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常见施工病态、产生原因,消除方法
油漆常见病态和补救

油漆常见病态和补救:所谓病态是指油漆施工前后出现的影响油漆质量的某些异常现象。
7.1油漆使用前的病态7.1.1发浑:清漆不透明,产生的混浊现象称为发浑。
主要原因是溶剂选择不当,吸潮、含水等。
选择合适溶剂,轻度的可视情况加入一些丁醇、松节油、苯类解决。
7.1.2变稠:原因是:漆料酸价高,与碱性颜料发生皂化反应;桶罐漏气,溶剂挥发;桶内混入水份;贮存温度过高,使漆料加速聚合。
补救办法:加入相应溶剂,有水的加水,适量丁醇,搅拌均匀调整粘度后使用。
7.1.3沉淀结块:原因:是贮存时间过久;颜料比重大;油漆粘度过低;细度大。
补救办法:轻者将上部漆液倒出,把沉淀物先搅开,再加入漆液搅拌均匀后使用。
7.1.4结皮:首先讲明氧化干燥的油漆含有催干剂,油漆刷后溶剂挥发而氧化干燥,一般是按照标准控制时间,干燥太快容易影响漆膜的耐候性。
产生结皮的原因:一般是桶盖不严漏气或装桶不满;或表干催干剂量加入量大;漏加防结皮剂;施工过程容器敞口放置。
个别桶出现结皮,应揭去漆皮过滤后使用。
施工是如需要放置,应在上边撒一层稀释剂。
如是硝基漆结皮可用香蕉水把结皮溶化使用,不影响质量。
7.1.5假稠:又称触变,静止时象肝化,搅拌时流动,多发生立德粉,碳黑的色漆中,一般不称为漆膜病态。
7.2油漆施工过程病态7.2.1流挂:油漆在垂直表面施工,漆液向下流淌的现象叫流挂。
原因是喷涂或刷涂时粘度太小;喷涂或刷涂过厚;喷涂压力偏大,喷距过小;选择溶剂挥发太慢。
一般是提高施工粘度,调整喷涂压力和加大喷距,合理选择溶剂,建议冬季使用挥发快的溶剂如二甲苯。
7.2.2咬底:上层漆将底层漆的漆膜软化咬起的现象称为咬底。
底漆未干透,上层漆的溶剂太强;底面漆不配套。
注意底漆和面漆的配套:如使用铁红醇酸底漆打底,上面可使用醇酸漆、氨基漆、硝基漆。
注意两层漆之间的施工间隔:醇酸磁漆、调和漆采用湿碰湿工艺施工可避免咬底现象。
7.2.3慢干和返粘:漆膜在标准规定时间内不干或干后又发粘的现象。
油漆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脱落和开裂问题描述:油漆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脱落和开裂。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整个涂层表面或特定区域。
可能原因:- 不正确的基层处理- 涂层干燥不完全- 不适当的油漆质量或比例- 温度和湿度变化防治措施:- 确保基层表面的清洁和光滑处理- 使用高质量的油漆和适当的比例- 密切注意温湿度变化,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 温和和均匀地应用涂层,确保涂层干燥彻底二、色差和斑点问题描述:在油漆工程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色差和斑点。
这可能导致涂层表面颜色不一致或出现不均匀的斑点。
可能原因:- 不均匀的底漆涂层- 误用或混合不当的颜料- 涂层施工不均匀- 温度和湿度影响防治措施:- 确保底漆涂层均匀覆盖基层- 使用相同批次的颜料,并按照正确的比例进行混合- 均匀施工涂层,避免过度或不足-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极端天气三、气泡和麻点问题描述:气泡和麻点是油漆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涂层表面粗糙或不平滑。
可能原因:- 油漆中存在挥发性成分- 涂层干燥过快- 不适当的涂刷或喷涂技术- 温度和湿度变化防治措施:- 选择低挥发性的油漆,减少气泡和麻点的产生- 控制涂层的干燥速度,避免过快干燥- 掌握正确的涂刷或喷涂技术,确保涂层均匀- 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四、剥落和粉化问题描述:油漆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涂层剥落和粉化。
这可能导致涂层容易磨损、失去光泽。
可能原因:- 基层表面不光滑- 涂层老化- 化学腐蚀或物理磨损- 不适当的涂刷或喷涂技术防治措施:- 确保基层表面光滑、清洁- 常规保养和维护,避免涂层老化- 避免化学腐蚀或物理磨损- 采用正确的涂刷或喷涂技术,确保涂层牢固粘附五、施工痕迹问题描述:施工痕迹是油漆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这可能导致涂层表面不平整或出现明显的痕迹。
可能原因:- 涂刷或喷涂技术不当- 涂层施工时间间隔过短- 施工工具不适当或损坏- 温度和湿度变化防治措施:- 掌握正确的涂刷或喷涂技术,确保涂层均匀- 控制涂层施工时间间隔,避免过短的间隔- 使用适当的施工工具,并保持其良好状态-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极端天气以上是油漆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常缺陷及处理方法

油漆常缺陷及处理方法1.、气候和酸性的攻击漆面出现不规则的细纹、有少量脱色、部分剥离或碎裂表面原因受腐蚀性物质的侵害,如双氧水刹车液或酸性电池落在表面的酸雨在新漆表面使用清洁剂预防在新喷漆的表面避免使用清洁剂确保漆膜已经完全固化解决轻微的创伤可以用P2000 水磨砂纸打磨然后用抛光的办法来补救,一旦遭受更严重的腐蚀,就必须用P800 水磨砂纸彻底打磨,确保所有污染物的痕迹已经被去除,然后重新喷涂2、渗色颜色从现有的旧漆层或底漆层渗透到了新面漆上原因现有的旧漆层含有容易渗透的基础底色原子灰未完全干透,呈现出原子灰的颜色。
预防原子灰必须彻底干燥在喷涂前去除表面所有不粘附的喷涂物解决如果面漆只出现少量的渗色而渗色来自中途漆则可通过强制干燥后再重新喷涂。
渗色:面漆吸收了来自下一涂层或旧漆层的颜料①底漆层材质耐溶剂性差;②与油漆不相容的旧漆膜或沥青没有完全去除。
原因:①刚喷涂的面漆出现局部褪色;②如果过多添加催干剂,也会发现此现象;③底漆层由于面漆没有完全喷涂,遮盖不好误认为是渗色。
3、翻黄底层填料引起表面发黄原因油漆或原子灰调配时加入过量的双氧水或催干剂预防需精确计算双氧水或催干剂的量解决用P800-P1000水磨砂纸打磨,喷上环氧/中涂底漆密封隔离后,重新喷涂4、起水泡涂料中残留的水气遇热膨胀聚结后,引起漆面突起及膨胀原因①特别是在裸金属表面或原子灰表面出现的水泡居多,原因是金属件与原子灰在放热的过程中要吸收水份②在高湿低温的环境喷涂作业过程中,由于涂层中残留一定的水份干燥不彻底所致预防①在喷涂前注意不要在即将工作的表面留下汗渍或指纹②只使用经过推荐和认可的材料③各个工序作业前和作业后都要使其所用产品干燥彻底解决在受影响表面上用P1500或P2000打磨干燥过后,重新喷涂5 针孔/气泡大体积的圆形空气泡或水泡,经常出现于接缝区域和角落或超厚的填料及塑料表面原因料屑膜的粗劣毛边干燥时过分加热预防避免厚涂油漆,确保漆膜可以渗至接缝和边角位置使用推荐的稀释剂和掌握正确的喷涂技巧解决用P1000-P1500水磨砂纸打磨,必要时填补小量原子灰在较大的针孔/气泡的位置,然后重新喷涂原因:在接缝区域和角落厚涂层中有白色的气泡出现,由于较厚的涂层在干燥过程中受热表面干燥过快,涂层中的溶剂或稀释剂难以挥发所致6、发白/起雾在漆膜表面形成乳状光雾,特别是在较厚的涂层更为明显原因①在高温潮湿的条件下使用了快干型稀释剂②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使用了干燥过快的稀释剂③因喷涂气压过大使工件冷却,随后出现水汽冷凝而产生的发白④在喷涂施工前车身板材温度过低预防使用高质量的稀释剂,缓慢蒸发解决①对出现发白的工件进行升温烘烤②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时,可用抛光处理擦掉③如果表面已经被十分严重影响时,应用P1500 水磨砂纸打磨后,重新喷涂7、污染/工业微尘着色斑点或飞溅斑点,如在漆面上沉淀,或变色或着色的污点原因滴落在漆面上的树液,树脂,湿花瓣,果浆或鸟粪等金属粒子深入漆面中并氧化预防避免在漆面上留有如何灰尘确保漆面已经完全固化解决用清水洗洁后、再用清洁剂擦拭,如果还有剩余物可用P2000 砂纸打磨再用抛光蜡配以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使其恢复光亮;如变色污点和着色点仍留在漆面上则需重新喷涂8、腐蚀/生锈漆面上的疏松的涂层和变色污点,尤其在车身边缘及接缝处常见原因裸露金属表面因意外损坏而暴露或留下的未经过处理钻孔洞裸露金属的表面的漆膜因为污染物而遭受破坏预防确保所有的金属表面再喷涂前都能受到正确的处理和保护如:使用了流动的腐蚀底漆尽快修补漆膜的任何损坏,立即处理新的暴露金属的边缘9、裂纹长期曝晒在室外的板材,如温度、紫外线、水和溶剂等引起漆膜变硬,易碎原因①由于涂层内部干燥不彻底或者使用材料不匹配造成的内部涂层发软,而表漆干燥充分时,在受热过程中内部涂层膨胀时对表漆膜进行的撕裂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透而直接喷涂于破裂的旧漆面上漆层太厚预防观察现有的末道漆,在喷涂前修补所有的裂痕如果漆层太厚,打磨旧漆层,在喷涂前须打磨所有较厚的表面解决(注意事项:在对涂层施工时,闪干时间一定要足够,涂层不要喷涂过厚)用P800 水磨砂纸彻底打磨损坏的漆面,有需要填补原子灰,经打磨及补上中涂后重新喷涂10、内含污垢/尘/土在储存或涂料凝结时,外界杂物粘附于末道漆表面,形成包块。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油漆流挂1、现象油漆在自重作用下,往下流淌,其形态如泪痕。
2、原因分析:(1)基层或基体过湿,表面太光滑,吸水少;(2)涂料本身粘度过低,或积水过多;(3)一次施涂过厚;(4)施工环境的湿度过大或温度过低。
3、防治措施:(1)抹灰墙面施涂水性和乳胶漆时,其含水率不得大于10%;(2)根据涂料的性能,控制好涂料的施工粘度;(3)控制施涂厚度,一般控制在膜厚20~50μm为宜;(4)普通涂料的施工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湿度应小于85%。
二、漆膜痕迹1、现象涂层出现毛刷辊筒的痕迹,或在施涂搭接部位接痕明显。
饰面干后,存在高低不平的纹痕。
2、原因分析:(1)基层处理不当,基层或腻子材料吸水过快;(2)刷子、辊筒过硬,或刷子陈旧,毛绒短小,涂刷厚薄不均;(3)涂料本身的流平性差;(4)施涂操作不当,搭接部位接痕明显。
3、防治措施:(1)基层处理后涂刷与面涂配套的封闭底涂,采用经检验合格的腻子,薄而均匀地满批腻子。
腻子干后要用砂纸磨平,清除浮粉,方可进行涂料施工;(2)根据所用涂料选用合适的刷子或辊筒,及时清洗更换刷具;(3)使用流平性好的有机增稠剂来改善涂料的流平性能;(4)涂料施工应连续进行;每个刷涂面应尽量一次完成;在辊涂过程中,向上时要用力,向下时轻轻回带,为避免辊子痕迹,搭接宽度为毛辊棒长度的1/4;一般辊涂两遍,其间隔应在2h以上。
三、漆膜起雾1、现象墙面涂料涂刷完成后,出现漆膜表面起雾的现象。
2、出现原因基层处理不到位,含水率过大;施工时的温度、湿度未控制好,或者施工完后门窗未及时封闭。
3、防治措施:(1)对基层处理质量必须严格控制,要求基层施工应平整,抹纹通顺一致;涂刷前,应将基层表面油污等清理干净;(3)对存在色差大的基层,适当增加基层满刮腻子的遍数;(4)面层涂刷时,基层含水率不得超过10%;(5)进行涂饰施工时,控制好施工温度(应在10℃以上);(6)涂料涂刷完成后应及时封闭门窗。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1.色差
色差通常是由于施工环境的光线不均匀或者涂料本身质量不好导致的。
为了消除色差,可以调整施工环境的照明灯,保证光线均匀,或者选择质
量好的涂料进行施工。
2.起皮
起皮通常是由于底层处理不当、湿度过高或者涂料与底层不相容导致的。
为了避免起皮,首先应该确保底层的清洁和干燥,可以进行打磨和补漆,为涂料提供良好的附着力。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控制湿度,避免过高的湿度对涂料造成影响。
3.开裂
开裂通常是由于涂层干燥太快、涂层过厚或者温度变化过大导致的。
为了消除开裂,可以适当调节涂料的干燥时间,避免太快的干燥。
此外,
涂层的厚度也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厚容易开裂。
另外,要注意避免温
度的快速变化,可以选择在恒温环境下施工。
4.鼓泡
鼓泡是由于涂料中含有挥发性物质,蓄积在涂料中,造成鼓泡。
为了
消除鼓泡,应该选择质量好,不含挥发性物质的涂料进行施工。
另外,涂
料应该均匀稀释,避免出现太高的涂膜厚度。
5.流挂
流挂是指涂层在垂直面上出现滴落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涂料太稀、过
度施工或者施工环境不佳导致的。
为了消除流挂,可以选择稍微稠一些的
涂料进行施工,避免太稀的涂料。
同时,要适度控制涂料的施工量,避免过度施工。
另外,施工环境要适度通风,避免湿度过高。
总之,消除油漆涂刷常见的通病需要从施工原因、材料问题、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在正确选择涂料、合理施工,并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下,才能消除这些通病,获得满意的涂装效果。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导言本文档旨在讨论油漆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措施。
在进行油漆施工时,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将确保最终的装饰效果和持久性。
通过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油漆施工的质量,减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一、常见问题以下是一些油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1. 涂层不平整: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不光滑的情况,影响装饰效果。
涂层不平整: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不光滑的情况,影响装饰效果。
2. 粘附力不强:涂层与基层附着力不强,容易剥落或脱落。
粘附力不强:涂层与基层附着力不强,容易剥落或脱落。
3. 色差:涂层色彩不均匀,出现色差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色差:涂层色彩不均匀,出现色差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4. 起泡:涂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涂饰效果。
起泡:涂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涂饰效果。
5. 滴流:涂层表面出现滴流现象,影响装饰质量。
滴流:涂层表面出现滴流现象,影响装饰质量。
6. 漏刷:涂层未覆盖到位,出现漏刷情况,影响覆盖效果。
漏刷:涂层未覆盖到位,出现漏刷情况,影响覆盖效果。
7. 缺陷:涂层表面出现刮痕、裂纹或斑点等缺陷,影响外观美观。
缺陷:涂层表面出现刮痕、裂纹或斑点等缺陷,影响外观美观。
二、防治措施为了避免上述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表面处理:在涂刷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修补,确保表面平整、洁净且无尘埃、油脂等污染物。
表面处理:在涂刷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修补,确保表面平整、洁净且无尘埃、油脂等污染物。
2. 涂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品牌,确保涂料质量符合标准。
涂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品牌,确保涂料质量符合标准。
3. 涂刷技巧:采用正确的涂刷技巧和施工方法,避免涂料涂刷过厚、过薄或过快,保证涂层均匀且平滑。
涂刷技巧:采用正确的涂刷技巧和施工方法,避免涂料涂刷过厚、过薄或过快,保证涂层均匀且平滑。
涂料施工中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涂料施工中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1、施工时涂料起泡施工起泡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产品的施工粘度不合适,粘度太高,施工中起泡不易消除。
涂料兑水过量,粘度太低,施工起泡较严重。
因此一定要根据施工经验和产品说明书进行调节施工粘度以防止起泡。
二是施工工具的选择,一般毛辊尤其是海棉滚筒,在滚涂过程中挤压空气比较容易起泡,用毛刷和排笔施工能够排除空气,减少气泡的产生,但刷涂施工效率比滚涂要低,喷涂也可以预防气泡产生。
三是基层状况,基层过于干燥和粗糙,对涂料的吸收过快导致起泡。
2、漆膜开裂涂料施工有时会出现漆膜开裂现象,施工环境、漆膜一次涂刷厚度是导致漆膜开裂的两个主要因素。
对水性涂料来说,施工温度过低是开裂的主要因素,同时在过于干燥的大风天气施工,漆膜常会开裂,这主要是水份挥发太快造成的。
施工如果不配套,也易出现漆膜开裂,如在弹性涂料表面涂刷普通非弹性涂料,很容易造成面漆开裂和起鼓脱层;另外,涂料施工时,漆膜一次性涂刷太厚,干燥过程中也常会使漆膜开裂,如在浮雕上施工时,接缝处容易造成漆膜过厚而开裂。
3、下雨后涂料会起鼓下雨后外墙涂料有时会起鼓,涂料起鼓(如同大水泡)的原因是基层材料的耐水性差、腻子层受油污和灰尘污染所导致。
要避免涂膜起鼓,首先涂料施工前一定要把基材处理彻底,确保基材干燥、无油污、无灰尘。
同时也要注意施工的配套性,比如弹性涂料上就不能涂刷非弹性涂料。
4、外墙涂料出现雨痕外墙涂料出现雨痕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施工现场环境较差,施工时漆膜被灰尘严重污染,雨水不均匀地冲洗而导致雨痕现象的发生。
另一点是水性涂料本身的技术障碍所造成,水性涂料配方中加入了一定的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在涂料施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一般约15天),漆膜遇水后被润湿,漆膜中残留的助剂发生迁移,形成雨痕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的增多,雨痕现象会慢慢地消失。
5、涂料浮色发花现象产生的原因浮色发花是涂料尤其是深色涂料的常见现象。
涂料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涂料常见病态及解决方法一、针孔——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
这种针尖状小也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一)原因:1、木才表面木眼太深,填充困难,打磨不好;2、边疆喷涂两次间隔时间太短,下涂层干燥不完全,上涂层急速干燥;3、被涂面有灰尘,水分,压缩空气有水、油污;4、油漆配好搅拌后静置时间不够(一般应静放10-15分钟);5、一次性厚涂,表面干燥而底层溶剂继续蒸发而凸起;6、使用不良的涂料稀释剂或错用稀释剂;7、固化剂加入太多,或错用固化剂;8、稀释剂用量太小,涂料粘度过高;9、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太大;10、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远。
(二)解决方法:1、木材表面应充分填补好,砂光打磨达到要求;2、多次涂装时,延长重涂时间,让下层充分干燥;3、处理好补涂面灰尘和水,打水磨后,应晾置2-3小时以上,净化压缩空气;4、搅拌均匀后静置5-10分钟才能用;5、分两次或多次施工;6、使用配套产品;7、按指定的调漆比例正确调漆,并且充分搅拌均匀;8、增加稀释剂用量,达到施工最佳粘度;9、设法改善作业环境,夏天温度过高,要相应减少固化剂用量,适当选用慢干溶剂(如环已酮、CAC);10、调整好喷涂压力的距离。
二、气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
(一)原因:1、木材表面木眼深,填充困难,喷涂漆成膜后,白坯的气体向外膨胀顶起漆膜,引起起泡;2、使用过高粘度的涂料;3、喷涂空气压力过高,涂料混入空气过多;4、加热干燥过于激烈;5、物面含水率高,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通风不行;6、空气压缩机及管道带有水分;7、固化剂加入油漆调匀后,放置时间不够;8、采用含水醇高的不良稀释剂刷涂时,溶剂挥发太快;9、一次涂太厚或边疆喷涂层间间隔时间太短。
(二)解决方法:1、刮透明腻子,充分填补木眼,在喷涂前先刷一遍底得宝封闭缝隙,排出木眼中的空气;2、适当调整涂料粘度;3、调整适当的空气压力,减少空气的混入;4、加热干燥时,待溶剂挥发后进行;5、改善施工环境物面应干燥,被涂面打水磨后晾干2-3小时以上;6、使用油水分离器分离,并定期排水,每半天一次;7、搅拌后应静置5-10分钟;8、选用配套稀释剂;9、可加5-10%慢干溶剂(如CAC,环已酮等);10、分多次施工,多次涂装时,延长干燥时间,让下层充分干燥。
怎样防治油漆工程质量通病

怎样防治油漆工程质量通病油漆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1.流挂流挂是指垂直面上部分油漆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流淌,漆膜厚薄不匀,或珠滴,或挂幕下垂状态。
原因:漆料太稀、漆膜太厚或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漆膜干燥太快或太慢,出现流注;漆料中含重质颜料过多,涂漆附着力差;稀释剂挥发太快或太慢,影响漆膜干燥速度;油漆物面不平整,或有油、水等,造成漆膜下垂。
防治:选用优质油漆和配套的稀释剂;物面处理要干净、平整,表面无油污、水分;环境温度应符合涂漆要求;操作人员应有熟练的技术,保证涂刷均匀。
2.疙瘩疙瘩是指油漆涂在物面上,漆膜不光滑,手摸有粗粒突出感觉。
原因:物理清理不干净,有砂粒等混入漆中;施工环境不清洁,灰尘、杂物混入油刷中,转而混在漆料中;油漆本身不干净,过箩不细致;漆料内颜料颗粒太粗或过多;调配油漆时,漆内气泡未散开,尤其是天气冷时,气泡更不易散开。
防治:选用优质油漆,过箩要细致,调合要均匀,无气泡后再用;物面要清理干净;施工环境应无灰尘、杂物等。
3.咬底咬底是指涂刷面漆时将刷好的底漆咬起来。
原因:底漆未干透,不牢固;面漆涂刷太早;底漆与面漆不配套,底漆膜承受不了面漆强溶剂的作用,被咬起溶解。
防治:选用配套的油漆材料;底漆膜干燥后再涂面漆。
4.露底露底是指漆膜厚度在正常情况下,部分或棱角处有露出底色。
原因:材料配合不匀,密度大的下沉;稀释剂较多,且未调匀;操作技术不熟练,涂刷不均匀,特别是棱角处轻刷或漏刷。
防治:油漆调合均匀后再进行涂刷,涂刷时力求均匀不漏刷。
5.慢干慢干是指油漆涂刷后,超过干燥规定时间,漆膜表面仍有粘手指感觉。
原因:漆膜涂刷太厚,漆膜表面千燥,里面长期不干;底漆未干透就涂刷面漆,造成漆膜柔软不干结;催干刑过多造成漆膜不干;物面不干净;有蜡质、盐分、油脂等杂质混入漆膜中;漆料中含有不干性油。
防治:选用优质油漆;调配后不得任意再加催干剂;选择良好的施工环境;物面要清理干净;使用合适的漆刷,漆膜不得一次涂刷太厚,要等底漆干透后再涂刷面漆。
油漆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油漆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油漆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起泡:涂膜表面的气泡原因:1)底材含水率偏高2)一次性涂层太厚或连续施工涂层层间间隔时间太短3)稀释剂挥发速度太快4)底材表面木眼深,填充困难,施工后白坯的气体向外膨胀顶起漆膜,引起起泡5)物面含水率高,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通风不佳6)漆油施工粘度太高7)喷涂空气压力过高,涂料混入空气过多处理方法:1)注意木材含水率,可烘干后再用2)分多次施工,多次涂装时,延长层间间隔时间,让下层充分干燥3)选择慢干稀释剂4)刮透明腻子充分填补木眼,在刷漆前先抚刷一遍,封闭底缝隙,排出木眼中的空气5)改善施工环境,物面应干燥,被子涂面水磨后晾干2~3小时以上6)适当调整施工粘度7)调整适当的空气压力,减少空气的混入2.发白原因:1)施工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相对温度超过80%2)透明腻子刮得太厚3)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4)稀释剂中含水份过高处理方法:1)加入3~5%的化白水或暂停施工2)透明腻子薄刮,并尽量打磨掉3)配套使用稀释剂4)同上3.咬底原因:1)上下涂层不配套2)上下层的施工间隔不够3)底层未干透,而面漆的溶解力太强处理方法:1)使用性质相合的涂料,或采用湿碰湿工艺或控制其施工时间2)延长上下层的施工间隔时间3)底层彻底干透后方可施工面漆,应配套使用厂家的稀释剂4.桔皮:湿膜未能充分流平而形成的似桔皮状的痕迹原因:1)施工粘度偏高,稀释剂加量太少2)稀释剂挥发太快或溶解力不够3)喷涂时压力太高或太低造成成漆液流不平4)喷枪离被喷工件太近或太远5)施工环境中风速过大将湿膜吹皱6)调油后搁置时间过长才施工处理方法:1)加足稀释剂,降低施工粘度2)配套使用稀释剂3)调整喷涂压力4)调整喷枪与被喷工件的距离5)防止在风速过大的环境中施工6)一次不要调油过多,调油后应尽快用完5.刷痕或流不平原因:1)涂料施工粘度过高2)底层尚未干透,层间间隔时间不够3)底层未处理好4)涂料粘度太低,刷毛不齐,较硬处理方法:1)加入少量稀释剂,调节施工粘度至合适范围内2)层间间隔时间要充分,一定要保证底层干透3)底层一定要封闭好、打磨好4)涂料粘度不可太低,施工一定要用较好羊毛刷6.流挂:油漆下垂,呈流泪状原因:1)一次性刷得太多太厚,重涂时间太短2)刷漆时漆刷醮漆太多而未涂刷均匀3)刷毛太软,漆液太稠刷不平;刷毛太短,漆液太稀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喷涂量太多5)湿度高,温度低,干燥过慢处理方法:1)应采用薄刷多道,延长重涂时间2)刷漆一次蘸漆不能太多,要涂刷均匀3)调节施工粘度,漆液稀,刷毛要软;漆液稠,刷毛宜短4)调整喷枪与被喷物的距离,每次喷涂不宜太厚5)适应使用些快干稀释剂7.针孔:涂膜出现如针孔状大小的小凹孔原因:1)施工场所中温度过高、湿度过大2)稀释剂中含水率偏高3)固化剂加量太多,或错用固化剂4)一次性厚涂,表面干燥过快5)调油搅拌后静置时间不够6)底层处理不当或有油污等污染处理方法:1)注意施工场所的温度、湿度,夏天温度过高相应减少固化剂并适当加些慢干溶剂(CAC、环已酮)2)请配套使用稀释剂3)按正常比例调油并充分搅拌均匀4)刷涂时不宜涂刷过厚,应分两次或多次施工5)搅拌均匀后应静置5~10分钟后才能使用6)底层要打磨平整并保证无油污等污染物8.剥离:涂膜附着不良,经少许外力或未经外力即呈现涂膜剥落现象原因:1)被涂物表面不洁,附着油、水、灰尘、蜡、清洁液等2)被涂物表面光滑未经充分打磨3)底面漆配套性不好4)底层未经干透即施工面漆5)固化剂加量太多,漆膜太脆6)使用过期已变质的油漆和固化剂7)调好的油漆放置时间太长处理方法:1)彻底清洁被涂层2)充分打磨底层3)选用性质相同的配套产品4)待底层完全干透后才刷面漆5)按正常比例加入固化剂6)不要使用已变质的漆油和固化剂7)一次性不要调油过多,快胶化和已胶化的漆油勿用9.漆膜不干或慢干:施工后经过一段时间漆膜仍未能连到一定硬度原因:1)固化剂加量不足2)气温太低造成漆膜干燥速度3)一次性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4)使用含水、醇高的稀释剂5)被涂物表面不清洁、物体或底漆上有蜡质、油质、盐类、碱类等污物处理方法:1)按比例加足固化剂2)在正常室温下施工3)分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间隔时间4)配套使用稀释剂5)涂漆前,对被涂物一定要进行表面清洁处理,确保表面无油污,并用封闭漆进行封闭10.龟裂:涂膜表面不定形的裂纹原因:1)木材含水率较高,致使收缩2)下层漆尚未充分干燥,即进行面涂3)固化剂添加过量4)上、下层涂料性质不合,不配套5)底灰油性少,易收缩,填补不充分处理方法:1)木材含水率应干燥至10%以下2)待底层完全干燥后再往上涂3)按正比例添加固化剂4)慎重选择涂料间的搭配5)填补充分,不留裂纹11.失光:涂膜不能达到预期光泽原因:1)打磨面较粗糙,有砂眼2)稀释剂溶解力不够或挥发速度过快3)施工粘度过高,漆膜流平不挂4)天那水加量过多或漆膜未达到一定厚度5)调油后搁置时间过长6)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处理方法:1)选择较细的砂纸认真打磨好2)配套使用稀释剂3)将漆油调整至一合适粘度4)适量加入稀释剂,漆膜喷至一定厚度5)一次性不要调油过多,调油后应尽快用完6)要选择合适的施工环境,可适当加入3~5%化白水12.火山口:又称走油,涂膜产生凹先或小部分附着不良原因:1)被涂物表面沾有石蜡、油污、手垢等污染物2)工作环境被污染3)空压机中有机油漏出或有水处理方法:1)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打磨彻底2)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油污、蜡等污染3)使用油水分离器分离,并定期排水,两小时一次13.起粒原因:1)施工环境不清洁,尘埃落在漆面上2)漆刷内有灰尘颗粒,或有干的碎漆皮等杂物3)施工时未过滤,有杂质混入漆中4)涂漆前底层清洁处理不当,特别是装修,墙边、墙角、窗户上的灰尘未揩干净5)稀释剂溶解力不足,无法充分溶解涂料6)调油后搁置时间太长,部分已胶化7)喷嘴太小,压力太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远,雾化不良,通风不合理,漆雾返落在已涂好的物面上处理方法:1)涂漆前应清扫场地2)涂漆前应检查刷子是否干净,并用铲子反复铲除毛刷内的杂物,用稀释剂清洗毛刷3)配漆完毕应进行过滤4)应对打磨过的底材进行清理干净5)配套使用稀释剂6)一次性不要调油太多,调油后应尽快用完7)熟悉喷枪使用方法,设计好喷房通风设备。
油漆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油漆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刷痕严重原因分析:选用漆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漆刷保管不好造成刷毛不齐。
涂料的粘度太高,而稀释剂的发挥速度又太快木制品刷涂中,没有顺木纹方向垂直操作。
被涂的饰面对涂料吸收能力过强涂刷困难。
涂料中的填料吸油性大或涂料混进水分,使涂料流平性差。
预防措施:根据现场尽量采用较大的漆刷,漆刷必须柔软,刷毛平齐,不齐的漆刷不用,刷漆时用力均匀,动作应轻巧。
调整涂料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稀释剂应顺木纹方向进行施工。
先用粘度低的涂料封底,然后在进行正常刷涂选用涂料应有很好的平流性、发挥速度适当。
若涂料中混入水,应用滤纸吸出后再用处理:用水刷纸轻轻打磨平整,清理干净后,再补刷一边涂料。
2)交叉污染原因分析:施工未做成品保护或保护不到位。
质量检查不到位,不细心。
施工人员成品保护意识差,施工时马虎。
逆向施工(如门窗的铰链先安装,后上油漆)。
预防措施:施工前,将所有会产生交叉污染的部位均保护到位,且做到保护严密不遗漏。
质量员检查质量时,加强力度,仔细周到。
加强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经常对他们的施工技术、质量意识进行培训。
按施工工序的先后顺序施工(如门窗等,应先油漆后上铰链)。
3)钉眼明显原因分析:纹钉太大。
钉眼未描或描钉眼的腻子颜色与板面颜色一致。
预防措施:根据施工要求尽量选用较小规格的纹钉或尽量将纹钉使用在较为隐蔽处,纹钉必须顺木纹固定。
面漆施工前,必须采用与板面颜色一致的腻子描钉眼。
泛白泛碱原因分析:基层潮湿。
预防措施:等基层干燥后才刷涂油漆。
涂膜脱落原因分析:基层处理不当,表面有油垢、水汽、灰尘或化学药品等。
每遍涂膜太厚。
基层潮湿。
预防措施:基层面应清理干净,砂纸打磨后产生的灰尘也应清扫干净。
控制每遍漆膜的厚度。
使基层干燥后才刷乳胶漆。
4)螺钉锈蚀原因分析:采用容易锈蚀的螺钉。
螺钉外露。
防锈漆没有将螺钉涂抹全部。
预防措施:采用不生锈的不锈钢螺钉。
固定螺钉时,使每个螺钉均嵌入板内0.5~0.7mm。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一、脱皮1、现象:漆膜破碎成小片,从物面上浮卷起来,逐渐掉落。
2、原因:1)、物面沾有油污,导致漆膜附着力差而引起卷皮。
2)、在水泥一类抹灰面上不刷清油就批腻子,导致涂料中的油分被基层吸收,成膜后变质发脆。
3)、油漆稀释过度,物面太光滑,使漆膜太薄,附着力差。
4)、不待底漆干透就刷面漆,日久底漆干燥而收缩,导致面漆开裂。
5)、漆质不佳,漆中树脂、胶质分量太多,漆膜易脆裂。
3、防治方法:分清原因,对症治疗。
二、流坠现象:涂刷后漆液向下流淌,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挂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
2、原因:1)、稀释剂过多,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稀释剂挥发术快,在漆膜未形成前已挥发,而影响流平性,导致漆膜厚薄不均;或挥发太慢,使流动性增大,也易发生流坠。
3)、漆膜刷得太厚,漆的自重造成流坠。
形成山峦倒影状。
4)、物面凸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涂刷不匀、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5)、物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涂刷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
6)、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油太多,使漆面厚薄不均,较厚处就流淌。
7)、喷漆时,喷嘴的孔径太大,喷枪距物面太近,或距离时近时远,喷涂的气压太大或太小,都易造成漆膜不匀而流淌。
8)、漆料中含重质料过多,研磨不均匀,颜料润湿性能不良。
3、防治方法:1)、选用优良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
2)、按规定进行基层处理,做到基层平整、洁净。
3)、施工环境,以温度15—25℃,湿度50%—75%为宜。
4)、根据施工环境及方法,合理调整油漆粘度。
温度高时,粘度应小些。
采用喷涂应较刷涂粘度小些。
5)、每次刷涂的漆膜不宜太厚,一般在50—70微米,喷涂要比刷涂的薄一些。
6)、选用的漆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鬃厚而口齐。
刷面漆和粘度大的漆,可用八成新的旧油刷;刷底漆或粘度小的漆,可用装卸刷。
7)、喷涂时,喷嘴孔径不宜太大,空气压力应0.2—0.4MPa范围内,喷枪与物面距离控制在小枪15—20厘米,大枪20—25厘米为宜。
油漆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

发白
1.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
2.稀料使用不当。
3.透明腻子刮得太厚。
1.注意施工场所的空气温度。
2.尽量使用厂家配套的稀料。
3.透明腻子不可刮得太厚,而且干后就尽量打磨掉。
4.加入3~5%化白水。
流挂
1.刷漆时,漆刷蘸漆太多而未涂刷均匀。
2.刷毛太软,漆液太稠,刷不平,刷毛太短,漆液太稀。
油漆施工中常见的疾病及解决方法
常见漆病
产生原因
防治方法
起泡
1.木材含水率偏高。
2.空气温度过大。
3.底深层未干透。
1.注意木材的含水率,可烘干后再用。
2.若温度过大,可暂停施工。
3.底漆层一定要充分干透,否则不能涂面漆。
刷痕或流不平
1.涂料的施工贴度太高。
2.底层尚未充分干透,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3.底层处理不当。
2.注意不要使用不合格的稀料。
3.底层一定要打磨平滑。
4.刷漆时,漆膜不能太薄。
慢干或返粘
1.被涂物体表面不清洁,物体或底漆上有蜡质、油质、盐类、碱类等污物。
2.配漆中固化剂加入量过少或未加。
3.气温过低或空气流通不畅。
1.涂漆时,对被涂物一定要进行清洁处理,并用封闭漆进行封闭。
2.一定要按施工要求添固化剂。
4.涂料粘度太低,刷长不齐,较硬。
1.可加少量稀料,调节施工粘度到合适的范围内。
2.层间间隔时间一定要充分,一定要保证底层干透。
3.底层一定要封闭好,打磨好。
4.涂料粘度不可太低,施工一定要用羊毛刷。
起粒
1.施工环境不清洁,尘埃落在漆面。
2.漆刷内有灰尘颗粒,有干的碎漆皮等杂物。
油漆涂料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涂料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引言油漆涂料在建筑、装饰和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然而,质量问题可能影响涂层的外观和性能。
本文将概述油漆涂料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常见质量通病1.涂料开裂涂料开裂可能由于不当的施工技术或涂料配方问题引起。
例如,施工时涂料过厚或过薄、涂层干燥时间过短或过长、气温和湿度不适宜等都可能导致涂层开裂。
2.粘结力不强涂层的粘结力不强可能导致出现脱落或剥落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底材表面处理不当、涂料与底材不相容、涂料过于稀释等原因造成的。
3.色泽不均匀涂层表面色泽不均匀可能是由于涂料颜料分散不均匀或施工工艺不当引起的。
涂料颜料的分散度和涂层的施工均匀性都对色泽均匀性有着重要影响。
4.耐候性差涂料的耐候性是其能否经受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而不褪色、龟裂或剥落的能力。
耐候性差可能是由于配方中添加的稳定剂不足或施工时应用过薄引起的。
三、防治措施1.合理施工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严格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干燥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涂料开裂的产生。
2.表面处理在施工前,确保底材表面干燥、清洁、光滑,并做好除尘处理。
对于不同的底材,选择相应的底漆和涂料,以提供更好的粘结力。
3.配方选择选用有良好分散性和稳定性的涂料颜料,确保涂料中添加足够的稳定剂和防腐剂,提高涂料的耐候性。
4.质量监控制定严格的质量监控措施,对涂层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确保涂层的质量。
四、结论油漆涂料质量通病可能对涂层的外观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优化配方选择和加强质量监控,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些质量问题,提升涂层的质量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油漆涂料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研究[J]. 涂装技术,2020(4): 20-25.。
油漆漆膜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油漆常见的漆膜缺陷及处理方法一、发白涂料在干燥过程中或干燥后漆膜呈现出乳白色、或木纹、底材、底色不清晰的现象。
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施工湿度大,温度高2、底材原因:A、底材含水率过高,未作封闭。
B、被施工底材或容器含有水分。
3、施工原因:A、施工中空气压缩机或空所含有水分。
B、低温厚涂C、手汗粘污工件,水磨未干。
D、水性腻子未干。
E、打磨后放置时间过长,被涂物表面吸潮。
4、产品原因:A、稀释剂沸点太低,挥发过快,或混入水分。
B、稀释剂溶解力不够,使油漆的树脂析出变白。
C、涂料或稀料中含有水分。
D、深色底材使用了含粉量较高的底漆或腻子。
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避免在高湿时施工,或适量使用慢干水。
发现发白现象立即停止施工。
2、底材原因:A、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对底材进行有效封闭。
B、被施工底材与油漆避免混入水分。
3、施工原因:A、加装油水分离器,并定时放水。
B、采用“薄涂多次”的施工方法。
C、避免水分进入涂层。
D、水性腻子必需干透。
E、避免打磨后放置时间过长。
4、产品原因:A、油漆稀释剂避免于露天存放会侵入湿气。
B、使用配套的稀释剂稀释油漆。
C、涂料和稀释剂避免露天存放,侵入湿气。
D、选用合适的产品。
二、开裂:在涂膜表面生成线状、多角状或不定状的裂缝。
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施工环境温度太低。
2、底材原因:A、木材含水率过高,致使底材收缩。
B、因底材结构开裂,导致油漆开裂。
C、基材疏松。
3、施工原因:A、施工时一次过度的厚涂,涂层与涂层之间干燥不完全,就施工下一道。
B、在已有裂痕的旧漆膜上,再施工新的漆膜。
C、下层与上层使用不同种类的油漆。
D、使用了疏松的腻子。
E、底层腻子刮涂过厚未干透打净。
4、产品原因:A、固化剂添加过量,或使用错误的固化剂。
B、使用品质不良的稀释剂,或随意添加添加剂颜料。
C、涂料过期,颜料与树脂分层,搅拦不均。
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在环境温度大于10。
涂料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

涂料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1. 背景涂料施工在建筑、装修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施工技术和操作不当等原因,常常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介绍涂料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对应的防治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实施涂料施工工作。
2.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2.1. 涂层剥离涂层剥离是指涂料涂层与基层的分离现象。
其造成的原因可能包括基层处理不当、涂料不合适、施工环境湿度过高等。
防治方法包括:- 良好的基层处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和干燥。
- 选择适合的涂料类型和牌号。
- 控制施工环境的湿度,在过湿的环境下暂停施工。
2.2. 裂纹涂料施工后出现的裂纹可能是由于基层伸缩性差、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涂料施工过厚等原因造成的。
防治方法包括:- 基层预处理,提高基层的伸缩性能。
- 控制施工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涂料的影响。
- 控制涂料的涂布量,避免过厚的涂布。
2.3. 色差在涂料施工过程中,出现色差现象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不一致、施工不均匀或颜色调配不准确等原因引起的。
防治方法包括:- 选择来自同一批次的原材料,保证颜色的一致性。
- 均匀搅拌涂料,并确保施工时的涂布均匀。
- 严格按照配色比例进行颜色调配。
2.4. 针孔针孔是指涂料表面出现的细小孔洞,常常是由于涂料固化不良、涂料厚度不均匀或基层不平整等原因引起的。
防治方法包括:- 选择具有良好固化性能的涂料。
- 控制涂料的厚度,避免过厚或过薄。
- 对基层进行充分处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度。
2.5. 颗粒物在涂料施工中,颗粒物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存在尘埃、基层不洁净等原因引起的。
防治方法包括:- 清理施工环境,确保施工区域的洁净。
- 对基层进行彻底清洁,去除杂质和尘埃。
- 使用过滤器进行涂料的过滤处理。
3. 总结本文介绍了涂料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在涂料施工过程中,遵循正确的施工原则和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上述质量问题。
希望本文能对涂料施工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以提高涂料施工质量和效果。
墙面漆常见漆病、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涂膜产生病态的原因是什么?墙面漆产生的病态,可在涂料施工前产生,也可以在施工期间或施工后出现,了解涂料及涂膜产生病态的因素,有助于有的放矢采取预防措施,产生病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墙面漆本身的质量问题:墙面漆用基料及其性质、基料与颜、填料的比例(PVVC或P/B 的确定),颜填料的细度及在基料中助剂的选择及用量是否合适等。
2、施工基层状况:基层材质、施工程序、表面粗糙度、基材的湿度、酸度、保养期及基材处理所用腻子质量等。
3、涂装工艺:涂层的厚度、施工程序、是否有底漆与面漆配套、重涂间隔等。
4、施工操作:在施工前涂料是否搅拌均匀,是否任意稀释,施工机械或运转情况是否正常,人员的施工技术是否熟练等。
5、施工环境:施工时的气候条件,施工场所的条件,如温度、湿度、是否刮风下雨等。
二、墙面漆为什么会产生流挂?如何克服?墙面漆在施工中有时会出现流挂、流淌等漆病,原因如下:1、涂料本身粘度过低,或兑水太少2、涂料施涂过厚,流挂或流淌与涂膜厚度成正比3、涂料中含有较多密度大的颜、填料4、施工环境的湿度过大或温度过低5、喷涂距离过近或涂料搅拌前未搅拌均匀。
为避免流挂、流淌现象的产生,可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1、确保涂料粘度适中,达到施工粘度。
一般应在25秒以上(墙面漆采用无气喷涂时,可以加水甚至不加)。
2、控制施涂的厚度,膜厚一般控制在20-25um(干膜)3、在设计涂料配方时,不要过多地使用密度较大的颜、填料4、施工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50℃以上,温度应小于85%5、在施涂前应将涂料搅拌均匀,不断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施涂质量三、为什么墙面漆有时会出现变色或褪色的现象?如何预防?墙面漆的涂膜如经常曝露在自然环境中,经受风吹、日晒、雨淋,时间久了会出现涂膜变色和褪色的情况。
如果建筑物整体表面均匀一致,即使变色或褪色较为严重,也比局部褪色易于被人们接受。
涂膜的变色和褪色通常与基料和颜料有关。
某些有机颜料耐光性能差,不耐碱,在日光、化学药品、大气污染等作用下,颜料会质变。
油漆质量通病及应对措施

油漆[de]质量通病及应对措施06-11油漆是室内装饰中重要[de]一环,容易出现一些棘手问题,让人束手无策,其实只要找出问题[de]发生原因,对症下药,就不难有令人满意[de]结果,以下即针对油漆易产生[de]质量通病,提出解决之道及应对措施,让您在室内装修时得心应手。
油漆剥落:可能是表面过于光滑[de]缘故,若原涂料是有光漆或者是粉质[de](加未经处理[de]色浆涂料),新上[de]油漆在表面就粘不牢。
或可能是木料腐朽或金属有锈斑,也有因油漆质量不好而剥落[de]。
小面积[de]油漆剥落,可用细纱纸打磨,然后抹上腻子,刷上底漆,再重新上漆。
大面积[de]脱落必须把漆全部剥去,重新涂刷。
油漆起泡:首先将泡刺破,如有水冒出,即说明漆层底下或背后有潮气渗入,经太阳一晒,水分蒸发成蒸汽,就会把漆皮顶起成泡。
此时,先用热风喷枪除去起跑[de]油漆,让木料自然干燥,然后刷上底漆,最后再在整个修补面上重新上漆。
若泡中无水,就可能是木纹开裂,内有少量空气,经太阳一晒,空气膨胀,漆皮就鼓起了。
面对这种情况,先刮掉起泡[de]漆皮,再用树脂填料填平裂纹,重新上漆,或不用填料,在刮去漆皮后直接涂上微孔漆。
出现裂纹:这种情况多半要用化学除漆剂或热风喷枪将漆除去后,再重新上漆。
若断裂范围不大,这时可用砂磨块或干湿两用砂纸沾水,磨去断裂[de]油漆,在表面打磨光滑以后,抹上腻子,刷上底漆,再重新上漆。
油漆流淌:油漆一次刷得太厚,即会造成流淌。
可趁漆尚未干,用刷子把漆刷开。
若漆已开始变干,则要待其干透,用细纱纸把漆面打磨平滑,将表面刷干净,再用湿布擦净,然后重新上外层漆注意不要刷得太厚。
发霉变色:这种问题多发生在潮湿[de]油漆表面,如水汽凝结在玻璃和金属表面时常会产生棕黑色[de]污斑。
此时可用杀菌剂,照说明书[de]指示处理发霉[de]部位,待霉菌杀死后,将表面清洗干净,然后再重新上漆。
污斑:油漆表面产生污斑[de]原因很多。
涂装病态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病态原因(1)浑浊①深剂(苯类、汽油、松节油、丙酮、醇类) 中含有水分。
其原因有空器内的水未倾倒干净,或者桶盖未盖紧,放置室外,淋入雨水②清油和清漆加入催干剂 (特别是铅催干剂)后,在有水分或者低温的地方放置③稀释剂使用不当,如果用量过多,清漆呈胶状。
若稀释溶解差,部份成膜物质不溶融④性质不同的两种清漆混合(2)沉淀①颜料密度大,颗粒较粗,填料较多,漆液粘度小,研磨分散得不够均匀等②加入稀释剂太多,过于降低了涂料的粘度以及贮存时间过久(3)变稠(变厚)①用200 号溶剂汽油稀释沥青漆②快干氨基清 (烘干)在贮存中容易变稠③醇酸清漆使用后桶盖未盖紧④漆桶漏气、漏液、稀料挥发,贮存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4)结皮①装桶不满或者桶盖不严密,使桶内有空气,涂料含过度聚合桐油较多②色漆过稠,颜料含量较多,钴锰催干剂过多者易结皮。
置放时间越长,皮膜越厚防治方法①溶剂桶要盖紧,不要放在室外,防止水分进入桶内。
如果溶剂含有水分,苯类、汽油、松节油可用分层法分离;丙酮、酒精可用分馏法分馏②可用水浴加热方法(65℃)消除。
贮存室要保持在20℃摆布③少许浑浊时,可加入一些松节油或者苯类溶剂来消除。
根据成膜物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稀释剂④避免混合①定期将涂料桶横放或者倒置。
先入库的先使用②对已干硬的,如有可能时,取出硬块碾轧或者揉碎后,再放回原桶,充分搅匀、调整、过滤后使用①可改用松节油或者二甲苯稀释②在稀释剂中至少加入25%的丁醇③桶盖要盖紧。
同时,漆内可加一些丁醇来防治④更换漆桶,贮存环境防止曝晒,室温保持在20℃摆布①漆桶应盖严。
如果漆桶漏气,要更换新桶。
粘度大的漆,应尽量先用②使用时,去掉皮膜。
使用后,在漆面上倒一层同类型稀料,盖紧桶盖此外,剩余的漆不多时,不要用原桶盛放,应用小容器盛放,并在漆液面上掩盖一层牛皮纸,可减少结皮和干燥浪费(5)变色①虫胶清漆在马口铁桶中颜色会变深, 贮 存赵久色泽赵深, 且带黑色, 干性也不好 ②金粉、 银粉与清漆会发生作用 (酸蚀作 用)以致失去明艳光泽,色泽变绿、变暗 ③复色漆中颜料密度不同, 密度大的颜料 下沉,轻的浮在上面 (6)发胀①肝化:是氧化物(如红丹)与酸价高的 天然树脂漆料作用而产生 ②胶凝: 是油料聚合过度, 其中含有聚合 胶体, 粘度增高或者结成冻胶, 如着色颜料 (铁兰等) 遇到聚合度很高的涂料, 会凝 聚成固体 ③假厚:也稀触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态
产生原因
消除方法
露底
鱼眼
1、天那水比例不当
2、喷涂工具带进水份、矿物油等
3、底材处理不干净有油渍、水份等
4、喷涂太薄,表面过平滑
1、减少天那水比例
2、施工工具应清洗干净
3、底材先除油、除锈
4、适当喷厚
汽泡
针孔
1、压缩空气中有水、有油污
2、施工环境温度高,湿度大
1、按工件配套油漆
2、适当加强溶解力
3、喷涂前先清洗工作
化白
1、施工环境湿度太大,尤其下雨天时
2、天那水太快干
3、在风扇,大风处施工
1、适当加5-10%防白水
2、改用较慢干之天那水
3、改风扇为排气扇,不在大风处施工
粗粒
1、施工环境灰尘多
2、施工工具不干净
3、漆油等有杂质
4、天那水不够溶解力,使漆油树脂析出
5、气压大,出油量太小
1、清洗施工环境
2、开工前后应清洗工具
3、用过滤布过滤
4、加强天那水溶解力
5、适当调整喷枪气压
龟裂
爆裂
1、猫眼纸,木纹纸中胶水未干而急于上面漆
2、底材湿度大,造成上油漆后慢慢收缩
3、手扫硝基叻架层数过多
1、等干再上面漆
2、底材须干透3、手扫漆Βιβλιοθήκη 漆膜不宜过厚橙皮流平差
1、喷枪离工件太远气压大,出油少
3、施工时一次性喷涂太厚
4、手扫时,毛笔拉上拉下,产生气泡
5、未用完之漆油,天那水,工具等,渗入杂质,水份等
6、焗漆喷完即入焗炉高温烘烤
1、放水、放油或加装空气滤水器
2、施工环境通风,除湿
3、调整喷涂厚度,分次喷
4、适当加少许消泡剂
5、未用完之漆应盖好
6、适当延长前置时间或自低温至高温分段烘烤
颜色
偏差
2、等底干再重涂
3、用合适之溶剂
4、必要时以PU光油罩光保护
5、色精耐候性,耐迁移性差不应加入
不干
回粘
1、工件受溶剂湿润后而上面漆,造成面漆假干,而溶剂渗出
2、表面受酸碱侵蚀,增塑或慢干溶剂太多
3、PVC胶内渗出增塑剂
1、工件应干透才上面漆
2、清洗工件,改用快干溶剂
3、先清洗工件至干净
1、开罐使用前未搅匀
2、天那水用量不当,厚薄不均
3、受工件底色影响
4、来板本身太旧色,效果难对比
1、应充分搅拌均匀
2、按正确比例开油
3、必要时打白底
4、保持来板干洁
砂皮
1、稀释剂不适合
2、粘度太高,喷涂压力不够
1、适当加强溶解力
2、调整天那水比例
掉油
1、所提供的油漆与工件不相配
2、所配天那水不合用
3、底材不干净,有油污
2、天那水太快干,漆膜来不及流平
3、工件底材本身不平
1、调整喷枪气压
2、用较慢干之天那水
3、必要时先喷封固底漆
流挂
1、一次喷涂太多
2、喷枪距离太近,行枪太慢
3、天那水比例太高
1、分次喷
2、调整喷枪距离
3、减少天那水比例
变色
1、在有机红或透明染料上喷面漆
2、底层未干透而上面漆
3、天那水比例太高
1、尽量用耐迁移性好的底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