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24分) (共5题;共24分)
1. (10分)(2020·包头模拟) 默写。
(请用正楷书写)
(1) 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5) 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6)一轮秋影转金波,________。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陆游的《游山西村》里,写出春社欢快、民风淳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是________,________。
2. (4分)(2018·湖州模拟)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山间云雾liáo________绕,群峦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tián________淡,悠然,真不愧“千古第一峰”。
②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jiàn________,以免重蹈fù________辙。
3. (3分)(2014·临沂)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周末,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临沂书法广场参观游览,一路上大家沐着阳光谈笑风生,尽享天伦之乐。
B .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拥堵的车流、攒动的人头令许许多多的芸芸众生纷纷慨叹出行的困难。
C . 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再次发生了严重暴恐案,导致大量无辜市民死伤.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激起了国际社会对暴徒罪行的强烈谴责。
D . 歌手李代沫因聚众吸毒被北京警方抓捕,其形象也跌至谷底.面对媒体的批评,李代沫的粉丝却义愤填膺,百般袒护他们心中的偶像。
4. (3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 .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 .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5. (4分)(2019·苏州模拟)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三个短语概括苏剧的特点。
苏剧前身是苏滩(摊),由南词、花鼓滩簧、昆曲合流、衍变而成。
南词,其腔调最早与北方弦索流入江南有关,至迟形成于明万历年间。
滩簧,又名花鼓滩簧,早在明万历年间已形成“小戏”形式,故又称“花鼓小戏”。
南词与花鼓滩簧合流,大抵在清乾隆年间。
苏剧的音乐唱腔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昆曲曲牌,二是南词,三是滩簧曲调。
因深受昆曲的影响,所以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清丽,细腻动人,同时保留苏滩通俗流畅的风韵。
其伴奏以二胡为主,兼用江南丝竹。
常用的传统曲调有太平调、弦索调、费家调、柴调、迷魂调、银绞丝、流水板等。
二、(46分) (共4题;共46分)
6. (10.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伤仲永》)
(1)解释加线的字。
①指物作诗立就()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对下面句中加线“之”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忽啼求之(指书具)
B .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
C .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
D . 余闻之也久(他,指仲永)
(3)翻译下列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7. (9分)(2017·眉山)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
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复其官。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上疏言:“交阯①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
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镇守中官马骐怙②宠虐民,福数裁抑之。
骐诬福有异志。
帝察其妄,不问。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
福在交阯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注释】①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
②怙:依仗,凭借。
(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太祖奇之________
②臣固应死________
③数召父老宣谕德意________
④福在交阯凡十九年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切镇之以静
A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B .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C .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D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3)翻译句子。
①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
③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4)选文中黄福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8. (10.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岸
陈志宏
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绵绵诗意,把岸这一稚拙的江南风物,深深地烙进人们的心里。
江南文人王安石对“绿”字的斟酌,历来为人颂扬。
无心插柳的闲来之笔,不经意间,把江南岸的美名四下里传播了开来。
江南水沛。
有水便有岸,诗曰:“淇则有岸。
”有岸之水,清泠映天,人来人往,心生留恋意;无岸约束,水就成了灾患,驱人逃离,害人不浅。
江南水美,岸功不可没。
或宽或窄的一段,或绿或黄的一圈,或曲或直的一条,江南岸从水边延展开来,将碧绿的柔波,暖暖且软软地拥揽于怀。
水的柔情意,衬出江南岸的大胸襟。
造字先生把“伟”字和“岸”并连一起,便有羡人的高度,耀人的宽度,以及神奇且美妙的深度。
唯美江南岸,绿意盎然,草树轻摇,轻轻浅浅的一线是画家明丽线条的起点,如水雾中沉睡着的五彩梦,又好似记忆中散发着怡人芬芳的黑白片断。
江南岸与水密不可分。
水,失魂地飘游,它的名字是汽、雾、霜、雨、冰和雪。
游子思归恋家,水漂流在外,大地是它永远的故乡。
流水无情,大地有意。
大地宽厚的胸怀,接纳回到故里的水。
自涓滴始,水在大地上欢蹦乱跳,在江南岸的护送下,累积成流,它的身影在塘溪沼潭里妖娆,在江河湖海里娇媚。
因水而生,依水而活,江南岸唯以依绿染翠相报。
绿,是江南岸迎风飘展的经幡,由内而外,净明通透。
水草是少不了的普通饰品,生在岸上,倒挂在水里,有坚贞的骨血,更具水样柔性的肌肤。
岸边的树,杨柳居多,乌桕、苦楝、白杨、皂角和合欢也不少见。
树的挺拔,映衬岸的魁伟;树的风姿,增添岸的厚实。
秋冬时节,水瘦下去,江南岸在风中展露嶙峋惨白的骨肉,那是水一点一滴侵蚀的结果。
你进三尺,我退一米,
江南岸看淡荣辱,自是不会患得患失。
岸绿岸黄暗自春。
秋冬时节的岸,不畏水的耻笑,春夏之季,不惧水的冲刷,坦然接受水的捧杀与棒杀。
江南岸为水而生,以水为美,和水交缠到白头,不论春秋冬夏,永远不离不弃。
多情亦是大丈夫,江南岸超越世俗眼中的魁伟,柔情万种,极尽缠绵意。
亲水江南人爱恋江南岸。
农夫荷锄扛耙,牵一头走得四平八稳的水牛来岸边饮水;女子步履轻盈,提篮衣物去岸边浣纱;孩子脱得赤溜精光从岸上一跃而入水,过了好半天才浮出水面,惊飞一群鸭;渔夫和船家驾一叶扁舟在水里穿梭,水上的日子,绵长而味足。
生在江南,对于岸,心有千千结。
家里有块田在北港(本地的俗称,即向北流去的河)岸边,年年崩岸,都要毁掉一部分水稻。
父亲望着塌陷入水的岸,欲哭无泪,扶锄垒起一条新的田塍。
我站在父亲身边,无限伤感地望着坍下去的岸,说:“怎么会这样?”父亲向着河水冲着风说:“去的只管去吧,留下的总要珍惜。
”
就是这条岸,在我青春岁月,引爆对远方的渴望。
1993年正月初三,我从此岸出发,朝着离家的方向,走向远方。
过河上的一座桥,来到彼岸,沿岸向家的方向折回。
披着朝阳去,眼看夕阳西下了,却找不到回家的岸。
——原来,我踏上了此岸彼岸之外的第三条岸。
多年后,我读到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河的第三条岸》:主人公选择了自己所要的船上生活,却遭致了生存的困境和众人的嘲讽。
我回想当年的轻狂,不禁莞尔。
河的第三条岸,到底是什么?是污浊的世界,还是无忧的天堂?是无法摆脱的不幸,还是不可避免的宿命?这是关于岸的寓意,延伸开来,有无穷的可能。
江南岸带给我视觉美感,以及实实在在的益处后,经由罗萨先生开化,引领我进入自由的思想之境,让我在形而上的王国快乐飞奔。
念念江南,亲亲我那梦中的江南岸。
(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2)文章以“江南岸”为题,却多处写水,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⑫自然段中画线句“原来,我踏上了此岸彼岸之外的第三条岸”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岸”具有哪些特质?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9. (17.0分)(2018·枣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
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
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
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
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
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
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
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
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
远处,几缕炊
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
那年我六岁。
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
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
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
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
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
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
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
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
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⑨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⑩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B)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
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⑪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
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
由此向东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⑫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
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
像昆曲里不中用的书生。
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
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
⑬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
水里也没有船。
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⑭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⑮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
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
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
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
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⑯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
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
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⑰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
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
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
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
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⑱我常常想起那座桥。
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
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
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⑲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
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
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
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6日有删改作者路明)
(1)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文中开头写到小镇的“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用意是什么?
(3)词语反复是选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请从(A)(B)处画线句子任选其一,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赏析其表达效果。
(4)文章⑭~⑱段,四次写到小镇的“消失”:桥的消失、农田的消失、农民的消失和时间的消失,末尾又写到奶奶找“孙子的胆子”,请依据选文内涵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这“消失的”和“找回的”到底是什么?
(材料链接)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
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三、(50分) (共1题;共50分)
10. (50分) (2017八上·盐城期末) 请以“原来,幸福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四、附加题 (共1题;共10分)
11. (10.0分)(2014·咸宁) 蜚声中外的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
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小说的主人公对________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参考答案一、基础(24分) (共5题;共24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答案:1-5、
答案:1-6、
答案:1-7、
答案:1-8、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46分) (共4题;共46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答案:6-4、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
答案:7-3、答案:7-4、
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三、(50分) (共1题;共50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四、附加题 (共1题;共10分)
答案:11-1、
考点:
解析:。