
[7]艾尔曼 理查德 乔伊斯传[M] 金隄ꎬ李汉林ꎬ王振平ꎬ译.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ꎬ2005:505.
责任编辑:赵㊀青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