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学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化研究学派的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通 过大规模的政治行动和苏联模式来替代;也认为,认 为马克思主义无法圆满解释资本主义后期的一些社会 现象。所以,转而从文化角度介入政治,抵制资本主 义社会的主导思想。
Page 3
3、“文化研究”的出现与当时的英国的政治氛围 也有很大关系。浓厚的民主氛围鼓励了文化研究学 派的社会批判研究方式。
这样费斯克要求对大众文化的分析做两方面注意: 一、分析它的意识形态内容。 二、分析读者观众对它的接受特征。
Page 19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技术与文化形式》中,威廉斯认 为电视的文化表达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表 达方式。电视是一个串播的过程,连贯的文 本。
科技与电视的发展不是决定关系的,电视的 形式不能决定内容。
Page 12
霍尔
1、对大众文化的分析。 在《解构“大众”笔记》一文,他认为“大众文化 ”一语有三个不同的含义: 第一个是“市场”定义或“商业”定义。是指成群 的人买它们、听它们、看它们、读它们、消费它们 ,这个大众文化概念大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流行 文化。 第二个大众文化的概念是指“大众”在做或者曾经 做过的一切事物:“大众”的文化、社会习惯、风 俗和民风,总而言之,所有那些标志他们“特殊生 活方式”的东西。 第三个是意识形态的大众文化概念,集中探讨大众 文化与统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文化研究学派 的介绍与理解
小组成员:任玥文、琚珍珍 张星光、张永丽
Page 1
产生: 文化研究学派是特指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英国 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和学 术成果发展而来,后逐步影响到全世界的一个 知识流派。其理论基础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当 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几位奠基人的研究及其成果 。 “大众文化”是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中心
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理查·霍加特、
雷蒙·威廉斯、爱德华·汤普森、
斯图亚特·霍尔、
费斯克
Page 2
文化研究兴起的动因:
1、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原因以及大 众文化的冲击,英国工人阶级正在逐渐中产阶级化, 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正在消失。于是,霍加特、威 廉斯和汤普森等人开始关注工人阶级的社区生活,并 把研究的重心转向大众文化,试图保护工人阶级文化 以使之不受文化工业所生产的大众文化的冲击。
Page 13
霍尔认同第三个定义,把文化表述为“斗争 方式”,把“大众文化”定义为被压迫者文 化,被统治阶级反对权力支配的斗争场所。
霍尔反对法兰克福学派单纯把文化工业看作 精神鸦片的观点,主张文化霸权控制和反控 制的双向运作。同时,他认为,文化的斗争 是个持续的斗争过程。
Page 14
2、编码/解码理论 传播过程的几个阶段是一个结构型的整体, 共有三个阶段: (1)编码阶段。传播工作者选择言辞、诠释 事件,将事件放入一个特定的相关架构中, 以彰显其立场与意义。 (2)“成品”阶段。也就是原材料经过传播 者的加工编码后所变成的作品形态阶段。 (3)观众的“解码”阶段。观众如何解码取 决于观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Page 7
威廉斯
1、对文化重新定义。 指出文化有五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心灵的普遍状态或 者说习惯,密切相关于人类追求完美的理念; 二是整 个社会中知识发展的普遍状态; 三是各种艺术的普遍 状态; 四是物质、知识与精神所构成的整个生活方式 ; 五是指它渐成一个经常引发敌意或是令人困惑的字 眼。
Page 8
评价:
威廉斯特别认同第四点定义,他将文化定义 为“整个生活方式”,把文化看做来自普通 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就意味着文化 是普通人的文化而不是少数人的文化,从而 挑战了传统的文化精英主义视角。这个定义 大大扩展了文化的范围,为文化研究学派的 研究(包括研究大众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
Page 9
Page 6
在其主要著作《识字的用途》中,描述早期英格兰 北部地区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一种和谐 的城市工人阶级的公共文化。这种公共文化体现在 酒吧、工人俱乐部、报刊杂志和体育运动甚至个体 日常生活的结构之中。
然而,在《识字的用途》中,他却抨击式地解读了 二战后的通俗文化,否认二战后的工人阶级社区文 化同样也是植根于普通人的活文化的。他把这一时 期的现代流行音乐、美国的电视节目、通俗的犯罪 小说和浪漫小说等都看作是一种内在的假文化。
2、对电视的探究。 威廉斯划分了两种不同的电视模式。(1 )、商业性质的。主要播放些娱乐节目、 广告等,这是美国的商业电视模式。(2 )、公共服务性质的。侧重新闻、纪实类 、教育类节目等。这是英国电视模式。
Page 10
在威廉斯看来,英国公共服务模式的电 视节目不一定就好过美国的商业电视模 式。 •英国的电视观众多是中产阶级,这些人 顺应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往往是电视 灌输什么,观众就接受什么,也很被动 。 •美国的商业电视模式,则将其内容拟人 化,允许观众参与其中,观众有一定的 主动性。
Page 16
另一种是八十年代出现的“快感”理论。这种理论 把快感看做一种抵抗等级秩序和权威控制的重要资 源。 身体是脱离意识形态的,它是自然的而非文化的产 物,这样它就成了抵制文化控制的一个据点。属于 身体的快乐就成了意识形态的对立物。
Page 17
1、费斯克认为大众不是一个单质的整体,而是包含 了各种由于利益关系、政治立场和社会联系形成的 群体,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组合。 大众是复杂多元的,大众文化要在广大的社会人群 中流行,就必须也是复杂和多元的。
2、注重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将大众文化作为意 义的生产、流通、消费来研究。研究人们如何创 造和体验,还研究社会低级集团对文化霸权的反 抗。
3、重视被主流文化所排斥的亚文化和边缘文化。
4、尤其关注文化中蕴含的权力关系和运作机制。
Page 5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贡献
霍加特
霍加特出生于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他注重研究工人 阶级文化,将工人阶级文化,尤其是二战前的他所 熟悉的英格兰北部地区的工人阶级的“活文化”纳 入到文化-文明传统中的有机社会当中去。
4、在文化领域,战后英国消费文化的发展为“文 化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另一方面,美国文化的 全面入侵带来的文化问题也引起文化研究学派学者 们的关注。学者担心这会使英国社会美国化,从而 影响英国公众的文化生活和大众意识,对英国传统 文化构成威胁。
Page 4
文化研究学派理论的特点
1、注重研究当代文化,以当代的文化现象为研 究对象。拒绝将文化分为高雅和低俗两类,拒绝 将文化神圣化。主张文化是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2、费斯克承认大众文化的商品性,但他认为文化商 品在流通时不仅在财经经济体制中,还在文化经济 体制。在文化经济体制中,大众文化的消费者成为 了主动的生产者,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生产出意义和 快感。(生产出来的意义和快感是对某种强制意识 形态的对抗。)
Page 18
3、费斯克提出生产性文本的概念。它既是通俗易懂 的,又是开放的(尤其是指以影视为代表的大众文 化文本)。文化既依赖于文本提供的意义框架和空 白,也依赖于观众积极的参与和创造。由于观众差 异的社会特征,对文本解读的差异,使得观众和文 本的关系必然十分复杂。
Page 15
费斯克
提出了一种新的大众文化理论 O费斯克的理论利用了两种思想资源—— 一种是德赛都的学说,即被支配的社会团体可以通 过采取某些策略,从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体系中夺取 某些局部胜利。在大众文化方面则表现为,大众文 化消费者不能控制它的生产,却能控制它的消费。 在消费过程中使之部分符合自己的利益,来抵抗文 化霸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